人和桃花相映红(桃花梅花相映红)
人和桃花相映红(桃花梅花相映红)傲雪寒梅迎春开确实,此时的贾粉桃虽然只有20多岁,但她以其独特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王春娥、王桂英、秦香莲等不同性格的古代妇女形象。她的成功靠的是自己的认真勤奋和对艺术的感悟。1983年开始排戏后,她的开蒙戏是唱功戏《教子》。戏曲界有句话;“男怕《斩子》,女怕《教子)"。可见《教子》这个折子戏的分量。戏中她饰演王春娥,在老师们的辛勤教授下,她一方面把前辈的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一丝不苟地学到手;一方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唱腔中有意识地运用了歌曲和其他剧种的优美曲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初步显露出她以甜美见长的演唱特点。凭借此剧她获得了山西省第二届教学剧目汇演表演一等奖。有评委看后感慨地说:"贾粉桃的演唱给北路梆子吹来了一缕清风”。这次获奖,使她引起了省内专家和同行的注目。这一年她15岁。三年后的1986年,在山西省第三届教学剧自汇演中,贾粉桃在《释怨请缨》中饰演穆桂英,获得
在一个夏季酷暑的7月,很难遇到清爽宜人的天气。那日一大早我乘车前往忻州,采访“梅花奖”获得者贾粉桃。之前与其电话沟通过,电话中的她话语不多,只用两三个字回应我,这让我对这次采访有了一丝忐忑。一个半小时后,在忻州市艺术研究院的办公楼里我和她如约见面。这一面让我着实有些吃惊,假如不经人介绍我真的不会把她当成是著名的“梅花奖”演员。因为“梅花奖”演员的光环在戏剧界还是非常闪亮的,至少在我心里“梅花奖”演员应该是让人瞩目的,是与众不同的。而站在我面前的她外表着实的平凡,简单的装束,朴实的面容,完全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一件灰黑相间的斜纹短袖,配着一条黑色中裤,长发简单随意地扎在脑后,素面朝天不施粉黛。说话也是低声软语,可以说不显山不露水,面前的她和我心中构想的她完全不一样。在我们的交谈中,我数次的暗中打量她,想从她的举止言谈中发现一些名演员的气势,但我看到的总是她身上的一种淡然的态度,也许这就是她的不同之处。让我想起了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一句话:“台下是小姑娘,台上是大演员。
小姑娘变大演员
1967年,一声稚嫩清亮的啼哭划破了冬日的天空,一个女婴降生在山西省原平市神山村一个普通的农家,给这家人带来了温暖与喜悦。家里人一定不会想到这个刚出生的女婴在十几年后会成为山西省著名的北路梆子演员。粉桃的家乡神山地处美丽富饶的滹沱河畔,是原平有名的民间艺术之乡。光鼓乐班子就有好几个,在农村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好地方。粉桃的幼年正逢“莺歌燕舞”时期,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充盈城乡。她不仅熟悉了乡村古会上北路梆子那激越穿空、豪迈奔腾的气势,也听惯了鼓乐班子中唢呐笙管吹奏的音韵。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小小年纪的她便喜欢唱歌了,村中喇叭里放的样板戏更让她听得入迷,而且还学会了不少歌曲和戏曲片段。五岁时她就被村干部抱到地头上唱起了《红灯记》,童音虽然稚嫩,但她甜美的嗓音赢得了乡亲们的赞许。小学期间,她便成了班里的小歌星,每逢上音乐课,就替老师教同学们唱歌。正是童年时期与艺术结下的不解之缘,在她选择戏剧这条人生道路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979年,适逢戏校招生,12岁的粉桃以她甜美清亮的歌喉如愿以偿地考入山西省戏曲学校忻州地区分校戏曲表演班,从此开始了她期待中的学艺生涯。不爱多言,腼腆害羞的小粉桃,却有着一种坚韧不服输的毅力。压腿、下腰、练声等基本功训练她从不懈怠,各方面进步很快,入学两三年后她的艺术オ华就显露出来,犹如一只露角的小荷。
1983年开始排戏后,她的开蒙戏是唱功戏《教子》。戏曲界有句话;“男怕《斩子》,女怕《教子)"。可见《教子》这个折子戏的分量。戏中她饰演王春娥,在老师们的辛勤教授下,她一方面把前辈的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一丝不苟地学到手;一方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唱腔中有意识地运用了歌曲和其他剧种的优美曲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初步显露出她以甜美见长的演唱特点。凭借此剧她获得了山西省第二届教学剧目汇演表演一等奖。有评委看后感慨地说:"贾粉桃的演唱给北路梆子吹来了一缕清风”。这次获奖,使她引起了省内专家和同行的注目。这一年她15岁。
三年后的1986年,在山西省第三届教学剧自汇演中,贾粉桃在《释怨请缨》中饰演穆桂英,获得表演等奖。同年,她以不俗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忻州地区北路梆子一团。毕业后的第二年,即1987年,在振兴北路梆子调演中,她又以《教子》获主角金牌奖及山西省广播赛“杏花奖”。北路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贾桂林,观看了她的演出后兴奋地说:"北路梆子后继有人了,小贾超过老贾了!”前辈名家这些温暖的话语,深深地激励着粉桃在艺术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继《教子》之后,她先后在《花亭会》中饰演张梅英,荣获1989年山西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节汇演主角金牌奖,在《玉玺恨》中饰王玉梅,荣获1990年忻州地区青年演员“山花杯”调演表演一等奖。1992年北路梆子青年团进京演出,此时已经是青年团台柱子的贾粉桃带着她精心排演的演出进京汇报演出。《舍子》中她饰演王桂英、《杀庙》中的秦香莲。《探母》饰佘太君,《醒醉记》中饰长孙皇后。这几个段的演出企业成功。尤其是《舍子》的唱腔的,继承了传统板式结构,以及民歌、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使以高昂激越、粗犷豪放见长,极少缠绵悱恻的北路梆子,增添了低回婉转、柔美华丽的旋律。著名戏曲音乐家、唱腔设计师刘吉典说:“贾粉桃音质美、嗓音宽厚、有穿透力,真假声巧妙结合,声音自然流畅,充分发挥了女性的声腔优势。”戏剧评论家刘厚生观看后,给了贾粉桃这样的评价:“台下小姑娘,台上大演员。”
确实,此时的贾粉桃虽然只有20多岁,但她以其独特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王春娥、王桂英、秦香莲等不同性格的古代妇女形象。她的成功靠的是自己的认真勤奋和对艺术的感悟。
傲雪寒梅迎春开
寒梅历来是被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咏叹它不畏严寒,可以说是花中之冠,是那坚毅傲骨和零落成泥香如故的永恒品格。中国戏剧表演奖之冠以梅花命名,也寓意着这些梅花是在汗水血水和泪水浇灌后的绽放。
任何一位“梅花”得主在摘取这个桂冠的路上,都会付出很多艰辛,都有一段生动的故事。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能够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更是终生难忘的大事。贾粉桃是第十五届戏剧“梅花奖”得主。她的夺梅经历也并非一帆风顺。1992年进京演出,凭借她的实力原本也该摘得一朵梅花,但受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她没能如愿。直到1997年底,又经过五年的舞台实践与艺术积累,在她的精心准备下,带着《杀庙》、《文姬归汉》、《祭桩》三个折子戏和一台大戏《王宝钏》再次踏上了夺梅征程。这三个折子戏代表了北路梆子三个阶段的不同风貌。而戏中的三个女主人公,从身世、命运、遭遇、性格上各不相同,人物形象反差很大,给表演增加了很大难度,对演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祭桩)中的王桂英是个大家闺秀,《杀庙》中的秦香莲是受尽欺凌的下层妇女;《文姬归汉》中的蔡文姬则是古代官宦闺秀,又是匈奴左贤王的妻子,而且还是个爱国的才女。特别是后者、对北路梆子来说更是个全新的舞合艺术形象、没有娴熟的艺术功力和对人物正确的理解是很难演好的。
《杀庙》也是贾粉桃当年打磨的一出戏,她在戏中借鉴了《教子》、《舍子》中成功的声腔和唱法,使整个唱段如泣如诉、痛彻心扉,演员在合上哭着唱,观众在合下哭着着。加之在表演上运用了“射雁、探海、大甩腰、滑跪、抢背”等表演形式,更使之面目一新,逼真感人。将一个被陈世美逼得走投无路的苦命弃妇的痛苦表演得淋漓尽致,感天地而泣鬼神。这出戏在1992年就曾参加文化部举办的秦、晋、豫“金三角”调演,获得最高奖“金三角”优秀表演奖。如今又经过几年的磨练,粉桃的表演更加成熟和和精彩。
《王宝钏》是著名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贾桂林的代表剧目,已经是一个精品。自贾桂林以来,已经成固定的模式、从未作任何改动、唱好并有所实破很不容易。贾粉桃在这个建上下了很大功夫,对核心唱段,从台词、唱法和表演上,做了精心的处理。尤其是《拜寿》场,由原来的小锣穗子上场唱【二性自咬倒板,改为【流水】,在甩腔上吸收了花腔女高音的唱法,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幕后一句“旭日东升霞光照”,由传统的【介板】改为直接进入【流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把观众引入一种无比欢快而又充满想象的意境之中。这一声唱,像一轮红日蓬勃升起,霞光四射。把十八年笼罩在王宝钏头上的阴霾一扫而光。整个唱段,酣畅淋漓,舒展优美,新颖感人。此外在对人物的把握上,做到了喜怒得当,酸甜适度。既要演得鲜活,又不能为迎合观众显得粗俗过头。如旧戏中《武家坡》和《拜寿》中有两处骂魏虎,既于艺术无补,又损人物形象。贾粉桃在演出时,不但去掉了“武家坡戏妻”那一段,而且对骂魏虎的唱词也做了删节和修改。娇而不媚,恨而不狂。喜而不飘,怒而不暴,净化了人物形象。较好地保持了王宝钏出身相府,自重、自爱、自贵的高尚品德。王宝钏这个舞台形象的成功塑造,也标志着贾粉桃的表演艺术逐步走向成熟。
由于她的出色表演,终于圆了她多年追求的梅花梦夺得了第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继承传统创新腔
任何事物创新都是很难的,戏曲唱腔的创新就更难了。难在它不能另起炉灶重创新腔,它必须在遵循本剧种音乐特色的基础上寻求改变,以适应时代发展和人们欣赏习惯的变化。还难在创新要有胆识和能力,戏曲的很多传统唱腔和表演,都是经过前辈艺术家多年打磨的经典,可以说近乎完美,已经被很多观众所接受,突破经典何其难。
但是,贾粉桃在北路梆子青衣唱腔的创新上做出表率,并且取得了成功。可以说,她是北路梆子唱腔创新的改革派。她的唱腔在继承北路梆子前辈名家艺术精华的基础上,紧跟时代的审美变化,不断地探索、创新。在北路梆子高亢激越的韵味中,糅进了低回婉转、柔媚俏丽的旋律和新腔,形成了一种以现代美声唱法为基础,以突出的时代感为特征的委婉、深沉、舒展、甜美见长的新唱腔,为北路梆子青衣唱腔开辟了新天地,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艺术之路。
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北路梆子造就了许多有成就的演员。尤其是北路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贾桂林,她以高亢激昂的唱腔和出色的表演,在北路梆子舞台上独领风骚数十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多元文化、各类艺术纷至沓来,原来颇受观众喜爱的名家经典唱段也渐受冷落。观众选择的余地增大了,欣赏水平提高了,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各类艺术在保持其特点的同时,互相学习、交流、借鉴已经成为新的发展态势。对于戏曲演员来说,可借鉴的其他艺术门类也增多了。尤其在唱腔方面,现代音乐的吸纳和科学发声的渗入,极大地缩短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要想使北路梆子更好地发展,必须顺应社会的这种新变化,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来适应观众。虽然戏曲改革是多方面的,但是对于保存和发展一个剧种来说,唱腔创新比其他的改革更具有实质性。
贾粉桃敏锐地觉察到了这种发展趋势,并积极参与其中。在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她的唱腔发展由不自觉到自觉,再到朝着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一直走下去,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探索过程。可谓“三十春秋风和雨,八千里路云和月”。
她曾经多次受到著名歌唱家李元华、山西大学声乐系教授孟亨全的指导,不仅较好地掌握了声乐的发声方法,把声乐和戏曲的发声融为一体,而且还学习京剧、评剧等其他兄弟剧种的优秀唱段,抑其他剧种唱腔上的一些演唱方法融合到自己的唱腔中,这对她形成自己有个性的声腔和唱腔创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对于她的这种改革,有赞同也有反对,这使她曾经非常茫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向哪个方向迈步。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她开始寻找一种既有时代美感,又有剧种特色的契合点,作为自己的方向。她是执著的,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她便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艺术革新之路。艺术上的创新就是这样不断摸索总结的过程。
她有一段话说得很好:创新有一个绕不过的门坎,就是经典唱段。凡是经典唱段无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成就。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经典唱段也不例外。在它表现着鲜活的时代美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隐匿着时代的局限性。它的时代美和它的局限性就像双胞胎一样,与生俱来。所以,唱腔创新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就是因为她有了这样的认识和理解,她才敢于在固有模式中寻求突破。
上世纪90年代,就有评论家拿贾粉桃和北路梆子名家贾桂林相比,称她二人为老贾和小贾。这不仅因为他们都姓贾还都是北路梆子青衣澳员,更因为她们代表了不同时代北译梆子的历史进程。她们虽然没有亲缘庆系,却有艺术上的渊源关系,老贾对小贾的关怀与提携,至今粉桃提起还记忆犹新且念念不忘,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老贾代表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路梆子青衣的最高水平,而小贾则是新时期北路梆子青衣的领军人物。贾桂林嗓音宽厚嘹亮、穿透力强。而粉桃的嗓音则比较纯正、甜美,可塑性强。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较,贾桂林的唱,似大河奔腾,砰崖转石,令人听得回肠荡气,人听后如饮琼浆。老百姓说:有嚼头。换一种说法就是一个偏重阳刚,一个偏重阴柔。因为两个人的风格,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贾桂林所处时期,受客观条件制约,没有扩音设备,她是用命向听众奉献自己的艺术,这也是贾桂林唱腔高亢激昂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成长在新时期的贾粉桃就要幸运得多了。
当贾粉桃以她新颖独特的唱腔引起大家关注之时,我省著名剧作家武承仁就曾撰文:“如果老观众多喜欢老贾唱腔之慷慨激昂与棱角分明的话,小贾唱腔的柔美、圆润则赢得了青年观众,赢得了未来。”一晃将近二十年,武老师已经作古。如今贾粉桃的唱腔已为越来越多的青年观众所接受,北路梆子的许多青年演员争相效仿。我们高兴地看到,武承仁老师当年的预言已经变成现实
牡丹的华贵不能代替春兰的幽香。唱腔作为一种个性艺术,它的不同,缘于演员条件的差异。艺术是个无边的海洋。不管前人有多大的成就,在浩瀚的艺术之海中,只能是一簇浪花。巨大的空间永远是留给后人来填充的。
走下舞台谱新篇
贾粉桃在圆了自己的梅花梦之后,仍然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己,不事张扬,本分做人,踏实做事,认直演戏。无论是小演员,还是成为名演员,她一贯保持看自己这条做人做的原则。不喜张扬的个性使得台下的贾粉桃看起来是那样朴素平凡,而对戏曲的挚爱又使台上的贾粉桃那样明艳动人。
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贾粉演出的全部是古装戏,而2001年,粉桃演出了自己的首个现代戏《香火) 在剧中担任女主角,饰演蜜桃。向现代戏的成功转变使她获得全国“五个工程奖”及“中国人口文化奖”。正当她的演艺事业蒸蒸日上之时,由于身体的原因,需要做一个大手术,她不得不离开自己钟爱的戏曲舞台,而转到了幕后。遗憾是有的,对于一个演员来说,离开自己热爱的舞台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那种失落可想而知;对于观众来说,他们不能再经常听到那委婉甜美的北路梆子新腔,也不能经常看到舞台上自己喜爱的演员了。但是遗憾之后,贾粉桃已经淡然地接受了这样的转变。
2004年,她调入忻州市艺术研究院。从舞台上走下来的贾粉桃跨入了戏剧研究领域,她有了足够的时间研究、整理、修改自己多年来的唱段。几十年来,她演出过24个剧目:《教子》饰王春娥、《杀庙》饰秦香莲、《舍子》饰王桂英、《文姬归汉》饰蔡文姬、《王宝钏》饰王宝钏、《血手印》饰王桂英、《金水桥》饰银屏公主、《皇娘记》饰淑妃娘娘、《秦雪梅吊孝》饰秦雪梅、《醒醉记》饰长孙皇后、《香火》饰蜜桃、《探妻》饰孟金榜、《三上轿》饰崔秀英、《走山》饰曹玉莲、《玉玺恨》饰王玉梅、《见皇姑 》饰秦香莲、《劝宫》饰皇后、《五女拜寿》饰杨三春、《四郎探母》饰佘太君、《魂断明宫》饰周后、《河东出帅》饰穆桂英、《富贵图》饰尹碧莲、《游西湖》饰李慧娘、《花亭会》饰张梅英….
目前她已有22个唱段录制成光盘。这些唱段多数是从她演出过的那些剧目中节选出来的,每一个唱段在录制之前,都程度不同的做了一些润色和修改,把原有的唱段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声腔优势,有了更加明显的个人特色。其中《蔡文姬》、《咏桃》、《雁门赞》是根据自己的音色和多年形成的演唱风格,自行创作的。
在整理唱段的过程中,她结合自己多年的舞台实践,撰写了《唱腔创新中的艺术思考》、《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唱腔的创新与声腔的发展》、《新秀的培养与戏曲的繁荣》等文章。这些论文以唱腔的继承与创新为主题,回顾和总结了自己20多年的唱腔创新历程,对一些问题做了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她多年的舞台实践与思考和戏剧理论的结合,将会使她在戏剧研究领域有更大的建树。
她在戏剧领域的突出贡献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先后担任过山西省政协委员、忻州市人大代表、全国妇女代表、忻州市青联副主席,并被评为忻州市十大女杰、山西省跨世纪杰出人オ、山西省三八红旗手和跨世纪戏新星等。
面对这一个个证书、一张张奖状,她始终淡然处之,依然保持着朴实无华的本性,她的内心是一个充满理想和阳光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属于她酷爱的戏曲艺术的,因此美丽而充实
(文 于小军 山西省戏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