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2022新互联网行业:阅尽2022互联网行业十大趋势

2022新互联网行业:阅尽2022互联网行业十大趋势而结合去年政策和未解决的行业问题,以及稍微露头的几个行业,分析能够持续火热并且有上升趋势的行业。判断行业是否正处风口,位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接下来走上坡路还是下坡路,现在进入是否还有红利。关于 22 年的趋势我也一直在关注,但是我只关注互联网方面,毕竟跟大家息息相关,下面我爆肝三晚,终于用7000 字,用我的分析来描述一下我认为的《2022年互联网十大行业趋势》。以下仅代表个人猜想,并不具备一定的权威,大家看看就好。我的分析模型:

编辑导语:伴随着新一年的到来,作者综合政策导向、竞争格局、市场框架、行业分析和产品研究等因素作为分析框架,提出了自己对2022年互联网行业趋势的展望,一起来看看吧!

2022新互联网行业:阅尽2022互联网行业十大趋势(1)

新年伊始,各大平台都陆续推出了年总,和对于 2022 年的展望,相必大家也都看过达摩院发布的 2022 年十大科技趋势了吧。反正我是看了,没看过的同学可以自己找一下。

不知道大家看完什么感觉,我的感觉是趋势的确是趋势,但跟我没啥关系,只能感叹一句,老板!大格局!

达摩院所描述的未来趋势,宏伟而壮丽,但就是跟普通人关系并不大。所涉及的技术也极为硬核,不光是 2022 年,就算是说这是未来十年的趋势也没啥毛病。

关于 22 年的趋势我也一直在关注,但是我只关注互联网方面,毕竟跟大家息息相关,下面我爆肝三晚,终于用7000 字,用我的分析来描述一下我认为的《2022年互联网十大行业趋势》。

以下仅代表个人猜想,并不具备一定的权威,大家看看就好。

我的分析模型:

2022新互联网行业:阅尽2022互联网行业十大趋势(2)

1. 行业框架

判断行业是否正处风口,位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接下来走上坡路还是下坡路,现在进入是否还有红利。

而结合去年政策和未解决的行业问题,以及稍微露头的几个行业,分析能够持续火热并且有上升趋势的行业。

2. 市场分析

市场大小直接决定盈利天花板。而行业的边际成本和网络效应,也在主要考虑范围内。

3. 产品研究

产品是否具有发展潜力,会不会面临时代淘汰危机,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上升趋势,能不能给周边产业带来颠覆式创新。

4. 政策导向

一切行业都跟着国家政策走,顺则蒸蒸日上,逆则夹缝生存,凡事顺时代大势大义者必昌,逆者。。。这个不做过多解释。

5. 竞争格局

了解行业蛋糕是如何被割分的,评估国内市场能分到多少份额,蛋糕是否能做大,而留给大众市场的机会有多少。

6. 其他因素

指地区、文化、经济、生态、人口等因素,做得好是赚钱加分项,但忽视的话,也可能是致命一击。

一、web3.0

2022新互联网行业:阅尽2022互联网行业十大趋势(3)

这个趋势不用我分析,想必大家也都听说了。它就是目前的趋势,随着元宇宙的概念大火之后, web3.0 的概念逐步步入公众的视线。

在美国12月8日召开的“加密听证会”上,美国国会议员明确强调“ web3 是未来,如何保证 web3 革命发生在美国”等言论后,web3 的火爆更是达到了高潮。

而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元宇宙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正是 web3。

目前 web3 在国内还是刚刚开始,大家只闻其声不解其意。关于 web3 还没有统一的论调,大家也都在思考中,不知从何入手,国外也好不到哪里去。无论是机会还是市场前景都是巨大的,想必2022 年一定会出现主攻 web3 的团队。

那么到底什么是 web3,而元宇宙又为什么依赖web3 呢?

简单来说,Web 1.0 范式是这样的:平台创造、平台所有、平台控制、平台受益。

Web 2.0 的范式是:用户创造、平台所有、平台控制、平台分配。

Web 3.0 的范式是:用户创造、用户所有、用户控制、协议分配。这样应该可以看懂吧。

web3是一个大模块,可以说它的概念占了元宇宙50%,而它还分有若干个概念组合而成,2022年大部分趋势和机会其实都是在完善web3。

二、DAO

DAO是什么?相信很多人对这个词并不陌生。自从全球顶级风投机构,红杉资本把自己的Twitter简介改成了“我们帮助有胆识的人缔造传奇DAO”后,每天背后有无数的人通过百度知乎去搜索DAO究竟是什么?虽然红杉资本随后删除了这个简介。

随后整个社会,尤其是头部资本圈和互联网圈对元宇宙VR、AR、web3.0、DAO的讨论依旧喋喋不休,好像不了解一点这些概念就掌握不了世界的未来和趋势,以及财富密码,跟世界脱节一样。

在DAO的初创者们看来,这是一种用来对抗资本家,或者说颠覆资本主义的一种技术手段,有这样的信念还真和我们的先辈挺像。

如果,我们展开历史的宏大叙事,可能能够让你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关键。

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大生产让人们的生活质量突飞猛进,同时也让掌握生产资料的资本家们掌握了绝大多数的财富,后来呢!随着机器取代了绝大部分苦力,人们开始通过掌握机器去创造价值,也逐渐认识到掌握工作的信息,比工作本身还要有价值。

最初是你知道怎么发电,怎么制造机器,那么你就是资本家,或者说资本家的爸爸。后来便出现了计算机,因此有关工作和生产的信息,也开始被极少数拥有计算机的资本家控制,而后来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信息垄断的格局,使得所有人可以在互联网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但这真的自由吗?本质来说互联网还是掌握在极少数的资本家手里,他们掌握计算机的中心控制权。他们要关闭中央服务器,人类将不能再上网,而不断的财富再分配、财富流通,也只是为了维持他们的中央公司机制。

我们辛辛苦苦地打工,而资本家只需要付出一点点的酬劳作为奖励。在传统公司机制对于贡献的判断过于主观,并且你的劳动成果并不属于你。而你日复一日的工作着可能你并不喜欢的事,人类个体价值在日益完善的公司机制里被无限缩小。

DAO的出现,让我们可以自由地组合和成立一个DAO组织,这个组织只基于兴趣,按你对DAO的贡献智能合约自动分配你的所得,贡献越大所得越多。

这个DAO组织并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哪怕是这个DAO组织的创建者,他们不能对DAO提供突出的贡献也不会获得财富,而在DAO里都是匿名,对方不知道你是谁,你的学历、经历、简历都将变得不重要,你唯一重要的就是对DAO的贡献。

而如果这个DAO组织失去了最初的理想,你也可以随时离开这个DAO,带有所有的财富,去寻找下一个有理想的DAO。

DAO多么神乎其神,他都在短期内无法撼动现在公司的组织效率。毕竟在生产力还没有达到可以忽视公司的组织结构之前,我们并没有有效的方法防止造成的搭便车的行为,并且公司制度对社会整体分工有着重大的意义,能最大化企业家精神。

在物质并不那么繁荣的时代下,企业家精神领袖的存在一定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我们等级森严的公司制之所以存在四百年的原因。但随着机器大量代替人工的发生,由企业组织转为DAO让人们做点真正想做的事,也是一种美妙的未来趋势。

三、IPFS

同样这个也是 web3 的一个概念分支。

去年11月百度网盘被工信部点名,最终的解决方案虽然解除了限速,但同时也让百度网盘从此变得更为难用,以前的十几T空间现在压缩到了几十G,这还能叫网盘?

网盘一直是赔钱的买卖,存储和带宽都需要巨大的成本。个人储存成本高昂,动辄几个T的学习资料无处可放,只能存到网盘。凭借着用户量大、空间大、分享便利、功能强大等优势,百度网盘早已成为了一个生态。所谓一鲸落万物生,百度网盘的覆灭也带给行业新机会。

IPFS 是一个分布式去中性化存储技术,他没有中心服务器,运营商们不用付出高昂的服务器和带宽成本,从而得到低价的客户端服务资费。

分布式去中心化存储有个缺点,就是必须有人下载,而且对方的设备必须常年开机你才能下载到,否则你的文件就是存储在你自己本地,你删了就没了。但如果是一个基于分享的应用,有价值的文件大家互相传阅,无价值的文件本身就不应该占用公共资源。如果你要存储自己的私人文件,可以找矿商付费存储。

IPFS 跟 BT 下载很像但又有区别。使用 BT 下载必须使用种子文件,将下载内容的所有地址放到这个种子文件中,才能下载;而 IPFS 使用 DAG 数据结构存储数据,下载任何文件时只需知道一个 hash 地址即可。

IPFS 的部分实现参考了分布式版本管理工具 git 的实现,因而它可以存储内容的多个版本,而 BitTorrent 是不支持这个功能的。

理论来讲 IPFS 网盘是一个空间无限制,基于兴趣和共识分享的网盘。大家都对同一个事情感兴趣可以共享文件,大家的资源等。而下载速度,是你的文件被更多人存储就会有更快的下载速度,类似于种子下载。

我只是拿网盘来举例,IPFS不是仅应用于网盘。

四、隐私计算

这其实不算一个新概念,在1982年姚期智就提出了著名的“百万富翁比财富”的故事。这是一个经典的故事,类似于数据分析里“啤酒和尿不湿”的故事,不知道的可以百度一下。

关于隐私计算的正式提出,在 2016 年发布的《隐私计算研究范畴及发展趋势》。其将隐私计算定义为“面向隐私信息全生命周期保护的计算理论和方法,是隐私信息的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分离时隐私度量、隐私泄漏代价、隐私保护与隐私分析复杂性的可计算模型与公理化系统。

在隐私泄露日益严重的今天,数据就等于资产,数据就等于生产力,国家更是颁布了《国家数据安全法》,隐私计算更凸显价值。

中国在数据立法方面是一块大的拼图,因为除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在2017年9月1日还实施《网络安全法》,2020年的民法典又更新了数据相关的第127条,2021年9月1日实施的《数据安全法》这里面的《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保障国家主权,民法典保障公民信息财产权,《个人信息安全法》保障个人信息人格权,财产权和人格权又结合衍生出的个人信息可携带权。

而这个人信息可携带权也正是元宇宙的关键要素,其必须要做到去中心化和隐私计算,其中必须要用到区块链技术,而我国的区块链zf只认联盟链。关于去中心化和隐私计算,我们只有且必须由国家牵头实现统一标准。

隐私计算其实是一堆“数据可用不可见”技术集合,包含多个技术概念: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机密计算、差分隐私及数据脱敏等等。这些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所以在隐私计算方面任重而道远。

五、虚拟引擎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电子游戏大多是根据厂商的特定机型进行定制开发的,彼时的PC也大多用于商业用途而非娱乐。

之所以被称为“引擎”,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对游戏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会发现“游戏引擎”已经应用到了很多行业,最为典型的就是电影行业,在工业建筑等领域也占有不小的地位。

“游戏引擎”本身就集物理高度规则仿真、AI算法、计算机图形、高精度实时渲染、虚拟数字人等多个领域于一体的高科技行业,其本身的发展就可以解决多个卡脖子的问题。

元宇宙、数字孪生、虚拟偶像等行业的发展也自然离不开“游戏引擎”。与其叫它游戏引擎,不如叫虚拟引擎更加精确。而虚拟引擎对其他行业也存在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如科研、医疗、教育、交通、工业、城市、电影、建筑等。

而未来十年的虚拟引擎可能成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不单单可以用来做游戏和电影,而打造这款工具的核心技术需要大量资源的投入,其关键还是掌握在大厂手里,目前最有可能的就是腾讯。

六、云原生

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火了好几年,今年继续火。

我们经常会听到的这些概念,比如容器、docker、kubernetes、微服务架构、PaaS平台、服务中台、devops等等。

这些技术和概念彼此之间感觉是独立的,我们很容易从其中某一个角度理解;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技术彼此之间又有密切的关联,从文章也好、技术落地应用的场景也好,它们往往又出现在同一个地方。而云原生恰恰是可以将他们串联起来。

云原生计算基金会成立于2015年,由Google等大公司牵头,目前有100多家企业成员,其目的是在容器、微服务及devops领域里、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帮助企业和组织、在现代的云化环境中构建架构一致的应用。

CNCF的Landscape定义了关于Provisioning、Runtime、容器编排、Paas平台、微服务治理等多个容器和微服务相关子领域的开源组件和技术标准。

CNCF定义的云原生三大特征:

  1. 容器化封装:以容器为基础,提高整体开发水平,形成代码和组件重用,并作为应用程序部署的独立单元。
  2. 动态和自动化管理:通过集中式的编排调度系统来动态的管理和调度。即K8S。
  3. 面向微服务:明确服务间的依赖,互相解耦。

总结来说,云原生的三大特征是:docker、kubernetes和微服务。此外,云原生强调自动化以提升开发效率和运维效率。

上边这一大坨非技术人员看起来一定很吃力。总之在使用云原生技术后,开发者无需考虑底层的技术实现,可以充分发挥云平台的弹性和分布式优势,实现快速部署、按需伸缩、不停机交付等。

云原生应用也就是面向「云」而设计的应用。而去年大火的serverless,就是云原生下最优秀的作品。说个最直观的案例,小程序云开发可以让一个普通前端,一个人很快而轻松的完成从页面到后端、数据库上线的全部过程,无需关注服务器,体验过云开发的一定能够体会到这种爽。

七、虚拟偶像(数字人)

虚拟偶像这个概念火了很久了,从初音未来到洛天依,一直以歌姬的形象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但以前的虚拟偶像终究还是动画师手中的提线木偶,用预设好的动画和台词及配音给大家展示。

而元宇宙的火爆把虚拟偶像在一次推向了高潮,再加上真人偶像的持续不给力,出轨的出轨,犯法的犯法,更有人说偶像圈一板砖拍下去打死十个,没有一个是冤枉的。

真人偶像不仅本身不给力,演技不在线,还要价贼高,不能吃苦受累还要哄着。而虚拟偶像不用,完全不用拿片酬,也不用休息,不用哄着,同时可以串好几个片场都没问题。最近爆红的数字人柳夜熙已经在各种up主那里客串了,未来能看到电视剧、电影的演员表里这些女主是柳夜熙一定都不奇怪。

这次的虚拟偶像不仅仅是动画师手里的提线木偶,他还被赋予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能力,不仅可以自己学习模拟人类的动作,还可以模拟说话,不再由人去配音也可以自己发声,是一个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数字人。

当然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它还是按照动画师的机器指令去进行,但这种东西本身就是一种高科技,用来完善它的过程中,本身就能突破很多有价值的技术。

八、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概念早在2002年就有人提出来了,由密西根大学的教授在 2002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其官方定义为: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我们将上述定义中一些复杂的技术性概念剔除掉后,可以将其简化为:数字孪生完成的是现实世界中物理模型在虚拟空间的映射。

其实说白了就是在电脑里模拟一个现实世界存在的事物和规则。比如汽车测试,传统的汽车测试方法要造出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人工测,碰撞之类的还好说只是费钱,要是路测的话不仅费钱还费人。测试人员是真的要开车跑各种复杂路况,和极限挑战的。

试想一下,一个还没有经过测试投产的试装车,你要开着去挑战各种极限,你是不是慌得一批?

如果把现实世界的物理规则输入进电脑,用数字孪生去模拟现实世界的各种情况,汽车参数和路况参数不断去进行计算,得出结果,不仅能很快定位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造一辆车的成本和周期都会大大缩小。

汽车领域只是数字孪生里的一个很小的应用,其如果真能实现,在各个领域都会带来突破性的成果,如医疗领域用来模拟手术,找出最佳治疗方案,在生物领域模拟消灭病毒的方式,帮助快速寻找制作疫苗的最优解,交通行业模拟塞车,建筑行业用来模拟大楼建设等。

世界上没有真随机,只要你获得的信息够多就可以计算出下一秒所要发生的事,根据因果律理论来讲,种下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前一秒你骂了我一句,下一秒你的全家自然会迎来我的问候。

大刘在小说《镜子》里面也写到,有一个人发明了一个模拟宇宙的程序,他得到了我们宇宙的数字模型,把地球和宇宙及每一个人,未来所有的命运都计算的清清楚楚了,人类对未来失去了期望。当然大刘写的这只是小说,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但也可以看出数字孪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九、CEM

CEM既“客户体验管理系统”,区别于CRM,更加关注体验方面的分析和反馈,即在客户旅程的每一个环节设置反馈机制,从多种渠道了解客户感受,预判客户流失风险,提升客户体验度和忠实度。

随着2015年以来,中国人口红利渐行渐远,营销发展也步入了“存量”时代。如何精细化运营存量用户,提高用户留存率,一直是企业思考的重要问题。

因此,从客户的反馈和意见中收集信息,进而改进产品,提高用户复购率和品牌忠诚度已成为企业方运营产品的关键环节。CEM,客户体验管理,便在此时应运而生。

这个系统并不是新概念,早在国外已经流行了十来年。去年末和今年伊始, CEM 这个话题突然被翻了出来,成为互联网 SaaS 行业的一个新话题。

根据在知乎搜索到的调查显示,到 2022 年 CEM 赛道的国际市场将达到122.6亿美元,国内市场将达到118亿元。

而中国市场才刚刚开始,Pony也体验了几个平台,大同小异,用户旅程地图 一个调查问卷系统,还存在巨大的优化空间,目前来看这个赛道将会成为SaaS系统服务商将要踏足的新赛道,不知道又有多少老板被忽悠这个系统了,还是大有可为的。

十、学业规划

双减政策下发已经半年多了,各地校外学科类教培机构纷纷关门停业。虽然目前来看政策有所缓和,本人身在教育行业,对教育行业的一些大事件深有感触。如今已经实施了监管政策,机构开设监管账户,大部分城市选择了一课一消模式,防止机构跑路。

但也有些地方政策落实的还不够到位,也可以说某些地方根本无心去落实这个政策,也算维护好了营商环境,毕竟政策不能影响发财对吧!

总之来说教培行业算是死了,顶多是没死透而已。曾经解决需求的没了,但是需求还在,而且这个需求还在逐年增加,还很大,市场前景一片广阔。除非蛋糕做大,或者吃蛋糕的人变少,否则 “卷”是不可逆的现象。

学业规划应运而生,其实这也不是一个新东西了,那么啥叫学业规划呢?我举个例子,“孙宇晨”大家都知道,B圈大佬,有一招祖传100万耍的是虎虎生风,不知道他的自行百度,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求学经历。

据坊间传闻,孙宇晨在刚上高中的时候还是个成绩平平无奇的少年,但通过三年的辗转腾挪,从广东和青海之间的反复横跳和新概念作文一等奖,降低了整整90分的录取分数,一个学习平平无奇的少年就这么不断反复操作,居然一跃龙门进了北大。。。

而进了北大后他的操作并没有结束。他的成绩并不突出,进入北大后在中文专业被各种学霸暴打,但他还是没有放弃,转到了历史系,一个论文占比比较高主观打分比较重要的地方,意味着发挥主观能动性特别关键,这正好是孙宇晨的特长。

从孙宇晨的案例可以看得出,一个好的学业规划多么重要,卷不可怕,最怕有人投机取巧。这一顿操作下来能顶你报多少个班,在当今社会信息就是金钱,而学业上的信息就属于金钱中的欧元了,最为值钱。

其实可以利用来升学的途径并不少,只要你肯研究和操作,操作了就有机会能成。目前在网络上逐渐有学业规划师崭露头角,利用自信差来做规划,这个行业正好可以填补这个需求的空白,而所规划都是在合理合法范围内,属于待爆发行业。

作者:Pony;公众号:PM客栈

本文由 @Pon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