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月推文合集之亦或不见,读青帝品教主的
染月推文合集之亦或不见,读青帝品教主的国者 笼栅也 这就是国家的本质。“大国之道 在乎笼栅也 笼而喂之 在于齐德 栅而奔之 在于栅高。” 教主原文:在经济收入上不可知,但对于教主老粉来说,是口碑最差的作品之一。 然而即便是口碑最差的纯粹爽文,倘若不在书中夹杂彩蛋(私货),那就不是教主了。“笼栅论”就是其中最亮眼的一个彩蛋(私货)。
说“笼栅论”,先介绍下《青帝》这本书。
《青帝》是“杀妻证道”荆教主得作品。
而我最早接触荆教主的书,是《风起紫罗峡》;开始喜欢教主写的东西,是读了《人道天堂》;而到《青帝》时,教主已经“抛弃初心”,开始写纯粹的爽文。
所以《青帝》其实是篇爽文。
在经济收入上不可知,但对于教主老粉来说,是口碑最差的作品之一。
然而即便是口碑最差的纯粹爽文,倘若不在书中夹杂彩蛋(私货),那就不是教主了。
“笼栅论”就是其中最亮眼的一个彩蛋(私货)。
教主原文:
国者 笼栅也 这就是国家的本质。“大国之道 在乎笼栅也 笼而喂之 在于齐德 栅而奔之 在于栅高。”
教主短短一句话,对于看惯了私货的我来说,却是振聋发聩。
笼栅可大可小,当然也可实虚。
第一:
农场主把鸡、羊放在笼子里喂养,那是为了鸡、羊安全,是用笼子保护鸡、羊。
农场主把鸡、羊放在栅栏里奔跑,那是给了鸡、羊自由,栅栏越远则自由越大。
农场主为了平衡鸡、羊的安全和自由,简直操碎了心。
栅栏里的鸡、羊,不必嘲笑笼子里的鸡、羊空间狭小不能自由奔跑。
笼子里的鸡、羊,也不必嘲笑栅栏里的鸡、羊要自己面对毒蛇猛兽。
毕竟农场主只需要会下蛋的鸡、会产奶的羊。
第二:
鸡太弱小了,无法独自抗衡外界的危险,碰到事情只会咯咯咯地乱叫,拿不出像样的手段,所以农场主要多操点心,不仅要把笼子做得结实,空间也要舒适美丽不能太小。
生活的环境不舒适,鸡生病之后照样不下蛋。
羊要好一些,见过血腥,能跑能抗能够承担一定的风险,但仍然要防备野外的饿狼偷袭,栅栏在鸡、羊的眼里看起来不存在,可在农场主的心里,那是明明白白。所以栅栏要做的高高的、大大的,这样鸡、羊就看不出也感受不到栅栏。
栅栏其实比笼子更坚固,否则力气大的羊跑了怎么办?外面的野狼进来了怎么办?
第三:
弱者为鸡、强者为羊。
在笼子里,鸡很满意,羊不得自由。
在栅栏里,羊很满意,鸡不得安全。
笼子里有鸡也有羊,栅栏里有羊也有鸡,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农场主认为自己养的鸡更多、安全更重要的时候,就会用笼子。
农场主认为自己养的羊更多、更需要自由的时候,就会用栅栏。
有些鸡会认为自己足够强大,需要栅栏。
有些羊会认为自己太过可怜,需要笼子。
然而鸡和羊的想法不重要,农场主会根据生产情况做判断,他认为需要笼子才有笼子、需要栅栏才有栅栏。
第四:
一切都在进化,笼栅,是保护,也是一种限制,只有鸡变强了,变成了羊,笼子才会变成木栅,不然,让鸡生活在木栅中,害他的可能性更大。一切都是在不断地制衡与对抗中,不断进步。
鸡会变成羊,羊也许会变成更强壮更能奔跑甚至可以飞翔的动物。
笼子会变成栅栏,栅栏也许会变成更坚固、更无形的约束。
你看不见、感受不到,那并不说明它不存在。
你似乎看见了,你隐约感受到了,那也并没什么卵用。
不必羡慕比你更强壮的,他们可能有比你更强大的约束。
不必看不起比你更弱小的,你可能没他们那么简单那么安全。
笼栅可大可小,当然也可实虚。
第五:
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个体力量再大,也没什么卵用。
其实笼栅里养的是什么不重要,对农场主来说,一只老虎和鸡没有区别。
只要进了笼栅,无论是什么,即便是老虎不是鸡,那也是鸡了。对于更高的力量来说,老虎和鸡没有区别,杀死老虎跟杀死鸡一样。
国外有一本小说叫《动物农庄》,作者是英国人乔治·奥威尔,可以百度得到。
大概是说:一个农庄的动物不堪人类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起来反抗,赶走了农庄主,此后,获取了领导权的猪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成为新的特权阶级。
里面有一句话超级经典:
“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只是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
至于自由、安全啥的,大概也差不多意思。
以上都是胡乱解读的小说家言,不值一哂,看过就罢看过就罢。
马克思说,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马克思还说,随着阶级差别的消灭,国家自行消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8章第3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