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老杨发现兵马俑(村民发现兵马俑)
陕西老杨发现兵马俑(村民发现兵马俑)在上世纪70年代,陕西的临潼县属于是闹旱灾的地方,而西杨村每年的旱情都比较严重,这个村子大多数的村民都是姓杨,他们每年都会进行打井钻水,来灌溉农田。既然杨志发算是被认可的发现第一人,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多的“老杨”,每个人都振振有词,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发现第一人“老杨”?从那以后,秦陵兵马俑成为了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点,而在景区有一位当地村民“老杨”,据说是当年发现兵马俑的第一人,很多游客都希望和“老杨” 签名或合影。但是很多游客却发现了一个问题,游客去的时间不一样,见到的“老杨”并不是同一个人,甚至还在景点附近同时出现了多个“老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几位“老杨”中,杨志发算是外界人们最认可的一位,在1998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参观秦始皇兵马俑的时候,杨志发还受到了克林顿的接见。
"世界七大奇迹"指的是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在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七座宏伟的建筑。它们是: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和亚历山大灯塔。
1974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的村民,在打进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兵马俑,它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震惊了全世界。
在1978年9月,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后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于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说法不胫而走。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已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个招牌。
从那以后,秦陵兵马俑成为了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点,而在景区有一位当地村民“老杨”,据说是当年发现兵马俑的第一人,很多游客都希望和“老杨” 签名或合影。
但是很多游客却发现了一个问题,游客去的时间不一样,见到的“老杨”并不是同一个人,甚至还在景点附近同时出现了多个“老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几位“老杨”中,杨志发算是外界人们最认可的一位,在1998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参观秦始皇兵马俑的时候,杨志发还受到了克林顿的接见。
既然杨志发算是被认可的发现第一人,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多的“老杨”,每个人都振振有词,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发现第一人“老杨”?
接下来,让我们回到兵马俑被发现的那一天。在上世纪70年代,陕西的临潼县属于是闹旱灾的地方,而西杨村每年的旱情都比较严重,这个村子大多数的村民都是姓杨,他们每年都会进行打井钻水,来灌溉农田。
那是1974年3月的一天,对于西杨村的村民来说,一年一度的打井工作即将开始,对庄稼人来说,水就是他们的命根子,若是没有水,他们这一年白干了不说,也许还会饿肚子。
这一天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骊山脚下的西杨村一阵喧闹,西杨村生产队要开始打井了。村里的生产队长带着一群村民,来到了村头西面的一处耕地上,队长用镢头在一块满是杂草的地面上,画了一个大圆圈,确定了打井的位置。
西杨村又名石滩杨,年代久远的河滩常年淤积,形成了一米多厚的沙石层,第一口井挖掘到一定深度后,出现了厚沙石层,由于坍塌及当时技术条件限制,无法继续挖掘而报废,接着队长又在南边100米外的小地方,重新画了一个圆圈继续打井。
在第二处打井位置,起初还是挺顺利的,可是没挖多久,当挖到约3米左右的时候,又出现了一层厚厚的红土层。在3米深的土层下面突然出现红土,而且土层非常的规整,完全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土壤层,很是奇怪,但大伙起初并没有当回事。
可是当挖到5米深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异常情况。
当时杨志发正在井下作业,他一镢头挖下去,挖到了一个硬东西上,他原以为是石头,再次用镢头挖了一次,还是坚硬如磐,于是他弯下腰用手拨了拨周围的土,隐约发现这是一个彩色的东西,杨志发以为是挖到了什么古董。
于是他不再用镢头挖了,用手慢慢的把周围的土挖开,当这个东西的整个露出来以后,着实把杨志发吓了一跳,摆在面前的是一个陶土制作的头像。
这时候,井上的其他村民也看到了这一幕,他们不停的惊呼“瓦盆爷”,这是当地村民的一种迷信说法,他们认为挖到这些古代的东西,被认为是很不吉利的一件事情,有的村民甚至跪在地上祷告。
挖井的工作也暂时停止,队长马上说道:“这个井暂时不能再打了,等我上报政府再说。”
但是杨志发却隐约感觉出不对劲,他意识到,这些东西很有可能是文物,等到专家来的时候,他生怕这里被不怀好意的人盯上,以防夜长梦多,于是杨志发决定先把这些文物尽快送到文物局。
等到第二天一早,杨志发和几个村民,将俑头和陶片装了两个架子车,拉到县里,交给临潼县文化馆进行鉴定。
临潼博物馆前馆长赵康民
馆长赵康民看过之后,一眼就看出这绝对是文物,具体是什么朝代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但是为了表彰杨志发等人提供的线索,而且他们为了保护国家文物,第一时间送来文物馆,于是馆长赵康明立刻拿出了30元钱作为奖励。
30元钱在七十年代对于当时贫穷的杨志发来说,简直是一笔巨财。因为是替生产队干活,朴实的杨志发,并没有独自占据这一笔钱,回村后,杨志发就把这笔钱上缴给生产队长。生产队长作出裁决。奖励每位村民4个工分,当时每个工分价值在0.18元左右,因此杨志发一共得到了7角2分的奖赏。
经过调查发现,这些陶土碎片,都是出自秦汉之间,立刻引发了有关部门的重视,随后对此地展开了调查,7月15日,陕西文化局组织的秦俑考古队来到了发掘现场,里面包括了杭德州、袁仲一、赵康民等著名的专家,他们推断,土地中还有大片遗迹没有发掘。
后来,在上报国家后,政府决定进行挖掘开发工作,可是随着挖掘工作的进行,大家发现这个地下遗址,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很多,范围越拓越大,政府经过研究决定在遗址上建立保护展览大厅,而到了1976年4月26日,基建工程处理地基的时候,又发现了二号兵马俑坑,一个月后,三号兵马俑坑也被发现。
经过考古人员的不断努力,这个秦始皇的陪葬坑,在时隔两千年之后,得以重见天日,而这正是震惊世界的秦始皇兵马俑。
发现者老杨爆红随着兵马俑坑的挖掘越来越大,首先是村里大部分土地不能继续种庄稼了,而在此地成为保护区之后,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文物,西杨村也面临着整村迁移的问题。
对此杨志发是很赞成的,毕竟这是国家的文物,牺牲自我的一点利益,他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西杨村的一部分村民却不乐意了,毕竟这里也是他们祖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因为杨志发的一铁锹,他们就要离开这个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杨志发
不少人直接将怨气发泄在了杨志发的身上,对此杨志发也是一肚子委屈,他在村子里愈发的不受待见,最终远离村庄,搬到骊山脚下的一处房子生活。
就这样,杨志发背负着村民们的谩骂,度过了好几年。
1978年,巴黎市长希拉克来到西安参观兵马俑,成为了首个访问秦俑的外国高层,目睹成百上千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希拉克震惊地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坑的发现堪称第八大奇迹。”
这一评价被国际媒体广为引用,对中国兵马俑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
希拉克在临走之前还提出一个请求,希望见见秦俑的发现者,但是当年发现兵马俑的村民有好几个,文物馆长赵康民依稀还记得,当时带头送来文物的杨志发,于是就打算把他叫来,杨志发经过洗漱一番,就这样首次出现在了媒体镜头前。
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最早时门票3毛钱,但是当时的游客并不多,而且大多是外国游客。
等到了1998年6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华,来到西安之后,同样要求见见兵马俑的发现者,克林顿还专门邀请老杨为其签名,有些局促的杨志发不知道如何是好,他根本不会写字,最终只好在签名本上画了三个圈。
克林顿看见后幽默地说:“你真了不起,在土地上打了一个圈,就打出了世界奇迹”。
而克林顿没有想到的是,他认为很简单的要求,却彻底改变一个农民后半生的命运。
事后,在上级领导的安排下,让杨志发要练习签名,这样在游客游览兵马俑的时候,让他来讲述当年发现的过程,同时也可以给很多游客进行签名,这可能是宣传世界遗迹的最好方式了。
经过几个月的苦练,如今杨志发的签名已经龙飞凤舞,颇有点书法家的笔韵了,杨志发一举成名了,他还被政府任命为秦始皇兵马俑的名誉馆长,可以享受工资津贴。
关于发现者的争议眼看着杨志发成为了大红人,而且有了稳定的收入,那几个当年和他一起挖井的西杨村村民也眼红了,他们几位也学会了书写自己的名字,加入了以秦俑发现者名义进行签名售书的行列。
杨继德
杨会民
杨世华
杨新满
面对这样的商机,博物馆附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发现人老杨”,甚至同时出现了多名,现在兵马俑博物馆周围,以“兵马俑发现人”名义签字售书的人有十几个,这其中有很多事是“浑水摸鱼”的“老杨”。
无奈之下,当年打井队的几个人将申请报告交给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当地文化局,要求省级文物部门正式确认他们对兵马俑的"发现权"。
他们说自己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让文物部门颁发一个"兵马俑发现人"的证书,并贴上他们的照片盖上钢印,使他们名至实归。
其实,早在2000年6月,临潼县政府就对“兵马俑发现人”问题展开过一次详细调查。但是,却出现了一个麻烦。
西杨的村的很多村民都号称自己在现场,属于发现者的一员,而且在调查的过程中,冒充发现者的人越来越多。到底谁才是当年的发现者,由于年代久远,谁都不能说清了,当年有谁参加了那次打井,而且也没有留下当时的证据。
除了打井队村民,当时还有很多对发现兵马俑作出贡献的人,当时的乡干部房树民,他第一个意识到那些陶俑的文物价值;还有原临潼县博物馆馆长赵康民,他对挖出的兵马俑进行鉴定修复;另一个是记者蔺安稳,他写的兵马俑发现内参使得国家开始重视秦始皇兵马俑。
但无论有谁参与了,他们都只不过是秦始皇兵马俑发现过程中的一部分,因此,那时政府几个部门对调查意见协商后决定,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不存在“兵马俑发现人”一说。
刘占成曾是秦俑馆考古队队长,他认为,从考古专业角度讲,打井村民不能算发现人,他们只是“偶然挖出”。
因为,考古发现要对时代、性质,最起码有个基本的认识,这才能叫发现,从考古意义上,如果非要确定一个发现人,那应该是原临潼县博物馆馆长——赵康民,是他修复了陶俑,而且确定了是秦始皇的遗址。
但是,赵康民馆长并不在意这些头衔,他认为是谁发现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么多人的参与,让我国的这项历史遗迹展示给世界,这就足够了。
后来,兵马俑景区所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来没有认可哪一个人是秦俑的发现人,或者说是第一发现人,就更没有这种说法。
兵马俑博物馆
他介绍,在出现有关“发现人”的争议后,景区内统一规范了宣传的说法,不再叫“发现人”。给这些签字人的身份介绍,就说他们是参与当年打井这个活动的打井人,和见证兵马俑发现出土的这个见证人。
不管是叫“发现人”也好,还是叫“打井人、见证人”也罢,目前,有一点可以确认,就是他们都对兵马俑的问世做出了贡献。
在多年以后,见到了杨志发老人,他70多岁了,发现秦俑那年他37岁。讲解员再三嘱咐不要照相,老人家一天受闪光灯刺激太多。老杨坐在一个长条桌后面,身后墙上是他和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大幅合影照片。
但事实上,兵马俑的发现者,这么多年以来,仍然还是一个争议的话题,究竟是第一个挖掘者是发现者?
但是这些已经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在2018年,馆长赵康民离世了,与此同时,其中几位见证人“老杨”也随着年月流逝离开了,而这个争议问题也慢慢的被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