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米其林一般用几年(如何正确使用米其林指南)

米其林一般用几年(如何正确使用米其林指南)米其林先生头像、星星(长得或许更像朵小花?)、叉匙、硬币、葡萄、鸡尾酒、清酒等。(网络图片)想了解一家上榜《米其林指南》的餐厅到底有多好吃、值不值得去,主要看以下几个标志:即便是一些比较客观的评价——“就把米其林评审当作雅思考试好了,你如果熟悉它的标准知道考试技巧,像拿星应该比野路子容易些,也会少走很多弯路,看看这次榜单上那些米其林‘连锁’店你大概就知道了”——似乎也在暗示评选的套路满满。餐厅门口的米其林贴纸。(图片来自网友 @長弓的可人兒)《米其林指南》收录的餐厅共包括两个层级——“米其林推荐”和“米其林星级餐厅”,有星级的高于一切推荐。一些餐馆门口虽有醒目的推荐贴纸,然并卵,没有星星的它只能代表这家餐厅在指南中留了名而已。

生活在海外 有难处 问我们

米其林一般用几年(如何正确使用米其林指南)(1)

(图片来自 @米其林指南 官方微博)

被全球吃货奉为“美食圣经”的米其林红宝书终于登陆中国大陆了——9月21日,《米其林指南 上海2017》正式对外发布。

不过,一向热衷于手捧《米其林指南》按图索骥拔草的食客们似乎对它并不买单:“大写的难吃!滚烫出炉的米其林三星餐厅我昨晚去吃了”、“上海菜和日料几乎全部沦陷,这和很多上海饕客心里能拿的出手的货大相径庭啊”、“本来就对上海榜单没抱希望,没想到出来了会这么失望”……

即便是一些比较客观的评价——“就把米其林评审当作雅思考试好了,你如果熟悉它的标准知道考试技巧,像拿星应该比野路子容易些,也会少走很多弯路,看看这次榜单上那些米其林‘连锁’店你大概就知道了”——似乎也在暗示评选的套路满满。

餐厅门口的米其林贴纸。(图片来自网友 @長弓的可人兒)

《米其林指南》收录的餐厅共包括两个层级——“米其林推荐”和“米其林星级餐厅”,有星级的高于一切推荐。一些餐馆门口虽有醒目的推荐贴纸,然并卵,没有星星的它只能代表这家餐厅在指南中留了名而已。

想了解一家上榜《米其林指南》的餐厅到底有多好吃、值不值得去,主要看以下几个标志:

米其林一般用几年(如何正确使用米其林指南)(2)

米其林先生头像、星星(长得或许更像朵小花?)、叉匙、硬币、葡萄、鸡尾酒、清酒等。(网络图片)

其中,有舔着嘴唇的“米其林先生头像”标志,表示这是一家“必比登餐厅”(Bib Gourmand,即平价美食餐厅),虽然不及星级餐厅豪华,但它们能提供“价格合理的美食”,例如本次上榜上海米其林餐厅的25家店。

带星星的米其林餐厅,是一星、二星,还是三星的区别主要反映食物本身的水平上,包括食材质量、调味技艺、烹饪水平、料理个性和稳定性等。当然,服务及就餐环境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米其林一般用几年(如何正确使用米其林指南)(3)

一星、二星、三星及各自代表的含义。(网络图片)

一星:值得停车一尝的好餐厅。(使用这种说法,当然是因为米其林是做轮胎的!)

二星:厨艺一流、提供极佳的食物和美酒搭配,值得绕道前往。

三星:完美而登峰造极的厨艺,值得专程前往,可以享用手艺超绝的美食、精选的上等佳肴与佐餐酒、零缺点的服务和极雅致的用餐环境。

米其林一般用几年(如何正确使用米其林指南)(4)

叉匙数量不同代表的含义。(网络图片)

想了解就餐环境及服务给顾客带来的舒适程度,就不要忽略上面的“叉匙”标志。舒适程度由低到高可分为1-5副叉匙,让人感到格外“Pleasant”的餐厅,还会特别标注为红色叉匙,普通的则是黑色。

带有“硬币”标志的餐厅,表示它能提供不超过20欧元的简单餐饮;葡萄和鸡尾酒、清酒杯标志的意思就更加简单:这家餐厅的藏酒非常有水准,是可以放心请酒侍选酒的餐厅,通常是星级餐厅才会额外拥有的一种符号。(不过,一家经营轮胎的公司这样赤果果地推荐大家饮酒真的好吗,难道就不怕影响驾驶安全?)

米其林一般用几年(如何正确使用米其林指南)(5)

(图片来自网友 @巴黎猫头鹰 博客截图)

除了以上这些,2016年米其林餐厅巴黎评选中还多了一个“餐盘+刀叉”形状的新标志,层级介于叉匙和米其林先生头像之间,据称拥有此标志意味着“口味尚佳”,代表简单美好的食物。

想在一本厚厚的《米其林指南》当中找到自己心仪的餐厅,看懂上面这些标志是很有必要的。

“孤独的美食家”来探店

解决完如何看懂《米其林指南》问题之后,咱们就可以来了解下这些上榜餐厅究竟是怎么选出来的了。

虽然现代人巴不得什么事情都交给机器去打理,但评选美食这件事还是亲力亲为的好,米其林餐厅便是匿名评测员们一口一口吃出来的。这是一批经过“魔鬼”筛选的“美食密探”,好奇的童鞋不妨参考下《纽约客》(The New Yorker)杂志2009年发表过一篇文章,其中就详细描述了米其林评价系统的神秘性。

米其林一般用几年(如何正确使用米其林指南)(6)

评测员太神秘,这张示意图大家凑合看吧。(网络图片)

作为全职的“以吃为工作的人员”,评测员们隐姓埋名、互不相识,就连公司高层也不允许与他们见面,甚至不能对任何人提起自己的职业,包括他们的家人和朋友,测评时通常也是一个人前往。如果说一个人吃饭最寂寞,米其林的评测员们应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孤独的美食家”了吧。

在评测过程中,他们需要参考的评分项目包括:餐厅的食物(60%)、用餐环境(20%)、服务(10%)和酒的搭配(10%)。如果某餐厅有特色,比如他们家的厕所非常漂亮豪气,或者主厨格外亲切可人,监察员可以酌情加分(5%以内)。一家餐厅的评级,都是由N个“美食密探”品鉴 一年12次的造访 米其林总部评审,才最终敲定的。

并且,在汇总评测员意见时,但凡有一个反对声音,米其林就会重新派人前往餐厅做下一轮评鉴。哪家饭店多了一颗星或少了一颗星都会引起反响,因为指南的评价有时就如同判决——一些餐厅因为米其林获得了声誉和财富,所以店主当然也有对可能掉星的担忧。因为米其林星级餐厅的称号不是永远的,一星和二星的餐厅,每年大概至少要15次的反复评鉴,三星的餐厅则会更多。

另外,捕舆者还要为大家辟个谣:《米其林指南 上海2017》并不是一群歪果仁评出来的!早在今年6月,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方诺德(Bruno de Feraudy)就说了,“目前在上海工作的匿名评审员大部分为中国人,且整个团队都充分了解上海饮食特点”,米其林筹备上海指南的初期阶段就在寻找评委了。

不爱米其林,还有这些值得看

米其林一般用几年(如何正确使用米其林指南)(7)

“全球50佳餐厅”的颁奖礼也酷似奥斯卡。(Theworld50best.com 网站截图)

米其林的最大竞争对手,莫过于有“美食界奥斯卡”之称的“全球50佳餐厅”评选了,它由英国知名美食杂志《餐厅》(Resturant)主办的。

和米其林不同,“50佳”不设例如餐饮、环境百分比的绝对性准则,评选套路也没有那么传统,且非常偏爱菜肴的创意性。2016年最新榜单已于今年6月发布,是1000多位餐饮行业大咖,根据他们过去18个月内在世界各地21个国家的餐厅的用餐体验票选出来的。

并且“50佳”还有自己的“亚洲分舵”——“亚洲50佳餐厅”评选,最新榜单也已经公布,共有15家中国餐厅上榜,排名最高的中国餐厅是香港的 Amber,排名最高的中国大陆餐厅是上海的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d。看过榜单、口水已经流到不能自已的童鞋们,不妨吃吃看。

米其林一般用几年(如何正确使用米其林指南)(8)

La Liste 评选的1000家优秀餐厅榜单。(La Liste 官网截图)

除了亲口品尝出来的榜单,还有一些排行用上了新科技——来自美食帝国法兰西的 La Liste,不仅为大家推荐了1000家餐厅,在量上秒杀了一众榜单,更重要的是它几乎颠覆了以往所有权威推荐榜单的评测方式,推出的餐厅榜单堪称大数据的智慧结晶。

La Liste 的数据来自全球各地超过200份美食指南和美食评论网站,包括:纽约时报美食专栏、华盛顿邮报美食专栏、“美国大众点评”Yelp的餐厅评级、AAA旅行指南、“全美厨界奥斯卡”的詹姆斯比尔德奖(James Beard Awards)、综合旅行网站TripAdvisor等等。刚刚提到的米其林星级餐厅、“50佳”也被其包括其中。

最后,捕舆者还要送上一个温馨小贴士:La Liste 的官方网站真的好美(星星眼),点这里可以围观。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