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丫丫的奇幻冒险故事(丫丫小传附录)

丫丫的奇幻冒险故事(丫丫小传附录)> 丫丫受不起村中人的白眼,向人借了300元直奔市里找工作。> 丫丫在家待了三个月的时间,家里动用了所有的社会关系,仍然不见一点儿效果。> 那时的校园,谈情说爱者极少,人人都专心于学业。有个叫冯都的向丫丫塞过纸条,丫丫看都没看撕了。> 冯都的父亲是民政局干部,家里很有钱,冯都平时也装出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人称“花花公子”,据说向很多女生递过纸条,都未成功。也许,那时“花花公子”并不走俏。> 丫丫毕业那年,正赶上取消统一分配,毕业生一律自谋职业。丫丫没有后台,与许多同学一样走进了待业的大军,而冯都则顺利进入殡仪馆,做他喜爱的司机,据说工资极高。

丫丫小传

丫丫的奇幻冒险故事(丫丫小传附录)(1)

丫丫的奇幻冒险故事(丫丫小传附录)(2)

丫丫的奇幻冒险故事(丫丫小传附录)(3)

> 丫丫是我的小学同学,后来她考取了重点中学,我则进了普通中学,虽然是同村,也只是在过年过节见过几次。

> 丫丫小时候一次生病,医生打错了针,结果过敏,虽然保住了小命,但右耳差不多聋了,这似乎对她并无什么影响。

> 初中毕业后,丫丫考取了一所中专,她说家里穷,读高中太费钱了。丫丫起初学的是殡仪专业,毕业后去火葬场,工资很高。只读了半个学期,家里认为不吉利,通过关系,让她改学社会保险专业。丫丫哭了三天,暗中随毕业班去殡仪馆“实习”了三天,摸了真正的尸体,回来对同学说,感觉像冰猪肉。

> 那时的校园,谈情说爱者极少,人人都专心于学业。有个叫冯都的向丫丫塞过纸条,丫丫看都没看撕了。

> 冯都的父亲是民政局干部,家里很有钱,冯都平时也装出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人称“花花公子”,据说向很多女生递过纸条,都未成功。也许,那时“花花公子”并不走俏。

> 丫丫毕业那年,正赶上取消统一分配,毕业生一律自谋职业。丫丫没有后台,与许多同学一样走进了待业的大军,而冯都则顺利进入殡仪馆,做他喜爱的司机,据说工资极高。

> 丫丫在家待了三个月的时间,家里动用了所有的社会关系,仍然不见一点儿效果。

> 丫丫受不起村中人的白眼,向人借了300元直奔市里找工作。

> 只剩下120元时,丫丫进了一家广告公司当业务员,100元交了押金,20元是一个月的生活费。业务员没有底薪,只拿提成。

> 拉广告的活儿不好干,走了100家客户,90家给了白眼,2家骂了丫丫一顿,只有1家说生意好了再考虑,另外的则是收了名片便不了了之。

> 20万元用一个月,只够吃方便面。早餐只喝一杯蜂蜜茶,直到了饿极才吃方便面。这瓶蜜蜂是冯都毕业时托人送的,丫丫去还时,冯都早走人了,丫丫只好收下,据说要20多元,不知可买多少方便面呢。

> 一个月将要过去,方便面也快吃光了,蜂蜜倒还有不少,但老是喝也不饱肚啊!

> 正当危急时,一个电话救了难。

> 丫丫走过的一家家具厂打来电话,说要做一整版广告,广告费一万元,丫丫可以拿20%提成,二千元够丫丫吃100个月的方便面了。

> 去家俱厂收钱时,厂长对丫丫说:“小丫头,要不是看在你同学冯都的面上,我们这一版广告要到下半年再考虑。”

> 原来是冯都帮的忙。

> 丫丫一听,心里仿佛堵了什么似的,收钱的兴奋一下子消失了。

> 这肯定不是个好兆头。

> 说实话,丫丫对冯都并不讨厌。只是骨子里的自卑觉得与他不是同路人,因此拒绝他,不要说是普通的朋友,如果不是同学,丫丫心想最好不认识他。

> 在学校时,丫丫便喜欢与来自农村的贫困同学交往,而对家里有钱的同学则远而避之。

> 丫丫心里有预感,冯都肯定会找她。

> 果然,一个礼拜后,冯都打来电话说:“今天休息,想请老同学吃饭。”

> 丫丫本想推掉,又想他帮的大忙,不去不好意思,便答应了。

> 一见面,丫丫便开门见山:“多谢你帮的大忙,以后就别麻烦了。”

> “没关系,那天去家俱厂玩,见了桌子上你的名片,那厂长又愿意,便说了几句,哪知竟成功了,其实还是你自己的功劳。”

> 二人聊了一些过去校园里的趣事,很是开心。

> 丫丫觉得冯都这个人挺风趣的,嘴也甜,心里的死结便解开了不少。

> 冯都的面子可真不小,在他帮助下,又拉了几单生意,这下子衣食不愁了。

> 丫丫在展业中,觉得自己知识欠缺,决心参加自学考试,选的是市场营销专业。

> 丫丫在电话里对冯都说了这个设想,冯都也大为赞成。

> 想不到,第二天冯都便送来全套自考教材,令丫丫感激不已。

> 这时,丫丫才觉得自己已陷进去很深了。一想到自己的出身、门第、家境与冯都有天壤之别时,心里不禁不寒而栗。

> 至此,冯都仍没有向丫丫提起感情的事。

> 如果不是那次劫难,她根本不会夜里去敲冯都的门。

> 广告公司老板的弟弟刑满释放回来,也在广告公司帮忙。那人还留着狱中的光头,人称老光头。

> 一天晚上,公司办公室只剩下老公和丫丫,其余全出门跑业务了。

> 丫丫正在忙着为一个客户制作效果图。

> 老光刚喝过酒,伏在桌上大睡,他经常这样,老板也不管他。

> 正当丫丫弄好效果图,想出门时,一双罪恶的大手伸了过来。

> 只见老光拦腰将丫丫抱起,走进内室,丫丫努力挣扎,大喊救命,但无人听见。

> 老光凶狠地剥下丫丫的外衣,正欲向内衣动手时,丫丫抓起桌上的裁纸刀用力捅向老光,老光用丫丫的外衣一挡,外衣顿时破了一个大洞,丫丫抓起破衣,夺门而逃。

> 下楼!叫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冯都住处。

> 冯都一开门,见丫丫的惊慌状,大惊;又见她衣破了,吓了一跳。

> 丫丫一头扑进冯都怀里大哭起来。同时将事情一五一十如实说了出来。

> 冯都大怒,一把推开丫丫。抽出手机,一连打了五个电话。每个电话都只说了一句话:“我是冯都,风紧,速到我家,小弟出了大事!”

> 不到五分钟,只见三辆殡仪接送车嘎然停在门口。丫丫吓了一大跳,妈呀,拉死人的!

> 车上跳下五个人大叫:“妈的,小冯,出了啥事,牛急的!”

> 冯都把事情说了。

> 五个大叫:“反了反了,敢欺负小冯的女朋友,揍他!”

> 丫丫怕了:“别,你们别打人!”

> 冯都二话没说拉了丫丫上车,直奔广告公司。

> 不用多说,老光被狠狠揍了一顿。

> 这样,丫丫在广告公司是呆不下去了。同时节,也默认了冯都的女朋友。

> 丫丫暂时住进了冯都家。冯都很君子,从没动她一个指头。

> 五天后,丫丫进了一家酒店,当客户部服务员。冯都也没说什么。

> 酒店里也有人要吃丫丫的肉,结果又被冯都叫人打了一顿。冯都被关了三天,赔了三千元医药费。

> 这时,丫丫才知道自己的脸蛋长得太漂亮,身材也太有曲线了,而心却比天高。

> 这样折腾了二次,丫丫才真正认识了冯都的苦心,真心做他的女朋友了。

> 冯都叫她别出去工作了,自己养她。

> 正碰上要自考,丫丫便关了自己三个月,全用来读书备战自考。自考果然成绩很好,一下子通过三门。

> 自考后,丫丫觉得太闷了,又去了一家超市当收银员,这次倒没人打她的主意了。只是她的收银台前老是排满了长队,许多人都是为了看她而来的。

> 丫丫与冯都相处了将近一年,但从没去见过冯都的父母亲,丫丫不愿意,心里有一种天然的敌意。

> 一天,冯都对丫丫说:“明天去见我父母。”

> “不去。”丫丫习惯这样说。

> “这次不去不行。”

> “为什么?”

> “我爸要我娶民政局长的女儿。我说已有了女朋友,老爸要见见你。”

> “我怕。”

> “怕什么?是我娶你又不是老爸娶你!”

> 丫丫战战栗栗见了冯都父母亲。

> 丫丫也没什么好感觉,冯都父母亲一味地问她的家庭状况。

> 第二天,冯都铁青着脸来见丫丫,丫丫知道这次“家庭考试”没通过。

> 冯都安慰丫丫:“别管他好了!都什么时代了,还干涉人家婚姻自由!”

> 但丫丫心里总觉得不踏实,而且有预感要出大事了。

> 过了三天,冯都接到通知,到省里学习半个月。

> 走时,对丫丫说:“要小心,陌生人敲门别开,我每天给你打电话。”

> 又过了三天。

> 下午下班时,超市经理叫住了丫丫。

> 经理满脸愧色对丫丫说:“因为有无法解释的原因,我们决定辞掉你,其实我也不愿意,但上级压力,不得不从。你的合同期还有 一个月,我们按十倍的违约金给你。希望你能理解。”

> “经理,我懂,为难你了,多谢了!”

> “孩子,这一万元收好。还有,我提醒你,有人要对你下毒手了,还是离开这个城市为好。有人太怎么太残忍了!”经理不禁流泪了。

> “再见了,经理。”

> “孩子,保重,再见。”

> 丫丫回到冯都的套间,只见冯家父母端坐在上。一下子,丫丫明白了自己被辞是两个老家伙的“杰作”。

> 冯母从皮包里抽出一张支票,和颜悦色对丫丫说:“这是十万元钱请收下,同时希望你从这座城市消失。”

> 丫丫抓起桌上电话,想打给冯都。

> 冯父不动声色:“别打了,电话线掐掉了。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收拾自己的东西,走人!”

> 丫丫仿佛被强奸了一样大哭起来。

> 丫丫边哭边收拾东西。

> 走进,冯母又将支票递给她。丫丫接过,撕成碎片,扔向冯父,然后夺门而出,消失在夜幕里。

> 那夜,冯都打了一百个电话都不通。又打到超市,经理说,刚刚下午辞职走了。

> 这时,冯都才知中了父母的调虎离山之计,对丫丫下了毒手。

> 第二天,冯都赶回家中,但到处不见丫丫的踪影。

> 其实,丫丫此时也在寻找冯都,但终于阴差阳错,双方都始终没见到面。

> 冯都父母将冯都住过的套房低价卖了。自己老屋子也低价出售,马上买了一套新房未装修便住进去。目的只有一个,甩开丫丫,让丫丫找不到冯都。电话全改了。连冯都的手机卡也被骗去销毁了。

> 民政局长又下令:将冯都调到民政局开小车。丫丫找电话到殡仪馆,自然找不到冯都了。

> 棒打鸳鸯散。

> 正当丫丫失望时,发觉已怀上了冯都的孩子。她决定生下孩子,气气冯家父母。

> 丫丫回到老家,与邻居家的儿子王岩草草结婚,王岩是个货车驾驶员,也是个老实人,对丫丫不错。

> 一年后,丫丫生下一个儿子,取名点点。

> 正当日子过得幸福时,王岩出了车祸,死于非命,人家赔了五万元。

> 王岩父母想独占这五万元。

> 这时点点被查出有先天性心脏病,动手术需要20万元。于是王岩父母把钱全给了丫丫。

> 丫丫又送点点到市医院复查,一个专家说孩子必须到四周岁动手术,否则早了危险性太大,而迟了则容易留下遗症。

> 这就意味着丫丫必须在四年内挣到20万,否则点点性命难保。

> 看着这苦命的孩子,丫丫想起了冯都。于是入市去寻觅,但找遍了大街小巷,不见人影。又托人到民政局去查冯都,听说调到另一个城市去了,具体不详。

> 为了点点的未来,丫丫一咬牙,去做她想都不该想的事:当三陪小姐。

> 丫丫把点点和五万元给了王岩父母,一个人来到一个南方的大都市。

> 丫丫强装笑脸,打碎牙往肚里吞,行尸走肉般活在都市的灯红酒绿中。

> 一天,丫丫供职的酒店来了一个豪客,据说出手大方,连点三个小姐都不满意。

> 于是,众人推丫丫上去。

> 丫丫一见豪客。

> 顿时昏了过去。

> 豪客竟是冯都。

> 丫丫醒来时,正躺在冯都怀里。

> 从冯都口中才知道事情原委。

> 冯父强迫冯都娶民政局长千金为妻。结婚后,民政局长升了官进了省城,冯都父母也进了省城。

> 后来,民政局长因受贿判了十年,冯都父母也判了八年。冯都离了婚。下海做鲜花生意,这次是来进货路过这里的,想不到会巧遇丫丫。

> 丫丫也把别后境况说了。

> 冯都顿时心碎,真想不到丫丫会受了那么大的苦。冯都马上带丫丫返回老家。

> 冯都带了点点上省城做亲子鉴定,结果点点确实是冯都的亲生儿子。毕竟这么多年了,冯都有点信不过丫丫。

> 冯都卖掉了省城的住房、轿车、鲜花店都是低价出售,只得了三十多万。

> 有了钱,点点的手术立马可以动了。

> 结果动手术一次不够,半年后又动了次,一共化去四十多万,冯都又向朋友借了十多万元。

> 点点终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 经过十年曲曲折折风风雨雨,二个人终于走到了一块儿。

> 现在,丫丫开了一家鲜花店,冯都则仍搞搞鲜花批发,十分幸福地努力挣钱还债。

附录:

李渔年谱

一岁(明万历三十九年 1611年) 旧历八月初七生,浙江兰溪夏李村(今属永昌街道)人。

六岁(明万历四十四年 1616年) 在如皋。

伯父在如皋行医,父亲做药材生意。渔常随伯父登“大人之门”。

八岁(明万历四十六年 1618年) 在如皋。能诗。

十一岁(明天启元年 1621年) 随母离开如皋回到兰溪。

尝在梧桐树上刻诗纪年。

十五岁(明天启五年 1625年) 在兰溪。

作《续刻梧桐诗》自励。

十七岁(明天启七年 1627年) 在兰溪。

父病重,娶山妻徐氏以“冲喜”。

十九岁(明崇祯二年 1629年) 在兰溪。

父病逝。

二十五岁(明崇祯八年 1635年) 在兰溪。

首次赴金华应童子试 以五经见拔 为浙江提学副使许豸赏识。

二十七岁(明崇祯十年 1637年) 入金华府学攻读举业。

二十九岁(明崇祯十二年 1639年) 首次赴杭州应乡试,落榜而归,作《榜后柬同时下第者》诗。

三十岁(明崇祯十三年 1640年) 在金华、兰溪。

元日,作《凤凰如上忆吹箫·元日》,叹功名不就。

三十一岁(明崇祯十四年 1641年) 在金华、兰溪。

作《活虎行》、《归故乡赋》。

三十二岁(明崇祯十五年 1642年) 再次赴杭州应试,中途闻警而返,作《应试中途闻警归》诗。

母逝。

作《夜梦先慈责予荒废举业醒书自惩》、《清明日扫先慈墓》、《壬午除夕》等诗。

三十四岁(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 1644年) 山中避乱,作《甲申纪乱》、《甲申避乱》等诗。

三十五岁(清顺治二年 1645年) 避兵山中。

乱后家毁,七月初暂入金华府通判许檄彩幕。

十月,纳姬曹氏。

三十六岁(清顺治三年 1646年) 清兵攻占金华,作《婺城行吊胡仲衍中翰》、《挽季海涛先生》、《丙戌除夜》等诗。

回兰溪夏李村“归农学圃”,自喻为“识字农”。

三十七岁(清顺治四年 1647年) 在兰溪。

剃发有感,作《剃发二首》。

三十八岁(清顺治五年 1648年) 在兰溪。

伊山别业建成。

作《伊山别业成寄同社五首》、《伊园杂咏》、《伊园十便》、《伊园十二宜》等诗。

三十九岁(清顺治六年 1649年) 在兰溪。

被推为祠堂“总理”,为首倡建石坪坝等多处堰坝、水渠,以及且停亭等公益设施。

四十岁(清顺治七年 1650年) 卖伊园,移居杭州,“卖赋以糊其口”。

作《卖山券》。

四十一岁(清顺治八年 1651年) 在杭州。

作《怜香伴》传奇。

四十二岁(清顺治九年 1652年) 在杭州。

作《风筝误》传奇。

四十三岁(清顺治九年 1653年) 在杭州。

作《意中缘》传奇。

四十五岁(清顺治十二年 1655年) 在杭州。

作《玉搔头》传奇。

四十六岁(清顺治十三年 1656年) 在杭州。

《无声戏》一集问世。

四十七岁(清顺治十四年 1657年) 往来杭州、金陵(今南京)间。

作《奈何天》传奇,《无声戏》二集问世。

四十八岁(清顺治十五年 1658年) 往来杭州、金陵间。

小说《十二楼》问世。

四十九岁(清顺治十六年 1659年) 往来杭州、金陵间。

《古今史略》、《蜃中楼》传奇问世。

五十岁(清顺治十七年 1660年) 在杭州。

作五十寿辰。

副室纪氏生第一子将舒(字陶长)。

纂辑《尺牍初征》告成,吴梅村序。

大女婿沈因伯入赘。

五十一岁(清顺治十八年 1661年) 在杭州。

第二子将开(字信斯)出世。

作《比目鱼》传奇。

五十二岁(清康熙元年 1662年) 移家江宁。

秋,游苏州。

喜得第三子将荣(早殇)、第四子将华(字庄南)。

五十三岁(清康熙二年 1663年) 在金陵,《资治新书》初集问世。

五十四岁(清康熙三年 1664年) 游粤。

《笠翁论古》问世。

五十五岁(清康熙四年 1665年) 在金陵。

作《凰求凤》传奇。

春游扬州,冬游杭州。

五十六岁(清康熙五年 1666年) 游京师。

应陕西巡抚贾汉复之邀游秦地,至平阳,纳乔姬。

山妻徐氏生第五子将芬(早殇)。

五十七岁(清康熙六年 1667年) 应甘肃巡抚刘斗之邀游兰州,纳王姬。

游西岳华山。 五十八岁(清康熙七年 1668年) 春返回金陵。

作《巧团圆》传奇。

游粤。

五十九岁(清康熙八年 1669年) 初夏,芥子园落成。

六十岁(清康熙九年 1670年) 游闽,过兰溪,作《二十年不返故乡重归之感》。

兰溪知县赵滚赠送李渔“才名震世”牌匾。

在福州过六十寿辰。

副室汪氏生第六子将芳(字漱六)。

六十一岁(清康熙十年 1671年) 游苏州。

应蒲松龄之邀,携家班赴宝应为知县孙蕙演戏祝寿。

《四六初征》、《闲情偶寄》问世。

冬,乔姬生一女,致病。

六十二岁(清康熙十一年 1672年) 游楚。

冬,乔姬于途中病故。

作《断肠诗二十首哭亡姬乔氏》等诗。

六十三岁(清康熙十二年 1673年) 再游京师。

为贾胶侯设计半亩园。

王姬病故于京师,作《后断肠诗十首》、《乔复生王再来二姬合传》等。

六十四岁(清康熙十三年 1674年) 自京师而返。

夏,游芜湖。

秋,游杭州。

继室汪氏生第七子将蟠(字树德)。

六十五岁(清康熙十四年 1675年) 赴杭州,为浙江巡抚陈司贞祝寿。

五月游绍兴。

夏,送长子将舒、将开赴金华应童子试。

回杭,过严子陵钓台,作《多丽·过子陵钓台》词。

六十六岁(清康熙十五年 1676年) 决策移家杭州。

六十七岁(清康熙十六年 1677年) 孟春,移家至杭州。

向都门故人求助。

六十八岁(清康熙十七年 1678年) 在杭州。

春,满园草成。

立秋日,撰写《笠翁别集·弁言》。

中秋前十日,作《耐歌词·自序》。

六十九岁(清康熙十八年 1679年) 在杭州。

患病经年,不能出游。

仲冬朔,作《千古奇闻·序》;十一月四日,冬至,作《芥子园画传序》;十二月,为毛声山评《四大奇书第一种》(《三国演义》)作序。

七十岁(清康熙十九年 1680年) 正月十三日病卒。

葬杭州九曜山麓方家峪,时钱塘县令梁允植为其题“湖上笠翁之墓”的墓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