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逝世的父亲(缅怀父亲冯占海)
缅怀逝世的父亲(缅怀父亲冯占海)1936年,蒋介石又以兵额不足,撤销了六十三军番号,只保留其九十一师的建制,委我父亲为中将师长,划归万福麟的五十三军所辖。1934年初,父亲奉调至河北高邑县驻防。此间,父亲在逆境之际,悲愤之余,于1935年在该县营造一座“忠魂公墓”以寄托对阵亡战士的哀思,表达了血战到底的决心。“忠魂公墓”在县政府已备案。父亲举兵抗日,转战吉哈地区,歼灭大量日伪军,收复了一些失地,给日军以重创,有力的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的鼓舞了东北军民的抗日斗志,受到东北民众的称赞。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马占山二马占海,山海关外翻江闹海”的赞语。二马占海说的就是我父亲。1933年1月,父亲率部抵达开鲁。张学良将军派员前往慰问并将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三军,委我父亲为中将军长兼九十一师师长,随即参加热河保卫战。5月,父亲率部加入冯玉祥将军的抗日同盟军,任第四路军总指挥,参加长城抗战。热河失陷后,张学良将军被迫下野。蒋
时光流逝,转眼间半个世纪就要过去了,父亲离开我们已经48年了,值此“九.一八”事变80周年,缅怀父亲英名一生,心情异常激动,感慨万分。 父亲冯占海,字寿山,1899年农历11月6日生于辽宁省义县西杂木林子村,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仅读私塾8个月,9岁即给人家去放猪,直到18岁去沈阳投军。从军后,先在其姨父张作相身边当勤务兵,后被送往东北讲武堂深造。毕业后历任东北军排长﹑连长﹑营长等职。从一个猪倌成为一名职业军官。 1924年,张作相出任东北边防军驻吉副司令长官兼省政府主席,调我父亲任长官公署卫队团少校营长,转年升任长官公署中校承启官,1927年升任卫队团上校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侵我国土,戮我同胞,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父亲三次拒绝敌伪的威逼诱降,毁家纾难,绝然而起,通电全国,举兵抗日。时张作相正在锦州治理父丧,发出急电,电告吉林省军政人员以熙洽叛国,勿听信伪命,并示以设立吉林临时省政府于宾县,委前省府委员诚允代理临时省政府主席,委冯占海为吉林省警备司令兼第一旅旅长。父亲将所部卫队团和沿途吸收的爱国群众以及收编的宫长海﹑姚秉乾等抗日队伍,共1.5万余人,编成吉林省警备军,后改称吉林边防军,转战于吉北地区。
1932年1月,日伪军兵分两路进犯哈尔滨。父亲会同东北军第二十四旅旅长兼依兰镇守使李杜,联合驻守哈尔滨及其附近的东北军,在上号﹑三棵树﹑南岗等地歼灭大量敌人,击退了日伪军的进攻。哈市举行了祝捷大会,各抗日军将领决定联合组成“吉林自卫军”,公推李杜为总司令,父亲为副司令兼右路总指挥。2月2日日寇调集飞机﹑重炮和坦克,再度进攻哈尔滨,自卫军英勇战斗,奋力抵抗,终因敌我武器装备相差悬殊,哈尔滨于2月5日陷入敌手。自卫军迁总部于依兰,各部进行整顿补充。4月中旬,自卫军兵分三路反攻哈尔滨,父亲率部从依兰以西地区出发,攻克方正后又新编三个旅,收复会发恒一役几乎生擒伪军最高头领于琛溦,收复宾县声势浩大,大批爱国民众自带枪马参加抗日军。部队乘胜进军,5月中旬先期抵达三棵树﹑上号一带,等候另两路大军到来,以合力反攻哈尔滨。
自卫军三路大军出发后,依兰总部兵力空虚,敌乘虚于5月17日突入依兰,自卫军前方部队断了归路。中路和左路大军受阻,被迫撤回牡丹江沿岸,父亲所率领的右路大军陷于孤军与敌作战。6月初,父亲在宾县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将所部自卫军改名为“吉林抗日义勇军”公推我父亲为总指挥。并改变作战计划,向哈南各县进军,拟收复吉长。部队连战重挫敌伪,先后收复拉林﹑榆树﹑五常等县,10月中旬攻占了吉长两市部分郊区,先头部队曾一度攻入市区,由于两市均有重兵扼守,围攻半月不下,时部队屡经战役,兵力极度疲惫,弹药尤感缺乏,补给十分困难,孤立无援,收复吉长已力所难及,被迫向辽西热河一带转移,请求补给,再图大举反攻,部队尚存4万余人。
父亲举兵抗日,转战吉哈地区,歼灭大量日伪军,收复了一些失地,给日军以重创,有力的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的鼓舞了东北军民的抗日斗志,受到东北民众的称赞。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马占山二马占海,山海关外翻江闹海”的赞语。二马占海说的就是我父亲。
1933年1月,父亲率部抵达开鲁。张学良将军派员前往慰问并将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三军,委我父亲为中将军长兼九十一师师长,随即参加热河保卫战。5月,父亲率部加入冯玉祥将军的抗日同盟军,任第四路军总指挥,参加长城抗战。
热河失陷后,张学良将军被迫下野。蒋介石对父亲这支东北抗日义勇军改编的部队放心不下,采取釜底抽薪的恶毒手段,借口整顿,令父亲将其绿林出身的宫长海﹑姚秉乾二旅长及所部官佐清除出军,并派员在军内设置“政训处”以加强控制,调往晋冀交界的蔚县一带整编,否则撤销六十三军的番号。父亲为了保存这点从东北带出来的抗日力量,只得忍痛照令执行、
1934年初,父亲奉调至河北高邑县驻防。此间,父亲在逆境之际,悲愤之余,于1935年在该县营造一座“忠魂公墓”以寄托对阵亡战士的哀思,表达了血战到底的决心。“忠魂公墓”在县政府已备案。
1936年,蒋介石又以兵额不足,撤销了六十三军番号,只保留其九十一师的建制,委我父亲为中将师长,划归万福麟的五十三军所辖。
1937年“七七事变”,父亲奉调至固安县,沿永定河南岸一线防御日军南犯,永定河一战敌我装备悬殊,父亲的部队伤亡巨大,被迫南撤。9月初奉调在任丘地区掩护其他国民党军队撤退。10月上旬又奉调赴河南尉氏整训,蒋介石严令不予补充。
1938年初 父亲奉调至开封防卫黄河南岸 4月调至漯河 7月又调往江西防守瑞武公路.时九十一师划归汤恩伯指挥 汤派亲信王毓文任九十一师副师长 名曰加强 实属监控.是年秋冬 父亲率部参加瑞武会战 英勇顽强 不畏牺牲 部队损失惨重 王锡山旅长不幸阵亡。至此,自“九一八”事变跟随父亲一起抗日的得力部将及连以上军官殆尽,父亲受打击甚重,加之副师长王毓文依仗汤恩伯的势力专横跋扈,父亲在九十一师已大权旁落,深感心灰意冷,被迫去职,先至桂林,后去香港。转年又从香港飞赴重庆,国民政府只给了我父亲一个中将参议的空头衔。不久,父亲受龙云之邀前往昆明,以经营汽车运输和旅社为业,直到抗战胜利。
1945年下半年 父亲带领当年的亲随副官等人回北平和沈阳处理事务时 蒋介石发电报 委任我父亲为吉林地区保安司令 负责收编吉林地区的国民党部队 被我父亲婉言拒绝了。父亲曾对亲友说:“老蒋想利用我打内战,我不打,共产党与我无仇无恨,我的枪口从来没有对过共产党,共产党是真心实意为国为民的,一定能成事。”
以上,是我长大后从母亲的讲述和我工作后阅读史料获知的父亲形象。
我出生的年代正是抗日战争烽烟四起的时候。从我记事起,一直到抗战结束,父亲和家人都是聚少离多。我和母亲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我们先是在北平的姥姥家生活了一段时间,“七七事变”后又躲到天津英租界和祖母一起生活。在那段日子里,母亲告诉我不许说姓冯,说姓贾,叫贾树棠,不能让别人知道你是冯占海的儿子。在外人看来,我们就是一对侍奉老人的佣人。这样的日子一连持续了许久,即见不到父亲的面,也没有他的消息,就连祖母去世,都是我这个当孙子的替他摔的灵盆。尽管如此,后来还是走漏了消息,日本宪兵队找到我们,说我父亲在昆明,威逼母亲给父亲写信,劝他投靠日本人,并许以高官和送我去日本留学,都遭到母亲的拒绝。后来多亏了也在天津居住的张作相出面说话和通晓日语的表叔从中斡旋,日本宪兵队才没有加害于我们。
1944年秋,料理完祖母的丧事后,母亲带着我历经艰险,于1945年初辗转到达昆明,我和母亲终于回到了父亲的身边。1946年冬,我们全家返回北平定居,终于过上了安定的生活。父亲继续经营商业和手工业。
新中国成立,父亲的心情格外舒展,经常走访亲友畅谈国家大事。1950年被选为北京市西四区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并出任西四区房屋修缮委员会主任,每日早出晚归,积极进行工作。同年8月,经宁武﹑龙云介绍加入民革组织,9月被选为民革中央团结委员。国家发行建设公债,他积极认购;抗美援朝,他带头捐款。翌年参加广东省新会县的土改工作。母亲说父亲变了,过去家里人都惧怕父亲,怕他的一脸威严,现在他的脸上有了笑意,烟抽的更勤了,酒也多少能喝一些了。
1954年冬,时任吉林省省长栗又文由宁武陪同来到我家,约请我父亲回吉林省工作,父亲当即欣然应允,转年2月父亲赴长春,4月21日周恩来总理颁布任命书,任命我父亲为吉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其间被选为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受民革中央委托,与刘凤竹等筹建吉林省民革组织,是吉林省民革组织创始人之一,并任民革吉林省委副主委。
父亲经常往返于北京吉林之间,他又坚持不让文秘人员跟随,在北京的许多文字工作都由我来做,父亲口述我执笔,最后由他定稿。对于工作上的迎来送往,父亲都是自掏腰包,因为他不擅饮酒又怕招待不周,往往让我替他喝酒陪客。
父亲待人接物真诚热情,工作起来有一股不要命的劲头,就像打仗一样。也许正是这种劲头,让他忽视了健康。1962年初,父亲发现自己患了癌症,对于这位久经战场的将军来说,他把这件事看的很平淡,在安排住院手术的期间,他偷偷地给自己买了个大理石的骨灰盒。在父亲病重期间,他嘱咐我:“国家为我治病已经花费了很多钱,现在国家仍很困难,一定不要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我的身后事一定要从简,一切听从组织安排。”
父亲鞠躬尽瘁,坦荡无私,为吉林省的体育发展事业和多党合作事业以及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1963年9月14日晚,父亲病故长春,享年64岁。父亲就这样匆忙的走了。当晚,张文海副省长赶到医院,并对我讲:“你父亲是三节人物。第一节,抗日时期,他举旗抗日;第二节,抗日胜利后,他拒绝打内战;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为国工作。”省领导特意安排9月18日在省人民委员会礼堂举行省市各界公祭大会,于克副省长主祭,张文海副省长致悼词。当日,省体委遵照省领导指示,将家父骨灰安葬于吉林市北山之巅,以纪念这位东北抗日名将。
1984年5月,省体委遵照省委统战部批示,对将军墓进行了全面修复。
省市民革组织对将军墓始终重视和关注,组织绿化植树,扫墓描碑,并提出重修将军墓的建议。
2010年10月,吉林市政府与我们家属协商达成共识,把将军墓迁至北山公园内高标准重新修建,并把将军墓列为吉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便后人缅怀这位东北抗日将领。对于将军墓的迁址修建,吉林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全力相助,为统战工作书写了重要的一页。
2011年4月22日,中共吉林市委﹑市政府为冯占海将军举行了新墓落成仪式。民革吉林市委会副主委叶松涛主持,吉林市副市长杨金顺致缅怀祭文。
祭文中说,纵观冯占海将军一生,其忠贞的爱国情怀,崇高的民族气节,不屈的抗争精神,忘我的工作热情,已成为吉林人民乃至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冯树棠
我想,英雄是不朽的,我的父亲是不朽的,我们将永远缅怀这位民族英雄,抗日将领。(作者系冯占海将军三子,民革中央退休干部,现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