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粽子叶哪个好吃(李子柒的笋壳碱水粽大苏州就有)
嘉兴粽子叶哪个好吃(李子柒的笋壳碱水粽大苏州就有)有趣的粽子的皮囊,你知道几个呢?但是,好吃的粽子有很多还有人能举出一串你没听过的角粽、锥粽、菱粽、筒粽、九子粽……
每个人的童年里都有一只好吃的粽子
有的是酱油肉粽
有的是清清爽爽的碱水粽
有的是蘸白糖的红豆粽子
还有人能举出一串你没听过的
角粽、锥粽、菱粽、筒粽、九子粽
……
但是,好吃的粽子有很多
有趣的粽子的皮囊,你知道几个呢?
小科君花了点时间,考了个古
从苏州的西边,问到了苏州的西边
从60后,问到了80后
一起来读读他们记忆里的粽子呗
本期小科君后台
苏州市林学会植物学专家 王金虎
苏州市蔬菜研究所 董建明
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 海因
科普苏州粉丝王艳琴、月兰、大布丁
浒关青灯村新型职业农民李国栋
1
菰叶:粽叶最早代言人
菰,音同孤[gū]。这个字读着挺霸气的,感觉一出口就是一方诸侯准备发言的架势……那么,加了草字头的孤是个啥意思呢?
菰,就是茭白。菰叶,就是茭白叶子。
今天三山岛农家屋前栽种的茭白,摄影Jason
到秋天它的叶子能长到160cm+,叶宽约3cm
菰,禾本科稻族植物。长得像加长版水稻的茭白,真能拿来裹粽子?啧~你要相信古人的巧手。《清嘉录》记载:市肆以菰叶裹黍米为粽子,象秤锤之形,谓之秤锤粽。
不单清代的苏州有,早在西晋,人们就开始用菰叶裹粽子。西晋《风土记》: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初五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菰叶也因此被考证为最早的粽叶。
人们怎么会想到用茭白叶子裹粽子呢?首先,在农耕时代早期,菰的地位挺高,位列五谷之后的第六谷。只要种下去,多年生的菰就能像果树一样,到了秋季就出果实——菰米!
正常生长的菰,秋季结实叫菰米
现在物以稀为贵,菰米已成为网红保健食品
唐朝之后,菰叶的代言人地位逐渐被撼动。与此同时,因为产量低,种子成熟期不一致,种子一成熟就从穗子上自行脱落等诸多原因,菰逐渐沦为救荒粮。
那苏州人为啥到了清代还在用菰叶裹粽子呢?这大概跟菰的第二春有关。
因为偶然的原因,菰被一种叫做黑穗菌的真菌寄生,导致茎秆膨大,从水稻秆子粗细膨大到擀面杖粗细,长成白嫩嫩像笋又像瓜的东东,这就是后来的茭白或者说茭瓜、茭笋啦。
以水八仙身份重回餐桌,这大概是菰叶粽在苏州的生命力比较长的原因。不过,即便如此,菰叶粽还是式微了,因为至少在60年代出生的苏州人记忆里,它也只是传说般的存在啦。
2
笋壳:唯亭人记忆里的白月光
跟菰叶粽子一样,笋壳粽子也是个surprise。因为,很多土生土长的苏州人都觉得,它大概只存在于李子柒的真人秀里。
李子柒包的笋壳粽子,图源微博
但其实,苏州就有过笋壳粽子。从城东的唯亭,到城南的车坊,再到城西的浒关,从60后到80后,好多人都吃过苏州的笋壳粽子。
笋壳,一种变态叶,主要使命是保护笋和幼嫩的竹节。
苏州人为啥会用它包粽子呢?
图中李子柒手里拿的就是笋壳
苏州的笋壳差不多30cm长,一张包一只粽子
首先是为了省钱。从前,苏州乡下基本每家屋后都有一片竹林,春末夏初,把春笋掉下来的壳收好、晒干,就能拿来包粽子。那苏州哪来那么多竹子的呢?
这个说来话长。
早在明清时期,太湖流域就有了专门出笋的商业化竹园。苏州甚至有过专门种竹笋的竹笋山。除了山上的笋,平原上的农家也盛行栽种竹子。因为有了竹林,就能卖笋,卖竹子给人做晾衣杆、农具柄,或者编竹篮、竹簸箕、竹筛、竹席。
在这些农家竹园里,有一种叫哺鸡竹的竹子。竹笋嫩白,味美,出笋期正赶上孵小鸡。
哺鸡竹,禾本科,刚竹属,上图为红哺鸡竹笋
哺鸡竹最高能有15m,直径10cm
比哺鸡竹笋期早的还有一种叫早竹,口感也非常好,出笋期正逢燕子归来,叫燕来竹。
所以,在唯亭长大的70后关于端午的记忆就是:用一根细竹竿去长高的竹笋上捅笋壳,捡回家晒干了拿去卖。自己用的话,就把它洗干净,水煮开,刷掉细毛,冲干净,自家包粽子。
跟李子柒的笋壳粽子一样,唯亭的笋壳粽也是碱水粽。这个碱水不是草木灰水而是石灰水。
李子柒包的笋壳粽子,图源微博
不过,唯亭人的最爱是赤豆碱水粽
糯米淘洗干净后,晾会儿,洒上石灰水,拌匀,米就会带上了黄绿色,再把米、豆子舀进笋壳里包成粽子,放到大锅加水没过粽子,大火烧开,小火烧一个多小时,然后加柴禾煨一夜,早上醒来满屋都是弥漫着竹香的粽子味。
3
箬叶:藏在绿化带里的主角
今天早上剥粽子的时候,小科君认真看了一下叶子——黄绿色,大半个手掌宽,柔韧光滑,于是判定它是箬竹叶。
事实上,咱们现在吃的粽子大多是箬叶粽子,尤其是服务区卖的嘉兴粽子。因为箬叶大,好包!而且浙江盛产箬叶。
横泾乡下奶奶带孙女包粽子,画面有趣所以再发一遍
粽叶就是箬叶,右下角是绑粽子的稻草
箬竹,禾本科,箬竹属,常见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箬叶就是箬竹属植物的叶子。
苏州常见箬竹属植物是阔叶箬竹。对于现代苏州人而言,跟这位粽叶主角最常碰面的地方不是菜场,而是城市绿地和园林。此外,去穹窿山、三山岛、大阳山溜达,也能邂逅野生阔叶箬竹。
跟乔木状的毛竹、哺鸡竹、燕来竹比起来,灌木状的箬竹的确有点弱。别的竹子能当茅屋的屋梁,再不济也能当晾衣杆子,箬竹的杆子只能做毛笔管子。
箬竹,禾本科,箬竹属,灌木状
竿高可达2m,直径7.5mm
但是,个不高、身不壮的箬竹靠叶子走江湖。大的箬叶得有40cm长,10cm宽,除了能包粽子,还能用来制作斗笠、船篷等防雨工具。所以,唐诗才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那么,箬叶是何时取代菰叶的呢?一般认为是唐朝开始。在唐朝,人们就发现了箬叶和荷叶的绿色打包功能,还用得挺顺。再来一句柳宗元的诗佐证: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墟人。
4
苇叶:箬叶的强有力竞争者
为什么说,苇叶是箬叶强有力的竞争者呢?因为,比较来看,芦苇在苏州的分布空间的确要比箬叶大。
但是,你要问60年代生人的话,答案会是:小时候缺粮,荒地都被开垦了,哪有地方留给芦苇滩。所以,在很多人的记忆里,苇叶包的粽子要比自家屋后笋壳包的粽子香。
上图:沙家浜芦苇荡,里面可能有高大的芦竹
下图:辨别二者的直观办法是看花,芦花更绒更白
芦苇,禾本科,芦苇属。芦苇叶子,比箬竹叶略小。虽然芦苇遍布大江南北,但是北方在端午时芦苇叶大多还不成气候,所以他们用的更多的是晒干的陈苇叶。而苏州习惯现采的新鲜苇叶。
新鲜苇叶咋采的呢?看80后常熟菇凉的回忆。
端午到来前,找一个野芦苇地,村里大人带着小孩儿一起去。采苇叶要踮着脚昂着头用手掰,芦苇叶很锋利,隔年的芦苇桩子还扎脚,芦苇又都是长在水边的烂泥地上,蚊子特多……
但即便如此,大家记住的也不是辛苦,而是当时的热闹。
泡在水里的芦苇叶,摄影月兰
新鲜的苇叶用不完就码齐了晒干备用,或者冰箱冷藏。芦苇叶属于平行叶脉,容易开裂,所以新鲜的叶子一定要在开水煮软,这样既方便造型,也不容易开裂,而且煮过的叶子香气就出来了。
那么,到底是箬叶粽子香还是苇叶粽子香,或者笋壳粽子更香呢?
嗯嗯这个就是各人各喜好啦。以苇叶为例,《本草纲目》记载,芦叶能治霍乱呕逆、痈疽,而据现代科学研究,苇叶中也含有丰富的药理成分、抗菌的活性物质,以及提供香气的精油成分。
总之,能入选常用粽子“包装”,或多或少都能找出被选用的道理哒。而这也算古人用实践经验留给咱们的礼物吧。
你吃过最有意思的粽子叶是哪种呢?
玉米叶、美人蕉叶、竹筒
槲树叶、荷叶、芭蕉叶、椰子树叶
写留言分享哈
编辑:金子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科普苏州
ID: kepusuzhou
科普苏州Q3:94803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