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在聊匾额之前,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何为“匾额”。其实这只不过是《尚食》中无数匾额中的冰山一角而已,且不论像“螽斯门”“纯祐门”这些不常见的匾额,单是居所或大殿中的匾额就足够有看头了。即便是那些本该用模糊处理的远景或建筑,都做到了力求完美的程度。在这些原本都不一定有出头天的远景中,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便是那一块块的“匾额”了。也许你会说:这有什么稀奇的,以前看清宫剧都会看到呀,像是什么“乾清宫”“永宁门”等等。

(在茫茫人海中,能遇见是一种缘分,若是喜欢请关注花煜寒哦)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1)

花煜寒|文

很少会有宫廷剧会如《尚食》这般,不仅在人物对白上尽可能多地引用古文,还会在人物的穿着与服饰上细致入微。

在《尚食》中,不仅本来便是主打的美食,盘盘都要真正下锅做出来,再来个近景特写与旁白说明。

即便是那些本该用模糊处理的远景或建筑,都做到了力求完美的程度。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2)

在这些原本都不一定有出头天的远景中,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便是那一块块的“匾额”了。

也许你会说:这有什么稀奇的,以前看清宫剧都会看到呀,像是什么“乾清宫”“永宁门”等等。

其实这只不过是《尚食》中无数匾额中的冰山一角而已,且不论像“螽斯门”“纯祐门”这些不常见的匾额,单是居所或大殿中的匾额就足够有看头了。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3)

何为“匾额”

在聊匾额之前,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何为“匾额”。

所谓匾额,其实与现代意义上的牌匾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正常情况下的古代匾额通常是有字数限制的,最常见的是“三字匾额”,另外现存匾额中字数最多的有六字之多。

除此之外还有两字、四字匾额,不过五字匾额就不是很多见了。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4)

匾额中的文字排列并没有成文的规定,通常情况下两字、三字与六字匾额多是竖向排列的,而四字匾额则多为横向排列。

不过,挂于居所或屋内的牌匾大多都是横向排列,很少有竖着排列的匾额出现。

除了匾额这一称呼之外,还有一种挂在船上的牌子称为“舫匾”,而由皇帝御笔亲赐的匾额则被称为“龙匾”或“敕额”。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5)

尚食局“精膳,神工”

既然是讲《尚食》中的匾额,自然要从尚食局门口的那块匾额说起了。

这块匾额上的四个字,无论从排列位置与内容来看,都应该是两个部分。

而不是一般匾额那种四字连贯的词汇,而是两个不同的词汇融合在了一起。

这种匾额虽是不太多见,但内容却非常符合尚食局的特点。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6)

所谓“精膳”除去字面本身之意外,或许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虽然这只是孔子对制作祭祀祖先时祭品的要求,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食物只有精制细作才有养人的功效。

所以这句话便成为一个庖厨的毕生追求,而“精膳”便有了从选材、搭配、刀工、火候、调味、摆盘都追求极致之意。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7)

而“神工”一词,则在许多古书典籍中多有出现。

大体的含义无非是一个拥有非凡才能或神奇造诣之人,而这种人已经不是能工巧匠所能形容的。

如果将这种人比喻为“像神一样存在之人”,或许更为恰当。

于是乎这块匾额的含义便很明确了,当你达到了“精膳”的程度,等待你的下一个阶段“神工”,才是你终极的目标与追求。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8)

朱瞻基草舍内屋“居德”

此匾额上的“居德”二字,应该出自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善哉行》。

其中有这样一句诗词:“居德斯颐,积善嬉谑”。

此处的“居”,应该是“积累、储存”之意,而“德”则为道德品行与素质之意。

所以,居德二字挂于此处,应该是朱瞻基在提醒自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日常品行,切不可有不良之心。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9)

朱瞻基草舍外屋“幽赏未已”

这块匾额上的“幽赏未已”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其中有“幽赏未已,高谈转清”的诗句。

这是一种带有文人雅士的描写,也暗合朱瞻基此人的性格特点,因为他除了与朱高炽合称“仁宣之治”,也对各种“娱乐”活动很是着迷。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10)

而这一句“幽赏未已”,充分表达出了朱瞻基那种对一切优美事物的喜欢程度,已经到了要以“幽赏”来形容的程度。

无论是品评那些大块文章,还是为桃李芳园吟诗作画,又或是纵览大好河山。

在这间草舍之中,都会有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既可高谈阔论,也可戏谑品评。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11)

乾清宫里的“敬天法祖”

严格来说,这块“敬天法祖”出现的时间有些太早了。

因为直到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帝,才在乾清宫挂上了这一块写有“敬天法祖”的匾额。

而这四个字最早的出处,是明朝礼部尚书霍韬在“大礼议事件”中所写的一封奏疏。

其中一句写道:“敬天法祖,无二道也”。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12)

虽然这块匾额出现的时间不对,但他所蕴含的意义却非常深远。

以这四字为基础,可引申出尊开国君主为祖先,且后世不敢随意改动祖先遗留下来的一切制度与命令。

可以说这四个字诠释了明朝那种将“天”神格化的敬奉,同时效法祖先懿德嘉行与家风家法的坚持。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13)

这样的一种传统与文化理念,不仅仅只存在于乾清宫的匾额之上。

而是深深植入了天下百姓的内心,这是一种早在上古之时便已经在慢慢形成的文化与习俗,并由此慢慢形成了“祖宗家法”的观念。

所以说,“敬天法祖”除了有皇权的象征意义之外,更有从内心与文化上巩固统治者权力的作用。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14)

朱瞻基草舍外屋“飞羽觞而醉月”

若不是潜心研究《尚食》中的匾额,也不会发现草舍中的匾额还会不定期更换的。

原本挂有“幽赏未已”的匾额,竟然被换成了“飞羽觞而醉月”。

不过好在这两块匾额上的内容,都出自同一人的同一首诗。

由此可见朱瞻基(服化道),对李白这首《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有多么的推崇备至。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15)

所谓“羽觞”是一种形似鸟雀的酒杯或酒器,而“醉月”则可以理解作醉倒在月光之下。

这块被更换了掉的匾额,可以说完美印证了此时朱瞻基的心境。

因为,此时这个只有十几岁的年轻皇太孙,正被“突然”闯入自己生活的姚子衿所吸引。

从《尚食》中二人的CP表现来看,这句“飞羽觞而醉月”可谓是恰到好处。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16)

朱高炽居所的“天维显思”

“天维显思”四字出自《诗经》中《周颂·敬之》,前后句是为:“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这是一首用以祭祀宗庙时所使用的乐歌。

如若直译这四个字,大概的意思应该是“苍天在上,天理昭昭”之意。

而整首诗的含义,也大有为皇权统治蒙上一层神秘天意的味道。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17)

所以当朱高炽终于登基坐殿之后,将这块匾额展现出来,很有一种“朱高炽的皇位是‘天赐’”的意味。

而这种无时无刻透露出来的皇权天授的概念,其实在古代皇权或帝王家,应该是随处可见的东西。

当然,以“显思”二字来看,对于朱高炽在《尚食》中的表现来看,也有一种“天理昭昭”不可不用功之意。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18)

写在最后

写到这里只为大家介绍了《尚食》中出现的六块匾额。

不过《尚食》中所出现的匾额却不止这几块,之所以只写了六块,一是因为匾额字数最多为“六”,另外也有免于文章过长,导致观者眼乏的顾虑。

如果你对笔者这篇文章中所写的匾额感兴趣,可以为其点赞或留言。

我会视情况继续为大家介绍其他的匾额与其所含的寓意。

朱瞻基为大明留下了什么(尚食一块225年后的匾额有何寓意)(19)

往期精彩:《尚食》育有三个皇子的郭贵妃在怕什么?孟尚食为何提及玉面狸?

(看完记得关注“花煜寒​”哦!图片来自网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