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千年学府是哪个学校(一所多年老校为什么会被称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湖南千年学府是哪个学校(一所多年老校为什么会被称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1978年3月,湘江师范临时搬到坪塘市十五中学分校(现为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过渡。1978年,中央批准恢复望城县,因湘师迁高塘岭所住的校舍,原是望城县县委所在地,湘师面临再次搬迁。1972年9月,市革委会决定将师训班迁到本市南门外省粮食干校(现为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同时,正式定名为长沙市师范学校。1974年1月,由于省粮干校急需用房,市革委会决定将市郊雨花亭银行干校(现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雨花校区)部分校舍拨给长沙市师范学校,与市委党校一同搬出省粮干校旧址。同年8月3日,市革委会《关于更改长沙市师范学校校名和增办市二十五中的批复》决定,因省教育厅决定恢复长沙师范学校,长沙市举办的长沙市师范学校改名为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校址定在南郊雨花亭原银行干校校址。1975年2月7日,市革委会《关于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搬迁问题的通知》,市委决定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由雨花亭迁往长沙县高塘岭市二十五中校址
在头条,搜「高考」,权威信息一手掌握。
长沙学院(ChangshaUniversity),简称“长大”,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长沙市为主管理的体制,属于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湖南省2011计划,是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前身溯源
- 湘江师范学校
1970年11月,长沙市教育局为解决普及中小学教育所急需的师资,决定从市属十所中学选拔高中毕业学生进行短期培训,最初定名为长沙市革命委员会教师培训班(简称师训班)。第一期师训班设在长沙县长桥即长沙市一中分校(现为长沙县一中),共选拔530名学生,分为政治、数学、军体、音乐、外语六个专业,进行了近三个月培训,于1971年2月结业分配到全市中小学各校,补充教师队伍。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校址设在长沙清水塘长沙市一中原初中部(现为长沙市一中教工生活小区)。
1972年9月,市革委会决定将师训班迁到本市南门外省粮食干校(现为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同时,正式定名为长沙市师范学校。
1974年1月,由于省粮干校急需用房,市革委会决定将市郊雨花亭银行干校(现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雨花校区)部分校舍拨给长沙市师范学校,与市委党校一同搬出省粮干校旧址。同年8月3日,市革委会《关于更改长沙市师范学校校名和增办市二十五中的批复》决定,因省教育厅决定恢复长沙师范学校,长沙市举办的长沙市师范学校改名为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校址定在南郊雨花亭原银行干校校址。
1975年2月7日,市革委会《关于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搬迁问题的通知》,市委决定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由雨花亭迁往长沙县高塘岭市二十五中校址,即原长沙市四中分校校址(现属望城县)。
1978年,中央批准恢复望城县,因湘师迁高塘岭所住的校舍,原是望城县县委所在地,湘师面临再次搬迁。
1978年3月,湘江师范临时搬到坪塘市十五中学分校(现为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过渡。
1981年4月25日,省教育厅同意确定湘江师范学校于市北郊洪山庙办学。
1981年11月,湘江师范学校搬到长沙市北郊洪山庙新校址,至此,结束了学校历时十年搬迁七次的历史。
1988年11月3日,长沙市编制委员会同意湘江师范下设特殊教育师范部,面向省内各地区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
- 长沙职业技术师专(原长沙基础大学)
1978年7月,长沙市决定开办湘江师范大专班,首批面向长沙地区招收物理、化学、英语师范生,学校借用长沙市少年之家(现为长沙市少年宫)作为临时校址。
1979年1月11日,长沙市革命委员会长革组批准成立长沙基础大学筹建处。筹建办设在湘江师范大专班的临时校址内。
1979年2月7日,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建立"湖南省长沙基础大学",由长沙市领导。学校首批招收电子、机械类专业学生。
1980年4月1日,经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长沙基础大学新校址建于长沙市北郊洪山庙,征用土地78亩。
1981年底,长沙基础大学新校舍建成。学校地址定为长沙市洪山庙21号。
1982年初,湘江师范大专班与长沙基础大学职工和学生迁入洪山庙新校址,3月1日学生开始在新校址上课。
1983年,学校首建学生宿舍,从此结束了长沙基础大学学生走读的状况。
1986年8月,为适应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协商确定并报请国家教委批准,将长沙基础大学更名为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学校更名后仍属专科层次,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制三年。普通师范专业与工科专业并存,以普通师范专业为主,主要面向长沙地区招生分配。办学经费是湖南省按学生人数拨给,长沙市负责基本建设费、设施配套费和通用设施费。
1987年3月,长沙基础大学经国家教委同意,更名为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
- 长沙大学
1983年5月4日,长沙大学创办。长沙大学为湖南省第一所职业大学,是由教育部接受世界银行贷款,在全国首批建立的17所短期职业大学之一。学校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依靠地方投资,由长沙市人民政府举办。定址北区熙宁街39号(原长沙市第九中学校址)。学校设有人文、外语、财经、艺术设计工程,机电工程等5个系,中文秘书、工业与民用建筑、纺织、计算机应用等15个专业。学校在省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聘请教授、讲师、工程师等兼职教师授课。各专业面向长沙市、郊招生并实行走读。主要从参加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达到大专录取分数的考生中择优录取,学制3年。同年9月18日,长沙大学正式开学。
1993年5月4日,长沙大学举行建校十周年庆典。
合并发展
- 三校合并
1994年8月,省人民政府决定将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并入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湘江师范并入职业技术师专后,特殊教育师范部转至浏阳师范举办。
1996年4月23日,国家教委在全国高等教育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的基础上,正式将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并入长沙大学,组成新的长沙大学。学校实行长沙市人民政府和湖南省教育委员会双重领导,以长沙市人民政府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新长沙大学本部校址定洪山庙21号,原长沙大学熙宁街校址为南院。同年9月25日,合并后的长沙大学举行挂牌庆典。
2000年4月10日,省教育委员会批复同意该校当年与湖南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专本沟通"教育,首批共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至2007年最后一届专本沟通学生毕业,共培养四届专本沟通学生1500余名。
2002年9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致函国家教育部,要求将长沙大学改版升格为本科学校。
2002年、2003年,市政府先后两次划拨学校用地1624亩,学校占地面积达到2130亩。
2004年元月,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考察长沙大学申本的有关事宜。
- 升本改名
2004年5月19日,在长沙大学(专科)基础上建立长沙学院。学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长沙市为主管理的体制。同年9月,首批8个本科专业本科生1008人入校。
2005年,学校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200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长沙学院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1年,该校与湖南大学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该校与湖南大学将着重在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队伍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2013年,学校通过本科教学评估。
2016年4月,湖南省教育厅正式批准该校首个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由培育转为认定,正式入选湖南“2011计划”高校行列;同年获批为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高校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7年,获批为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18年,学校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合作共建二级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同年入选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高校、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建设项目。
2019年,学校通过本科教育评估,并获批“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称号。
2020年,学校入选湖南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1]
参考资料
1. 历史沿革-长沙学院 [引用日期2021-06-07]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阿球加油、今天又是槽点满满呢、小可爱是谁6、用户3299565512697、turtle999参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