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山水写生画名家作品高清(画家朱雅萍女士山水作品)
当代山水写生画名家作品高清(画家朱雅萍女士山水作品)------文/朱雅萍写生掠影现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女子书画会副秘书长、陕西省妇女书画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写生掠影写生掠影
朱雅萍,1994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平日嗜诗文,书画。有感于书画博大精深之魅力,放弃翻译工作而专攻国画。经年悉心观摩名家名画,喜游名山大川,把师古人和师造化有机结合,从而在艺术上形成明丽、清秀、隽永、雅致的风格。虽身居大都市,却始终保持着情寄林泉的淡泊心境。其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富有笔墨情趣的画作常得到行内人士的肯定。
近年来,有多幅国画作品陆续被《中华儿女》《神州》《艺术品鉴》《文艺生活》《时代人物》《民主》《名家名作》《华文月刊》《西安晚报》《各界导报》《健康导报》《环球市场信息导报》《中国教育科学探索》等全国数十种报刊杂志发表。
其山水画作品《秋意正浓》被光明日报社主办的《书摘》杂志2014年10月号封面刊发。参加的“水墨中国书画名家美丽乡村洛南行”被西安晚报2016年1月10日通版报道。部分作品还被各大美术机构﹑展览中心及海内外团体﹑个人收藏。曾出版《朱雅萍中国画作品集》《朱雅萍国画作品集》《朱雅萍山水画集》等10余本画集。
2018年9月26日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中国楼层最高的美术馆——上海云间美术馆参加中国女子书画会的第一个学术性展览;2019年9月24日四幅作品入选陕西省妇女书画协会在力邦美术馆举办的“翰墨颂盛世”美术展;2019年11月5日,在高新锦业路1号都市之门一楼多功能会议中心,参加“丝路.首善高新”美术巡展第一站。2020年7月7日,在陕西天博美术馆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山水小品签约个展;同年10月在天博美术馆举办山水写生展一个月。
现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女子书画会副秘书长、陕西省妇女书画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写生掠影
写生掠影
写生掠影
《华山记》------文/朱雅萍
苏轼在庐山写过不少诗,但只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才深入人心,这句充满了哲理的诗句在多次的写生过程中我也是深有感悟。所以,在去华山写生之前就在网上了解了华阴各个峪口的资料,想从它的侧面对华山有个更全面的感受。
华山在我的心中是个神圣的地方,早在上大学时就想一睹它的芳颜,但看室友从华山归来腿疼得在床上待了几天就有些胆怯。早年痴迷国画写生时,就和家人去了华山脚下,因那时两个女儿还小爬不了山,只好在山下拍些照片,远望良久,留恋而去。2016年夏时,坐缆车上了华山,当时是兴奋多于不安,但那份险因鞋不给力,心理上还是有些后怕。以后的日子里,也去过大敷峪、少华山,也创作过一些华山的作品,但心中只有险与雄浑,因为敬畏也就有些敬而远之。
大年初三的时候,因为疫情回不了家,走不了亲戚出不了省,去华山就成了最好的选择。车一行到那大大的宝莲灯前,就抑制不住心跳,睁大了眼睛看着那峻美的身影。按原计划,我们先去东面的蒲峪,因路不熟,见离华山越走越远,不值得去就又原路返回去了杜峪。杜峪,又称窦峪,在秦峪和黄甫峪(智取华山从此峪登山)之间,位于华山景区东约3公里,这个距离正好可以看见连绵起伏的华山,不由想起李齐贤的“天地赋奇特,千古壮西州。”
在进峪口的路上,看见一大群羊正在河岸边吃着干草,那洁白的羊毛和华山上的积雪相映成趣,好羡慕那牧羊人自由自在,可以静静地看着他的羊儿,享受着这大山下的静谧。这不是最佳写生角度吗?看看路上车辆不多,车停在路边拿出画具。可能是太兴奋了,带着日历的卡纸拿反了都没发现,幸好淡墨起笔,那山头的岩石和山下河岸边的石子都可用那挺直的线条表现。有时创作和出去写生一样都充满着不确定性,你不知道你会看见什么,不知道自己会画出什么作品,这种不确定也是最迷人的,最令人向往的。
因杜峪里面的车进不去,只得遗憾返回。玉泉院一定是要去的,这个充满了神话传说的地方,还有一个“睡神”陈抟的雕像,那像不知睡了多少年了,记得上次去就在那儿了。
据说他生于唐871年,历唐末、五代,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去世,共活了118岁。他经常一睡就一百多天,还写过一首著名的《睡歌》“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覆地。南北任眠,东西任睡。……展放眉头,解开肚皮,打一觉睡!更管甚,玉兔东升,红轮西坠。”也只有这胸怀,这修为才能如此入睡!陈抟,中国道教思想家、哲学家、内丹学家,太极文化传人,宋代理学先师,他所绘“太极图”“八卦变图”等一系列《易》图及其撰写的《太极阴阳说》,为宋代理学家构建太极文化理论开辟了道路。他之所以能睡在华山脚下,这又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华山曾是他和赵匤胤还没当皇帝时下棋赢来的隐居之地,“自古华山不纳粮”之说也缘于此。东峰上的“下棋亭”可是个需要有勇气才可到达的地方。
华山,是一座充满了沧桑与包容的山脉,当坐在它对面那绿油油的麦地写生时,忽然想起兰州黄河边的母亲雕像,此时的华山如那父亲一样是伟岸的,在冬日暖暖的阳光照耀下慈爱地看着它周围的一切。智取华山的岁月已经逝去,八勇士奇袭北峰的那条路上也修起了缆车供游人游览,昔日为了生存而冒着生命危险去采药的日子也成了历史。如今爬华山,更多的是为了自我挑战,这次应“抱剑读诗会”之约画华山系列作品,也是一次挑战,如爬山一样,慢点,但是向上的。也许短期内只画自己深有感触的,以后会再去华山,赏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千尺幢、百尺峡,对华山290余处景点深入探索,感受“华山论剑”“杨氏故里”“华夏之根”深厚的文化底蘊,再画不一样的作品,从内容、技法到思想有个质的转变。期待着!
2022年2月12日
-------文/朱雅萍
西岳华山作为五岳之一,其海拔不仅是五岳中最高的一座,也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之“华”,就源于华山,因此华山就有了“华夏之根”的称呼。“华山”之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和《禹贡》中。《书经•禹贡篇》中记载,华山为“轩辕黄帝会群仙之所”,后人推测应是黄帝在此与各部落酋长会盟。《书经》《资治通鉴》等均记载有“唐尧四巡西岳”“舜三巡西岳”。因而,地处黄河中游流域的华山,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山之名始广。
因华山有两座“杨公塔”,一在东峰朝阳台,一在西峰石楼峰,都是为杨虎城将军孝母之心所建 ,所以以为“杨氏故居”与杨虎城有关,没想到一查资料才知道原来“杨氏故里”就位于华山西侧的仙峪。晋顷公十二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海内外的杨氏宗亲会一般都设有“四知堂”,华阴市纪委的网站名也叫做“四知网”,那么到底什么是“四知”呢?这个得从东汉名臣杨震说起。杨震,少年天才,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为官正直,不屈权贵,不受贿赂,名扬天下。做太守时,有人重金相赠,杨震不受,来人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所以后世人称杨震为“四知先生”。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继承杨震遗风,均官至太尉,被后人称为“东汉四世三公”。
华阴市东宫村有一块巨大的牌坊上写着“汉太尉杨震故里”,牌坊上的小字则是李白的一首诗:
关西杨伯起,汉日旧称贤;
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天;
夫子华阴居,开门对玉莲;
何事历衡霍,云帆今始还。
此后历朝历代,弘农杨氏人才辈出,如魏晋时期分掌军国大权的“西晋三杨”;隋开国皇帝杨坚;宋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等等。其中杨震的“廉垂四知”“清白传家”和杨家将“精忠报国”的家门遗风,对后世历代影响深远。
家训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家风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传承。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家风”扮演着关键角色,一个国家是由许多小的家庭组成,而一个家庭的家风,往往能决定后代几辈人的精神状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时下谈及丰县铁链女的评论已有很多,我不想多说别的,只是关心这八个孩子以后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那些众多被拐妇女所生的孩子在这种没有爱的家庭环境里,将来会是什么样的人,能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又有多少,这个不知道有没有人思考过,调查过,这是一个太沉重的话题。
好多人都不想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而这些可怜的孩子没出生就已经输了,他(她)们长大后会不会受人歧视,心理上、三观上会不会受到影响,不知那些当事人有没有考虑过,传宗接代的意义又到底在哪里呢?有了女人,当地的治安也许是有些好转,有些人还感激那些人贩子,当地村领导和村民也是见怪不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当帮凶,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最终只能是害人害己。
2022年2月19日
-------文/朱雅萍
自从1996年4月11日北峰三特索道开通,“自古华山一条道”的历史就有了改变,继2013年4月27日有了索道界的“天花板”西峰太华索道后,上华山的路线就有了更多选择。如果在三月中旬坐北峰索道上山,节省下的这一部分时间,就可以好好欣赏一下桃花了,因为此时山下的桃花花期已过,凉嶂山上的“人脸”面对的桃花更是让人想起“人面桃花”的故事,感叹世事的变化。除了看桃花,更可以细细品味一下众多年代久远的摩崖石刻了。
自春秋战国时秦昭王令工匠施钩梯登华山起,华山石刻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对宋以前的华山题刻进行研究和整理,写出《华岳题名跋》专著10卷,考察研究了自734年——935年532人对华山的题名。
乾隆年间的毕沅将华山的一石一字,均收于《关中金石记》中,其中有年代标记的有:光绪壬寅顺天刘林立题的“春华秋实”;同治八年八月十日前陕西布政司使进此题“涧壑烟霞”;清李光汉“祥雲捧日”等等,也有不知是何人所写的“韩退之投书处”,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老先生能在此被吓得大哭,写信投入崖下求救,也说明了当时的苍龙岭真得是太险了。现在的苍龙岭已修有530个台阶,悬崖边也有粗壮的栏杆保护,“擦耳崖”也是名不符实,就是能否排上“华山第三险”的名号都有所争论了。长空栈道是公认的天险之首,在入道口门旁的石壁处刻有“悬崖勒马”四字,提醒着游人是否有必要冒险定要三思而行。
玉女峰山门前袁世凯的叔父袁保恒所书的“双手擎天”和他79字的华山游记书刻则见证了一代名臣一段登华山的历史。1874年春,袁保恒路过华山时,上山谒金天宫,为其祖母祷寿,并为干旱的河南祈雨。1875年夏再次路过华山时,想起祈祷的两件事很灵验,于是刻了一通碑文纪念:“项城袁保恒督栈关中,同治癸酉关陇底定,奉命归里,为大母称百岁觞。还经西岳,历五峰,谒金天宫,为大母祈祷,为河陕汝祈雨。光绪乙亥奉还朝之命,大母康强,河陕汝仍岁灵澍,顺应摩崖,勒石以彰。命休。”可惜他因1877年冬为了筹措赈灾款项,健康状况大为下降,大灾后的大疫中染病身亡,享年52岁,清廷给他谥号“文诚”,并在《清史稿》中为他立传,这也算是他应得的荣誉。
作为华山的元首、最高峰南峰,是由一峰两顶组成,东侧一顶叫松桧峰,西侧一顶叫落雁峰,顾名思义,这里的“太华峰头”“沐浴日月”“登峰造极”“太虚同游”等题刻也是很应景。南峰天门西北还有一处不为人注意容易错过的石刻则是“避诏岩”,这据说是因陈抟为了避宋太宗赵光义的诏书而刻。赵光义继位初曾问陈抟修仙之法,陈抟说皇上您如果修成仙那百姓怎么办呢,岂不是又陷入战乱中了?他曾在《答使者辞不赴召》中写道:“山色深庭供画障,松声万壑即琴弦,无心享䘵登台鼎,有意求仙到洞门”。赵光义见他无意于功名也就任他而去。
人常说“下山容易上山难”,现在坐缆车上车容易了,但要从“自古华山一条道”走到玉泉院下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再坐缆车下山就会错过了“老君犁沟”“千尺㠉”“百尺峡”感受不到“惊心石”“平心石”带来的心跳,那就有些遗憾了。
华山摩崖石刻,千百年来它们见证着一代代历史的变迁,也诉说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这是一个书法艺术的宝库,是刻在岩石上的书法博物馆,也是一笔留给后人丰厚的文化宝库。可惜随着岁月流逝,一些石刻也字迹不清或字句不全,像“雲天弧光”这样的景象我们也只能靠想像,好在我们现在有电脑有相机有无人机能随时记下这些难忘的时刻,不用在那坚硬的岩石上记述,但这种岩石上的记忆却是刻骨铭心的,又是现代科技所不能比拟的。
2022年3月15日
-------文/朱雅萍
不经意间,大地已换了新颜,处处生机勃勃,游华山的心也跟着动了几动。早在冬日华山下写生时就有走“自古华山一条道”的冲动,因当时没做任何准备,时间也不允许,只好作罢。在家创作华山系列作品的同时,也没忘了作爬山的准备,岂料天不如人意,在一切准备好的关头,疫情又一次降临。行动不了,就随华山景区孟主播先漫游一次,也算是一次预热。
“自古华山一条道”,想要步行上山,只能从玉泉院出发。玉泉院是为纪念五代时陈抟老祖所建。因唐朝金仙公主在山上镇岳宫井中汲水洗头,不慎将玉簪掉入水中,不料在玉泉院的泉水中找到了玉簪,方知此泉与玉井相通,于是赐名玉泉,玉泉院因此得名。玉泉院有石舫、无忧亭,还有陈抟手植的无忧树,因无人修剪自由生长,所以无忧无虑地长成了今天朴茂挺健的模样。还有汉神医华陀的墓碑,现墓已无存,不知何人何时将墓碑移至玉泉院内。除了玉泉院内的回廊窗户各不相同值得一看外,还有一块“镇院”之石,上书“太素元精”,这也是道教文化“集成”之石,这块石刻正是华山全真道教崇奉老子思想的体现。
出了玉泉院经过五龙桥,就到了华山峪,开始正式踏上去华山的旅程。华山除了是有名的财富山、孝子山、爱情山,也是一座英雄山,从秦皇汉武到现在,爬华山也像是一次修行,挑战的不仅仅是体力和毅力,也是一次心力的较量。
华山的春因海拔高度的变化,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听着“哗哗”的流水声,看着红花绿叶与这千年的花岗岩石相互映衬,柔美与坚硬,在这里既矛盾又统一和谐。
刚进山的路现已修得很平坦,可以边走边看路边的景色,不会像在山上那样“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河里有一块像鱼一样的大石头,据说光绪16年6月6日发大水,好多人被淹入水中,忽然来了一条大鱼救了好多人上岸,也许是鱼太累了,后来化为一块巨石永远留在了这里。在华山的北峰顶上有一景观“大鱼背小鱼”,那远望像个葫芦的两条鱼不知是想鲤鱼跳龙门跃上了山还是倾慕山上的美景上了山也就不得而知了。不过那大鱼的嘴巴下能让游人避雨,夏日的夜晚也可在下面搭帐篷休息倒是让人挺向往的。听说站在大鱼的背上看华山的全景比在小鱼的背上看到的矮;在金锁关看卧佛山高于寿嶂山,但在望河楼上,寿嶂山却是高高在上,此时真是不识华山真面目了,这个到时是一定要去体验一下,感受感受其中的奥妙。
“快速通过,注意落石”此时该加快脚步了,虽然有很粗的钢丝筋网住山体,但高大的巨石在身边还是让人有压力,赶快去华山天险第一关五里关看看吧。五里关也被称为“通天第一门”,为上山咽喉之地。此处可以说是一人当关,万夫莫开,一入关便可感觉到华山绝岭之风,远远可以望见西峰雄姿。其实到此才真正开始登山的旅程。进入关门有“三官洞”“好汉洞”“玉皇洞”,再向前还有个桃林道院,据说这条道上共有二十多个道院。
过了第二关,两块巨石构成的石门后就到了莎萝坪。相传陈抟曾在坪上植莎萝树,因而得名。此时东可见白云峰上桃石,西北方是栩栩如生的灵芝石,东北望是道家小上方,南望则可见华山三峰高表云外。灵芝石和桃石属华山八景,而“上方”是道教术语,指天界,大上方,小上方都曾是道士们居住的地方,因为路都好似挂在悬崖峭壁上太危险,游人是不能去的。
从毛女洞往上行,过响水石、云门就到了青柯坪。到这里恰好是登山路程的一半,也是华山峪道的尽处。这里景观琳琅满目,绮丽壮观,曾有人作诗“窈窕青柯坪,正在西峰罅;二十八潭悬,飞瀑从天下。”除了看风景外,还可以参观通仙观、紫云宫、九天宫和太虚庵。由青柯坪东折,跨石拱桥、绕东道院,沿阶行约一公里,悬崖绝壁就挡住了去路。在千尺㠉的下端,“回心石”便迎面突现。怎么办?原路返回还是继续爬?前面就是370余级极陡的台阶,每级台阶的宽度不过三分之一的脚掌,仰望天际,一线天开,俯视脚下,如临深渊。上了千尺㠉还有46米的百尺峡,虽只有91级台阶,但仍是华山的天险之一。
明顾端木有诗云:“㠉云峡复来,天险不楞瞬。虽云百尺峡,一尺一千仞。”以前觉得不爬上去会有些遗憾,但这两天读了《道德经》觉得其实体力不好的,现在原路返回也不算丢人,因不少游记中都有“游太华山者,往往至青柯坪而止”的记述。老子也讲“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用现在的话讲“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老子认为,永远没有自己的欲望就是大道的特质,爬不上去就坐缆车上去,顺其自然,也不是不可以的。当然体力允许的话,还可以继续“老君犁沟慢慢爬”的旅途。需要提醒的是,爬百尺峡的时候最好等前面的人上去了再向上爬。
其实人一生可以走回头路的机会并不多,既使在“回心石”经过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后决定返回未尝不可,想必在回头的一瞬间,还会发现来时路上的许多精彩,因为赶路会错过很多美景,现在可以放心地坐在河边的石头上感受风吹过耳边,听听它的细语,可以让清澈的溪流滑过手边,也许还有一群小蝌蚪陪伴着你。水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此时,静下心来,“更高的山在我们的心里,只有心中无我时,人才能攀越这座高山”。
2022年4月8日
------文/朱雅萍
华山北峰的地理位置特殊,既能看到华山东、西、南三峰元宝似的景观,也是除了东峰观日出,西峰看日落之外观日出日落的一个绝佳选择。金庸先生唯一一次上华山,也是从华山北峰坐缆车,并在北峰上面留下了“华山论剑”四个遒劲的大字。
不同的季节,华山的日出时刻也不一样,冬天日出晚一些,在7点以后,夏天要早一些,一般在6点左右。而北峰的日出则要比东峰稍晚一点,如果想看到华山那如梦如幻的云海,雨后看日出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北峰看日出最好的位置就是在“小鱼”的背上了,面前的“仙人仰卧”轮廓显得更加清晰迷人。据说这仰卧的仙人即是开山导河功成后入睡化为山峰的巨灵神。著名诗人王维曾写诗赞曰: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右足踏方址,左和推削成。天地忽开坼,大河注东溟,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
太阳未升起时,巨灵峰在晨雾的包裹中散发出幽蓝的淡光,随着太阳光线的加强,它愈来愈模糊、深邃,脖子处山头红晕与太阳那耀眼的光芒映出一个奇特的圆弧。太阳越来越亮越来越白,周围本来深色的红晕不抵它的光芒渐渐淡去,它则越升越高,越来越大,直到照亮整个大地。此时东峰的山头早已变成了金色,金边华岳仙掌独显魅力,面前那粗壮的松树干也变成了金色,苍龙岭、擦耳崖此时却显得有些温柔,迎接着新的一天的到来。桃花已有了花苞,在阳光的照耀下都跃跃欲试,粉粉的一片。忽然有一只鸟鸣叫了一声飞过,打破了这寂静的晨光,此时才发现风呼呼地吹着,仿佛在提醒人们,快起床了,快起床了,千万不要辜负了这美景,这大好时光。
相比于夏天日出的热烈,春天的日出是内敛的,含蓄的,但那束光却直击人的心灵,给人以希望。耳边响起“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画大地只画一隅山与河无恙,观万古上下五千年天地共仰,唯炎黄心坦荡一身到四方,抚流光一砖一瓦岁月浸红墙,叹枯荣一花一木悲喜经沧桑,横八荒九州一色心中的故乡,……千年不灭的信仰”,不禁热泪盈眶。
2022年3月11晨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