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真实相片(110年前的今天他来到青岛)
孙中山真实相片(110年前的今天他来到青岛)下午,总督回拜了孙中山。据总督报告描述,这时的孙中山完全没了先前的拘谨,其幽默健谈的性格和演讲口才表露无遗,除了谈论中国的政治形势之外,还高度评价了青岛的造林、港口与城市建设。孙中山的坦荡胸襟和学习精神也赢得了德国人的尊敬。报告还赞美了他的人格魅力:“在所有与他接触的人中,他都给人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他的克制和谦虚,他的理想主义和能言善辩 无不昭显着伟人的风范”。29日上午,孙中山前往总督府做了礼节性拜会。据总督报告披露,孙中山并非他先前耳闻的“孙大炮”,相反,却是一个讲话很有分寸,甚至有些拘谨的人。“他在整个谈话中表现了异乎寻常的克制,他只限于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孙中山始终用娴熟的英语交谈,未涉及任何政治问题和中国时局。9月28日星期六早7时,孙中山在夫人卢慕贞、秘书宋蔼龄及同盟会员徐镜心、刘冠三等人的陪同下,沿胶济线由济南赴青岛。途中在高密站停靠时,孙中山会见了同盟会高密分部负责人侯芝
胶州湾畔美丽的港口城市青岛,虽仅有120多年的建置历史,但也引发了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见证了辛亥革命、反袁护国的革命风暴,目睹了革命先驱孙中山的伟人风采……然而,由于史记和档案的缺失,孙中山先生关注青岛、赞许青岛的史实还鲜为人知。
110年前的今天,1912年9月28日,孙中山先生来到青岛,在四天的行程里留下了诸多足迹和言论。而1925年,青岛市民追悼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活动更是史无前例、盛况空前。今日再次引文回顾,纪念和部分再现那段尘封百余年的历史。
实业救国 考察青岛
1912年8月,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进京面商国事。随后以“全国铁路督办”的身份着手实业救国的铁路建设,先后视察了北京、石家庄、太原和天津等地,9月26日抵济南。据多数史料记载,青岛商界和市民闻知中山先生要到济南,便纷纷邀请他来访。德国当局先以严守中立为由,拒不批准。后经民众请愿抗议,当局迫于压力而妥协,并着手准备欢迎仪式。但据后来发现的德国胶澳总督麦耶·瓦尔德克的报告认为,考虑到忠于清朝的“辫帅”张勋盘踞兖州府,民国首任大总统孙中山放弃了从北京沿津浦路返回上海的意图而转道青岛。
9月28日星期六早7时,孙中山在夫人卢慕贞、秘书宋蔼龄及同盟会员徐镜心、刘冠三等人的陪同下,沿胶济线由济南赴青岛。途中在高密站停靠时,孙中山会见了同盟会高密分部负责人侯芝庭等人,并留下了“要立志做大事 不要做大官”的训言。
海滨旅馆旧址
傍晚6点,列车抵达青岛火车站。在月台和站前广场上,聚集了2000多名欲一睹民国首任大总统风采的热情市民,其中,多为中山先生的广东同乡或来自青岛各校的学生。孙中山告别欢迎人群后,乘敞篷马车到“沙滩宾馆”(Strandhotel)下榻。
29日上午,孙中山前往总督府做了礼节性拜会。据总督报告披露,孙中山并非他先前耳闻的“孙大炮”,相反,却是一个讲话很有分寸,甚至有些拘谨的人。“他在整个谈话中表现了异乎寻常的克制,他只限于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孙中山始终用娴熟的英语交谈,未涉及任何政治问题和中国时局。
下午,总督回拜了孙中山。据总督报告描述,这时的孙中山完全没了先前的拘谨,其幽默健谈的性格和演讲口才表露无遗,除了谈论中国的政治形势之外,还高度评价了青岛的造林、港口与城市建设。孙中山的坦荡胸襟和学习精神也赢得了德国人的尊敬。报告还赞美了他的人格魅力:“在所有与他接触的人中,他都给人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他的克制和谦虚,他的理想主义和能言善辩 无不昭显着伟人的风范”。
勉励商学 辅佐共和
史料显示,9月30日是孙中山到访青岛行程最紧张的一天。上午拜会海关后赴三江会馆和广东会馆;下午访问了德华大学,参观了青岛基督教青年会,晚间又出席了粤东同乡会晚宴。此间,中山先生发表了诸多演讲。德国总督和德华大学校长的报告,记录了其中的部分言论。
1912年9月30日,孙中山在青岛与赣、皖、苏、浙四会馆的欢迎者合影。
1912年9月30日,孙中山在广东会馆与欢迎者合影。
1912年9月30日,青岛德华大学全体学员欢迎孙中山先生合影(局部)
在广东会馆先生说:虽然共和大厦已成,但仅是一座空房,尚缺内部装修与陈设,全体国民皆有和衷共治之责任;中国人必须开放胸襟,破除夜郎自大心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只有把中华文化的精髓和西方文化结合起来,中国才有希望产生质的飞跃;青岛的建设就是一个最好的明证,国人应引以为榜样。他还强调中国要实现这种发展必须迅速建设通达全国的铁路网,在铁路建设上既需国内商界的全力支持,也同样应允许外国资本参与。
1912年9月30日,孙中山先生参观青岛基督教青年会。
孙中山先生参观青岛基督教青年会
在德华大学的演讲中,他勉励学生“要好好读书,努力学好本领,成为建设一个独立富强的新中国的有用之才”。他指出:“中国尽管有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却没有创造出可与德国短短十几年所作出的相媲美的业绩。街道、房屋、海港、卫生设施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显示出德国人的超常勤奋和努力精神。学生们在这里所看到的东西应该成为鞭策自己的动力,使自己树立这样的目标,就是把这个范例推广到全中国,把祖国建设得同样完美。这是学生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几天后,据上海国民党的《民立报》报道:“孙中山对于青岛海港工程、森林事业及大学均异常嘉许,又言青岛足为德国文化及制度模范云。”
孙中山先生一行游览崂山
10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徐镜心等人陪同下往崂山游览。当晚,孙中山即乘船前往上海。临近港口的主要街道(现中山路北段)站满了前来送行的市民,德国总督府也派人来送行。
青岛经验 治事模范
作为中西合璧的港口城市,一百年前的青岛即为中山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极为赞赏借助德国的先进规划与建设理念,青岛仅用14年就将一个渔村发展成为造林、港口、道路、房屋及设施极好的城市。认为青岛的城市建设经验“不但令人赞许,足可为中华全国嗣后治事之模范”。在返沪接受德国记者采访时,中山先生曾感慨地说:“青岛足可作为以后中国城市开发的模范。若我们五百个县每县有10人到青岛参观,无论行政管理、市区、道路、码头、海港、大学、造林、公共建设、管理官衙,都应加以学习,对中国将有无比的好处。”
单威廉
1897年至1909年,德国青岛办事处的翻译官廉·路易·单威廉,创立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既能防止囤积抬高地价,又能防止投机垄断土地开发行为的《胶州土地法规》。中山先生在考察青岛期间,对“土地涨价归国有”的青岛“地政经验”十分赞赏,并将其视为“全中国楷模”。后来,孙中山因看到了其在探索中国土地改革中的现实意义,将之融入自己的理论,最早提出了“土地国有,涨价归公”的主张。
为此,1921年孙中山还鼓励留德学生将单维廉1914年所著《胶州行政》一书译为中文;1924年初,孙中山又致电单威廉,邀请他担任广州市顾问,帮助规划中国的地税政策。虽终因时局变幻而夭折,但《胶州土地法规》战后却成为风靡欧洲和世界的土地政策。
五四风云 还我青岛
在1919年1月的“巴黎和会”召开前,中山先生就宣称:“救国,须救到无条件收回青岛及其他一切领土主权为止!”作为南方军政府的代表,孙中山指派王正廷代为出席巴黎和会,力争收回青岛主权。在列强拒绝中国正当要求,欲强行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日本时,王正廷与其他代表一起拒绝签字,维护了民族尊严。这一行为也得到了孙中山的赞许和支持。
然而,卖国求荣的北洋军阀政府却密电中国代表团要求在合约上签字,消息传开,举国愤怒,“保我山东 还我青岛”、“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五四”爱国运动由此爆发。孙中山在上海公开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当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逮捕示威学生镇压爱国运动时,孙中山愤然致电徐世昌,斥责其镇压行径,要求立即释放被捕的工人和学生代表。五四运动鼓舞着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团,他们坚持拒绝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维护了国家尊严,粉碎了日本企图长期侵占青岛的阴谋,为日后青岛回归奠定了外交和法律基础。1921年12月15日,孙中山再次发表《宣布徐世昌卖国奸谋文》,宣布“本大总统以救国讨贼为己任,除对外竭力主张无条件收回山东一切主权、废除二十一条款外,特宣布徐世昌及其党羽卖国奸谋。凡我国民,其共起诛之勿后”。
1922年12月10日,青岛行政接收当日前往观礼庆祝的青岛市民。
随后,经一年多的中日两国“鲁案接收”谈判,1922年12月10日我国终于收回了沦陷25年的青岛主权。青岛接收仪式完成后,王正廷向正在广州筹备北伐的孙中山汇报了鲁案谈判和接收情况。1923年1月6日,孙中山函复王正廷:“备捻鲁案接收情况,甚佩勤劳。”对其接收一事给予了充分肯定。
如今,青岛五四广场上那火红的雕塑“五月的风”,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爱国、革命的进取精神。
岛城万民悲怆 追悼盛况空前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5号行辕逝世,终年59岁。孙中山逝世后,各地国民党组织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举行一系列悼念活动。据葬事筹备处统计,3月至5月间,由南及北,30多个大中城市及许多县城举行了各种形式的追悼大会。
齐燕会馆广场举行孙中山先生追悼会
3月30日,国民党市党部与中共青岛地方组织发起举行追悼会。或许是12年前青岛之行缘故,青岛民众追悼孙中山活动轰轰烈烈。媒体评论称:“实为1922年12月10日接收青岛后,破天荒之胜事”、“此次追悼会为接收二年来,空前之大会也”。4月10日青岛举行悼念活动,各界代表在馆陶路齐燕会馆举行孙中山先生逝世追悼大会。
市民追悼孙中山新闻报道
市民追悼孙中山之盛况
孙中山先生逝世追悼大会会场门前高扎松坊,祭堂门上悬“普天同哀”横幅,两边悬追悼挽联:“乃圣乃神乃丈乃武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东自西自南自北就之如日望之为云”。大厅置中山先生遗像,摆放花圈、鲜果等祭品,中外名人赠送多幅挽联。前往追悼的有学生、妇女、机关职员及农工商各界人士多达万人,追悼会上,各界代表相继演说,介绍了孙中山先生事迹,表达追悼孙中山先生的情思。共产党员孙秀峰、张裕第在会上号召贯彻中山先生遗嘱,成立工会,维护工人阶级利益。会上还宣读了孙中山先生遗嘱,宣传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妇女进德会和新学生社在会上散发了传单。表示将“继承孙先生之事业,努力奋斗以竟其志”。青岛人民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表达了自己缅怀敬仰中山先生的真情。
一代英杰 名垂青史
1929年5月22日,青岛接收专员公署发布训令: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功绩,将本市的山东路改名为中山路,第一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以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怀念之情。
2001年10月,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由民革青岛市委提案,市政协主席督办,在青岛中山公园矗立了一尊高4.9米、长7.8米、宽3.8米,国内最大的花岗岩孙中山半身雕像。
2010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44周年之际,孙中山先生塑像落成典礼在南海路23号(原海滨旅馆旧址)隆重举行。铜像高1.2米,矗立在他曾入住过的原海滨旅馆前眺望着大海。
2012年6月,为纪念中山先生来青100周年,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博士专程来青,向民革青岛市委捐赠了孙中山先生铜像。至此,青岛已有孙中山纪念雕像六座,表达了青岛人民对中山先生的深切怀念。
本文作者:青岛市政协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原山东省政协委员、民革青岛市委秘书长王夕源,原文为发表于2012年的《孙中山与青岛的百年轶事》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重新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