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的发展(韩流全球扩张简史)
韩流的发展(韩流全球扩张简史)韩国方面根据出口情况,进行市场细分,并实施有针对性的策略。充分考虑各个海外市场的特点以内容产业出口的不同阶段,树立市场特别化战略,并进行差别化的对口支援。韩国政府历来也非常重视跨文化传播和国外市场。毕竟,韩国国内市场规模有限,要取得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必须开拓国际市场。而韩流的传播,是“章鱼”式的扩张。冷战结束后,韩国历届政府都致力于将文化实力转化为外交力,借助文化外交推动文化大国建设,改进国家整体形象。任何时代,思想的多样性、个性的多样性、风格的多样性、精神的多样性,都始终是人类社会繁荣、健康、发展的文化基础,在多元共生的环境下,产业化发展、跨文化传播是必然之路。01、“章鱼”式起家
政邦智库“跨文化传播”课题组《韩流何以风靡世界》课题的第三篇文章,带您了解韩流的“世界版图”。
《鱿鱼游戏》海报
文丨政邦智库“跨文化传播”课题组
“一部电视剧的作用,比数十名外交官几年努力取得的成果还要大。”
冷战结束后,韩国历届政府都致力于将文化实力转化为外交力,借助文化外交推动文化大国建设,改进国家整体形象。
任何时代,思想的多样性、个性的多样性、风格的多样性、精神的多样性,都始终是人类社会繁荣、健康、发展的文化基础,在多元共生的环境下,产业化发展、跨文化传播是必然之路。
01、“章鱼”式起家
韩国政府历来也非常重视跨文化传播和国外市场。毕竟,韩国国内市场规模有限,要取得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必须开拓国际市场。而韩流的传播,是“章鱼”式的扩张。
韩国方面根据出口情况,进行市场细分,并实施有针对性的策略。充分考虑各个海外市场的特点以内容产业出口的不同阶段,树立市场特别化战略,并进行差别化的对口支援。
亚洲作为韩国内容产业交易最活跃的地区,有着地理文化的相似性,韩流在这里处于成长的阶段。日本、中国以及东南亚也因此受韩流的影响最大。
1993年由崔真实、崔秀钟主演的韩剧《嫉妒》叩开中国的大门。1997年韩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国播放,在创下当时外国电视剧最高收视率,成为在中国掀起“韩流”热潮的导火索。
据研究,中国报纸《北京青年报》在1999年11月最先使用了“韩流”一词。韩国《周刊朝鲜》杂志认为:韩流,是指喜欢和学习韩国流行文化的现象。电视剧在这种热潮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开拓中国市场,韩剧的编导们有意在剧目中增添中国文化色彩,例如《海神》以中国唐朝为背景,《医道》大讲中医和中草药的妙用,《大长今》里则展示了中国书法、礼仪、针灸医术等。正是儒家文化的有机融入,使韩剧浸润着东方文化之根的亲和力,更容易感染中国人。
韩国东国大学金益基教授总结了韩流在亚洲成功的五大原因:1、文化接近;2、共同的历史传统;3、共同的发展形势;4、区域发展;5、IT产业的兴起。
02、“定向”式圈地
韩剧入主中东地区的第一站是埃及。
2004年,以《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两部虐心神剧作为先驱,韩剧以纯洁浪漫的恋情与命运弄人的悲情,俘获了埃及相对封闭的社会里大批渴望爱情的少女心。裴勇俊在《冬季恋歌》的笑容,非洲埃及的“师奶”们也难以抵抗。来自埃及粉丝的信纷至沓来,信中除表达对他的崇拜之意,还恳求他到埃及与她们见面。
再后来,一批节奏堪比真实生活的家庭伦理剧,不断溢出的婆媳梗、妯娌梗、姐妹梗,又俘获了一批主妇心。
在埃及盛行的韩剧,辗转传至也门、黎巴嫩、伊拉克、伊朗等国家。在伊朗,《大长今》在黄金档播出后,竟创下90%高收视率纪录。
阿尔及利亚女记者拉尼娅•阿迪尔曾说,非常喜欢看《大长今》,剧里的女主角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御医,在宫斗戏之外,聪慧、坚强、善良、追求事业等励志成分更具时代特色,更满足当代女性幻想。
即便在动荡频仍的巴以地区,新诞生的英文单词“Hallyu”(韩流)也备受各界瞩目。韩剧中主角在逆境中的“逆袭”和对未来的热盼,也感染了不少当地人。确实,谁会拒绝“希望”呢?
但无论是韩国政府还是产业界,都深刻体认到,美国和欧洲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业市场。韩国内容产业部门不遗余力地强化内容产业的流通网和网络覆盖,力争把欧美建设成终极目标市场。
在韩流势力已经非常强大的美国和澳大利亚,Hallyu(韩流)不仅成为一个新生的英文单词,而且也是一种现象级的传播。
2017年,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驻美国办事处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韩国电视剧(尤其是浪漫喜剧片)在美国十几岁到三十岁出头的女性当中广受青睐。这表明,除了韩国流行音乐外,韩国电视剧已经成为美国“韩流”热潮的又一股驱动力。
即使在文化优越感很强的法国,也有数量庞大的韩剧粉丝。
要想对外发力,必须先练好内功。韩国方面不断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杀手级内容”(killer contents),向全世界展现大众化、现代化、全球化的韩国。
03、“加戏”式的“反韩流”
当然,韩流在全世界“攻城略地”的同时,也遭到了“反韩流”的现象。比如,在日本,时不时出现反对韩国的游行,日韩关系的紧张也使原来热闹的韩国城风光不再。
2011年,在韩国创下最高收视率44.5%的韩剧《爱在何方》在中国热播,电视剧中男女主角的一段对话在互联网上引起骚动——“我们国家的料理还真是多样化。”“中国料理虽然种类也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炒的或者是炸的。”剧中截屏图片在微博上广泛转发。
与此同时,中国各地网友竞相在网上为中华料理“平反”。有网友说:“如果说中国料理只是炒的或是炸的,那韩国不是只有泡菜了?”
日本“记录中国”、“活力门”等网站也报道了此事,不少日本网友似乎也站在中国网友这边。在活力门网站一篇题为《韩剧侮辱中国?关于中国的台词招来越来越多的怒气》的报道后,有260多条读者评论。有位日本网友在个人博客中转载了这一报道,更是引来2800多条评论。
这些评论中大多对中华料理表示支持,对韩国电视剧的台词表示不满。比如其中有评论说,“只是辣的韩国料理和世界三大料理之一的中国料理没法比较。”“中国料理历史非常悠久,对很多国家(的饮食)都做出了贡献。我认为(针对这些台词)中国人生气是可以的。”
2011年8月21日,6000多名日本民众参加了在东京富士电视台前举行的反韩流示威活动。他们在长达4小时的示威过程中喊着“停止播放韩国节目”、“已经不需要韩流和韩国流行音乐了”、“我们想看日剧”等口号。这是继8月7日后的第二次示威。
具有极右翼倾向的日本有线电视台“樱花频道”当天通过网站现场直播了持续4小时的集会,观众超过4万人。专门播放新闻的韩国YNT电视台评论说,日本相继发生的反韩流示威运动是日本少数右翼的焦躁和自卑感的表现。“透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原本主导亚洲的日本,对地位受到威胁的焦躁和自卑感。”
韩国《国民日报》也认为,抗议行为已经超越了对韩流的不满,暴露了日本民众的反韩情绪。“日本有必要避免陷入文化锁国主义,通过与韩流的自然交流来理解韩流。”
金益基教授认为,“韩流”具有混合性的特征,它是欧亚文化的混合,也是亚洲流行文化同欧洲流行文化竞争的有效手段,韩流可以加快流行文化在亚洲各个国家的发展进程。
在金益基看来,单方向的文化输出会造成误解和冲突,良好的文化环境需要亚洲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学习。韩流文化应当与各地的本土文化相结合,这样既可以促进文化的多元性,还可以保留韩国文化的特性,同时提高亚洲多元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