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二次大败曹兵博望坡(诸葛亮躬耕地曹占区)
诸葛亮第二次大败曹兵博望坡(诸葛亮躬耕地曹占区)“襄阳说”认为三顾茅庐时,南阳(宛城)是“曹占区”,刘备不敢自投罗网,换句话说诸葛亮不可能在南阳(宛)躬耕。显然为了防止谎言被揭穿,“襄阳说”不得不否定火烧博望坡的存在。《三国志·先主传》记载: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刘备)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夏侯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三国志·魏书·李典传》记载: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曹操)遣典(李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火烧博望坡作为南阳三国文化的一部分,被《三国演义》称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其实诸葛亮当时尚在“躬耕于南阳”。
“襄阳说”“专用车在线”先生在抖音上评价主播视频,说火烧博望坡不是历史事实,这显然是胡说八道。
博望县位于宛城东北方,今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西汉时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公元前114年)因“凿空西域”而被封于此。同期的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因大破匈奴而被封在冠军县(今邓州市境内)
300多年后,这里再次闻名于世。建安六年(201年)刘备来到荆州,被刘表安排在新野,第二年刘备“侵叶”后火烧博望坡。
火烧博望坡是有史料记载的,比如: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刘备)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夏侯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三国志·魏书·李典传》记载: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曹操)遣典(李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
火烧博望坡作为南阳三国文化的一部分,被《三国演义》称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其实诸葛亮当时尚在“躬耕于南阳”。
“襄阳说”为什么要否定火烧博望坡“襄阳说”认为三顾茅庐时,南阳(宛城)是“曹占区”,刘备不敢自投罗网,换句话说诸葛亮不可能在南阳(宛)躬耕。显然为了防止谎言被揭穿,“襄阳说”不得不否定火烧博望坡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