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恐惧之强迫症福音完整版(密集恐惧症患者无法观看的艺术)
密集恐惧之强迫症福音完整版(密集恐惧症患者无法观看的艺术)新印象主义画派代表人物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在作品《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中描绘了人们周末在塞纳河畔大碗岛赏景的场面。画家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妆发、服装等细节,从而使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同时巧妙地使用色彩冷暖对比效果,增加了画面的冲击力。乔治·修拉《阿斯尼埃尔的沐浴》,布面油画,200×300cm,1884年,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草间弥生《无限的网》,布面油画,240×294.6cm,1960年草间弥生《Coffee Cup》,丝网印花,77×68cm,1985年然而,波点元素并非是草间弥生的专属。早在18世纪,法国新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就创作出了一种由细小彩点堆砌出的绘画作品。
插画师保罗先生网络作品
人们有时会对密集物体产生本能的恐惧,这些大量重复的图像会引发对于未知的焦虑。草间弥生绝对是密集恐惧症患者的“克星”,号称“拔罐女王”的她将波点元素发挥到了极致。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将带你挑战那些可能令人产生不适的艺术作品。
点点画
草间弥生为何偏爱波点?幼时起她就饱受幻听、幻觉的折磨,恐惧曾使她想放弃生命。后来,通过将脑海中浮现的点绘于纸上,艺术家慢慢把幻想的景象通过绘画变成现实存在,这一创作过程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安慰。
草间弥生《无限的网》,布面油画,240×294.6cm,1960年
草间弥生《Coffee Cup》,丝网印花,77×68cm,1985年
然而,波点元素并非是草间弥生的专属。早在18世纪,法国新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就创作出了一种由细小彩点堆砌出的绘画作品。
乔治·修拉《阿斯尼埃尔的沐浴》,布面油画,200×300cm,1884年,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
新印象主义画派代表人物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在作品《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中描绘了人们周末在塞纳河畔大碗岛赏景的场面。画家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妆发、服装等细节,从而使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同时巧妙地使用色彩冷暖对比效果,增加了画面的冲击力。
尽管画家技艺高超,这幅巨作还是会让密恐患者望而却步,有人甚至会觉得画布上面数不清的色彩点像一只只会动的小虫。
乔治·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布面油画,207.6×308cm,1884-1886年,藏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乔治·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局部)
该流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保罗·西涅克(Paul Signac)虽名气不及修拉,但他在画坛的地位也不容小觑。保罗·西涅克十分热爱航海,他的许多作品都以港口为题材。
有人形容他的色彩像海浪一样扩散着,分出层次;碰撞着、互相渗透着,形成一种与曲线美相结合的丰富效果。
保罗·西涅克《The Papal Palace Avigon》,布面油画,1900年
保罗·西涅克《Grand Canal (Venise)》,布面油画,1905年,藏于美国俄亥俄州托雷多博物馆
这种用点组合成可辨识形象的手法,也影响了其他流派艺术家的创作。例如画家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的早期成名作《奢华、平静和享乐》(Luxe Calme et Volupté),就是借鉴了保罗·西涅克的点彩画。
亨利·马蒂斯《奢华、平静和享乐》,1904年
亨利·马蒂斯《奢华、平静和享乐》(局部)
法国画家卡米耶·毕沙罗(Pissarro Camille)的作品也吸取了该种色彩构成的精髓,从其作品《农民采集干草,厄哈格尼》中可见一斑。
卡米耶·毕沙罗《农民采集干草,厄哈格尼》,布面油画,38×46cm,1886年
美国波普艺术家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的作品中也大量使用波点元素,与以上其它作品相比,他的波点更加细密,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
罗伊·利希滕斯坦《热狗》,1963年
罗伊·利希滕斯坦《吻》,1964年
随后,欧普艺术家维克托·瓦萨雷里(Victor Vasarely)的作品给密集恐惧症患者带来了恐惧和眩晕的“双重伤害”。在他的作品中,通过视觉错误使得有序排列的图形具有凹凸变化,画面整体既炫目又迷幻。
维克托·瓦萨雷里《Vega》,1956年
维克托·瓦萨雷里《Nora-Dell》,87×78cm,1974-1979年
颇受争议的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也是点点画的忠粉,早在1986年,他就开始创作点画系列。据说,点点画的灵感来源于艺术家的儿时记忆,父亲总是用蓝色点点为自家房门上漆。因此,艺术家对于这些点点颇为偏爱。
达明安·赫斯特《Super Happy Happy Daddy》,1993年
达明安·赫斯特《圆点油画》,1986年
艺术家詹妮弗·圭迪(Jennifer Guidi)的作品则更具人性,她在创作时首先会选取一个中心点,然后沿着中心向四周发散排布其它的点。密集恐惧症患者可以沿着艺术家创作顺序欣赏画作,在浏览的同时进行冥想,说不准能忘记自身的恐惧,治愈密集恐惧症。
詹妮弗·圭迪《女祭司(Green and Light Green MT,Green Sand SF #1T,Green Ground)》,2018年
三维空间作品
以上作品可能已经超出密集恐惧症患者的审美极限,在接下来的作品中,艺术家们将密集元素应用于三维空间,从而更加令密集恐惧症患者头皮发麻。
草间弥生《南瓜镜屋》,1993年
草间弥生《消融之屋》(the Obliteration Room),2002年
自2013年起,阿根廷艺术家Claudia Fontes开始创作小型具像瓷质雕塑。在她的作品中,人物的形状如同真菌和孢子植物,怪异的形状以及密集的针孔状小点可能会让密集恐惧症患者浑身起鸡皮疙瘩。
Claudia Fontes《Foreigners》,2013年
有趣的是,人类对于恐惧的事物往往具有“受虐倾向”。例如,对于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片,很多胆小的观众会一边捂着眼睛一边坚持把它们看完。
艺术家詹妮弗·麦斯特(Jennifer Maestre)的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这种矛盾的情绪:尽管全身是刺的海胆提醒人类禁止靠近,但人们还是忍不住想要触摸。艺术家用几百只经过加工的铅笔制作雕塑,利用铅笔的不同截面使得海胆系列雕塑的外表既尖锐又迷人。
詹妮弗·麦斯特雕塑作品
经过以上作品的挑战,如果你能安然无恙,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功脱离密集恐惧症的队伍。
草间弥生说:“我的艺术来源于我眼中的世界,我把那些光怪陆离的场景及它们给我带来的不安变成绘画。”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恐惧,有的只是会害怕的人类。也许当我们像艺术家那样敢于直面未知,才会在其中有偶然的惊喜发现。
精彩回顾:
抄袭是犯罪吗?为何张大千能“抄”成一代巨匠?
导演大卫·林奇的画作竟然这么震撼?!
诞辰110周年 | 贡布里希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编辑、文/李天伊]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