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史记的感悟(读史记谈感受说体会写心得)
少年读史记的感悟(读史记谈感受说体会写心得)读书学习这东西,是潜移默化之中的事,而非一朝一夕能吃个大胖子,也不是月胞娃一蹦就长三尺高那样子,而是日积月累、勤奋努力下来结出的硕果。俗话说,同在一个环境中,有心人与无心人有千差万别之分,有心人无意中会有多吃四两肉的收获,而无心人有可能只是瞎子听闷雷之过,这就是有心与无心之间的区别。也许是说者无心,却是听者有意。这种对选择读书的理念与我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相通,灵魂相近,心有灵犀之感吧。我一直也是这么认为,这么去做的。“主攻散文的作家们,多读读余秋雨、张爱玲、林清玄、余光中、汪曾祺、丰子恺、季羡林……,他们的作品,彰显了时代精神与散文的深度与蕴藏内涵。主攻小说的作家们,应该多阅读贾平凹、路遥、陈忠实、二月河、沈从文、茅盾、钱钟书……,他们的作品可以让你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勃发。主攻诗词歌赋的作家们,多多关注顾城、汪国真、徐志摩、海子、北岛、舒婷、席慕容、戴望舒…
作者:刘凯
曾经我的一位文学导师,在一个公共研学的场合,无意中流露出的一句话,或者说是一个讯息,让我记忆犹新,铭记在心,难能忘却。
“读书,就读名家名作。读一本名著,胜过你读十部、百部小人物杂说。会受益匪浅,终身受用。甚至你在品读作品中,就会有获得,有体味,有感悟,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一部小人物杂说,胡乱拼凑,东抄西借的东西,只会让你灵魂污秽,甚至会有烦感与讨厌之嫌。因此,权衡再三,还是名著胜过其他任何不知名作品的。”
也许是说者无心,却是听者有意。这种对选择读书的理念与我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相通,灵魂相近,心有灵犀之感吧。我一直也是这么认为,这么去做的。
“主攻散文的作家们,多读读余秋雨、张爱玲、林清玄、余光中、汪曾祺、丰子恺、季羡林……,他们的作品,彰显了时代精神与散文的深度与蕴藏内涵。主攻小说的作家们,应该多阅读贾平凹、路遥、陈忠实、二月河、沈从文、茅盾、钱钟书……,他们的作品可以让你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勃发。主攻诗词歌赋的作家们,多多关注顾城、汪国真、徐志摩、海子、北岛、舒婷、席慕容、戴望舒……,他们代表了现当代诗词的历史的厚重与情感的释放与寄托,这是人类诗歌的进步代表。还有其它各种文体的名家名作,都要有选择性的读一些,为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会有一个质的突破,难能可贵。”
俗话说,同在一个环境中,有心人与无心人有千差万别之分,有心人无意中会有多吃四两肉的收获,而无心人有可能只是瞎子听闷雷之过,这就是有心与无心之间的区别。
读书学习这东西,是潜移默化之中的事,而非一朝一夕能吃个大胖子,也不是月胞娃一蹦就长三尺高那样子,而是日积月累、勤奋努力下来结出的硕果。
日前,读过一本散文集,那是著名散文大家、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的作品,里面曾大篇幅提到中国最早期的散文代表作,是被学界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汉朝司马迁的传世之作《史记》。余先生把这部作品简单解析了一番,最主要告诉文学界的是,这里面的每一篇章,都是一篇优美散文,遣词造句无不恰到好处,文字凝练,简洁明晰,从无赘述之絮叨现象,甚至是多一字就多,少一字就少,非常节约用墨,恰如其分,难得上乘佳品。
无形中的一个潜意识提醒,我又当真了,并且又与大师思想梦寐企合了,便买来了《史记》的原本与译本,对照着读。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本来原文是之乎也者的文言文体的,有些语句读起来很费劲,还领会不了大意,对照着译本去读,不是那么费解,也便解析到位,领会深刻,就像是现当代人的著作而已,收获颇丰。
一般人读《史记》,都会有一个突出的感觉,那就是枯燥乏味,死气沉沉,无生机、活力而言。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共同感觉,因为刚开始,我也这么认为。里面讲的本纪、世家、列传为大概主线,围绕的都是皇宫、皇族、大臣、百姓、战场、社会、人生,再就是以皇帝为中心,各色人物的粉墨登场,大到皇亲国戚,小到布衣平民,都有显现,就是这样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百科全书式鸿篇巨著,集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医学、占卜为一体,面面俱到,几乎囊括了人类思想活动的全部内容。
以史为鉴可以知千秋盛衰兴替,《史记》之所以为后人所重,不仅因为它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更因为它为后世留下了一部划时代的文学精品巨著。它以酣畅淋漓的笔触,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用一系列独特的故事塑造了无数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司马迁将历史、人物和主题完全统一起来,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客观态度记述历史,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一股浩荡于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全书从多方位、多视角、多层面地阐释历史,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智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将历史的丰富与精彩直观、真实、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就是它不同于任何同类作品的高贵之处,也是高于任何其它作品的魅力之所在。
《史记》,记述的是从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差不多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它是开创了中国记载历史传记的先河,也是中国最全面、最完整、最具有研究价值的文献资料,以致于到现在,我们的文史学家仍然是以《史记》为参考,按它的记录方法与记载规律,编写后来这几千年的史实的,它为中国的编年史和世界的历史记载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深远意义和重大影响。所以说司马迁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史记》是了不起的伟大著作,无与伦比。
在我对照着原著与译本的通读中,我体会到的第一个很深的印象,那就是语言的精练,没有拉拉匝匝的啰嗦絮叨,完全都是压缩了再压缩,精减了再精减,达到了多一字不能多,少一字不能少,拿捏提炼非常到位,精之又精,少之又少。《史记》中,不管是写每个人物的出场,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寥寥数语,区区数词,几近苛刻,就让一个人物的立体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作品中,写了无数个人物,但每一个人物的刻化细节都不尽相同,一人一个鲜明形象,一人一个面貌个性特征,一人一个生性脾气,让每一人物的高大形象,或是猥琐小人形象,都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看着那精练简洁的文字,有时一行不到,有时几个词语而已,就把人物细致入微地刻化无疑,展现在阅读者面前,清晰可见,立体感特强。这是我读《史记》体会最深刻的一个大方面。
《史记》中,创造了无数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深意的故事,并且从讲述的无数个故事中,又创新发搅出无数个历史典故和无数个汉语词典中的成语,这都是几千年华夏文化积累下来的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对中国的文化发展和历史研究,创造出了最重大的史学研讨价值与探索世界奥妙的深远蕴藏。历史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它不会忘记一个人,也不会毁灭一个人,更不会诬蔑一个人,它只会还原一个人,还原一段历史,记录一段历史真相,记录一个人真实的成长履历,以及他还原在那个时代的鲜明形象与时代意义。别看一个成语或是一个典故那么不起眼,它都有相当大的价值与功能,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它能影响整个世界、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趋势的。如:指鹿为马、焚书坑儒、围魏救赵、完璧归赵、破釜沉舟、楚汉相争、四面楚歌、卧薪尝胆、鸡鸣狗盗、毛遂自荐、纸上谈兵、李代桃僵……,太多太多的成语词汇都是从那时候的年代,发生的故事中创造出来的文学精华。再如:信陵君窃符救赵、蔺相如完璧归赵、孙膑教田忌赛马、荆轲刺秦王、将相如、廉颇的负荆请罪、韩信受胯下之辱、姜尚的直钩钓鱼……,一个个历史小故事,说明着一段人生哲理,讲述着一个个道理真情,一番番人生哲学理念。
农村人都知道,并且经常会说的一句话,今晚脱下鞋,明早穿不穿上,都很难说。一句普普通通、地地道道的生活口头用语,却是《史记》记载中,人物故事命远的真实写照,也是社会历史的一个缩影。《史记》中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命运,既像是戏剧化的说辞,又像是太真实形象的实质存在。一个人命运的风云变幻与时代的变化无常,都是在转瞬之间,就有可能社会变迁,时代变迁,命运变革,血雨腥风,改朝换代,生死命运,就在一念之间。上一刻这样,下一刻就会那样,再过一刻又会如此。社会、命运、朝代、人情都是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就有可能天上地下阴阳两隔,正反两极,人间换天换地的。说时迟,那时快,来去匆匆,转眼即失,变化无常,风起云涌,眨眼之间,就是两个世界,两个日月,太变化无常了。总感觉计划没有变化快。刚刚还好好的,一会儿就完全变天了。正如五黄六月的天,三岁小孩的脸,说变就变。这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亦是《史记》彰显的变换莫测的历史瞬间。只能说明战争是残酷的,人民是造殃的,宫庭是血醒的,时代是更替的,社会是发展的,历史是改写的。
我读作品,和做人一样,不喜欢做千篇一律的人,只喜欢做独一无二的人。包括写文章、读后感、书评、言论也一样,我总是在一些缝隙中找素材,而不是在人人都能看到的地方去下笔,那样对一部优秀作品来说,不是欣赏高抬,而是亵渎智慧,无意义,不可取的。
读《史记》,我发现了一个最大亮点,也是最耀眼的闪光点,那就是司马迁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写进入作品之中,并且放在最末那无足轻重的角落里,就可以看出,作者本人的姿态之低,架子之低,彰显的是一个人的品德的高尚和做人的低调无私、做事的相忘于江湖之中。司马迁把自己一生的历史写入传纪,犹如当代的人们写个人简历、自我介绍,以及以“我”为中心写的一系列的小东西,好像除了写自己的一切,完全没有下笔的余地了似的,但司马迁只是轻描淡写,匆匆几笔就把自己一生的成长历史挥就在长河云烟之中,成了固定的真实铭刻,划下了历史的一道沟壑,作为人生印记。司马迁不是用夸张、虚拟的修饰手法,也不是用不接地气的浮躁虚夸去写,而是用事实求是的态度,用舔犊舐尻的情结去写就这部大作的,很用心,很耐性,很认真。
司马迁用一生的心血与汗水,饱受着所有的苦痛与泪滴,写成了千古名篇《史记》。作品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矫揉造作的词汇,没有生死晦涩的用语,而是用精练简洁的言语,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随着时光的流逝,从历史的尘嚣中打捞一段段精彩的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用平铺直叙,夹杂着描写、议论、抒情的修辞手法,复原着那些消失在尘世人海中的一段段历史瞬间,一个个多彩人物,一件件多姿故事。边叙边议,夹叙夹议,描议搭配,抒议相间的写作手法,每篇章的最终抒发的都是一种情感,提出的都是一种富有哲学哲理意味的道理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