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沙特阿拉伯的圣地(探秘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的圣地(探秘沙特阿拉伯)其中一位女士告诉我:“內志非常保守,那些人过去都是沙漠里的游牧民族,女人不能抛头露面。因为从没受到外国的统治和影响,他们自认为是最纯正的阿拉伯人。汉志比较开放,在吉达,我们没那么多规矩。你看,我是演员,我在镜头前抛头露面完全没问题。王储改革后,沙特开始尝试举办各种户外音乐表演,首选地都是吉达,因为这里的人们对这些东西的接受度最高。不像利雅得,最开始举办户外娱乐项目时,还会遭到人民的反对。”我在內志地区旅行了十几天,已经对男女分离的严肃社会氛围司空见惯。这天,坐在气氛如此轻松的现代咖啡店里,看着年轻男女们谈天说地,我竟有点不太适应。吉达夜生活到吉达的第一天晚上,我被沙发主拉去参加一个聚会。这个咖啡馆与利雅得的一些咖啡馆一样,没有单身区域和家庭区域的区分。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有几个年轻人坐在那里聊天了。他们都是从网站上认识的年轻男女,几个女人都不戴头巾、抽着烟,聊到兴起时,肆无忌惮地哈哈大笑。咖

【编者按】今年1月初,姚路来到刚刚开放旅游签证三个月的沙特阿拉伯,做了近一个月的深度旅行。在本篇文章中,她来到了此行最后一站,港口城市吉达,见证了沙特社会最开放的一面。

吉达是全世界穆斯林去往伊斯兰教圣城麦加朝觐的主要入口,距离麦加只有64公里,是沙特阿拉伯最开放的城市。

在沙特其他城市旅行时,虽然不必戴头巾,但我还是会穿遮住臀部的长款灰色上衣,以防在人群中显得过于突兀。但在开放的吉达,我每天穿着短款的橘色普通运动服就出门,这让我有种提前离开沙特的感觉。

沙特阿拉伯的圣地(探秘沙特阿拉伯)(1)

红海边的沙特第一大海港——吉达港

吉达夜生活

到吉达的第一天晚上,我被沙发主拉去参加一个聚会。这个咖啡馆与利雅得的一些咖啡馆一样,没有单身区域和家庭区域的区分。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有几个年轻人坐在那里聊天了。他们都是从网站上认识的年轻男女,几个女人都不戴头巾、抽着烟,聊到兴起时,肆无忌惮地哈哈大笑。咖啡店里装饰得粉粉嫩嫩,有的座位上甚至还坐着一个玩具大熊,静静地陪伴着同桌的客人。这种令人放松的氛围,与我之前去过的沙特其它城市都不太一样。

沙特分为內志和汉志地区。內志指的中部地区,多为沙漠。汉志指的是西部沿海一带,包括伊斯兰教两大圣城麦加、麦地那和沙特第一大海港吉达。

我在內志地区旅行了十几天,已经对男女分离的严肃社会氛围司空见惯。这天,坐在气氛如此轻松的现代咖啡店里,看着年轻男女们谈天说地,我竟有点不太适应。

其中一位女士告诉我:“內志非常保守,那些人过去都是沙漠里的游牧民族,女人不能抛头露面。因为从没受到外国的统治和影响,他们自认为是最纯正的阿拉伯人。汉志比较开放,在吉达,我们没那么多规矩。你看,我是演员,我在镜头前抛头露面完全没问题。王储改革后,沙特开始尝试举办各种户外音乐表演,首选地都是吉达,因为这里的人们对这些东西的接受度最高。不像利雅得,最开始举办户外娱乐项目时,还会遭到人民的反对。”

聊了一会后,他们让服务员准备卡拉OK。女演员告诉我:“我们经常会到这家咖啡店来唱歌。”

他们几个人轮番上台献唱。咖啡店的全透明玻璃外,时不时有路人停下来驻足聆听一会。有几个背着书包的小女孩站在咖啡店的门口,边听边窃窃私语、低声谈笑。咖啡店的服务员邀请她们也来唱一首时,她们笑着互相推搡,不好意思地摆摆手拒绝。

我看着眼前这一切,不禁感叹:这种场景在內志的公共场合是不可能见到的。

沙特阿拉伯的圣地(探秘沙特阿拉伯)(2)

带卡拉ok的咖啡店

等他们尽兴,已经是晚上十一点。我看他们开始整理背包,心想或许是要各自回家了。但他们笑笑告诉我:“不,我们打算去这里最有名的炸鸡店吃晚饭。那家店的炸鸡比肯德基好吃多了。”

晚上十一点多吃炸鸡对我来说不是个好主意,况且我出门前已经吃过晚饭了。但他们看上去一点也不疲倦,我也就没有推辞。

吉达周末的夜晚,甚至可以称得上拥堵。哪怕已经晚上十一点多,街上的车流依然不息,我们在炸鸡店的外面,甚至花了十分钟才找到停车位。

走进这家炸鸡店Al Baik,我才明白它有多火爆:点单台排着长长的队伍,点完等着取餐的顾客络绎不绝。我们几个人有男有女,只能去家庭区域寻找空位,但来来回回找了十几分钟,都没有找到空桌。与我们一样寻找空桌的人,也都只能在别人的“包厢”外等着,同时环顾四周,观察哪个“包厢”的人可能会离开。

大约半小时后,我们才找到一个空的“包厢”坐下。我买了一份招牌套餐:四块炸鸡、一份薯条和一杯可乐。炸鸡的味道谈不上特别惊艳,却也着实不错。我拖着困倦的身体,努力在半夜十二点多吃着炸鸡。他们几个倒是毫无困意,一直不停地聊到了接近凌晨两点。

沙特阿拉伯的圣地(探秘沙特阿拉伯)(3)

吉达最火的炸鸡

我早已困得眼皮都在打架,但走出包厢一看,人头依然攒动,和我们到的时候几乎无异。我问同来的几个沙特人:“你们沙特人不睡觉的嘛?”他们哈哈大笑,说:“我们的生活是从太阳落山后开始的。”

周末徒步

当我得知吉达的年轻人还会组织周末徒步活动时,不禁暗自感叹这个城市的与众不同。要知道,沙特大部分人民从不运动,出国旅行也是享受为主,能在这样的国家听到“徒步”这个词,让我既惊喜、又倍感亲切。

我们和同伴到达徒步的地点——瓦哈巴火山口(Wahba Crater)的时候已经凌晨1点,营地里早已支起了十几顶帐篷。早到的人们看上去毫无睡意,兴奋地在黑暗中不停地聊天,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在吉达工作的沙特人,只有几个和我一样,是来自国外的游客。

日出前,帐篷外就出现了脚步声。我起床时,太阳刚刚出来。从我所在观景台向下望去,纵深250多米、宽约2公里、由乳白色的磷酸钠晶体组成的椭圆形地面,像是被陨石砸出的大坑一样。实际上,对这个火山口的成因,还没有准确的说法,确实有理论认为它是陨石撞击的结果。但更普遍被接受的理论认为,这是岩浆喷发导致地下水与岩浆混合而形成的地貌。从形态来看,乳白色的磷酸钠晶体有明显的喷射痕迹,像是化开的冰激凌,一直蔓延到大坑的边缘。早起的人们无不对着这壮丽而独特的自然景观连连赞叹。

沙特阿拉伯的圣地(探秘沙特阿拉伯)(4)

乳白色的磷酸钠晶体,像是化开的冰激凌

我们当天的线路很简单,沿着碎石路下到底部,然后再原路返回。30多个人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前后的同行者互相打招呼、自我介绍,所有人都对周末可以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活动一番、结交朋友感到兴奋。这种户外氛围,让我恍惚间仿佛回到了阿尔卑斯山脉。

穿着防滑的徒步鞋,大部分碎石路对我来说都比较好走,只有少数几处峭壁需要手脚并用地攀爬。看得出来,大部分队友并没有丰富的户外经验,在某些峭壁堵了很久。

沙特阿拉伯的圣地(探秘沙特阿拉伯)(5)

徒步路线

我很早就下到了底部。乳白色的磷酸钠晶体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有的地方已经被晒得干裂、脆弱,步行的时候,不小心就会踩出一道裂纹。几个先到的沙特人提议一起去远处岩壁间的棕榈树丛看一看。我暗自感叹:不论哪里来的沙特人,对“树”的执着似乎都大同小异,他们不会放过每一次观看树木的机会。

我们一起去棕榈树丛转了一圈回来后,其他队友们已经开着功放跳起了舞。时间尚早,没有人急着离开,大家席地而坐,互相分着干粮和水果,时而跳舞、时而做操,蹦蹦跳跳,尽情宣泄着快乐。

吉达老城:通向麦加之门

每天傍晚,我都会去吉达老城闲逛。这个建于7世纪的巴拉德(Al-balad)老城,曾是吉达的中心。作为汉志地区唯一保留下来的民居样本,这里在2014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与沙特其他死气沉沉的城市不同,吉达老城虽然建筑古朴,却散发着蓬勃的艺术气息。建筑的外墙大部分被涂成白色,凸出的木结构窗棂被刷上鲜亮的蓝色、绿色、黄色、咖啡色,雕有精美的图案。在满是现代建筑的吉达,这些建筑像是用厚纸板裁切出来的舞台剧布景,虽然看上去华而不实,却格外赏心悦目。

沙特阿拉伯的圣地(探秘沙特阿拉伯)(6)

彩色的老城

石油带来繁荣富裕后,越来越多的人搬离了老城。如今,有的楼房看上去颤颤巍巍,似乎随时都准备倒塌。有的被脚手架包围,正在修缮。但一到夕阳时分,老城的露天市场总会格外热闹,小贩们从四面八方推着小车到这里售卖蔬菜、水果、香料、椰枣等。

对我来说,最有趣的商品要数一种有着奇怪香气,被称为米斯瓦克(miswak)的木棒。小贩把木棒的头削掉一点,让细细的纤维裸露出来,然后让我放在嘴里,一边咀嚼,一边用纤维在牙齿上摩擦,达到“刷牙”和“清醒口气”的效果。原来,这种“天然牙刷”取材于刺茉树,主要分布在南亚和非洲,据说,当地部落已经使用了几个世纪。 我们每次来市场,都会买上一根米斯瓦克,一边“刷牙”、一边逛街。

沙特阿拉伯的圣地(探秘沙特阿拉伯)(7)

米斯瓦克和售卖它的小贩

离开沙特的那天万里无云,飞机一路向北,我得以从空中再次观赏这片土地。刚起飞时,道路、房子和车辆星罗棋布在黄色的土地上,随后,除了在塔布克沙漠附近出现过圆形农场外,目之所及便是无边无尽的茫茫沙海。

阳光对我们来说,通常都意味着光明、幸福、温暖、能量,但阿拉伯半岛的烈日过于炙热、过于强烈,宛如酷刑,把人折磨得身心俱疲。我回忆起沙漠的单调和枯燥,深深理解了T·E·劳伦斯在回忆录《智慧七柱》里对这片土地又爱又恨的矛盾情感。我无法不被这片神秘的土地和独特的文化吸引,但也无法真的对这里产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和留恋。同沙特人一样,此刻,我也渴望河流、渴望绿树,渴望在盛夏开满野花的草原上呼吸温润的空气。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