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概括哈姆雷特悲剧的原因(哈姆雷特悲剧的原因分析)

概括哈姆雷特悲剧的原因(哈姆雷特悲剧的原因分析)(一)阶级和宗教的烙印二、哈姆雷特悲剧发生的原因分析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刻画的最成功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笔下的这位主人公哈姆雷特,三百多年来一直为各国评论家谈论着、争执着,尤其是关于哈姆雷特悲剧形成的原因则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借书中主人公的口表示了自己的论断,说:“莎士比亚所要描写的,在我看来很明显.即把一件伟大的行动放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身上·····一个个性优美、纯洁、高尚而有道德的人物,他缺乏成为一个英雄的魄力,却在一个他既不能担负又不能放弃的重担下被毁灭了。”英国大诗人柯勒律治认为,哈姆雷特“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于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去了行动的力量。’心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依德则把他的复仇不利归结为“恋母情结”在作怪。如此等等。前人对哈姆雷特的研究可谓详尽,几乎

哈姆雷特悲剧的原因分析

摘要:哈姆雷特最终未能傲然挺立,其悲剧根本原因在于阶级和宗教的烙印,而人文主义者自身的弱点,也是导致其悲剧的又一原因。

关键词:哈姆雷特 悲剧 文艺复兴

一、引言

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刻画的最成功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笔下的这位主人公哈姆雷特,三百多年来一直为各国评论家谈论着、争执着,尤其是关于哈姆雷特悲剧形成的原因则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借书中主人公的口表示了自己的论断,说:

“莎士比亚所要描写的,在我看来很明显.即把一件伟大的行动放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身上

·····一个个性优美、纯洁、高尚而有道德的人物,他缺乏成为一个英雄的魄力,却在一个他既不能担负又不能放弃的重担下被毁灭了。”英国大诗人柯勒律治认为,哈姆雷特“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于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去了行动的力量。’心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依德则把他的复仇不利归结为“恋母情结”在作怪。如此等等。前人对哈姆雷特的研究可谓详尽,几乎从各个方而进行过研究和论述,然则,哈姆雷特这个形象是复杂的,前人的研究又无不因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所受的思想影响而失之于偏颇,而时至今日尚争论不休,真可谓“说不尽的哈姆雷特”。

二、哈姆雷特悲剧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阶级和宗教的烙印

《哈姆雷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主人公哈姆雷特不仅出身贵族,而且是贵族当中的主尊—丹麦王子。在国王的直接庇护下成长起来,在他身上同时展示出来的是正义与皇室尊严的概念,善良与纯正的感情以及出身贵族的自我意识。他和贵族最上层的这种血缘关系,以及他在威登堡求学之前的宫庭生活经历,不仅决定了他和整个封建朝廷不可能发生什么敌我矛盾,而且会消蚀他对封建社会罪恶的感触力,甚至有可能和封建罪恶融为一体。

在第三幕第三场中,叔父克劳狄斯正在做祈祷。哈姆雷特此时明明有理由有机会动手,但最后却轻易地以担心将恶人送上天堂为由放弃了大好时机。这正是浓厚的宗教迷信观念作祟的结果,也是哈姆雷特悲剧产生的根源所在。

(二)人文主义者自身的弱点

既然哈姆雷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就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一般人文主义者所共有的种种优点和缺点。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的中心思想,是一种新兴的革命思想武器,它和封建主义与教会权威是针锋相对的。对“人”的肯定,是他们思想的核心。用人性来反对神权,竭力歌颂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力量,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封建束缚和宗教观念起着强大的冲击作用。但这一思想体系,也有它根本的弱点。

以“神”为中心,或以“人”为中心,实质上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这种对立,是社会生活中阶级对立和斗争在人们意识形态中的反映。但人文主义者却不是从这种阶级观点来看待这一问题的。他们从抽象的人性、理性出发,把生活中现实里的诸多矛盾归结为伦理道德范围内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理性与非理性等观念的斗争。不满现实中种种罪恶的现象,颂扬美好事物,虔信友谊、爱情、善良、德行、荣誉,认为这些才是人类的真正天性,并把这些看成是改变现实中邪恶和创造美好世界的巨大力量,过分夸大了思想的力量。因此,一般的人文主义者不能也不愿看到社会阶级的矛盾通过暴力和流血斗争来得到彻底解决。

(三)脱离群众的个人奋斗

脱离群众的个人奋斗是造成哈姆雷特悲剧结局的又一原因。由于哈姆雷特是莎翁笔下人文主义者的典范,因此理所当然地按照人文主义者惯有的观念,把克劳狄斯及其帮凶视为恶丑、非正义和非理性的代表,而将自已视为善美、正义与理性的化身。认为两者的斗争,乃是两种不同人性的对立,而不是以封建势力为一方,以人文主义者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为另一方的搏斗。“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他虽然把反对克劳狄斯当成了“重整乾坤的责任”,并且勇敢地要承担这一重大的任务,但他想“重整”的那个“乾坤”里,社会上广大群众是没有地位的。因此,他在为“市整乾坤”而进行的斗争中,最多也只能从友谊出发,团结和他接近的,与他思想观点完全一致的少数人,如霍拉旭就是。这正是悲剧根源的症结所在。

(四)社会的不利因素

社会的不利因素是造成哈姆雷特悲剧的一个客观原因。

莎士比亚曾经借哈姆雷特之口说:“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戏剧《哈姆雷特》创作于1601-1602年,它不只是十七世纪初英国的一面镜子,而更体现了莎士比亚通过主人公所说的:戏剧是整个“时代的缩影和简史”。

恩格斯曾指出,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确有许多惊人的成就,如国王政权和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的建立,旧“地理”界限被突破,人类真正发现了地球,自然科学大发展等等。

然而,光明与黑暗是相伴而生的,跃进和落后是并存的。变革越大,矛盾和反扑也就愈尖锐,愈凶狠!

(五)作者的创作情绪

近代西方悲剧在基本精神上来源于欧里庇得斯,而不是埃斯库罗斯或索福克勒斯。它从探索宇宙间的大问题转向人的内心世界。爱情、复仇、荣誉、野心,内心冲突和社会问题成为如拉辛,易卜生这类剧作家作品中的动力。从这时起,人不再是盲目地受命运摆弄的玩偶,而是对自己的行为活动负有更大激情和责任的自由人。出现了一系列以正义观念为主旋律的骇俗之作。

让我们来看看《哈姆雷特》的作者,堪称近代悲剧代表人物的莎士比亚,他对于戏剧中的正义,一如他对所有抽象问题的态度那样,令人难以捉摸。约翰生博士在《(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中说:“他没有给善恶以公平合理的分配,也不随时注意使好人表示不赞成坏人,他使他的人物无动于衷地经历了是与非,最后让他们自生自灭。”约翰生代表着一个极端,另一个极端的代表是德国批评家格尔维努斯,他完全消除了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命运观念,把悲剧原因归结为人物性格的弱点。还有一些学者如英国的斯马特等,就在这两个极端中选取了一条中间路线。按他的说法,“莎士比亚将命运观念和正义观念结合了起来,在两者之间保持了一定的平衡”。

在我们看来,这两种观念是互相矛盾,不可调和的。因为命运观念意味着人的意志不起作用,而正义观念则强调人的意志性格对命运的决定作用和影响。我们必须在这二者之中选择其一,或选命运作悲剧指导原则,或选正义。就莎士比亚而言,他好像并不自命为判别善恶的公正无私的法官,他的大部分作品的结局都是开向死亡的直通车,善者和恶者的尸体都横陈在舞台上,其中无多大差别。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最终同归于尽,李尔王,考狄利娅与高纳里尔,里根也都一同死去。死神的手最终攫去恶人,也攫去善良的人。由此可见,命运观念融通于莎士比亚的整个悲剧创作中。

三、小结

哈姆雷特虽然未能实现他“重整乾坤”的大志,但他却以自己的死赢得了对旧制度、旧势力道义上的胜利,从而鼓舞着后继者的斗志:因而他给读者的感受是悲壮而不悲观。哈姆雷特这个人物虽然不是塑造的尽善尽美,但在文学形象的殿堂里,他永远是一尊灵光四射的受人瞩目的神像。

参考文献

[1]莱辛《汉堡剧评》第十二篇

[2]恩格斯《致斐.拉萨尔》

[3]约翰生《(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第102页

[4]斯马特《论悲剧》

[5](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第四期第92页

[6]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概括哈姆雷特悲剧的原因(哈姆雷特悲剧的原因分析)(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