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陆俨少的竹石图(写尽万里江山入画)

陆俨少的竹石图(写尽万里江山入画)此幅巨画高231厘米,长670厘米,约138平方尺。整副巨作采用了传统的小青绿画法,从画幅的整体来看,气势恢宏,雍容而华丽;鸟瞰之势,长空万里;气贯长虹,连绵不绝;笔墨细腻而沉着痛快、灵气横溢而清新。陆俨少巨作 万里山河图陆俨少(1909—1993)原名冈祖,字宛若,生于上海嘉定县南翔镇。1926年考入无锡专科学校,1927年拜冯超然为师,并与吴湖帆相识受教颇益。年轻时饱览大江南北风光,中年颠沛流离,壮年蒙受冤屈,晚年奋发艺事,硕果累累。他以“推陈出新,化古创新”的艺术主张和深厚的学养,扎实的功底,非凡的创造力,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陆俨少先生在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块”。陆俨少先生还擅长用长线条描水勾云,他的水纹描绘写尽了江波万态。他的勾云是以较细的拖笔中锋画云的阳面,以较淡而毛的环曲线条勾云的阴面。另外,先生画石每每空勾无皴,只用一根起伏变化的线

陆俨少的竹石图(写尽万里江山入画)(1)

现代 陆俨少 《万里山河图》 纸本设色镜心 670*231cm;款署: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最近笔者在整理文稿的时候,看到了一篇早年受河南李先生之邀,为陆俨少先生巨作《万里山河图》写的评论;自己从头到尾认真读了一遍,文章的史学性和鉴赏性还是很有价值的,个人感觉还需要将该文重新发布予以传世,以供同好交流。

那时候,笔者资历尚浅,与众多媒体也不熟识,只是为了他一场拍卖会写了这篇文章,被李先生仅用做了通稿,也没有尽到艺术评论的真正目的,个人感觉稍有遗憾。无论是从陆俨少大师的艺术成就,还是这副《万里山河图》的恢弘之笔,还是笔者的这一番仰怀先人之论,这几样合在一起,都可堪精美赏读,定不染智者与圣人耳目。

笔者自幼习画,师法前人,虽才艺长进不大,却常痴学深夜,纵情山水而废寝;出古入今,笔者对陆俨少先生的艺术成就极为推崇,被其笔墨韵致以及恢弘气势所感动,每观其作品总被神来之笔牵绕在山水流连忘返之间,遗憾的是每次只能看图录,观其小品,先生的大型作品一般都被藏家收藏,无缘相见。

陆俨少(1909—1993)原名冈祖,字宛若,生于上海嘉定县南翔镇。1926年考入无锡专科学校,1927年拜冯超然为师,并与吴湖帆相识受教颇益。年轻时饱览大江南北风光,中年颠沛流离,壮年蒙受冤屈,晚年奋发艺事,硕果累累。他以“推陈出新,化古创新”的艺术主张和深厚的学养,扎实的功底,非凡的创造力,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

陆俨少先生在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块”。陆俨少先生还擅长用长线条描水勾云,他的水纹描绘写尽了江波万态。他的勾云是以较细的拖笔中锋画云的阳面,以较淡而毛的环曲线条勾云的阴面。另外,先生画石每每空勾无皴,只用一根起伏变化的线条表现山石的结构,往往起笔墨迹厚重,直到墨色淡干飞白。 他出版有《陆俨少自叙》、《山水画争议》、《陆俨少画集》多种专著和有关中国山水画的多篇论文。

有幸见到这巨作《万里山河图》的时候,是在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我和朋友一起如同开启圣物一样把这幅大作展开,全程我负责将该幅作品的做陈列保护与展览布置,并和作品合影,留下了一辈子的念想。

陆俨少的竹石图(写尽万里江山入画)(2)

陆俨少巨作 万里山河图

此幅巨画高231厘米,长670厘米,约138平方尺。整副巨作采用了传统的小青绿画法,从画幅的整体来看,气势恢宏,雍容而华丽;鸟瞰之势,长空万里;气贯长虹,连绵不绝;笔墨细腻而沉着痛快、灵气横溢而清新。

站在画前,自身潜在的灵韵或被激发,或仿佛自己已置身于崇山峻岭;“一览万里山河,情感激荡与天地之间!”在感染着并被感动的同时,也被这幅巨作的背后故事所感动并感怀┉┉

从1958年陆俨少先生被戴上右派分子帽子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期间二十多年来,陆俨少先生吃尽了多种冤案、错案的苦头。1976年底“四人帮”被彻底粉碎,陆俨少先生从文化大革命终于走了过来,他出白内心的这种喜悦和激动,使他重新点燃了对艺术和对生命的希望之火,陆俨少先生曾经说:“我能从文化大革命走过来,我就是胜利了。”

陆俨少先生年轻时就体弱多病,患上了哮喘,因为艺术是他生命的支撑点,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尽了折磨,但是他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平时常为他看病的一位医生朋友也说:“这是一个奇迹。”

1978年的金秋,陆俨少先生应邀制作一巨幅布置画,这项邀约使他激动得数夜无眠;这是他数十年艺术生命中第一次将要创作如此之大的辉煌巨画。他决心集中全部精力和艺术灵感要创造出最完美、最辉煌的艺术品;使具有千年文明的中国绘画再添辉煌一笔!

陆俨少先生在创作这幅巨画的过程中,首先想到要为这幅巨画定一个非常贴切的名字,就为定这个名字陆俨少先生就反复思考了一个星期,最后他确定用唐朝诗人李长吉的一首诗“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来高度概括“祖国万里山河映日月,万民欢腾见光明“以及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陆俨少的竹石图(写尽万里江山入画)(3)

万里山河图局部

对陆俨少先生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以陆俨少先生的功底,先生作画是从来都不打样稿的;但在这幅巨画的经营位置和章法上陆俨少先生再三推敲,反复运筹,多番思量,起笔之前还画了一张小样,这是先生从未有过的举措。

七八十年代正值陆俨少先生创作的成熟期和高峰期,在这个时期形成了它气势恢宏,场面开阔的山水画风,并且出现不少的山水精品大作。这幅《万里山河图》创作于一九七八年,正逢陆俨少先生创作的黄金时期,这幅画全面而且集中的体现了陆俨少先生的用笔,用墨,构图等各方面的特点,并且从他的笔墨精神中我们体验到了中国画给于人们的含蓄韵致,磅礴大气的画家的精神内涵。

陆俨少先生的这幅《万里山河图》是他独立完成的巨幅山水精品,陆俨少先生历时半月之久才告完成,即由画院委托博物馆装裱。

《万里山河图》可以从以下几点赏读:

一、《万里山河图》中陆俨少先生的笔墨风格与技法特点

沈周在他的题画诗中这样写道:“水墨因戏事,山水偶流形。辍笔信人卷,妍丑吾分明。模拟亦云赘,所得在性情。”在千余年的绘画史中,中国画的笔墨承担着体现画家个性和艺术风格的作用。

冯超然先生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并且深深地受到过传统笔墨的滋润;陆俨少早年曾拜于国画大师冯超然的门下并与吴湖帆相交甚善,所以他的笔墨继承了先人的技法和精神,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性情和精神形态。陆俨少先生在冯先生,吴先生的教诲下,不仅遍览了古今名迹,而且充分融会古今并发展创新。

陆俨少的竹石图(写尽万里江山入画)(4)

陆俨少万里山河图局部

首先从皴法上看此幅巨作的笔墨风格,陆俨少先生的山石皴法用笔变化多姿,既有牛毛皴的散淡,意趣,也有点子皴的温润和韵味,以此表现山石的凸凹,阴阳向背,断裂连接。而勾石是用侧锋的转换,虚实的相映显示山体峥嵘,崔嵬之姿。

由于陆俨少先生用笔灵动,即使是大山大石在他笔下有如神助,几欲奔腾而起,使之跃然纸上,令人欢欣赞叹不能自已。《万里山河图》中的山峰主体就是以这种皴法而画就,峰峦如聚,静中具有极强烈动感。而位于水汀中的丘峦,则只是仅以数条线勾就,峰头略施数点,情趣具备,意趣盎然。这些就是笔墨中所体现出的画家个性特点,并且这些特点充分的在这幅画中体现了。

陆俨少的竹石图(写尽万里江山入画)(5)

万里山河图 局部

另外是云水的画法,陆俨少先生的云水画法是在吸收古人的方法之上,通过自己对大自然的阴晴变化创造出了留白和墨块的方法,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画作中的动态作用,来牵动画幅布局的主脉走向 。

《万里山河图》中涵盖了所有这些技法,首先是近处山中的云烟,就是以墨块大片染出,穿插于山涧之中,形成云雾缭绕的艺术效果,生动逼真。再看远处河流,两岸用墨染或勾,中间留白,通过墨的浓淡变化,前后虚实揖让画出河流的蜿蜒曲折。

河中波纹则是用线条大致勾染,然后用波浪线勾出波纹的动态,涟漪轻翻,若有水声溢出。然后看远山与近山之间的流云,首先是远山山体中留白和山下、河岸上的丛树留白,形成流云的大体形态,然后用线勾出云的边际,动态、层次。

陆俨少的竹石图(写尽万里江山入画)(6)

万里山河图局部

用线是陆俨少先生的绝技,在他的书画作品中,尤其是山水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最为人们推崇的是勾云,堪称古今第一。他在留白处勾云只用线勾出云的动态,用笔多为中锋,而逆转灵巧,来龙去脉交代清晰,尽显大匠之功力,实是让人叹为观止。

陆俨少的竹石图(写尽万里江山入画)(7)

陆俨少万里山河图局部

陆俨少先生之所以能如此驾驭笔墨,得自于他对纸上的技法的熟炼精确把握和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和捉摸。陆俨少先生的留白之法是在一九六四年在皖南写生时,看见丛林边缘,阳光斜射,显出一道白光而受到启发创造出来的。是具有深厚的生活经验和悉心钻研的,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的。

陆俨少的竹石图(写尽万里江山入画)(8)

陆俨少万里山河图局部

二、《万里山河图》中所展现出的笔墨韵致、文人情趣与画家情操

晋代著名画论家谢赫提出的“论画六法”,把“气韵生动”放在首位,不是没有道理的,“气韵”是中国画的生命根源所在,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画的精神内涵。 陆俨少先生的作品都体现着他是一个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涵养,具有博纳百川的宽阔胸怀的文人画家精神。

在这幅《万里山河图》中,所有的云、山、水都暗含着向左边移动的态势,并且中心就在画的左边,尤其是近处山峰的走向,成为这个动态的主导,真是“峰峦如聚” ;次是远处云的移动,成为山势的扶助,显得“波涛如怒”。正应了沈周的“水墨因戏事,山水偶流形”之意旨。展现陆俨少先生对自然真切热爱,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画的左下角钤有“是人寰”的朱文印章,可见先生的初衷认为人间正如他画幅中所描绘的一样,一切充满了动与力的内涵,这才是先生心目中的人间。

陆俨少的竹石图(写尽万里江山入画)(9)

万里山河图局部

中国画讲究一个“韵味”,什么是“韵味”呢。其实就是齐白石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先生的云水之法正是如此,远处的云初看我们知道那是云,凡是在看总觉得云不是那样的,但是回过头再看,发现这云动起来时候就是这样的!包括近处山石的皴法,山石和近处云烟的脚趾穿插县的主次全无,但是细细琢磨发现云中有山,山中有韵,云和山本来就不分你我,但是有更自独立,韵味无穷,咀嚼三日而不绝。这便是陆俨少先生“水墨戏事”,毕览全篇,深切回味,我们发现《万里江山图》确实是让感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艺术效果。

陆俨少的竹石图(写尽万里江山入画)(10)

万里山河图局部

通过以上对陆俨少先生的《万里山河图》各个细节的赏读,我们为这幅画的内涵有了充分理解,也为陆俨少先生的这幅精品巨制感叹,也难怪先生的后人在看到这幅画时竟然难以抑制热泪盈眶。站在画幅前我们由衷感叹真是笔墨造化,巨匠天成!他受之无愧的被誉为“当代中国画坛卓然翘首的文人画家”

陆俨少先生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平生这副巨作却得以留存,他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以及对艺术事业的一腔赤诚永留人间任后人缅怀。斯人已乘黄鹤去,不尽长江天际流,陆俨少先生的艺术之树常青,将与曰月共辉、永垂千古。

本文由白云彦原创,欢迎关注,一起长知识,共发展。

2020年4月 美学日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