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堵在肛门处一粒一粒的(大便堵在肛门处)
大便堵在肛门处一粒一粒的(大便堵在肛门处)好端端的直肠在经过一番检查之后,张女士被确诊为直肠前突。据张女士回忆,这样“独特”的排便方式,是从自己生完二胎之后开始的。之前虽然也有些轻微便秘,但都能依靠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过来,直到这一次,像是踢到了一块铁板。各种能想到的方式都试了,就是不见效。百般无奈之下,张女士去医院挂了号。
你能想到,为了排便,便秘患者都做出过哪些尝试?
今年40岁的张女士,一直有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那就是她在每一次大便时,都需要将手伸进阴道内,找准位置后,往后推一下,才能解出大便。
这个秘密导致她每次在卫生间都需要待上个把小时,在家时还好,在单位工作时上厕所就会非常尴尬。
但如果不这样做,张女士表示,根本就排不出大便。“能感觉大便就憋在那,怎么努力都排不出来,用泻药都不行,就只能用手”。
据张女士回忆,这样“独特”的排便方式,是从自己生完二胎之后开始的。之前虽然也有些轻微便秘,但都能依靠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过来,直到这一次,像是踢到了一块铁板。
各种能想到的方式都试了,就是不见效。
百般无奈之下,张女士去医院挂了号。
在经过一番检查之后,张女士被确诊为直肠前突。
01好端端的直肠
怎么说“突”就“突”
其实,张女士出现直肠前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然分娩导致的盆底肌肉松弛。
盆底肌一直以来虽被忽略,但作用一点也不小。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图源:便秘真实世界研究
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就可能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问题。
除此之外,在我们排便时,盆底肌肉群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会联合直肠肌、括约肌等排便肌肉群,将大便推出体外。
一旦盆底肌出现松弛或功能紊乱等情况,排便时很有可能会“肌无力”,从而导致便秘。
图源:便秘真实世界研究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用力排便时,直肠前壁会受到些许压力,但盆底肌肉可以承受这些压力,并不会往前突出。
可如果盆底肌肉松弛,用力排便的时候,那就可能会出现直肠前突,大便直接卡在直肠内出不来。
图源:便秘真实世界研究
“弯曲”的直肠,就决定了便便要走的路不会那么的顺畅。
这个时候如果用手指帮忙在阴道内顶住突出的直肠,让直肠变得不是那么的“弯曲”,卡在直肠内的便便就能顺利地通过。
图源:便秘真实世界研究
即使这个过程听起来不太美妙,但这确实是缓解直肠前突导致的便秘的有效方法。
然而,类似这样的手法辅助并不是万能的,总有一部分人(如:男性)、部分场合(如:无格挡卫生间)不适合进行手法辅助排便。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
02拿什么来拯救你
我的盆底肌
如果说用手指辅助排便像一次变轨,那么盆底肌训练就像是重新建立好通道。前者是短期的应急行为,后者是长久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手段。
所以彻底解决盆底肌问题,还是得进行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训练的目的,是让原本受到损伤的盆底肌肉群逐渐恢复或者接近正常。
图源:便秘真实世界研究
通过盆底肌训练,可以提高盆底肌力量,增强盆底肌控制能力,强化盆底肌收缩强度和耐力,促进盆腔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重塑盆底神经,从而改善或增强盆底功能。
因此,盆底肌训练,改善的不止是盆底肌,还有盆底神经和盆腔局部血液循环。
这种盆底肌肉训练方式,对于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尤其适用。
盆底肌训练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提肛运动
这种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具体的方法是:
用力快速缩紧肛门,保持3-5秒,然后快速放松,维持5-10秒;再收缩、放松,如此反复;收缩保持时间逐渐延长至5-10秒。
每次这样的收缩放松总共做10-15分钟,每天做2-3次,这样的运动每周坚持3-5天。
图源:便秘真实世界研究
不论是坐着、站着、躺着、走路、爬楼梯等不同姿势或场景下做都可以,也可以借助工具、姿势来帮助肛门完成收缩。
2、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实际上就是一种生物行为治疗方法。
众所周知,人体会对一些非常明显的信息做出反应。比如:闻到味道,会分辨出香与臭;看到图片,会分辨颜色;吃到食物,也会反应过来好不好吃。
生物反馈治疗就是利用了这一点。
它是运用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采集患者的生理活动信息,将这些信息用人们熟悉的声音、图像等方式显示给患者,让患者的大脑皮层与脏器产生反馈联系。
图源:便秘真实世界研究
然后利用人体的生物反馈机制,让患者观察自身的盆底肌生理活动信息,由医生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并形成条件反射。
它能有效地控制不良的盆底肌肉收缩,并对这种收缩活动进行改进和纠正,直到盆底肌活动接近正常或者恢复正常。
生物反馈治疗的每次治疗时长大约为30分钟,每周需要做1~2次,每个疗程,大约需要8个周。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治疗过程。
3、盆底肌电刺激
听到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以为是电击。但实际上,还远远达不到电击的强度。
盆底肌电刺激就是通过导电体,发射低频电流,刺激盆底肌肉,以增强其强度和动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
图源:便秘真实世界研究
电刺激通过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唤醒部分因受压而功能暂停的神经细胞,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从而增强肌肉群的强度。
以上,就是盆底肌训练的常见方式。
围绕着这些方式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盆底肌恢复正常功能。
让盆底肌这一张大“网”,能够很有力地托住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器官,不至于导致器官脱垂。
也能让盆底肌肉群这群小伙子,能够在排便的时候有力使力,摆脱“肌无力”的症状。
这些个训练过程虽然缓慢,但长期坚持下来,最终指向的结果却是行之有效的。
就如开头的张女士,在长期的提肛运动的训练下,直肠前突的症状已经得到明显改善。
希望这样的好消息,也在更多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的身上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