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影响(一个大骗子吹出法国密西西比泡沫)
法国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影响(一个大骗子吹出法国密西西比泡沫)二、一个虚拟故事构筑的财富大厦约翰·劳小心地控制纸币发行的数量,因为其具有与金属货币同等的价值,并且可以支付税收,这种纸币逐渐被公众接受。法国的商业活动开始回暖,萎缩的经济也开始复苏。纸币发行并没有导致物价明显上涨,人们开始按时纳税,对政府的抱怨也逐渐减少。1715年,约翰·劳来到了法国。这个时候的法国还是个烂摊子,穷兵黩武的路易十四刚刚去世,财政状况濒于崩溃。当时法国政府的债务高达30亿里弗赫(当时的法国货币),但是靠税收支持的财政收入每年只有1.45亿里弗赫。政府每年的开支就要用掉1.4亿里弗赫。这样算下来,即使不考虑利息因素,法国也需要用600年的时间才能还清债务。路易十四的弟弟奥尔良公爵成为摄政王的时候,法国的财政危机让他束手无策。约翰·劳向奥尔良公爵解释,法国财政危机缘于货币的不足,金属货币远远不能够满足法国的正常需求,需要发行纸币来补充。在法国政府的特许下,约翰·劳于1716年
一、是谁吹出了这个泡沫?
“郁金香泡沫”带走了荷兰的繁荣,而法国也在18世纪初上演了一场通货膨胀闹剧,史称“密西西比泡沫”。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连年发动战争,导致财政开支急剧增加,法国的经济陷入了困境,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而“密西西比泡沫”的制造者约翰·劳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登场,奠定了“纸币本位制”的基础。
约翰·劳出生于英国爱丁堡一个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苏格兰银行家兼金匠。1649年,约翰·劳在跟情敌的一场冲突中错手杀死了对方,不得不逃亡他乡。他在这段流亡历程中仔细考察了欧洲各国的银行业、金融业和保险业,为他以后的金融运作奠定了基础。
1715年,约翰·劳来到了法国。这个时候的法国还是个烂摊子,穷兵黩武的路易十四刚刚去世,财政状况濒于崩溃。当时法国政府的债务高达30亿里弗赫(当时的法国货币),但是靠税收支持的财政收入每年只有1.45亿里弗赫。政府每年的开支就要用掉1.4亿里弗赫。这样算下来,即使不考虑利息因素,法国也需要用600年的时间才能还清债务。
路易十四的弟弟奥尔良公爵成为摄政王的时候,法国的财政危机让他束手无策。约翰·劳向奥尔良公爵解释,法国财政危机缘于货币的不足,金属货币远远不能够满足法国的正常需求,需要发行纸币来补充。
在法国政府的特许下,约翰·劳于1716年组建了一家名为“劳氏公司”的银行发行纸币,这种纸币可以兑换金属货币和支付税收。约翰·劳向公众保证,劳氏公司发行的纸币具有与金属货币同等的价值。这家银行还将其600万弗里赫的资本分为1.2万股,每股500里弗赫,规定其中的1/4可以由公众用金属货币购买,其余的可以用国债来购买。
约翰·劳小心地控制纸币发行的数量,因为其具有与金属货币同等的价值,并且可以支付税收,这种纸币逐渐被公众接受。法国的商业活动开始回暖,萎缩的经济也开始复苏。纸币发行并没有导致物价明显上涨,人们开始按时纳税,对政府的抱怨也逐渐减少。
二、一个虚拟故事构筑的财富大厦
在劳氏纸币发行了一年之后,其市场价值竟然超过了面值的15%。对于纸币的发行能够取得这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奥尔良公爵大为惊讶,也对约翰·劳金融运作的成功感到惊奇。
第一步成功之后,约翰·劳又向奥尔良公爵提出了著名的“密西西比计划”,以图尽快实现还清国债的目的。法国特许约翰·劳在密西西比河流域成立西方公司,又称为密西西比公司。约翰·劳向公众宣扬说,密西西比河流域遍地都是黄金,在那里用小刀和镜子就能够从当地的土著人手中换得宝石。公众对密西西比公司的信心越来越高涨,相信它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密西西比公司发行的股票于是大受追捧。
约翰·劳又与法国政府达成协议,规定人们要购买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就必须先买债券,再用公债来买股票。这样一来,政府就可以通过卖公债来增加财政收入,而手握政府公债的约翰·劳就可以向法国政府要求更多的政策优惠。
约翰·劳的计划越来越成功,这让法国贵族们不满了。他们不愿意再看到受公众追捧的密西西比公司被约翰·劳这个英国人占据,便向摄政王要求收回公司。在法国政府的干预下,1718年12月劳氏银行被政府收回,更名为“法兰西皇家银行”,虽仍由约翰·劳担任主管,但他对银行的控制权减弱了。这是法国金融灾难开始的第一步。奥尔良公爵打算继续采用纸币这一神奇的工具来解决国家的财政危机,他下令法兰西皇家银行发行面值数亿里弗赫的纸币。
1719年,约翰·劳买下了法国皇家造币厂,印发法国的法定纸币。就在这一年,约翰·劳把密西西比公司与自己早前建立的印度公司合并为“新印度公司”,并且垄断了法国在欧洲以外的所有海外贸易。
约翰·劳又通过新印度公司发行股票。由于新印度公司的政府背景和垄断权,再加上约翰·劳所宣扬的密西西比河蕴藏金矿的故事,法国人民对该公司和约翰·劳充满了信任。新印度公司发行的股票连续3次增发都被公众抢购一空,并且股价一路飙升。
1719年4月,新印度公司的股票面值不过是500里弗赫,但半年之内就涨到了18,000里弗赫,涨幅高达36倍。据说,有一位投资者让他的仆人去交易所以开盘价8000里弗赫抛售250股,但是等到他的仆人到达交易所时,股价已经涨到了10,000里弗赫。这样一夜暴富的故事在当时屡见不鲜。
一时间,巴黎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奥尔良公爵和王公贵族们也为这种景象所迷惑,他们觉得这一切都归功于纸币的发行。尽管法国议会一再地发出警告说纸币的超量发行会使国家经济崩溃,但奥尔良公爵仍然下令继续大量发行纸币。
三、一场闹剧引发的蝴蝶效应
纸币的大量发行必然会引发通货膨胀,最终就像一把火把整个国家的经济燃烧成灰烬,但是奥尔良公爵和约翰·劳为什么要玩火自焚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们的贪婪本性,以及财富具有的不可抵挡的诱惑力。人们盲目的乐观预期会吹大金融泡沫,而一旦金融泡沫破灭,公众就会失去信心。货币一旦丧失了信用,整个资本市场甚至一国经济就将全面崩溃。
1720年1月,当时政坛的当红人物孔蒂亲王也想介入新印度公司的经营从而分一杯羹。在遭到约翰·劳的拒绝后,亲王一怒之下用四轮马车运送了整整三车纸币来到法兰西皇家银行要求兑换成金属货币。
这个行为警醒了人们:纸币和股票真的像金银一样值钱吗?
公众瞬间出现恐慌心理,陆陆续续到银行将手中的纸币兑换成金属货币,并且将其转移到国外。而在这时候有一些谣言也开始出现:密西西比河流域并没有发现金矿,约翰·劳欺骗了公众。
由于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了金属货币的数量,银行没有足够的金属货币兑换给民众,银行的股价开始大跌。面对这样的局面,约翰·劳想以超高的价格回购银行股票来提振市场的信心,但他需要大量的资金也意味着需要发行更多的纸币。在随后一年时间里,法国的通货膨胀率竟高达68%。
约翰·劳只得发布“硬币贬值令”,宣布硬币的价值贬为同面值纸币价值的95%,随后又降到了90%。他还规定每人每次最多只能兑换100里弗赫的金币和10里弗赫的银币。这一命令的发布加剧了公众的不满,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兑换金属货币,大量的贵重金属被偷偷转移到国外,即使是留在国内的金属货币也被人们小心翼翼地贮藏,逐渐退出流通领域。到最后,法国王室宣布:彻底禁绝金银币流通,纸币才是法国货币;任何人拥有超过500里弗赫的金银币都要受到高额罚款;传播有关新印度公司谣言的人要被抓起来关到新奥尔良。
但这些措施收效甚微,公众对新印度公司的发展前景也开始持怀疑的态度,越来越多人不再相信约翰·劳关于密西西比河遍地是黄金的说法。约翰·劳费尽了心思,不惜雇人在公众面前上演不断派工人去美洲挖金矿的把戏,但公众仍然无法再信任他。当公众意识到约翰·劳导演的是一场骗局之后,新印度公司的股票出现了抛售狂潮,纸币急剧贬值。
1720年5月,法国的国务会议讨论出一个非常荒谬的法令,认为只要将纸币贬值一半,就可以应对金属货币储备不足的问题。这个法令最终直接导致了新印度公司的股价崩盘,而这个法令只实行了7天就被宣布作废。
面对公众的恐慌,约翰·劳发布了股票贬值令。他计划分7个阶段来逐步降低股票的价格,把股价从9000里弗赫降到5000里弗赫,同时也降低纸币的面值。民众开始疯狂地抛售股票来力保自己的资产,这就引发了股价更急剧的下跌。1720年9月,新印度公司的股价跌到了2000里弗赫,一年之后更跌到500里弗赫,重新回到了1719年刚开始发行时的价格。
1720年,约翰·劳被逐出了法国内阁。同年10月,摄政王宣布废除纸币,并剥夺了新印度公司的一切特权。公众的纸币挤兑潮让曾经烜赫一时的法兰西皇家银行关门大吉。这一场资本泡沫终于破灭,纸币面值迅速下降,民众的巨大财富瞬间蒸发。经历过这一次剧痛,法国政府在此后的80年里都不敢重建银行体系和发行纸币。
四、大英雄原来是大骗子
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被列为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三大历史投机泡沫”之一。在这场经济泡沫当中,1717年—1721年巴黎的物价上涨了一倍。约翰·劳是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所以它又被称为“约翰·劳通胀”。
这一场通货膨胀跟之前的通胀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直接表现在商品的价格上,而更多的是表现在资本市场的股价起伏上。无数纸币涌入资本市场引发投机心理,等到股票市场泡沫破裂之后,人们对纸币失去信心又引发了挤兑潮,这时物价上涨才开始变得明显。
如果说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是民间引发的投机,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则是官方有意扩大信用,从信用中套利的结果。
约翰·劳利用政府的信用和垄断权获取财富,又借助证券市场的疯狂和殖民地开发的概念炒作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创造了中世纪末期让人瞠目结舌的市盈率。但这最终也不过是黄粱美梦,泡沫终归难以长久地存在于阳光之下。
约翰·劳和法国王朝的执政者为了解决巨大的财政危机,共同制造了信用泡沫,妄图通过大量发行纸币来填补债务,是这场通货膨胀爆发的直接原因。
没有真实财富支撑的高股价就是泡沫,没有真实财政支撑的高财政收入就是通货膨胀。在这一场纸币闹剧当中,约翰·劳从一个支撑纸币信用、拯救法国财政危机的大英雄,变成了臭名昭著的大骗子。法国财政的崩溃,直接引发了后来的法国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