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沂蒙路在哪里(难得一见沂蒙路)
临沂沂蒙路在哪里(难得一见沂蒙路)沂蒙路就是临沂人最有记忆的道路还昭示着临沂曾经有过的历史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临沂的沂蒙路、沂州路
临沂许许多多的窄街短巷
不知在何时
已经了无痕迹地消失或改变容颜
只有一些那熟悉的名字
还昭示着临沂曾经有过的历史
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临沂的沂蒙路、沂州路
就是临沂人最有记忆的道路
沂蒙路
这里有临沂曾经最高档次的百货二店,曾经给无数人带来清凉的杨树林。还有曾在在这里短暂矗立过的语录碑,以及人们之间那浓得化不开的人情味儿,无不成为老临沂人心底最深的记忆……
东方红电影院
(原沂蒙路与解放路的交汇处)
城墙打开了一个缺口
从此便有了沂蒙路
很早以前,东方红电影院和百货二店就是一段老城墙,并没有什么沂蒙路,后来城墙打开了一个缺口,才有一条小路将沂蒙路南北贯通起来。
矗立了3年的语录碑
沂蒙路与解放路的交汇处,“文革”时期曾建了一处纪念碑——语录碑,足有几十米高,是很有气势的建筑。但这座建于特殊时期的语录碑终究也未长久,仅存在了3年就被拆除,随着历史的烟雨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语录碑
(原沂蒙路与解放路的交汇处)
而在这个语录碑东北方向的东方红商场,一直是一个热闹的去处,展览馆到东方红南影院之间是一条大路,路的两边就是市场,在路南面、护城河北面。是片长长的杨树林,每棵树都有一抱粗,在这片浓密的树荫下,聚集了许多说书的。
关帝庙
(今沂蒙路和涑河北街交会附近)
曾有一棵歪脖柳树,枝繁叶茂,像是一把伞盖在护城河上,柳丝轻拂着护城河清清的水波,周围的孩子们经常在树下攀援玩耍。还把这棵歪脖柳树当做跳水的平台,站在歪脖柳树上向护城河里纵身一跳,就可以潜人河水了。时过境迁,跳水冠军没有出现,歪脖柳树以及那一片杨树林却已不知去向……
在南马道巷的南头,曾有个大水产店,但人们更喜欢叫它老咸鱼铺子,它的北面是一个肉店。此外,还有一个兼卖绳索、锅碗瓢盆、道具、农具的五金店。在东方红市场最西面,靠近沂蒙路的边上,是一个水果店,也兼营烟酒糖茶和蔬菜等商品,这个水果店是一个带拐角的大平房,在当时那些还比较寒酸的店铺中也算是鹤立鸡群了。
在杨树林的西面,有一个停车场,说是停车场,其实与现在的大不一样,停靠的大多是拖拉机、三轮车、地排车以及人力车等,真正的汽车是很少见的。同时,在这个停车场里,还可以住宿,形同一个车马店。
当年的地排车也需要持证上路
沂蒙路东侧,还有铁皮组、花圈组、朝阳旅社、合线组等,再往北就到了青年商店、沂蒙电影院、县医院(现兰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百货四店、一直到四诊所就到了城市的最北面了。
相比来说,沂蒙路的西侧就要简单多了,当然最出名的建筑就是百货店和东方红电影院,往北有副食品商店、几个理发店和与青年商店斜对的第二青年商店,在砚池街和沂蒙路交汇处还有一个大约建于60年代的图书馆。
沂蒙路新华书店
(沂蒙路和涑河北街交会附近)
百货二店,在并不久远的过去,是全城最高档的一家商店。不仅商品最全,档次也是最高,特别是一些大件东西,只有它那儿有卖的。方圆百里的人们,只要进城,都会专门来这里逛逛,或者购买一些日常用品,或者只为了看看那些花花绿绿的商品,长长见识。当时热闹的景象,还存留在跟它一同走过的老人心中。
在解放路南面的沂蒙路,过去很简单,在沂蒙路与解放路交汇处西南角的老邮电局,在建成后,虽然仅为四层楼,但在当时却是临沂的至高点,在“文化大革命”各派争斗中,谁先抢占了此处,就代表着谁取得了胜利,成为当时权利的象征。
临沂老邮电局
往南到桃花涧商店(现人民广场东南角),当时仅次于百货二店的一处商店,就到了城市的最南端了。在沂蒙路与解放路交汇处东南角是一个老新华书店,再往南有一个两层小楼,一楼是一个理发店和商店,二楼是工人浴池,这是城南一片人们洗澡的常去之处。
1974年前后,街道组织她们这些不识字的老太太、小媳妇们聚在一起学习老三篇,还编一些歌谣舞蹈表演,时不时就在小戏院里露一手。
一个星期至少要看上三场电影才过瘾
看电影是当时很多人最喜欢做的事情,一个星期至少要看上三场才算过瘾。东方红电影院、工人俱乐部都是大家的常去之处。但看电影要买电影票,票价从5分到1角、1角5分,虽不高,对喜欢看电影的孩子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于是他们就有了点子:拽着大人的衣服,趁查票的人不注意溜进去;趁人多,从人缝中钻过去;从地上捡那些已经撕过的但有一头还比较完整的票,提住残缺的一头,给查票的检查,蒙混过关。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花钱买票的,他们就捡纸盒挣钱,攒时间长了电影票钱就有了。为了看电影,几乎每个孩子都乐意这样做。
东方红电影院
彩色气球当时是很流行的
滋生新行业——电影票贩子
由于电影院的繁荣热闹,还滋生了一种新职业——贩电影票,干这行的人,每天早上很早就来电影院排队买电影票,特别是买一些好位置的票。但他们却不进去看电影,等电影院里的票售完,那些没买着票的人眼看着自己想看的电影即将放映干着急时,他们就以高价卖出早就买好的票,有点囤积居奇的意思。但所谓的高价,每张票也不过挣几分钱罢了。
往事已矣。经过了三次比较大的拓宽和延伸,沂蒙路终于成为今天这样一条贯穿南北的城市交通干线。
同时也成临沂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街道,街道两侧是重要的党政机关单位的驻地和商家密集之地,中心地段的人民广场、东方红广场等也是市民重要的文化休闲场所,附近的羲之故居、汉墓竹简博物馆更是承载了文化的深厚底蕴。
而沂蒙路的发展变迁,宛如一首悠长的歌谣,从过去的清幽寂寞唱到今天的繁花似锦,这条路的成长过程清晰地印证着我市从贫穷落后走向文明富足的进程。
沂蒙路
金锣大桥夜景
沂蒙大楼
面貌一新的繁华
BRT站
北城新区的沂蒙路
万象汇
绽放沂蒙路黄金地段
沂 州 路
作为临沂城最古老的一条主路
沂州路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沂州路——易名多次
沂州路是临沂城的一条百年老街。以青龙河为界 以北称中山街,大体位于今临沂市展览馆向北至兰山路,长约650米,以南称南关街。在今沂州路与解放路交会处北,是过去临沂城的老南门,曰望淮门。北周时临沂县改属沂州琅琊郡即丘县。《太平寰宇记》记载: 周武帝宣政元年改北徐置沂州,因为城东临沂水,因以名之。自此,临沂始称沂州,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根据国务院地名命名原则,把这条路定名为“沂州路”,并于1985年公布施行。
临沂南城门——望淮门内景
(现沂州路展览馆西南侧)
临沂城第一条“硬化”的道路
民国时期,临沂老城的所有街道都是土制的,唯有中山街是用青石板铺就。曾经在沂州路生活过的老临沂人,至今还能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跟父母一起进城的情景:南门里西侧是说书的、唱戏的、算命相面的、卖野药的,还有捏小泥人的。因为常年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所以沂州路的青石路面被磨得很溜滑。
曾经最繁华的道路之一
沂州路自元朝开始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直是临沂城的政治经济中心,上演了将近700年的繁华景象。这条路上曾经分布着临沂杂粮加工厂、地区水利局、临沂供销社、临沂农业药械厂、146医院等单位。还有一些商店、旅馆、饭店、理发、照像馆等行业铺店……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沂州路上有各种杂货店,有的是楼房,有的是平房,鳞次栉比,店铺井然。设在中山街仁泰巷口的蒋仁泰杂货店,以经营纸张、糖茶为主,大宗批发零售,生意鼎盛时总资产约有百万银元之巨,在上海等地设有四处货栈,分店十余处,并和英国商人合营亚细亚煤油成纪公司。
沂州路中段路西 “蒋仁泰”杂货店,老临沂城的居民无人不晓。
稍高一点儿的那座楼是临沂的老邮电局。
全城唯一的文具店
这里笔墨纸张是最全的
(沂州路·1987)
青石墙,是那个年代沂州路独有的记忆。据《沂州志·城池》记载:"砖城一座,周围9里,高2丈5尺,阔一丈,垛口3782.5个,城堡50座,炮台4座,城内马道阔8尺,城外壕深1丈,阔1丈6尺,城楼4座,除南门楼为大楼3层、又小楼2座外,其余东、西、北3门均系2层大楼一座,又小楼一座。4门名称:南曰望淮,东曰镇海,西曰瞻蒙,北曰宗岱。"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沂州路上的“七女商店”和“老三店”十分有名。沂州路中段路西,是当时百货公司第一商店,因为有七个年轻的女营业员,所以大家都趣称这个商店为“七女商店”。在计划经济时代,到这里买紧俏物资是要凭票的。
“老三店”是“百货三店”的简称,位于沂州路与解放路交会处东南角,今临沂市人民医院高楼前面。在老南门里,展览馆对面还有一家红旗照相馆,平时生意很好,很多年轻人到这里来给自己美好的青春留下回忆。
东方红广场卖录音带的摊子
(沂州路·1989)
沂州路的公交车
(1989)
从沂州路往南,路东有一家“锦华糁馆”,每到凌晨3点就开门营业,是深夜加班的人最常去的地方。坐在糁馆凳子上,盛上两毛钱的热糁,再啃上一大块锅饼,一夜的疲惫烟消云散,浑身上下又重新蓄满了力量。
喝糁(芦花市巷·1986)
在当时南门里大街的两侧,一些富商建起砖木结构的小楼,用来做买卖。而当时普通居民的房屋住宅,就只能分散在沂州路两旁的小巷里,一般是上墙草房,独门独院。
沂州路上的普通住户
(沂州路·1988)
最热闹的是逢会
在以前,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的教场山大会,是沂州路最热闹的时候。当时的临沂城每年有两次会,秋会就是在沂州路南的教场山。对于临沂人来说,这是很重要的节日。农忙已经结束,大家都把粮食或者辛苦养的猪、牛羊赶出来卖,换点钱,来置换生活必需品。每到这时候,不仅城里,城外十几里的人都会来赶集会,使得整条沂州路上人声鼎沸。人流往来穿梭,市场上人们的喧哗声,小贩的叫卖声,声声入耳,汇成一片,呈现着古老临沂城的繁华。
位于沂州路与兰山路交汇处西南角的“李涛楼”,临沂城最早的一座楼。
(原考棚街与沂州路交会西北角)
(沂州路与银雀山路交会西北角)
平野亭
(现沂州路老展览馆东北方向附近)
临沂地区博物馆门前的宣传栏
(沂州路·1986)
沂州路和解放路交会的西南角,分布着靛市巷、芦花市巷等几条巷子,是临沂城里赶集卖东西最集中的地方。巷子两边分布着一些卖百货和副食品的小门头,也有一些加工面食和熟肉凉菜的作坊。巷子中间即是集市,小商贩们一大早从郊区农户手里批发来蔬菜等农副产品,再零卖给城里的市民,一些附近的农民也挑着自家种的新鲜蔬菜来卖。窄窄的小巷子里整天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的吆喝着吸引顾客,还有买卖双方因为一、两分钱在讨价还价,十分热闹。
小巷边上的小吃摊 (1981年)
时至中午,赶罢集的商贩和农民蹲踞在路边的小吃摊上,割上五毛钱的肴肉或切上两毛钱的豆腐,喝着沂河老白干,有滋有味地吃上一顿。
密家膏药老店 (1982年)
沂州路田家巷(1982年)
左家巷口的窑货门头 (1983年)
芦花市巷 (1985年)
沂州路 (1986年)
沂州路张家巷 (1986年)
护城河上卖蝈蝈 (1986年)
沂州路上土杂铺(1987年)
在沂州路边等活的人力车夫 (1987年)
沂州路的小学生 (1987年)
沂州路上干活的民工 (1988年)
沂州路42号,是“最后的晚清风格古商铺”。这个老宅的位置,曾经是最热闹的城中心,代表着临沂老城的繁华与变迁,被称为“古街沂城的活化石”,但随着城市发展的推进,这个历史的标志只能永远留存在临沂人的记忆中了。
老城新语
临沂,是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临沂,也是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
伴随着老街建筑的销声匿迹
沂州路上不断矗立起新地标
似乎在告诉我们
新的时代到来了
临沂市展览馆
位于沂州路82号的临沂展览馆,自1967年建成以来,几经修复俨然成为回望老临沂的一扇窗。2018年,临沂展览馆以“守住临沂根·传承沂蒙魂”为主题进行重新规划与建设,作为大美临沂新的城市名片,将成为临沂现代化发展的新标志。
临沂市人民医院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的前身是美国教会医院,始建于 1891 年。现已发展成为鲁南、苏北、豫东、皖东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也是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徐州医学院、济宁医学院等 10 多所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
沂蒙革命纪念馆
沂蒙革命纪念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路与沂州路交会处东南角,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建设的综合性革命历史纪念馆。“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是为纪念自第一次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地区牺牲的革命先烈而修建的大型纪念性建筑群。
鲁南花卉市场
位于金九路与沂州路交界路口以南,自2006年开业以来,鲁南花卉市场已经陪伴临沂人13年了!而如今,历史使命已经完成,鲁南花卉市场即将与临沂市民说再见!
据了解,罗庄区为建设国内一线生态新区
作为“五湖开发”的一号工程——百花湖片区
全力打造集地域文化、特色产业
旅游观光、健康颐养、生态宜居等
随着临沂城的发展
曾经辉煌数百年的沂州路
和城市中其他新建的道路相比
显得狭窄起来
厚重的青石板被沥青路接班
风中猎猎的商旗被斑斓的霓虹灯代岗
店铺里算盘的敲击声
伙计的吆喝声
顾客的讨价还价声都逐渐远去
唯有历经风霜的街口老槐树
依旧记录着点滴时光的演进
或许时间会抹去过往的痕迹
但那段青石板上的岁月
将永远鲜活在临沂人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