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与寒露有关的俗语(明日寒露农谚风大夜无露)

与寒露有关的俗语(明日寒露农谚风大夜无露)霜是霜降节气之后,随着气温的下降和天气的日渐寒冷,在晴天的夜间地面物体上凝结出现的冰晶。霜的形成是贴近地面的水气在低温情况下出现的凝华现象。说起霜,它的形成原理与过程与露极其相似。霜需要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才会凝结出现。一个是空气中必须含有比较多的水蒸气,再一个是地面上必须有零度以下的草木等物体存在。从科学道理上说,低温虽然是成霜的决定条件,但如果没有充足的水气供应和保证,那霜也就自然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没有了形成和出现的根基。之所以会出现“阴天夜无霜”的情况,那是因为在霜降之后的寒冷冬季,阴天与晴天相比,气温相对更低。尽管成霜所需要的低温条件具备也充足,但因为阴天时白天的气温过于偏低,并不利于地面以及地上植物中的水气蒸发。而到了晚上,尽管是气温很低,但空气中却并没有多余的水气可供凝华,自然也就不能成霜了。农谚都是一代代农民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总结凝练出来的,好多都闪着智慧的光芒。它们

今天已是2020年的10月7日,明日凌晨3时55分北斗七星的斗柄将准时指向“戊”位,太阳的黄经也会按时达到195°,寒露与秋分的时节交替,将在那一刻完成,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也将正式粉墨登场。明日寒露,农谚说“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这说法的意思都在字面上,但这说法中所蕴涵的科学道理又是什么呢?

与寒露有关的俗语(明日寒露农谚风大夜无露)(1)

我们首先说说,“风大夜无露”到底是怎么回事?道理在哪?

露一年四季都能形成,其附着物可以是地上植物,也可以是其它无生命的物体,露也可以附着在植物的任何部位。但我们常见的露,一般更容易在白露节气前后开始频繁出现。简单地说,露就是空气当中的水气在晴天的晚上凝结在表面温度较低的地面物体上形成的水珠。

露的形成需要同时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是空气相对湿度达到100%以上,二是要有合适的昼夜温差。每当节气进入白露之后,白天和晚上的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晴天白天,受太阳照热的影响,土壤和地面的湿气会蒸发,地上的各种植物也同样会因为蒸腾作用,而散失许多水气。这些飘散在空气中的水气,到了傍晚和夜间便会随着地面或地上物的辐射冷却,以及贴近地表空气层的降温,随之降到露点以下,使空气中过饱和的水气,在地面或地上物的表面凝结成露滴。

寒露节气昼夜温差大,也因此容易成露。露在寒露节气中晴朗又有微风的夜晚最容易形成。那是因为,晴朗的夜间相对有利于地面或地上物体迅速辐射冷却。而微风又能使这种辐射冷却在较厚的气层中充分进行,并且微风也可以为成露补充潮湿的空气,保证有足够多的水气供应并凝结成露珠。在无风的天气里,可供凝结成露的水汽,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多。但假如风速过大,也只会因为湍流太强,从而导致贴近地面的冷空气与上层较暖的空气发生强烈混合,使其降温缓慢,并不利于露的生成。

与寒露有关的俗语(明日寒露农谚风大夜无露)(2)

接着我们说说,“阴天夜无霜”又是怎么个意思?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又是什么?

霜是霜降节气之后,随着气温的下降和天气的日渐寒冷,在晴天的夜间地面物体上凝结出现的冰晶。霜的形成是贴近地面的水气在低温情况下出现的凝华现象。说起霜,它的形成原理与过程与露极其相似。霜需要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才会凝结出现。一个是空气中必须含有比较多的水蒸气,再一个是地面上必须有零度以下的草木等物体存在。

从科学道理上说,低温虽然是成霜的决定条件,但如果没有充足的水气供应和保证,那霜也就自然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没有了形成和出现的根基。之所以会出现“阴天夜无霜”的情况,那是因为在霜降之后的寒冷冬季,阴天与晴天相比,气温相对更低。尽管成霜所需要的低温条件具备也充足,但因为阴天时白天的气温过于偏低,并不利于地面以及地上植物中的水气蒸发。而到了晚上,尽管是气温很低,但空气中却并没有多余的水气可供凝华,自然也就不能成霜了。

与寒露有关的俗语(明日寒露农谚风大夜无露)(3)

农谚都是一代代农民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总结凝练出来的,好多都闪着智慧的光芒。它们就像作家阎连科所说的一样,“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纵使过了千年也还灵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