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东林书院为何在无锡(大运河系列无锡)

东林书院为何在无锡(大运河系列无锡)东林书院依庸堂丽泽堂是当年顾宪成亲自拟建的会众讲学场所,丽的本意是成双成对,两泽相丽,万物滋益,大家在一起切磋交流,思想碰撞产生的共鸣超越了学问本身。东林书院石坊书院的石坊巍然挺立,华丽中透着沧桑,一位女孩正用手机作直播,向好友介绍家乡的人文风情。沿着主路是一进进的堂舍,看到东林精舍的横匾,敬意肃然而生,精舍是精神的居住地,在这样的空间里修炼的只能是心灵。东林书院丽泽堂

东林书院(千里千年大运河)

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为何在无锡(大运河系列无锡)(1)

东林广场

东林书院为何在无锡(大运河系列无锡)(2)

东林书院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了这幅天下闻名的对联去寻觅东林旧迹。无锡老城东门外的运河西岸,留有一处著名的文化遗址—东林书院,书院已几度废兴,它高光于明万历晚期,顾宪成等一批退仕文人在此授业传道,这不是一般的启蒙解惑,而是针砭时弊,用“救时拯世”的胸怀去指点江山,表现了知识分子学以致用的使命担当。但书院也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毁于一旦,以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集团枉法兴祸,毁弃全国书院,东林首当其冲,建筑物片瓦不留,东林学人也惨遭迫害。历史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行,仅过了几年,崇祯继位铲除阉党,东林冤案得以昭雪,皇帝下诏恢复书院。清朝和民国,东林书院屡经修葺,至本世纪初,地上建筑全面修整,恢复了它全盛时期的风貌。

东林书院为何在无锡(大运河系列无锡)(3)

东林书院石坊

书院的石坊巍然挺立,华丽中透着沧桑,一位女孩正用手机作直播,向好友介绍家乡的人文风情。沿着主路是一进进的堂舍,看到东林精舍的横匾,敬意肃然而生,精舍是精神的居住地,在这样的空间里修炼的只能是心灵。

东林书院为何在无锡(大运河系列无锡)(4)

东林书院丽泽堂

丽泽堂是当年顾宪成亲自拟建的会众讲学场所,丽的本意是成双成对,两泽相丽,万物滋益,大家在一起切磋交流,思想碰撞产生的共鸣超越了学问本身。

东林书院为何在无锡(大运河系列无锡)(5)

东林书院依庸堂

依庸堂,东林书院重要的主体建筑,师生举行礼仪的场所,依庸就是依附中庸,东林学人以儒家思想的传承者自居,恪守着中庸之道,那就是在适度中求生存,在平凡中寻真谛,所以这不是消极的居中平庸,而是以此作为实践儒家伦理的方法与途径。那幅著名的对联就悬挂在依庸堂的两侧:“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撰联者正是东林创始人顾宪成。

东林书院为何在无锡(大运河系列无锡)(6)

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为何在无锡(大运河系列无锡)(7)

东林书院

曾经,中国古代的莘莘学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追求的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读书只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而顾宪成的对联赋予读书更深的内涵,那就是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关心窗外,栉风沐雨的刻苦学习,为的是将来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因为他的观点超前,数百年来一直备受瞩目,成为读书报国者的座右铭。

东林书院为何在无锡(大运河系列无锡)(8)

东林书院

顾宪成的官职并不算大,京官多年只升到吏部文选司郎中,一个正五品官职,在他的头上侍郎、尚书一大把,可比较诡异的是顾宪成的权利很大,大到可以左右高管的提名。在一次拟定内阁大学士人选名单的过程中,顾宪成完全不顾万历皇帝的感受,硬是举荐曾把这位懒政皇帝搞得七荤八素的候选人,气得万历忍无可忍,直接把这位郎中打发回老家了。

东林书院为何在无锡(大运河系列无锡)(9)

东林书院

沿着大运河回到家乡无锡的顾宪成精力正旺盛,他想到,做不了官就去培养官,但这些被培养的人要和自己的思想接近,必须是同志。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东林书院在外运河东面的一处宋代学址上重新开张了。东林书院不同于一般的私塾,它不是以补课为主的教育培训机构,而是文人治学的场所,更像文化论坛。顾宪成与高攀龙、顾允成等在东林讲学,每月一小会,每年一大会,大运河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各路文人源源不断地汇集于此,反正天高皇帝远,他们可以放肆地讽议时政,裁量人物,书院的名声越来越大,最后连在任的官员也热附其中,形成一个跨界朝野的东林党。

东林书院为何在无锡(大运河系列无锡)(10)

东林书院

东林党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而是一个朋党,在晚明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的背景下,是代表着江南中小地主利益的松散团体。他们占领道德高地,反对权贵,要求改革弊政,主张减租减税,体恤民间疾苦,同情社会不平;他们放开言路,敢于抨击朝政,议论在职官员的优劣毫不留情。这些举动迅速积聚了号召力,东林声名鹊起,人的命运、王朝的命运都在这离京千里的书院里最终决定。

东林书院为何在无锡(大运河系列无锡)(11)

东林书院

东林党人的活动贯穿整个晚明,他们抱团取暖,党同伐异,在他们的努力下,先后击败了朝中的浙、齐、楚籍官僚团体,但倒在一个武装到牙齿的阉党脚下。魏忠贤在收拾东林党的时候,有部下编了一本《东林点将录》,它仿照水浒一百零八将,把朝野上下的疑似东林党人来个大排序。据说那个完全被魏公公搞定的小木匠天启皇帝看到以后觉得好玩,提出想见见这些“造反”的好汉。阉党对东林党血腥的屠杀开始了,大刀杨涟、豹子头左光斗惨死狱中。

崇祯为东林平反昭雪,但此后的东林党人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党争和伐异上,面对此起彼伏的内忧外患根本无所适从,成为空谈误国的代名词。在清军入关的战斗中,东林人有以身殉国的,如史可法、黄道周、瞿式耜(都属东林一派);有拒绝合作的,如赤发鬼刘崇周;也有叛出东林后屈膝几度的,如没遮拦阮大铖;也有人品大暴露沦为带路党的,如浪子钱谦益。

东林书院为何在无锡(大运河系列无锡)(12)

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为何在无锡(大运河系列无锡)(13)

东林书院

来到书院的正亭,抬头处是“一榜九进士”的牌匾,一时浮想联翩。一直想归纳东林的精神,但很难圆说,他们践行的学用结合、心系天下无疑值得赞赏,那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会活力永存。但他们似乎也没达到很高的境界,讲道德的人不全是有道德的人。东林党人大部分比较清廉,但也不乏贪官污吏,如曾任漕运总督、户部尚书等官职的托塔天王李三才。东林现象由文化而来,也应该去芜存菁。明朝的东林、清朝的清流、民国的大师、现在的公知不是很有相似之处吗?自以为站在道德制高点指手画脚,讲一些筛选或过滤的故事,为了批判而批判,追求批评后的快感,用天地情怀来嘲笑家国情怀,如果,让他们也来打理一片土地,这块土地会变得更好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