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中远海发有做集运业务吗(整体运价是去年的2-3倍)

中远海发有做集运业务吗(整体运价是去年的2-3倍)评论核心标的中远海控(A H)、东方海外、海丰国际等。三、2022集运运价高位运行:疫情的褪去不可能一蹴而就,运力吃紧的现况缓解需要全球疫情同步改善,目前各国船舶停靠主要码头都需要排队检测新冠,是运力周转缓慢和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不妨做个2022年欧美疫情大幅改善的情景假设,这样是否就能提升中国港口的操作效率吗?实际情况是未必,首先,船上如果有其它疫区的转运货物,排队检测一样要做;其次,码头若有之前其它疫区排队检测的人、货、船舶,码头运转效率还是无法恢复;再次,2021年全球部分港口都出现疫情突发现象,操作效率都会随之出现大幅下降,这种状况难免不在2022年个别出现;最后,我国对于疫情的管控和问责是颇为严格的,码头作为一线监管场景,压力是非常大的;结论是个别区域的疫情缓解,是无法改变全球集运供需矛盾的,2022年运费大概率维持高位。投资建议:2022年集运供需吃紧,现货价格依旧坚挺,同

本文摘自国信证券研报《集运 | 船公司正缓缓拾起收割的镰刀!》

核心观点

一、上海航运交易所集运SCFI指数或有失真,近几周看似价格小幅向上,现货价格早已惊涛骇浪,并大幅超越表观数据,当下货代超额收益显著。

二、 近期欧美线持续爆仓,大量货柜依旧无法按时出货,9月开始的圣诞出货旺季即将到来,关键是10月开始船公司又要酝酿新一轮的2022年约价谈判,预计船公司会大幅提升约价,和货代重新分配利润空间。

三、2022集运运价高位运行:疫情的褪去不可能一蹴而就,运力吃紧的现况缓解需要全球疫情同步改善,目前各国船舶停靠主要码头都需要排队检测新冠,是运力周转缓慢和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不妨做个2022年欧美疫情大幅改善的情景假设,这样是否就能提升中国港口的操作效率吗?实际情况是未必,首先,船上如果有其它疫区的转运货物,排队检测一样要做;其次,码头若有之前其它疫区排队检测的人、货、船舶,码头运转效率还是无法恢复;再次,2021年全球部分港口都出现疫情突发现象,操作效率都会随之出现大幅下降,这种状况难免不在2022年个别出现;最后,我国对于疫情的管控和问责是颇为严格的,码头作为一线监管场景,压力是非常大的;结论是个别区域的疫情缓解,是无法改变全球集运供需矛盾的2022年运费大概率维持高位。

投资建议:2022年集运供需吃紧,现货价格依旧坚挺,同时船公司预计会大幅抬升始于10月谈判的2022年合约价格,依据群体、合作紧密度不同,整体价格会是去年的2-3倍,覆盖30%的全年出运量(各家公司覆盖率会有差距),行业继续改善已是大概率事件!

核心标的中远海控(A H)、东方海外海丰国际等。

中远海发有做集运业务吗(整体运价是去年的2-3倍)(1)

评论

上海航交所2021年8月20日公布了上海出口主要航线的SCFI指数(即现货运价,根据每周从会员货代单位收集上来的现货价格汇总整理):

中远海发有做集运业务吗(整体运价是去年的2-3倍)(2)

如果出口客户以为这个指数真的反应了市场实际现货价格,并以此为参照想拿到舱位,估计货代只能遗憾地通知你:“真没有!”;那经历了疫情阶段的运价暴涨后的集运市场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我们通过分析可大致得到如下结论:

中远海发有做集运业务吗(整体运价是去年的2-3倍)(3)

中远海发有做集运业务吗(整体运价是去年的2-3倍)(4)

  • 欧洲、地中海航线:小柜价格介于9000-11000 USD/TEU,比刚刚我们看到的价格高出2000-3000美金。
  • 美西航线:大柜价格介于13000-14000 USD/FEU,比指数高出8000-10000 USD/FEU。
  • 美东航线:大柜价格介于18000-22000 USD/FEU,比指数同样高出8000-1000 USD/FEU。

这是什么概念呢?即某货代能按SCFI指数价格马上拿到舱位,那么后面的差价基本都是转手卖掉的利润,而当前SCFI指数无法反应市场价格的原因在于:

  • 当前市场变化太快;
  • 官方都盯着海运价格,货代钱都赚到了,压根没必要反馈真实价格给航交所!

所以,当前SCFI指数已失真,近几周看似价格小幅向上,现货价格早已惊涛骇浪,伴随8月之后圣诞出货和签约季的到来,船公司早已“谋定”,缺的只是“后动”。

行业中有实力的货代背靠大货主,通常不会在现货市场上大量拿舱位,实际则是每年和船公司谈个约价,而谈判的时间点大致为:

  • 欧洲、地中海线:每年的10月到次年1月,商谈次年长约价,至于这个约有多长,如何制订浮动条款?则是双方的博弈;
  • 美西、美东线:少部分在10月到12月,大部分合同敲定是次年的1月到4月;

2021年的约价自然远低于日益上涨的现货,依据彼时市场价格和双方心态,我们推测实际约价和以当前市场价出售舱位的获利情况为:

中远海发有做集运业务吗(整体运价是去年的2-3倍)(5)

  • 欧洲、地中海线:全年约价在2000 USD/TEU,现在卖出去的价差是7000-9000美金;
  • 美西线:全年约价在3800 USD/FEU,卖出去赚10000美金左右。
  • 美东线:全年约价在5000 USD/FEU,卖出去获利13000-17000美金;

船公司买船、租船、调箱、协调港口等一顿复杂操作,忙来忙去,最后利润被轻资产的货代拿走不少,这也是行业特征决定的; 首先,2020.10-2021.4签约阶段,船公司也不清楚疫情会持续,也不知道后来这么多变异,各种疫苗全球覆盖,大概率会想疫情逐步缓解,落袋为安的思路让其根据彼时市场价格锁定了约价,忆苦思甜,毕竟行业苦了太久,能卖到这个价格已经很好了;其次,大货代有长期客户和货量保障,船公司也需要舱底货保障全船装载率;

当前欧美线持续爆仓,大量货柜依旧无法按时出货,9月开始的圣诞出货旺季即将到来,关键是10月开始船公司又要酝酿新一轮的2022年约价谈判,那么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疫情短期是看不到结束,船公司会怎么制订策略呢?答案显然是船公司会大幅胜出,拿回失落的蛋糕,即和货代重新分配利润空间,其原因在于:

  • 价格已不可同日而语:当前市场价格远高于2020年底,欧地线高了5倍;美西、美东线高了4倍;约价水涨船高是必然,对于船公司来说,按照现在市场价打个对折给货代,约价比去年高一倍还多;
  • 保障舱位,货代割爱:签约意味着舱位保障,疫情下大货代也要保障下游直客的常年出货需求,让渡部分利润几乎是必然;
  • 2021年的经验:中短期看不到运价回落的空间,2022依旧会是集运大年。

我们认同当前行业从业者的主流判断,2022年集运的价格会依旧强势并极有可能超预期,其原因在于本轮集运的供需改善源于疫情席卷全球后:

  • 中国疫情处置得当:生产供应链恢复优于海外,大量出口订单回流国内,这种状态中期不会结束,中国距离欧美、亚非拉的运距都很长,利于吸纳运力;
  • 全球疫情导致船舶、码头、内陆集疏运的周转效率远低于常态,叠加欧美国家的码头、物流行业罢工频发,这种情况加剧了运力、集装箱资源的消耗,供给进一步收缩;
  • 疫情的褪去不可能一蹴而就,运力吃紧的现况缓解需要全球疫情同步改善,目前各国船舶停靠主要码头都需要排队检测新冠,就是运力周转缓慢和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不妨做个2022年欧美疫情大幅改善的情景假设,这样是否就能提升港口的操作效率吗?实际情况是未必,首先,船上如果有其它疫区的转运货物,排队检测一样要做;其次,码头若有其它疫区排队检测的人、货、船舶,码头运转效率还是无法恢复;再次,2021年全球部分港口都出现疫情突发现象,操作效率都会随之出现大幅下降,这种状况难免不在2022年个别出现;最后,我国对于疫情的管控和问责是颇为严格的,码头作为一线监管场景,领导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 从宏观角度来看,欧美国家货币宽松政策未变,国内疫情控制不利,消费品从中国进口需求依旧旺盛;放眼中国,制造业升级如火如荼开展,各类原材料、设备进口和大宗品价格同步强势,BDI也追随集运价格再次大幅反弹。

至于市场担忧的“继续涨价,影响出口”,其实在2021年的现实模型中已被证伪,价格上涨从来就没有停过,集运行业是全球竞争,各国官方无法指导海外船公司,自家船公司不涨,别人涨!货代涨!只会让利润白白流失到其它主体中,一切都是供需所决定的,譬如上述2021年美线现货、约价差远远高于欧线,不会有货代慈悲为怀,用成本加成的方式去制定价格,体恤客户的。所以,目前国内船公司只能做到“涨价不带头,涨幅很合理”!(有人问船公司可不可以不涨?当然不能,万一若干年后行业下行,全靠现在吃饱喝足积攒的老本,出去揍人!)

投资建议

2022年集运供需吃紧,现货价格依旧坚挺,同时船公司预计会大幅抬升始于10月谈判的2022年合约价格,依据群体、合作紧密度不同,整体价格会是去年的2-3倍,覆盖30%的全年出运量(各家公司覆盖率会有差距),行业继续改善已是大概率事件!

核心标的:中远海控(A H,3Q环比2Q改善,2021年900亿 )、东方海外(已创新高)、海丰国际等

风险提示

1、经济波动、传染疫情等风险;

2、集运需求低于预期;

3、集运运价不及预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