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千山万水都走遍什么意思(千山万水留踪迹)

千山万水都走遍什么意思(千山万水留踪迹)那是怎样一种快感呵,雾霭蒙蒙的佛地明山目睹了我们激动的呼喊,佳木秀蕙领略了我们无法言语的兴奋。当时间的车轮辗至2002年11月29日,当时间的指针指向夜晚9点48分,当外景主拍田骅面对镜头高喊一声“ok”时,宣告了历时三月之久的外景拍摄终于封镜。这是一块钟灵毓秀的土地,景致层出不穷地渐入视野,面对着美不胜收的佳境胜景,沐浴着山乡的晨霭雾岚,我们心中的思绪缕缕,心潮起起伏伏。就是这一块土地,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凸凹不平的青石板抒写着世事的苍桑,千年古树昭示着历史的兴衰。为了拍摄《芷江放歌》组歌,我们凝眸驻足这块神圣的土地,尽情地浸染那份特有的灵秀,我们放逐脚步,捕捉侗乡芷江特有的风情,聆听几千年的历史回音,缅怀先哲名贤的成长岁月车轮……

作者:蓝宇 责编:一默

千山万水都走遍什么意思(千山万水留踪迹)(1)

引子

九月的侗乡,天高云淡,丹桂飘香,笙歌高唱,箫笛悠扬。

在这个令人心动不已的季节里,我们一行人背着行囊,肩扛器材,随着《芷江放歌》那优美旋律,走出繁华的闹市,走进弥漫芬芳的大自然。

这是一块钟灵毓秀的土地,景致层出不穷地渐入视野,面对着美不胜收的佳境胜景,沐浴着山乡的晨霭雾岚,我们心中的思绪缕缕,心潮起起伏伏。

就是这一块土地,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凸凹不平的青石板抒写着世事的苍桑,千年古树昭示着历史的兴衰。

为了拍摄《芷江放歌》组歌,我们凝眸驻足这块神圣的土地,尽情地浸染那份特有的灵秀,我们放逐脚步,捕捉侗乡芷江特有的风情,聆听几千年的历史回音,缅怀先哲名贤的成长岁月车轮……

当时间的车轮辗至2002年11月29日,当时间的指针指向夜晚9点48分,当外景主拍田骅面对镜头高喊一声“ok”时,宣告了历时三月之久的外景拍摄终于封镜。

那是怎样一种快感呵,雾霭蒙蒙的佛地明山目睹了我们激动的呼喊,佳木秀蕙领略了我们无法言语的兴奋。

当晚,我们一行乘着夜雾,怀着柳宗元先生“舟摇摇以轻漂,风飘飘而吹衣”的心情,驱车从明山蜿蜒而下,十一点钟回到了灯火辉煌的县城。

谁解欢畅,唯有杜康。

是夜,我们在闹市的一角,杯筹交错,开怀相庆。

光阴如白驹过隙。

如今,一切都成为过去,成为一截色彩斑阑的记忆。为了不让这凝注了心血的经历不至于在时间的功课里湮没,乘《芷江放歌》发行之际,借《乡村音乐》,把我们在拍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事事物物记载下来,让它随着《芷江放歌》的音律走向历史,走向未来。    

千山万水都走遍什么意思(千山万水留踪迹)(2)

1.妙画美景入镜来   

九百里氵舞水九百个故事,

九百个故事里都传颂着芷江。

这里有石雕绝壁,

这里有芷草飘香。

这里有小桥流水,

这里有古街古巷。

天后宫让你叹为观止,

风雨桥让你流连徜徉

……

  

这是组歌主题歌《芷江放歌》的歌词,该歌全景化地介绍了芷江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在组歌中起到统领的龙头作用。该歌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激情昂扬。歌手江星用她那声情并茂的歌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了使音乐、歌声、画面做到完美地统一,摄制组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拍摄中去。

芷江历史悠久,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有名山--佛教胜地明山;有名园--抗战受降纪念园;有名寺--江南一绝天后宫;有名桥--世界上第一的风雨桥;有名庙--建于清代的文庙;有名人--世界级文豪沈从文及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

我们摄制组不辞辛劳,在观览了花山寨的瑰丽奇绝,杨溪云树的雄浑壮观,明山的雄幽俊秀和氵舞水的明净清澈后,我们深深地被自然大师绘制的美景所折服,心中溢满热爱之情和自豪;在拜谒了抗日受降纪念馆的深沉凝重后,我们对贫困与落后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在惊叹了天后宫巧夺天工的雕艺之余,我们为生活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勤劳智慧的父老乡亲而骄傲,浑身鼓满了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力量,在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和古码头追寻先哲古贤的足迹的过程中,“唐宋遗风”,“屈子墨香”沁人心脾,引领着我们对生命和生活的深思……

为了拍好这首重点歌曲,我们翻山越岭,我们涉涧淌溪,我们挥汗如雨,经过20余日的风雨兼程,真是妙画美景入镜来,融音乐美、歌声美、画面美交融一体的《芷江放歌》立体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千山万水都走遍什么意思(千山万水留踪迹)(3)

2.腊树林中的笑声   

好一场大雪,百山千岭一片银白。

白得是那样纯真,白得是那样耀眼,白得是那样透彻,白得让人心旷神怡,白得连人的灵魂也洁白无瑕了。

那一串串、一丝丝、一簇簇象梨花开,象棉花缠,象雪花裹。毛茸茸、亮晶晶、白生生。让人疑是“胡天八月即飞雪”,让人疑是数九寒冬白雪皑,让人疑是天堂仙镜地上蓬莱。

然而,这不是八月的塞北,也不是江南的腊月,更不是梦境仙境,而是芷江艾头坪乡莽莽苍苍的白蜡林带。

2002年8月11日下午五点多钟,我们摄制组来到素有“侗乡八月雪”之称的艾头坪乡唐家村,拍摄月光下采蜡的镜头。

摄制组到达村部时,明月已当空,乡党委书记韩道旺、乡长张州海、人大主席李静春带着几名乡干部早已等候在村里了,并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

要拍摄的蜡林离住户有200多米,想得周到的村支书舒炳生、村主任唐昭来带领村民把电线拉到了山腰的腊树林。听说要拍电视,周围的群众都打着电筒赶来看热闹。一时,白蜡林中人影憧憧,笑语喧哗。正如歌词中写“不闻金鸡叫,不见曙光照,月下腊林却有人声闹”。

白蜡林是一个山坡,田骅为了选择一个好的地方,东挪西摆,忙乎了好一阵。由于忘带歌词,又没有录音带,大家只好凭感觉拍摄,自然是不尽人意。

为了拍“哥采蜡,妹采笑,侗歌甜甜满山飘”的情景,侗家阿哥阿妹林中追逐嬉戏的镜头,拍了一遍又一遍。表演的蒋开治、曹旦围着腊树不厌其烦地追了一遍又一遍。

村民中有善歌的,见阿哥阿妹追追打打,有情有味,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山歌:

山上喜鹊飞过坡,

山下野鸭游过河。

刮刀起处白雪落,

飘飘扬扬找情哥。

一人唱罢,另一人便接上了口:

白雪随着雪花扬,

阿妹刮蜡实在忙。

忙中偷闲思情哥,

情哥守在你身旁。

白蜡林子里,不时曝出阵阵笑声。山歌刚好同拍摄的意境相融洽,再加上七嘴八舌的插科打诨的笑话,那笑声象长了翅膀的小鸟在蜡林上空翻飞。

几组镜头下来,足足拍摄了四个钟头。抬腕看表,时钟已指向夜晚十一点。月亮西斜,村庄静谧,回到县城已是零点了。

  

千山万水都走遍什么意思(千山万水留踪迹)(4)

3.走进客人棚

2002年9月24日,板山乡党委书记李义军带领我们摄制组及演员来到客人棚时,在城里长大的姑娘们发出了啧啧赞叹声。

客人棚,因旧时有一棚供过往行人休息而得名。

客人棚,一个颇具侗家风味又小巧精致的小寨。

几十幢吊脚楼依山而建,重重叠叠,鳞次栉比,炊烟袅袅,鸡犬声声。一玩童倒骑牛背从坐在石桥上闲聊的村民们面前走过,笔者油然想起清朝进土胡礼箴的“村叟不问官吏事,笑骑牛背话桑麻”的诗来,那情那景简直就是一幅精致的风俗画。

来客人棚是拍摄《走侗寨》、《木叶歌》、《我恋芷江侗乡情》等歌的几组镜头。纯朴热情的村民听说我们要来,赶制了喝拦门酒用的竹杯和侗乡特有的器具。

这次拍摄,小张从电信局借来了对讲机,调度方便了许多。王辉先生还为我们录制了歌曲的录音带。

拍摄时,音乐响起,板山学区的几名青年教师循着音乐的节奏从吊脚楼里走出来。初上镜头的教师们,虽然在课堂上洒洒脱脱,但要他们按编导的要求做动作时却很难找到感觉,从半山腰的吊脚楼往下走,上上下下走了七八个来回,等到从对讲机里传“ok”时,都直呼腰酸脚痛,感慨良多。

在客人棚还拍了几组侗家阿哥阿妹的情感镜头。

搭对时,这些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教师都羞涩扭捏起来,推推搡搡。但当真拍摄起来,又是那么地投入。拍摄完备后,我们都情不自禁地希望,这次偶然戏配,能成就一至二对姻缘,留下一桩佳话,那该多好啊!

当晚,在板山乡吃了晚饭后,已是8点多钟了,为了拍早晨村寨的镜头,我们又风尘仆仆地往清江河岸边的大龙乡赶去。

汽车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到大龙乡时,店铺已打烊,许多人都进入了梦乡。

千山万水都走遍什么意思(千山万水留踪迹)(5)

4.倾情清江河   

清晨的清江河,如一位蒙着面纱的妙龄女子,妩媚而恬静。河面清幽,水声潺潺,偶有几只水鸟贴着江面轻快飞过,为宁静的清江河频添了几许诗情,几许画意。

驻足清江河,为了拍《再回吊脚楼》。

《再回吊脚楼》这首歌,有情节、有故事。为了拍好这首歌,我们摄制组共同探讨了三四次,思路比较清晰,就连分镜头都思考好了,于是拍起来比较顺畅。

在墟场上,我们挑选了一间有木窗框的吊脚楼。房子的主人是位退休教师,当乡党委书记冯仲军说明来意后,热情得不得了。搬凳递椅,端茶倒水,还将大龙特产油板粟给贡献了出来。为了便于置架,要求将床拆掉,他二话不说,立马动手,原来干净整齐的屋子,经我们一折腾,简直成了杂物堆了,让我们很过意不去。 在拍阿妹推窗和阿妹临窗眺盼放排阿哥的镜头时,为了增强视觉效果,用红绸子扯过屋檐。恼人的是那风,此时故意同我们过意不去。试镜的时候把红绸子吹得欢天喜地,而当正式拍的时候,却象那掉进深潭里的石子不见踪影。一连几次都是如此。站在一旁看稀奇的一村民提醒我们要敬敬风神。想想也对,可大家都不知道风神的大号,问那村民,他也是大眼瞪小眼,倒也诚实得可爱,坦白自己是一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半坛醋。我们都是马克思的徒子徒孙,不相信神啊仙的,于是改用电扇吹。这就可苦了汉平,将电扇举过头顶,对着红绸子吹。俗话说“好手难提四两”,何况是一台电扇。问汉平的手臂有何感觉,自然是酸麻胀痛。做事较真的田骅几次想喊,但话到嘴边又狠心吞进肚子里。

笔者二十年前曾赠同窗朝运云:

“没有撕心裂肝的痛苦,就没有淋漓尽致的快乐”。

今天看来此言不差,当场看拍摄效果时,大家都笑了,自然汉平笑得最灿烂。

那阿哥的木排是用几根杉条拼成的,木料细小,显得很小气。饰演阿哥的蒋开治开玩笑说:

“站在排上我都像偷木头的了。”

凡事都是辩证的,木排也如此。木排小是小气了点,但用机船逆水拖回时却省事了许多。

拍摄到阿哥阿妹;你送我一把勾勾伞,我给你煨一壶包谷酒时,学校刚好放中午。听说河滩上拍电视,那可不得了,几百学生冲出校门,蝴蝶般飞向河滩,把整个河滩点缀得花枝招展。

饰演阿妹的邱华,艺术学校毕业。聪明、漂亮、悟性好,表演得纯情,自然,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

25日这天,太阳很辣,但大伙都顶着烈日,硬是拍好了才吃中饭。

那天大家兴致很好,不知喝了多少酒,笔者醉眼中只见舀酒递壶的不止一个。

回程的车上,张卫华说:

“田部、田台、叶局你们每人喝了25杯酒呢。”

25杯?没搞错吧。

按二两一杯折算,把自己都吓了一跳。

笔者不信,疑卫华说谎,见汉平不言,田骅默认,我且来个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想圣德之君的唐尧和虞舜有尧舜千钟的记载,只要不象前秦国君符生那样饮数斗酒,临被东海王符坚夺位屠戮还昏醉无所知那样醉生梦死就行了。想到此,便又想起酒仙青莲居士 想起杜甫老夫子的《饮中八仙歌》的诗来: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不觉有点欣欣然。

值得补记的是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学生,上课铃响了,别的学生都脚打屁股地往回跑,他却仍坐在石头上纹丝不动。

作过人师的笔者,好奇又关切地问:

“你怎么不去上课?”

那男孩抬起头,反问我一句:

“这难道不是上课?”

我一时竟语塞。

小男孩笑了笑,说了声谢谢后向学校方向跑去了。

望着小男孩的背影,想着他的反问,我很是琢磨了一阵子。

是啊,“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人生小舞台,生活大舞台啊。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愿这小男孩在观看了河滩戏后,能感悟到一点什么,如能引导他开启理想的大门,日后成为可用之才,那该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邂逅。

千山万水都走遍什么意思(千山万水留踪迹)(6)

5.惊心动魄“搭歌台”

在大树坳拍《侗寨娃娃搭歌台》是担心连着揪心,惊心夹着不忍心。

10月2日这一天,由《芷江放歌》组歌总策划,唐总策划亲自带队,从荷花池、小新星艺术团选了18名小学生分成三辆车,九点钟从芷江出发,到大树坳拍摄。

车至320国道时,孩子们有说有笑,天真烂漫。车子上唱开了刚学会的“春风吹,白花开,侗家娃娃搭歌台”的新歌。到新店坪时,车子一拐进了乡道,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少男少女们经不往颠簸,一个个翻江倒海,呕吐不止。到了目的地时,都象被太阳晒蔫了的菜秧秧,真担心他们挺不挺得住。但销事休息后,这些菜秧秧一个个又活鲜光亮起来,当听到拍好后漂游的许诺后,那高兴劲就别提了。

揪心是拍石拱桥上的镜头。

石拱桥不宽,但却有二丈来高,下面危岩怪石,狰狰狞狞。八九个女孩子在石桥旁的吊脚楼的栏杆边一字排开,七八个男孩子在石拱边也一字排开,男孩女孩站成丁字形状。先是女孩问,男孩答,后是男孩问,女孩答,歌词长,镜头多。男孩子好动,喜追打,几次惊险骇人,如果掉下桥去,不死也要断几根骨。如果出现意外,《芷江放歌》组歌也许会胎死腹中,成为一个无法圆就的梦了。

唐总策划果断决策,终止了石桥上的拍摄。10月25日,我们选用了河西小学艺术班的少男少女,在胡家垅水库旁边的竹林里和飞机坪才将该歌画上圆满的句号。

惊心的是石桥边吊脚楼屋檐下上的那一石块。休息的时候,男孩子女孩子在楼上的围栏里追打,把板壁震得“叭叭”响。突然听到“碰”地一声,大家循声一看,原来是压在屋檐杉皮上的一块三四斤重的石头被孩子给震落下来,位置不偏不倚,正好砸在刚才一个小男孩坐的地方。

想想,如果那小男孩仍就坐在那里,会是什么结局?

不忍心是孩子们的恋水之情。

镜头拍完后漂游。孩子们真是欢喜得不得了,2人一组坐在皮筏子上,在水塘里打转转。由于时间关系只让孩子们漂了很短一段距离,埋怨的,翘嘴的,凡是小孩子表示不满的动作言语应有尽有。

童真无邪,无遮无饰,笔者很是感叹了一番。

孩子们见漂游不成,便嚷着要洗澡。这要求不高,主意不坏,唐总策划一声“可以。”孩子们就象久旱的鸭子见了水一般,“扑嗵”、“扑嗵”地往水里跳。自然少不了打水仗了。田骅最快意,抢拍到了几组再自然风趣不过的少男少女嬉水镜头了。

下水易上岸难。这些城里长大的孩子,很多是第一次亲近这清澈无污染的水。虽然舞水穿城而过,但已面目全非,不宜戏水了。同大自然和谐相融了的少男少女们,岸上的声声催促只能更加增添他们对水的依恋之情,让他们好好地感受一下这大自然无私的馈赠,给他们留下一段愉快而美好的回忆吧!

是疲劳将他们赶上了岸,是尽兴牵引他们上了岸。

返程的车上,疲惫的孩子们都甜甜地睡着了。

望着窗外无语的青山,我的耳边又响起他们那清脆轻快的歌声,脸前又浮现出他们那天真烂漫的笑脸。

借风送去我心底的祝福:

侗家娃娃啊,愿你们在未来生命历程中,搭好你们自己人生的歌台!        

千山万水都走遍什么意思(千山万水留踪迹)(7)

6.激情满怀拍精品

《侗锦·芦笙和兰花》是一曲久唱不衰的音乐作品,是被誉为“侗乡曲王”的王辉先生的代表作,经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唱进中南海而蜚声乐坛。

为了拍好这首精典作品,我们摄制组反复读歌词,反复听音乐,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在王辉先生的艺术指导下,我们投入了拍摄。

为了拍好侗锦的镜头,2002年9月18日,由唐总策划领摄制组和演员驱车500多里路程,到贵州的黎平和通道拍摄。虽然只用了几秒钟的镜头,但却真切地将侗锦及织绵的过程收入了镜头。

10月9日,摄制组用工具车到受降纪念馆借了几十盆兰花,运上明山。10月10日,10余个男女演员手拿芦笙和侗锦来到明山。

因为这首歌大家都能哼会唱,拍起来比较到位。

10月19日,摄制组冒着雨来到大洪山乡,分别在春阳滩电站的竹林,皇后滩村桔林以报木溪村、楠木溪拍摄了几组镜头。

那天,天空下着小雨,寒风刺骨,但参加表演的男女演员激情满怀,穿着单薄的演出服装,忍着寒冷坚持拍摄。电站工会主席丁小平热情服务,后勤工作做得是有条有理,使我们的拍摄相当顺利。

返程时,笔者问他们有何感想,他们都说:“能为宣传自己的家乡做一点力能所及的事,辛苦得快乐。”

是的,长达四个月之久的拍摄,参入的演员及服务人员近千人,由于经费紧张,所有参入的人员都没有拿丁点儿补助,有的甚至是自己垫钱参加。可以说,没有大家的无私奉献、辛勤工作,《芷江放歌》组歌将很难拍摄成功。

  笔者可以自豪的说:芷江山美、水美、人呀更美! 

千山万水都走遍什么意思(千山万水留踪迹)(8)

7.“我是侗族,我骄傲,我自豪!”

“我是侗族,我骄傲,我自豪!”

那是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侗寨的真诚,感受到了侗乡的热情后发自内心的感叹。

在侗文化城主要是拍《侗寨恋》和《月亮乖》两首歌所需的镜头,

如“水碾子引得琵琶响”,“阿妹的花”,“纺车”,“侗族歌舞”等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感受最深的是甫宽侗寨的敬宾酒了。

那场面宏大,十分热烈。劝酒歌一曲曲,由不得你不开怀畅饮。

据史料记载,侗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艰难的迁徙,最后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的重重大山里落根定居。侗族是一个内聚力很强的民族,他们靠顽强的内聚力克服了无数次自然灾害的袭击和历代王朝的灭族之灾。可以说,侗族的历史是一部进取抗争的英雄史。

侗族有“饭养命,歌宽心”的说法,侗族是歌的世界,是音乐的海洋。当你到甫宽侗寨就能真切地领教“侗族大歌”的美妙和神秘,甫宽侗寨,将成为你的一种向往,成为你情感的寄托之处。

我由衷地感叹:“我是侗族,我骄傲,我自豪!”

千山万水都走遍什么意思(千山万水留踪迹)(9)

8.泪洒花山寨


花山寨以她独特的丹霞地貌,加上神奇古老的传说故事,使得花山寨声名远播,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她像一朵奇范在永恒的季节里尽情盛开,她像一位仙女,在不老的岁月里痴情等待…

2002年的10月24日,出生在花山寨宝地的唐总策划带领我们摄制组及演员来到他生长的地方拍摄《神奇的花山寨》一歌。

我们寻古探幽,猎奇涉险,从他那如数家珍又绘声绘色的描述中,从他那闪烁着睿智的目光中,我们感觉到了他对自己家乡的钟爱和自豪感。

临近中午时,我们登上山顶,来到传说叫“果老仙迹”的地方拍花仙子的镜头。

饰演花仙子的李丹阳,身披着十几米长的两幅红绸,闭着眼睛站在石头上,只见儿颗清泪从眼角渗出,挂在她俊秀的脸上。

到过山顶的人都知道:她脚下可是几十丈高的悬崖。

可是李丹阳终于演完了编导要求的镜头。

遗憾的是,由于道具和角度的问题,最终这儿组镜头没有采用,实为一大憾事。

千山万水都走遍什么意思(千山万水留踪迹)(10)

9.迷人的鳞湖

蟒湖的确是迷人的。

那湖,醉醉的绿,清风拂过,擦拔一袭轻纱,掀起密密纹路,涟漪浅浅的,晶亮日光无数,上下天光,湖水一半白一半黛,自的轻盈,黛的沉实。

又有自云几片,晾在水面,水下陡地又生出一个天来。

湖面有鸟翻飞,忽高忽低,时缓时疾,怡然自得,水中锦鳞点点,粼光乍现。

“钨映于天,鱼跃于渊”的涌动,使一湖碧水,生气活跃起来。

那山,山密秀丽,透迤蜿蜒。

山在空中有顶,在湖中有根,山便上下生长。倒是水中的山,有水的湿润,更多了几份灵性。那湖汉,似叉开的手指,凹进凸出,剪落成一种残缺的美。

天地生物,造化无法完满,想这湖是合了这规律的,却显得更为精致了。更为壮美的是目近黄昏的长河落日的光柱荡刻了皱纹无数,湖面便有了千万块鳞片,一层层,一叠叠,那景致想是人间奇境了。

季节变换,蟒湖的景色自然是各显千秋了。

为了拍歌曲《迷人的蟒塘溪》,我们摄制组分别于10月1日、10月13日、10月24日三次涉足蟒塘溪。分别拍摄了侗族歌舞、娶亲、拦门酒、农家饭、游艇等镜头。场面最大但又很遗憾的是快艇锐头没有拍摄成功。

10月1日这天是国庆节,在唐总策划带领下,在蟒办的协助下,调集了湖面上所有的游艇和三艘机船。大游轮和四只快艇排成“人”字形方队。为了不影响游艇的生意,8:30分开始拍摄,方队启动后,机声隆隆,风声冽冽,波浪滚滚。遗憾四艘快艇的红绸带飘动不起来,加上机器的

颤动,摄像机无法平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制作时只好舍去了。

蟒塘溪山美、水美、人更美。

为了拍出侗家姑娘健康向上及青春亮丽的气质,需拍泳装镜头。别看平时姑娘们大大方方,挺时代的,但真要她们穿上三点式的泳装,一些世俗的观念使得她们举步维艰了。

几个姑娘一一听说要换泳装,都有难言的苦衷。通过彭编导做工作,几个姑娘终于挣脱了束缚,穿着泳装,坦然地面对镜头。效果竟出奇地好,真像歌词唱的“模样赛过苏杭女,气质更是胜娥皇”。

三次拍摄,蟒塘溪都是游客如织,快艇迎来送往,好一派兴旺景象。望着那成群结队的游客慕名而来,真是兴奋,想这光碟发行后,一曲《迷人的蟒塘溪》将使蟒塘溪声名远播,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游人

来此光顾。

站在回程的快艇上,笔者高兴,见大家都高兴,便想,不久的将来,蟒塘溪将会成为天地间的宠物。

湖色可爱,观者便常有。

进而我又想起北宋卢陵醉翁先生的“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佳句,玄想臆思起来:

人之于蟒湖,蟒湖之于人,是人见了蟒湖高兴故人觉得蟒湖也高兴呢,还是蟒湖见了人高兴故蟒湖也高兴呢?进而我又想,恢恢天地,衍衍大化之中,人的一生,是否我见了可爱的你我亦可爱,还是你见了可爱的我,你我亦皆可爱?

笔者一时也不得知,要知其奥秘,下次笔者同诸君去蟒湖一游吧!

千山万水都走遍什么意思(千山万水留踪迹)(11)

10.月亮不乖   

拍得最不顺的是《月亮乖》,前后拍了五次。

拍《月亮乖》自然要有月亮,大而圆的月亮。

8月15日中秋是好日子。

为了拍摄,我们做好了一切前期工作,准备放弃同家人团圆的机会。那几天,天气预报是必看的节目。然而天公不作美,8月15日下了一整天的雨,连个影子都没有。人人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遗憾的是十六也没有。

一晃一月过去,9月15日,在唐总策划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三十多人下午7点多钟来到侗文化城,天公虽不下雨,但乌云密布,月亮羞羞答答不肯出来。好不容易出来一会,乌云立马赶来捣蛋。效果一看,不行。

一晃又到了10月15日,月亮挂在中天,但没有准备好,唐总策划决定16日晚上拍。

16日吃了晚饭,我们来到蟒电库区,乘坐库区的船只来到神农岛,坐等月亮出来。让人不可理喻的是,黄昏红霞满天,但八点过后,野云四合,把天空遮盖得密不透风。等到十点多,月亮打了个三秒钟的照面后就再也不露尊容了。

夜晚11点多钟,我们乘着机船再次失望而回。

11月13日夜晚9点多钟,笔者正在改稿,唐总策划打电话过来,告诉我天上有月亮。于是我立马放下手头的事情,拿起电话通知田骅、汉平、彭剑、龚霄汉、杨德明、左明香等人。

10点钟我们在龙津桥头集合,月亮较圆也很亮,但月上中天,无法将人、月、景物和谐到一个镜头。忙活了两个小时,拍摄了几个月亮的空镜头,时间已是深夜12点多了,大家又悻悻而回。

11月29日,如果《月亮乖》的镜头搁下了,就会影响整个工作。于是在这一天,摄制组一行带着演员三上明山。

夜晚的明山雾气茫茫,月亮是肯定没有了,一个檐角的灯包在迷雾中闪耀,婉如一轮明月。田骅无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那晚,明山下着毛毛细雨,气温很低,个个都冷得直打哆嗦。两个演员为了拍好镜头,大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悲壮,导演的“开拍”令一下,他们毫不犹豫地脱掉暖乎乎的棉衣,穿着薄如蝉翼的衣服,强忍着割肤的寒冷,咬牙把镜头拍完。

忙乎了一阵,田骅一声“ok”便封了镜。

唉,《月亮乖》,月亮不乖。        

千山万水都走遍什么意思(千山万水留踪迹)(12)

11.总策划的灵感火花   

作为总策划的唐总策划,不但要全盘策划,如召开联系会,四处筹措拍摄经费,还忙里抽闲,具体指导拍摄工作,并以他特有的对艺术的敏感,设计了许多精典镜头,使整个光碟增色多多。

杨溪云树植于西汉未年,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两千年沧桑,两千年兴衰,它像“一把福伞,从西汉一直撑到现在”,福佑着侗乡人民。

怎样才能体现这种历史沧桑感,如何表现杨溪云树的凝重和雄浑,他设计了两组镜头:一是受侗乡长号的启发,要我们制作了四把长八尺的长号。制作出来后,效果很好。把音乐同千年云树王的雄浑表现得淋漓尽致。二是树与人的相互衬托。他建议我们找两个老者,后来我们在七里桥找到了一位八十多岁的白胡子老头,和一个慈祥的老太太。使树与人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芷江是柑桔之乡,盛产的柑桔声名远播,远销越南、俄罗斯。用镜头推介芷江特产是唐总策划思虑很久的事。他亲自联系柑桔乡镇,最后选定在罗卜田乡的铁登坡桔园。从镜头上看到:侗乡姑娘笑摘桔子,一队姑娘欢喜地从桔林走过,既推价了特产,又富有镜头的美感。

如何用意境悠远的镜头体现芷江新的希望,唐总策划设计了一组镜头:龙津商贸城,聪颖活泼的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从商贸城蹒跚地跑出来,寓示着新的一代正向新的时代走来,芷江的明天充满希望。

在大树坳学区主任曾凡春家的晒谷场,拍摄小憩的时候,唐总策划策划了侗乡孩子拖耙的游戏,别有一番情趣。

他还策划了侗乡竖房子的镜头。

那天笔者和田骅六点多钟赶到麻缨塘,可惜那日天气阴暗,细雨连绵,意境同热闹的侗乡相悖,在制作时只好忍痛割爱,是一憾事。

千山万水都走遍什么意思(千山万水留踪迹)(13)

12.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芷江放歌》组歌有“三美”:一是音乐美,二是歌声美,三是画面美。它的制作发行,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凝注了许多人的心血和智慧。

这次拍摄时间久。

从歌词创作到谱曲,到长沙录制,外景拍摄,后期制作及制片,前后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时令不等人,为了抓紧时间,应付变幻莫测的气候,摄制组成员和许多参与拍摄的人牺牲了所有的休假时间,放弃了同亲人团聚的机会,披星戴月,忍饥耐寒,任劳任怨,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这次拍摄路程长。为了使画面爽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爱,激发人们热爱芷江,推进芷江旅游的发展,摄制组成员分别涉足了芷江境内的所有有代表性的景点,人们从歌碟中看得出来。“千山万水留踪迹”,并非夸张之词。

这次拍摄参与人数多。《芷江放歌》16首歌曲中,集中体现了侗乡芷江的风土人情,涉及的内容广泛。前后组织了近千人参入拍摄,年纪最长的有九十高龄,年龄最小的不满周岁。

这次拍摄调动的车辆最广。为了拍好该片,县直单位及各相关乡镇都积极协助,鼎力支持。要车调车,要人调人。这次拍摄几乎动用了全县各单位的车辆,有的甚至调用3次以上。

这次拍摄后期制作花的心血最多。后期制作是整个摄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真实地反映旖旎的芷江风景风情,力求整个歌带音乐、歌声同画面和谐统一,上升到艺术境界,田骅等人倾其整个身心投入到制作中去,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有时甚至是通霄达旦,夜以继日,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了制作任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凝注了心血和智慧的《芷江放歌》终于同大家见面了,这是很值得欣慰的事情!

尾声

侗乡-- 

侗情-- 

侗歌-- 

她是一首美丽的诗,

她是一幅迷人的画,

她是一部动人的交响!《芷江放歌》组歌将让你领略侗乡芷江的山情水韵,欢歌曼舞!给你带来一份音乐、歌声、画面交融一体的艺术享受!


千山万水都走遍什么意思(千山万水留踪迹)(1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