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兰州市解决房产历史遗留问题(一词诞生在甘肃)

兰州市解决房产历史遗留问题(一词诞生在甘肃)“万元户”构成了中国人致富的潮流,也成为那个时代的最为流行的词汇之一。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万元户逐渐兴起,他们成了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成为每个地方个体经济发展带头人,也是许多人家为之奋斗的目标。万元户多产生在农村的能人家里。有人懂技术,有人会手艺,有人能说会道,他们或者有包工队,或者自己开个小厂子,或者当掮客,或者承包了乡镇企业,或者摆摊开店,从南方贩运各种衣服小电器。能当万元户的,都是名震一方的“大能人”。 改革开放之初,我正在上小学。眼看着开学了,可是,写字本没有,钢笔没有。物资供应匮乏,没货!咋办,四处奔波,翻山越岭寻找供销社,从一些偏僻山村的店铺里,找点“漏网之鱼”的本子钢笔。记得出门时,拿着一笔巨款“五毛钱”。一路上,时不时,摸一摸口袋,以防丢了。 当时,工人工资一般每个月28元,然后缓慢上涨,涨到三十多元,就开始兴奋,收入还可以了。到五六十,七八十,那就是绝对的高工

“万元户”一词诞生在甘肃,兰州雁滩农民最早喊出“万元户”

如今,年收入一万元,只能算困难户,月收入一万元,在许多富裕地方,也不算什么。夏天,到南方旅游,厦门鼓浪屿,街头一个小店“招人”,开出的条件是:月薪一万元,另有社保医保等五金,每月有同事聚餐,还有学习提升的机会。

发在朋友圈后,大家都惊叹。的确如此,如今许多人,一个月的收入,在四十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是绝无仅有的。

兰州市解决房产历史遗留问题(一词诞生在甘肃)(1)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衡量一个是不是富裕,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不由自主地用到一个词:万元户。万元户的含义是年收入一万元的人家,注意是“家庭年收入”。现在,万元是个不起眼的数字,但在改革开放之初,则是一个天文数字。

实现年收入一万元难度有多大?

改革开放之初,我正在上小学。眼看着开学了,可是,写字本没有,钢笔没有。物资供应匮乏,没货!咋办,四处奔波,翻山越岭寻找供销社,从一些偏僻山村的店铺里,找点“漏网之鱼”的本子钢笔。记得出门时,拿着一笔巨款“五毛钱”。一路上,时不时,摸一摸口袋,以防丢了。

当时,工人工资一般每个月28元,然后缓慢上涨,涨到三十多元,就开始兴奋,收入还可以了。到五六十,七八十,那就是绝对的高工资了。那个年代,“米价0.14元,肉价0.95元,走亲戚送礼2元左右,压岁钱0.1-0.2元”,一万元可以买到的东西让你想不到的多。

兰州市解决房产历史遗留问题(一词诞生在甘肃)(2)

自然,工人工资普遍每月28元左右的时候,万元收入,对很多人而言是一个天文数字。人们对家庭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人家,称之为万元户。这其中有羡慕,有惊喜,也有嫉妒。小伙子,大姑娘找对象,介绍人说一句,人家是万元户,绝对秒杀一批人,让许多爱情的竞争者,退避三舍。就像现在谈对象时,男男女女,拥有豪车豪宅一样有领先他人的竞争优势。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万元户逐渐兴起,他们成了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成为每个地方个体经济发展带头人,也是许多人家为之奋斗的目标。万元户多产生在农村的能人家里。有人懂技术,有人会手艺,有人能说会道,他们或者有包工队,或者自己开个小厂子,或者当掮客,或者承包了乡镇企业,或者摆摊开店,从南方贩运各种衣服小电器。能当万元户的,都是名震一方的“大能人”。

“万元户”构成了中国人致富的潮流,也成为那个时代的最为流行的词汇之一。

不过“万元户”的出现和消失,也很有时代特色。 “万元户”一词的出现,和新华社的两篇报道有关系。

兰州市解决房产历史遗留问题(一词诞生在甘肃)(3)

在1980年前后,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一下先富起来的人,一些人家收入突破万元。现在,很难界定谁是第一个万元户。有关报道显示:1979年2月,《人民日报》报道的黄新文一家,1978年靠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所得和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全年总收入达1.07万元。这是第一个万元户。 随后,新闻又报道一些万元户。1979年11月17日新华社报道,山东临清八岔路镇赵汝兰一家植棉纯收入10239元。

兰州市解决房产历史遗留问题(一词诞生在甘肃)(4)

改革开放之初的兰州

不过,咋们也不落后,兰州不仅出现了万元户,而且“万元户”一词也诞生在兰州。1980年4月18日,新华社播发的通讯《雁滩的春天》说:1979年末,甘肃兰州雁滩公社社员李德祥,从队里分了一万元钱,社员们把他家叫作“万元户”、“村里的高干”。

这篇报道,标志“万元户”时代的开启。从此,“万元户”一词成为当时热词,并成为上世纪80年代及九十年代初,最受关注的词汇之一。

历史总是在不断的进步,万元户一词虽然流行了很长时间,但它的含义很快就被取代了,由家庭收入过万,变成家庭富裕的标志。家庭收入万元的标准,很快就被刷新。1982年,广东中山县小榄公社,社员张玉堂利用业余时间搞家庭种花,并把自己种的兰花米兰等名贵花卉出口换汇,年收入6万元。

兰州市解决房产历史遗留问题(一词诞生在甘肃)(5)

社员张玉堂年收入六万

没过多久,人们不再以收入过万元来衡量,一个家庭,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大量的“万元户”村、“万元户”乡镇飞速出现,“十万元户刚起步,百万元户马马虎虎,千万元户才算富”。

当时的万元户,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的一篇权威学术研究报告,答案是“255万”!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农村人均收入2999.20元,三口之家收入接近万元户。万元户一词也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万元户”一词诞生于甘肃,兰州雁滩农民最早喊出了“万元户”的称呼。 “万元户”掀开了中国人致富的潮流

王文元(兰州老王)原创作品。转发惠己利人!赞赏坚持动力!留言精神鼓励!

欢迎朋友们转发朋友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