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经典诗句(幸然不识桃并柳)
刘克庄经典诗句(幸然不识桃并柳)首联两句为起,意为: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叫人触目愁肠,哪堪残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呢?描写的是落梅凄凉衰败的直观景象,也暗示了作者凄凉的心境。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刘克庄《落梅》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县人。他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江湖诗派诗人。一生尤其喜爱梅花。
他家学渊源,天资聪颖,自幼酷爱读书,精通历代诗词。十八岁时在临安以词赋第一的成绩补国子监生,他还向名儒真德秀学习经学道理。年纪轻轻,已经是文章大家,早有声名。在祖、父两代官员的恩庇下,二十三岁当上了将仕郎。虽然是个九品文官,可刘克庄很努力,任劳任怨。由于他才华出众,名气大,各路转运司使纷纷颁布檄文欲纳他为幕僚。
刘克庄做主簿时,他关心时政,对朝廷的内忧外患非常敏感,有极强的责任心,他看到面对金军的江淮一线布防不合理,一旦金军攻击,后果不堪。他曾经上书幕主李钰提出自己的对策,由于人微言轻,建议不被采纳。后来主帅兵败,自己也被问责,失意之下,他离开了前线。
嘉定十七年,刘克庄任福建省建阳县县令时,他写了《落梅》一诗,这是他咏物抒怀诗的上乘之作,借景抒情,寓意深刻。当时南宋小朝廷风雨飘摇,偏安东南一隅,而宋室上层依旧纸醉金迷,歌舞升平。作者非常痛心,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得不到重用。于是在此背景下,诗人借“落梅”这一意象把自己的心境曲折地表达出来。全诗如下: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刘克庄《落梅》
首联两句为起,意为: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叫人触目愁肠,哪堪残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呢?描写的是落梅凄凉衰败的直观景象,也暗示了作者凄凉的心境。
颔联两句为承,意为: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失意文人。描写梅花飘零坠落时的姿态,用比喻的手法,化用了两个典故。迁客,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骚人,赴湘,暗指屈原被放逐湘江流域的故事。此联暗喻迁客骚人的坎坷凄凉经历。
颈联两句为转,意为:梅花曾经有那么多美好高洁的花朵,如今却坠入泥土与莓苔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梅花,香气却经久不灭。描写落梅虽然零落成泥,但香气仍在。明赞落梅,暗中称颂那些被贬谪的人,品格高尚,坚守志气,有气节。
尾联两句为合,意为:春风掌管着对众花生杀予夺的大权,却错误地忌妒梅花的孤傲高洁,不加扶持,任意摧残。本联点出此诗的主旨,将东风比作执掌权柄的人,将梅花比作得不到朝廷重视的人才,暗讽当权者,嫉贤妒能,打击人才,表达了诗人的悲愤心情。
当时的朝廷,史弥远为宰相,专擅朝政,排除异己。他废宋宁宗所立的皇太子为济王,并改立宋理宗,逼济王自杀。史弥远本来与刘克庄有世仇,他读了刘克庄《落梅》诗末尾两句“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后,认为这是一首诽谤当国当朝的诗,更是在影射他自己。好在有朋友替刘克庄讲情,才没被下狱。最终以“讪谤当国”,遭到史弥远排挤,从此贬谪乡野长达十年之久,这就是刘克庄的“落梅诗案”。
十年后,刘克庄写了一首诗为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
幸然不识桃并柳,却被梅花累十年。--刘克庄《病后访梅九绝》其一
权相史弥远死后,刘克庄又被朝廷重用,他多次因直言敢谏被贬谪,又因才名卓著被复用。
他再度赏梅时,曾作一绝:
与梅交绝几星霜,瞥见南枝喜欲狂。
便欲佩壶携铁笛,为花痛饮百千场。--刘克庄《病后访梅九绝》其六
刘克庄一生写了一百多首咏梅诗词,与梅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作品收录于《后村先生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