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多年以后冯家山(长篇连载36冯家山的激情岁月)

多年以后冯家山(长篇连载36冯家山的激情岁月)西安铁路局为工程建设运送了大批物资指挥部办公用房修起后明确尚贯一负责后勤工作。水库大坝开工以前他受命必须提前住到大坝工地,上午接到命令下午人就到了山里。那时这山还是一片荒凉,他在坝址附近找了一孔不知以前是做什么用的破窑洞,这窑没门没床没桌子,就是一孔破窑,到处是蜘网粪便和污七八糟的东西。尚贯一收拾了半天弄得有点儿样子了,然后把土坯摞起架一页木板当办公桌,采用同样办法架起几页板当床。他自称他的窑洞是延安窑洞,而那办公桌是延安桌子。他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了创业生涯……为了渡过难关,指挥部和各兵团指战员按照毛主席“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教导,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社队投资投料,动员起社队的拖拉机、马车和架子车,运到冯家山的物资难以计数,他们硬是把工作一步一步地推向前进,不断开创工程建

尚贯一回忆起当时的人和事,眼里总是涌满了激动的泪水。领导是那么纯朴那么亲切,工作是那么艰苦但又是那么单纯和好干,只要你为了人民办事,走到什么地方都会受到热情接待。

中国有句俗话:“创业难。”

冯家山工程建设的摊子一铺开就越铺越大,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无法预料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面临的困难千重万重:营房建设材料奇缺,生活用煤运不回来,民工粮油关系难以按时转到驻地,运输机具需要量太大,资金极度匮乏,等等等等,真是很难理出头绪,有一位领导总结为:“忙得不得了,乱得不得了,困难大得不得了”。面对艰难困苦的严峻形势,董宜斋、刘庸等时不时通知县上的头头脑脑到冯家山召开会议,声称“今天这会就按照常委会议召开”,实际上是把地区的会、县上的会放在工地召开了,足见冯家山工程在全地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会上形成一系列重要决议,会议结束常委会议纪要紧跟着就发下去,要求有关各方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冯家山地处长青公社境内,许多重要项目在长青公社的土地上展开,指挥部召开协调会议,经常需要长青公社主任参加。这位主任说:“我们县上都没有把我叫得这么勤,冯家山时不时叫我上山,一接到通知我就得赶紧往上跑。”

为了渡过难关,指挥部和各兵团指战员按照毛主席“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教导,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社队投资投料,动员起社队的拖拉机、马车和架子车,运到冯家山的物资难以计数,他们硬是把工作一步一步地推向前进,不断开创工程建设的新局面,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据不完全统计,为了搞好进驻冯家山3万多民兵的营房建设,社队送来木料4万多根,砖瓦8万多块,麦草50多万斤,各种竹、苇箔3000多捆;为了开展大会战,民工从家里带来架子车2500多辆,生产工具2万多件。而在100多公里的漫长灌区,国家基本没有花钱,都是当地群众腾屋让房,解决了几万人的住宿问题。整个工程建设进行的几年间,后方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许多社队在社队企业的利润里抽一部分资金,买了蔬菜、猪肉、面粉等等慰问品,装上公社机站的拖拉机,公社党委书记亲自到工地慰问前方将士。扶风县的后方支援最有力,他们在冯家山办了10年商店,物资很丰富,在后方凭票供应的白糖在那里敞开供应。“文革”动乱使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单纯依靠国家是不行的,正如群众所说:“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伸手向上都靠公,一要二等三落空。”人们以此证明一个伟大的真理,那就是毛主席说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我们的人民是那么勤劳和朴实,我们的父母是那么慈祥而善良。成百上千个生产队成千上万个家庭,无数可敬的老人在后方舍不得多吃一口细粮,他们把更多的小麦卖到粮站然后把粮食关系转到工地去,自己在家里吃粑粑、搅团,吃蔬菜蒸的麦饭,尽量让前方大干苦干的亲人吃得好一点。在我采访中多次有人讲述,他(她)从工地回家时总要在灶上买几个白面蒸馍给父母带上,让父母尝一尝工地上麦面馍馍的甜和香。凤翔县段家公社一个大队支部书记说,他们队卖了三头膘肥体壮的骡子,将所得现金全部用于给民工补助粮食和伙食津贴。不知哪个县的哪个连队,后方用胶轮大车给工地送来了煤炭。太远的路途,到冯家山又是陡峭的山路,刚到营地,三头骡马中两头突然仆地断气身亡,其中一头是精壮的辕骡;骡马是生产队的宝是农民的命啊,赶车的一个大男人,伏在骡子身上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好像失去了亲人一样难过!岐山孝子陵也是用大车给工地送面粉,天寒地冻,赶车人腿脚冻得麻木了自己竟不知道,车快到了人跳下车没有站住,沉重的大车轮子从他身上碾过……

尚贯一是最早上冯家山搞筹建工作的人员之一。他上山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指挥部办公用房,他和王力在冯家山大队组织施工,到处购置材料,砖瓦、木料都要经过他们亲自验收。那时大路还没有修通,陡峭狭窄的山路非常难走。有限的粮食定量坐办公室还行,如要跋山涉水就支持不到开下顿饭的时候。他们走到半山肚子饿得受不住了,刚好碰上一个卖豆腐的,一人就买了一毛钱的豆腐,坐在山坡上吃得津津有味。到大年三十了,尚贯一还在指挥部收瓦验瓦数瓦,等做完这些工作,冯家山已是一片封神放炮过年气氛,他才匆匆跑到桥镇再到刘家庙去赶火车。

指挥部办公用房修起后明确尚贯一负责后勤工作。水库大坝开工以前他受命必须提前住到大坝工地,上午接到命令下午人就到了山里。那时这山还是一片荒凉,他在坝址附近找了一孔不知以前是做什么用的破窑洞,这窑没门没床没桌子,就是一孔破窑,到处是蜘网粪便和污七八糟的东西。尚贯一收拾了半天弄得有点儿样子了,然后把土坯摞起架一页木板当办公桌,采用同样办法架起几页板当床。他自称他的窑洞是延安窑洞,而那办公桌是延安桌子。他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了创业生涯……

多年以后冯家山(长篇连载36冯家山的激情岁月)(1)

西安铁路局为工程建设运送了大批物资

当时许多工厂企业停产闹革命,就全省最大的耀县水泥厂一年也就生产十几万吨水泥,在今天这点产量连个乡镇企业都不如,早就被环保部门关闭了。冯家山水库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工程设计多变,物资供应计划也就多变,上级拨付的“三材”(钢材、木材和水泥)指标往往不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冯家山水库需要那么多的物资,就是要靠指挥部的领导和后勤组的同志马不停蹄地四处奔波去寻找。他们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就是尚贯一总结的那六个字:腿勤,嘴勤,手勤。他首先带头东奔西跑,带头装车卸车,多少次冒雨徒步从宝鸡走到工地,多少次为联系货源误了吃饭。他们把人员分散到全国各地,上到省下到县许多地方住有专人。一次大坝上五天之内急需120吨钢材,后勤组派员赶往凤县,把凤县所有国营物资部门全部跑遍。为了满足工程急需的大量木材,后勤组又派员在太白县住了12天,一共组织了400多方木材,宝鸡第一运输公司开动所有汽车,风尘仆仆一连拉运了好多天。那时的汽车司机是很牛的,办事人员为了和司机搞好关系,要给人家说好话还要掏自己的钱和粮票请人家吃一碗面什么的。

指挥部在宝鸡设有办事处。办事处人很少而部分人还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等疾病,然而他们的工作任务却非常繁杂,日子过得特别紧张,不知多少次冒着大雨在又泥又滑的道路上赶运草袋、水泥等材料,不知多少个三更半夜往工地抢运汽油、柴油等物资。一次工地打电话急需一台鼓风机,可是所有的车辆都出差了,于是派人连夜把鼓风机背到了冯家山。一次布切奇汽车陷到了金陵河滩,办事处全力以赴到河滩拯救汽车,从早上8点一直到下午7点,车救出来了而所有人员却又饿又累地躺倒在河滩。办事处的同志们并不是坐在办公室组织一下看着工人同志干,他们自觉装卸货物,什么时候车到就什么时候装卸,白天半夜是说不定的。从西安运回的岩心管上有黄油,厚厚的一层,同志们一个一个抱起来装车,最后人也就被黄油涂了。去陇县拉木料的车陷在关山岭稀泥滩,跟车的同志从下午3点开始折腾,三卸三装,到晚上11点才把车拉出来。导流洞截流了千河的水大得挡不住,工地打来电话急需草袋;这时商业部门已经下班,采购员就到处敲门到处求情,直到晚上10点才买到草袋,连夜送到工地,司机回到家时已是凌晨4点。

一年冬天,为了联系建筑材料,后勤组长尚贯一跟随陈司令员去省委找李瑞山书记,可是李瑞山正在开会,他们就站在会议室门外耐心等待。漫天大雪,大地一片白茫茫,寒风卷着雪花扑面而来,陈司令员裹着棉军大衣不知是冷还是心焦不停地跺着脚。已经等了好久了,陈司令员的精神令尚贯一非常感动。陈司令员是国家十三级干部,他多少次亲自出马跑“三材”!尚贯一当时还年轻,他想到陈司令员都快60岁的人了真有点不忍心,就说:“陈司令员咱先去吃一点饭暖暖身子,等会再来吧。”陈司令员说:“不要离开,一离开人就找不到了。”他们就站在门外等了三个多小时,一直等到会议结束了李瑞山出来了,他们冒严寒耐心等待的精神把李瑞山都感动了……

又有一次,还是他们到西安找省副主任肖纯。到西安时肖纯已去了铜川,于是他们就追到铜川。他们没有专车,一路都是搭班车。当时,无论多大领导还是多小的老百姓,都不在乎身份和享受,而心里想的全是怎样把革命工作做好。他们追到铜川,再追到铜川矿务局,肖纯正在吃饭,说吃了饭接见他们。于是他们就站在门外等,和那次在西安冒风雪等李瑞山一样。尚贯一说:“咱也先去吃点饭,等肖主任把饭吃完行不行?”陈司令员说:“不行,他吃完饭有事又走了,就顾不得接见我们了。”结果他们的等待把肖主任感动了,饭没吃完就把他们召进去。肖纯问你们从哪里来?他们回答从哪里来。肖纯又问你们有什么事?他们就说有什么事,并有意识地把冯家山水库的困难渲染了一下,肖纯继续被他们感动着,便停下吃饭掏出笔为他们写了介绍信,让他们到国防科委去找谁谁谁。这一次他们没有白跑,他们在国防科委搞到了50吨钢材!

搞后勤工作同样存在着各种意想不到的风险。王建章于1973年1月任副总指挥后,分管后勤物资供应工作。一次市物资局提供消息,说凤翔县物资局有冯家山工程急需的几吨螺纹钢,这个消息太激动人心了。王建章立即叫上尚贯一,和司机王学彦开吉普车冒雨前往凤翔求援。行至凤翔页渠,因路湿打滑,吉普车给前方骑自行车的人让路时,突然与迎面而来的大货车相撞,吉普车像个小泥丸似的被撞得转了个向,车里三个人在剧烈震荡中全部受伤。尚贯一还轻些,王建章可惨了,头被撞破血流不止,立即送往医院,额头缝了7针,落下个脑震荡。那块伤疤凝固在额头至今还清晰可见,王建章经常指着伤疤不无自豪地给孙子们述说:“爷爷曾经是修建冯家山水库的副总指挥哩,这就是那时留下的宝贵纪念!”

1970年11月一天下午,指挥部通知宝鸡运输公司给各兵团拉煤。时任岐山一兵团后勤组组长的范毅非常高兴,因为各营灶上都快没煤了,他正为这事犯愁呢。那天他正患感冒,但是他想起一个个英雄人物,就不顾自己的身体了,也听不进去大家的劝阻,凭自己“一颗火热的心,一双勤劳的手,两条革命的腿”,已是晚上10点了,就去宝鸡拉煤。谁知中途下车昏倒,被汽车压伤左脚,结果造成一只脚趾严重骨折……

尚贯一想起他到省水利厅厅长胡棣家去的情景时,至今还是那么感动。他清楚地记得他一共到胡棣家中去过17次。胡棣军人出身,是个非常正派又非常同情干实事的人的好领导,尚贯一风尘仆仆为冯家山水库到处组织材料的精神,使胡棣同样深受感动。胡棣不因尚贯一的17次打扰而厌烦,相反因为尚贯一能17次找他非常高兴。为人民办实事的人见了为人民办实事的人大致都是很愉快的。那时根本不兴送地方特产之类的事情,严格的财会制度使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胡棣听见敲门声就去开门,一看来的又是一个为人民办事的人而且是已经很熟悉的冯家山客人,他就很高兴地说:“哟,你又来啦!”拉住尚贯一的手就问冯家山水库工程进展情况,尚贯一就向领导汇报工程进展情况。胡棣认真地听完汇报,就主动地问工程到这个节骨眼上你说都需要什么?尚贯一就说什么短缺什么不够,什么型号的什么还需要多少吨等等,胡棣就说好,我尽量想办法满足你们。

尚贯一回忆起当时的人和事,眼里总是涌满了激动的泪水。领导是那么纯朴那么亲切,工作是那么艰苦但又是那么单纯和好干,根本不存在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只要你为了人民的事业办事,走到什么地方都会受到热情接待。

李三虎,岐山县凤鸣镇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史志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困惑山庄》,长篇纪实小说《冯家山的激情岁月》,报告文学集《步入辉煌》,编辑《岐星村志》《岐山县水利志》《岐山县军事志》《宝鸡市人民政府志》《宝鸡市烟草志》《宝鸡市国资监管志》《宝鸡市中心医院志》等10部专志。文学作品和专志均有作品获奖,被誉为“地方志与文学创作的双栖作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