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陕西哪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陕西哪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4、雎鸠是成双成对栖息的水鸟。3、雎鸠的叫声必须与“关关”相似;综合古今学术界的说法,对雎鸠的考证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雎鸠应是水鸟;2、雎鸠应是鸠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开卷之作 《关雎》诗的第一章,也是许多人最为熟知的一句。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诗中的雎鸠究竟是什么鸟?“河之洲”又在哪儿呢?
古人怎样解释雎鸠
从古至今,人们对“雎鸠究竟是什么鸟”存在多种说法,其中包括鱼鹰、天鹅、苇莺、野鸭、鸬鹚、大雁等等。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雎鸠是鹗,鱼鹰。李时珍解释说:“鹗,雎类也。似鹰而土黄色,深目,好峙,挚而有别,交则双翔,别则异处,能翱翔水上,捕鱼食。江表人呼为食鱼鹰,亦啖蛇。诗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即此。”
宋代以前,人们一般认为雎鸠是王雎、鱼鹰、鹗(雕类)。然而到了宋代,学者郑樵、朱熹等主张雎鸠是水鸟凫(鹥)类。到了明代,李时珍、王圻认为雎鸠是雕类鹗(鹗即鱼鹰),且这样的见解一直流传到现在。
综合古今学术界的说法,对雎鸠的考证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雎鸠应是水鸟;
2、雎鸠应是鸠类;
3、雎鸠的叫声必须与“关关”相似;
4、雎鸠是成双成对栖息的水鸟。
只有符合这四个条件,才能完全符合《关雎》的诗歌意象。试想,面对勇猛凶狠、群起而飞的鸟,古人怎么会吟咏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妙诗句呢?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从各种假说中提到的最为疑似雎鸠的鸟——“鹗”说起,看其是否符合雎鸠的特征。
有网友提到,把鹗写入爱情作品并非空穴来风,鹗的求偶过程的确非常值得称道,繁殖季节雄鸟经常捕捉大鱼献给雌鸟以示爱意,还会向雌鸟卖弄高超的飞行技术以证明自己的基因质量不错,雌鸟也会相应地随之上下翻飞,成功结合后,“渔夫”和“渔妇”经常比翼双飞,“关关”高唳。由于鹗的领域意识很强,在面积较小的水塘区域内一般只有一对鹗栖息。并不是谁都有幸能够看到这夫唱妇随的一幕,因此象征着婚姻生活幸福美满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景致对于情侣来说显得格外神圣。
但据《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载:鹗,鸟名,亦称“鱼鹰”。鸟纲,鹗科。体长50—60厘米。头顶和颈后羽毛延长成矛状。上体暗褐,下体白色,趾锐爪,趾底遍生细齿,善捕鱼,常活动于江河海滨,营巢于湖岸或岛屿的岩礁上。夏季遍布于中国西部和北部,冬季迁移至华南。鹗繁殖期会发出响亮哀怨的哨音,巢中雏鸟见亲鸟时,会大声发出尖叫。鹗捕鱼时,从湖边树枝上突然扎入水中捕食猎物,或在水面上空盘旋时看见猎物即扎入水中。因此,“鹗”与雎鸠的特征并不符合。
雎鸠应该是水斑鸠
湖北十堰房县地处古代周南、召南之地,与《关雎》一诗的产生之地接近。
在房县门古寺镇杨叉河流域,现在依然有一种叫声类似 “关关”的水鸟,当地人称之为 “水斑鸠”或“钓鱼佬”。这种鸟成对而飞,羽毛灰白色,有羽冠,食鱼虾,筑巢在河边的石缝或树丛。它们一般一对夫妻占有一平方公里的领地,洁身自好。
2006年,多名诗经研究爱好者在门古寺镇会子营村河边采访狮子岩村老歌手何立刚时,听见一种鸟发出“关关”的叫声,大家便问何立刚,这是什么鸟,何立刚回答说是水斑鸠。他还告诉大家,他经常听到这种鸟 “关关”地叫。当地一位村妇还告诉大家,她们在河边洗衣服时,经常看见这种鸟成双成对地在沙洲上跑来跑去。
2011年7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陈连山带领学生在房县门古寺镇实习时到该镇月日湾村河畔考察,在钥匙沟口,师生们发现了两只类似水斑鸠的水鸟,还跟踪好几百米远,但这对鸟好像有意躲避大家,一接近便飞了。后来,当地诗经研究爱好者在月日湾村河畔拍到了此鸟的照片,发给陈连山后,陈连山通过查阅资料,并送至北京有关鸟类专家处确认,此鸟为水斑鸠,当地人俗称 “冠鱼狗”。
冠鱼狗栖息于山麓、小山丘或平原森林河溪间,常光顾流速快、多砾石的清澈河流及溪流,栖息于水边矮树的低枝或大块岩石上,常跃飞空中,静观水中游鱼,一旦发现,立刻俯冲水中捕取,然后飞至树枝上吞食。繁殖期在2—8月,在堤岸、田坎等处挖洞为巢,每窝产卵5—6枚,白色。
冠鱼狗亦称“花斑钓鱼郎”。头部有发达的羽冠,嘴粗厚且直长,暗褐色,尖端和下嘴基部蜡黄色,脚铅灰色。头部和体背,包括翅和尾羽黑色,满布白横斑。头侧和腹肌白色,胸部有一黑白斑驳的横带。
此外,冠鱼狗在威胁入侵者或与伙伴合作时,也会发出清晰的“关关”叫声,以示警告。冠鱼狗的领地意识非常强,主要“防卫措施”是通过语间指令或呼声威慑对方,鸣声类似振动机械的敲击声,在两个伙伴之间则发生一种短尖叫威胁。
冠鱼狗具有雎鸠的特点:
1、水鸟;
2、比斑鸠略大。民间称之为“水斑鸠”,这意味着在民众眼里,冠鱼狗与斑鸠大小类似;
3、叫声是“关关”或类似的“扣、扣”声;
4、雌雄鸟经常在一起。
综上所述,陈连山等人认为,雎鸠就是冠鱼狗,它们比翼双飞,正好用来象征爱情忠贞的夫妻。诗人用这样的鸟“托物兴词”,完全符合《关雎》诗意的需要。
疑似雎鸠的其它鸟类
宋代郑樵、朱熹以前,一般认为雎鸠是王雎、鱼鹰、鹗 (雕类);到了宋代,郑樵、朱熹主张雎鸠是水鸟凫 (鹥)类;明代的李时珍、王圻则认为雎鸠是雕类鹗,鹗即鱼鹰。这样的见解经过清代的毛应震持续到现在。
现代学者对雎鸠提出了更多解释,有鱼鹰一说,也有彩鹬的说法,甚至还有雎鸠是天鹅等鸟类的说法。
彩鹬的分布较广,可以推测其在 《诗经》写作期间也是当时南方较为常见的物种,几千年前的 “关关”声催生了千古流传的 《关雎》一诗(时培建 《雎鸠可能是什么鸟》)。
鱼鹰。鸟纲,鹗科。趾具锐爪,适于捕鱼。常活动于江河海滨,也单用作 “雎” (《汉语大词典》)。
鹬,鸟纲,鹬科多数种类的通称,有时专指鹬属各种。其体型大小因品种之不同而差异很大。羽毛多沙灰、黄、褐等平淡色调。喙细长而直,间亦向上或向下弯曲。足皆长,适于涉行浅水泽地。觅食昆虫、蠕虫或其它水生动物。有的种类也兼吃植物性食物,常见于“丘鹬”(《辞海》)。
鸊鷉,鸟纲,鸊鷉科各种类的通称。体形似鸭而大多比鸭小,趾具瓣蹼。栖息河流或湖泊中,极善潜水。中国有小鸊鷉。小鸊鷉亦称“水葫芦”。体长约25厘米,体羽主要为褐色,足呈黑绿色,趾端具阔爪,趾侧具瓣蹼。栖息于水草丛生的湖沼或泽地。喜食蛙类、小鱼、虾、水生甲虫等。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在中国东部沿海一带栖息。鸊鷉科中的角鸊鷉和赤颈鸊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辞海》)。
天鹅,亦称 “鹄”。鸟纲,鸭科,天鹅属各种的通称。如大天鹅雄体长1.5米以上,雌体略小。嘴基黄色。群栖于湖泊、沼泽地带。主食水生植物,兼食贝类、鱼虾。飞行快速而高,分布极广,冬季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春季北迁蒙古和中国新疆、黑龙江等地繁殖。另有疣鼻天鹅,嘴红色;小天鹅,体型较小,嘴短。三种天鹅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辞海》)。
苇莺,鸟纲,鶲科,莺亚科,苇莺属各种的通称。中国较常见的有大苇莺,亦名 “苇串儿”、 “大苇扎子”。大型莺类体长约18厘米,背面羽毛主要为浅棕色,腹黄白色,眉纹浅黄色。多在水边苇丛或灌木丛中活动,主食昆虫。繁殖季节见于中国冬部,冬时南迁(《辞海》)。
“河之洲”原来在这里
《关雎》中的“河之洲”所指何地,多少年来,从教科书到《诗经》的多种版本,均未明确注释。经考证,就在黄河中游,乃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西滩村也。
翻阅《中国历史地图集》,在周代的版图上寻觅 便可以看到在万里黄河的中游,有一片像小岛似的滩涂。奔腾的黄河水 其主河道从这里一分为二,围绕着这片滩涂形成南北二水之势。然后,在滩之东端又合二为一,卷起滔滔巨浪,东流入海。这片多达万亩之余的滩涂,素有“万里黄河第一滩”之称。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西滩村的人们,世世代代就居住在这片被誉为“河心岛”的滩涂之上。
从宏观上看,西滩与《诗经》十五国风“周南”所涵盖的地域有缘。《诗经》中的十五国风 是指周南、召南等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关于周南,《辞海》解释中有“《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留滞周南’。《集解》谓即洛阳;《索隐》谓陕以东皆周南之地”之语。西滩与洛阳仅一河之隔,应属周南的统治区域。国风中的不少诗篇也都是河南地区的民歌。
从微观上说,黄河古代称河具有惟一性和排他性,我国江河众多,但在古代尤其是汉代之前,除黄河外,所有的水系都不能称河。
在周代的版图上,西滩可以说是万里黄河之中惟一人类能够定居的岛屿。多少年来,黄河西滩绿树掩映,农舍点点,瓜果飘香,渔舟晚唱,人们自给自足,民不交皇粮,官不征田赋,不谙水性的兵匪毛贼,轻易不敢越河进滩袭扰。村民们如世外桃源般地在此生息繁衍,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和文明。尽管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 但是西滩从未被洪水淹没。
西滩的形成和存在,自然也为《关雎》一诗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表现诗意的载体也就更加明确。
《关雎》中的雎鸠鸟和主人公“窈窕淑女”采摘的植物——荇菜,西滩可觅其踪。荇菜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科类,今名莕菜,别称金莲儿、水荷、水葵。据《诗经植物图鉴》载:“荇菜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以及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生育于池塘及流动缓慢的溪河中。”1987年,济源中草药资源普查领导小组,在普查过程中,也在济源王屋山区的小溪边和黄河沿岸发现了大量生长的荇菜,当然也就包括西滩了。
另外,从唐诗中也可以看出,西滩在古代就曾是古人的游览胜地。唐代诗人温庭筠有《河中陪帅游亭》诗曰:“倚阑愁立独徘徊,欲赋惭非宋玉才。满座山光摇剑戟,绕城波色动楼台。鸟飞天外斜阳尽,人过桥心倒影来。添得五湖多少恨 柳花飘荡似寒梅。”曾在王屋山学道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也有《奉同诸公题河中任中丞新创河亭四韵之作》诗云:“万里谁能访十洲,新亭云构压中流。河鲛纵玩难为室,海蜃遥惊耻化楼。左右名山穷远目,东西大道锁轻舟。独留巧思传千古,长与蒲津作胜游。”
(来源:十堰日报、光明日报、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