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最强战列舰(巨舰大炮时代的末路)
德国的最强战列舰(巨舰大炮时代的末路)O级战列巡洋舰是以破坏通商作此为目的而建造的,其标准排水量为器33200吨:装备6座380毫米三联装火炮,防御甲板采用的是110毫米的克内伯钢,水线部及炮塔部分别采用的是180毫米和210毫米(均是最厚部的数值)的KC钢,防御能力明显下降;但其航速达到了33.5节,比战列舰要快得多。其巡航时使用柴油机(两轴11万马力,每轴4台,共8台),航速可以达到25节;高速航行时与蒸汽轮机(6万马力)同时使用,而这些方式只有轻型巡洋舰采用过。在锅炉方面,其采用的是德国海军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广泛装备的高压型锅炉,这方面也体现出了德国高超的技术水平,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频繁出现故障。该级舰设计了两根烟囱,第一根用于柴油机排气,第二根用于锅炉。在两根烟之间还设计了可以容纳4架水上侦察机的机库和弹射器。在“Z计划”中,该级舰也是需要尽快完工的战舰。O级战列巡洋舰H级计划(兴登堡级战列舰)“Z计划”所包括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实力仅次于英国,位居世界第二位。由于凡尔赛等条约的限制,20地纪30年代的德国海军实力仍相对较弱。根据1935年的英德海军协定),德国游军摆脱了凡尔赛条约)的限制迅速发展舰艇,但除潜艇部队外,其实力与美、英、日三国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
然而对于野心勃勃的希特勒来说,他还是希望拥有强大的海军,因为他确信特来的某一个时候肯定会与英国交战。
1938年9月,希特勒指示海军方面制订针对对英战争的长期造舰计划。此后,海军方面提交了两份计划大纲。第一个方案是组建以潜艇及装甲舰为主的海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实施对英破坏通商作战;第二个方案是发展公海舰队,虽然这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额的经费,但却能够带来更大的成功。而这个方案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一旦战争提前爆发的话,仍有待提高实力的德国海军根本无法作战。
对此,希特勒向海军方面宣称在1946年之前不会对英发动战争,在此之前海军不必为他的政治目的服务,从而指示海军执行第二个方案,并要求制订出具体计划。
H级计划(兴登堡级战列舰)
“Z计划”所包括的6般战列舰均为一级,其标准排水量为60900吨,装备8门406毫米火炮,航速为30节。关于建造代号,自从德国海军将“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的建造代号定为“A”以后,德国装甲舰及战列舰的建造序号均按照这个顺序延续下米,因而“H”则代表着第八位的意思。实际建造的页有H级和J级,据说H级应该被命名为“腓特烈大帝”级,J级被命名为“大德意志”级。它们分别于1939年7月、8月动工,但由于不久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方面于同年10月便停止了建造工作。1940年,它们在船台上被解体拆毁了。而如果没有战争的话,它们将在动工后4年半至5年内完工。
H级战列舰在世界战列舰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其主发动机全部采用柴油机,共为12台,并将每4台柴油机编为1组,它可以驱动3轴的螺旋桨,这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船舶经常采用的多重联合系统。其每台柴油机的功率为13750马力,总功率达到了165000马力,由此也可以看出德国在这方面充满了自信。将柴油机作为主发动机的理由不用说就是要确保战舰拥有强大的续航能力,而这种战舰主要负责在浩瀚的大西洋上进行破坏通商作战以及对小型破坏通商舰进行支援。它可以搭载1万吨重油,在航速为19节的情况下可以连续航行16000海里,在航速为16节的情况下可以连续航行19000海里,续航能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虽然说该级舰主要实施破坏通商作战,但考虑到在必要的情况下也能够与英国战列舰进行正面作战,德国海军为其安装了能够抵御381毫米炮弹的装甲。防御甲板采用的是150毫米的克虏伯钢,水线部及炮塔部分别采用的是320毫米和385毫米(均是最厚部的数值)的KC钢,可以说防御能力十分强大。该级舰安装了4座406毫米背负式火炮,首尾部分别安装了两座。其搭载的6架水上侦察机停放于第二根烟卤和第三座炮塔间的机库中,由于钢轨通过了后甲板上的弹射器(与中心线成直角地嵌入甲板中),因此水上侦察机可以从那里起飞。
O级战列巡洋舰
O级战列巡洋舰是以破坏通商作此为目的而建造的,其标准排水量为器33200吨:装备6座380毫米三联装火炮,防御甲板采用的是110毫米的克内伯钢,水线部及炮塔部分别采用的是180毫米和210毫米(均是最厚部的数值)的KC钢,防御能力明显下降;但其航速达到了33.5节,比战列舰要快得多。其巡航时使用柴油机(两轴11万马力,每轴4台,共8台),航速可以达到25节;高速航行时与蒸汽轮机(6万马力)同时使用,而这些方式只有轻型巡洋舰采用过。在锅炉方面,其采用的是德国海军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广泛装备的高压型锅炉,这方面也体现出了德国高超的技术水平,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频繁出现故障。该级舰设计了两根烟囱,第一根用于柴油机排气,第二根用于锅炉。在两根烟之间还设计了可以容纳4架水上侦察机的机库和弹射器。在“Z计划”中,该级舰也是需要尽快完工的战舰。
其工期为两年半左右。虽然造船厂也决定建造,但最终还是1艘都未动工。
可以将O级看做沙舰的放大版,笔者实在是找不到图emmmm。
H41H43H44计划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中止了“z计划”中战列舰的建造工作。此后,德国海军制订了未来战列舰的设计方案。H42表示1942年设计的H级战列舰,以后又分别改为H43和H44。但可以说,只要战争不以德国的胜利而告终,那么这些战列舰就不可能动工建造。
该级战列舰装备两座508毫米四联装火炮,主发动机采用了与H级相同的柴油机,但采用了4轴推进方式,总功率达到了275000马力。在装甲方面,H44的防御甲板厚130毫米,水线部厚380毫米。在满载排水量方面,H42为9万吨,H43为11万吨,H44为141500吨,逐渐有所增加,船体也不断呈现出大型化趋势。由于主机功率未变,其航速由H42的32.2节降低到了H44的30节。可以说该级舰将战列舰发展到了极致,可以与美国海军的“蒙大拿”级战列舰以及日本海军计划建造的798号舰相媲美。
上图是原计划安装于H级战列舰上的406毫米主炮。H级计划取消之后安装到了挪威的炮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