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生智慧关汉卿(关汉卿人到中年万事休)

人生智慧关汉卿(关汉卿人到中年万事休)他用他的笔,浸染灵魂书写自己的浓情,他用他的戏,饱蘸世风高唱百姓心声!他面向社会底层,流连市井,他的才华,在生生不息、杂然并陈的民间文化里滋养生发。 ——纪录片《中国》纪录片《中国》第二季现实中,关汉卿并没有实现他的梦想。

有人说,戏如人生,但其实,又有谁的人生不是一出戏呢?

元朝初年的某个午后,行院里,排练着一出名为《陈母教子》的戏。

这出戏,讲的是宋朝的一段真实故事,陈家的三个儿子在母亲的鞭策下,全都当了状元。

自从有了科举,中状元,就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当然,也是这部戏的作者——关汉卿的梦想。

——纪录片《中国》

人生智慧关汉卿(关汉卿人到中年万事休)(1)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

现实中,关汉卿并没有实现他的梦想。

他面向社会底层,流连市井,他的才华,在生生不息、杂然并陈的民间文化里滋养生发。

他用他的笔,浸染灵魂书写自己的浓情,他用他的戏,饱蘸世风高唱百姓心声!

即使没有看过元曲、元杂剧,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大家都一定不会陌生:“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花有重开的,人无再少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

再不然,生活中我们也一定会说过那句话:“比窦娥还冤!”

这些都是出自这位倜傥不羁的浪子、杂剧大家——关汉卿之手!

人生智慧关汉卿(关汉卿人到中年万事休)(2)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


“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一位不活在旧观念里的新锐艺术家

杂剧,是关汉卿一生最大的成就,被后人称为“东方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甚至将水星上的环形山命名为“关汉卿环形山”

尽管对于关汉卿的生平原始记载,只有寥寥十四个字“关汉卿,大都人,号已斋叟,太医院尹”,但从他留下来的作品中,我们却隐隐能看到李白和柳永的影子。

那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自信张扬;

那是“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孤傲自负、狂放不羁。

关汉卿比他们不幸,因为他根本没有自古以来读书人“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机会,在他所生活的岁月里,元朝无限期地暂停了科举考试,读书人的地位甚至沦落到“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惨状。

关汉卿又比他们幸运,他在没有办法施展自己才华求取仕途之时,并未自怨自艾地“空悲切”,没有选择归隐田园,也没有选择转行,他用自己的才华与思想在那个“进无门、退不甘”的境地里,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业道路——写剧本、当导演,并且还成为了“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人生智慧关汉卿(关汉卿人到中年万事休)(3)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

  • “弃医从文”

在记载中关汉卿曾经任“太医院尹”,按史学界分析,关汉卿应该是在金朝宫廷里作太医,金哀帝自缢身亡后,大金国宣告灭亡。

此时关汉卿自然也失去了原本太医的工作,作为金宋遗民,对于杀戮无数的元人,他从心里是排斥的,四处辗转度日。

至于他为什么没有在民间悬壶济世,以医者的身份生活,而投入到剧本写作之中去,史料并无记载。

现代有人解释为关汉卿像鲁迅一样“弃医从文”,是因为带着“从精神上医治当时受苦的大众”的想法,因为鲁迅学了十多年的医学,后来他认为单纯医治人们的身体远远不够,他要用他的笔来改变人们的精神,从精神上医治当时的中国人。

想来,那时的关汉卿应该是没有此种精神觉悟的,也没有这么明确的思想意图。

从他做医者的经历分析,他应该是受过良好教育,他所处的环境是市井、乡村、勾栏瓦肆,他接触的人是底层百姓,贫苦书生、娼优歌伎,在生活的压力之余,人们喜欢听戏曲、看杂剧。

在某次给一个戏班的剧本情节提出指正意见之后,关汉卿经老板提点,意识到写剧本或许是一条出路。这条路至少不用在元朝统治者那里卑躬屈膝,可以凭借自己所具备的能力生存下去。

也许关汉卿还意识到,写剧本、搞创作,不仅可以提供自己生活所需,还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杂剧的形式呈现给众人欣赏,让大家跟着剧中的人物哭,跟着剧中的人物笑,看剧中的人物蒙冤,也看剧中的人物团圆。

更甚者,他还可以在他的剧中,控诉那些在现实中无法揭示的不平事,暴露社会底层最黑暗的压迫,可以让那些受委屈的良善人在剧中得以平反昭雪,可以让自己的剧为大家在苦闷生活之中平添一丝心灵的慰藉!

人生智慧关汉卿(关汉卿人到中年万事休)(4)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

  • “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一枝花·不伏老》是了解关汉卿的生活、创作状态最重要的作品,是关汉卿自述心志性质的散曲。

整首曲目辛辣恣肆、诙谐滑稽,他戏谑自己是: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

关汉卿自谑是一个处处拈花惹草的浪荡公子,长期流连秦楼楚馆,自己采摘过花朵无数,在风月场所里自己的名头是首屈一指的。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在当时的文坛中,关汉卿确实属于风流倜傥、文采斐然的风云人物,他会吟诗、会各种乐器,会跳舞,会下棋,会打猎,会踢球、还会讲“脱口秀”......

这难道不是他的“十八般武艺”嘛,一般的读书人可能吟诗下棋,但是像关汉卿这样的基本就属于“娱乐圈的文艺大咖”。

他混迹于勾栏瓦肆之中,与伎女、乐师、戏子们饮酒畅谈,他跟着大家唱自己想唱的歌曲,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插科打诨,表演着迷倒万千世人的戏剧。

历来以诗文言志的才子文人,像关汉卿这样用狂放的语调,调侃自己的叛逆心态,写出自己的“志向”的却十分稀少。

按照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来说,关汉卿“自吹自擂”的这种生活方式分明是“堕落下流”,但是关汉卿却十分惬意甚至于欢喜于在这种生活状态中,他丢弃了那些原本束缚住儒生的功名利禄的“锦套头”,他的人生因此而获得自由与快乐。

他就是喜欢这样的生活,“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风景”,其余的任世人评说,他就是要做一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

人生智慧关汉卿(关汉卿人到中年万事休)(5)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


用灵魂倾听世界,为弱者发出声音。

宋元时期的商业经济发达,各种娱乐项目在大城市的勾栏瓦舍中荟萃开展着。

少数民族为统治阶层的元朝,逐渐兴起的戏剧艺术成为全民皆欢的娱乐项目。

而大量因取消科举没有出路的知识分子们,在杂剧发展的广阔天地找到了他们的位置,他们或被迫、或自发地隐遁于中国古代戏剧世界,寻找精神与知识上的出路,关汉卿就是他们中最优秀的一位。

关汉卿的故国金国是一个在音乐、文学方面都颇为繁盛的国家,自幼饱读诗书、受到儒学洗礼的他,有着极深的文学造诣,这让关汉卿在杂剧创作的领域里“扶摇直上九万里”。

在关汉卿创作的元杂剧中,基本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讨好市民阶层的,以男女风情为主要内容,代表作如《拜月亭》、《救风尘》等;

第二类,历史故事“新编”剧,如《单刀会》、《哭存孝》等;

第三类,“现实主义”作品,如《窦娥冤》、《望江亭》等。

而影响最大,为王国维称之为“曲尽人情,字字本色”的,就是第三类“现实主义”作品。

人生智慧关汉卿(关汉卿人到中年万事休)(6)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

通过这些有态度、纪实性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我们看到关汉卿玩世不恭的背后,是他冷峻悲凉的内心世界和热烈乐观的反抗精神;

这不仅让他在当时成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更让他成为今天的“东方莎士比亚”。

抛开后世对于关汉卿的作品“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鲜明、语言泼辣质朴”评价之外,如果穿越到关汉卿的那个时代,“返璞归真”,切实体会关汉卿的创作生活,我们或许可以站在另一个角度,去试着尝试感受在当时的环境状态里,关汉卿及其作品受到追捧的一些原因:

1.现实生活给予创作素材

我们常说“环境塑造一个人”,对于现代的演员、剧作家等艺术家来说,“走入角色、体验生活”是必不可少的。

而就关汉卿而言,他常年混迹于勾栏瓦肆,身边结交的多是落魄书生、伎女、乐师、底层百姓,他们的生活状态是他每天都接触的,这就是他最好的创作来源

人生智慧关汉卿(关汉卿人到中年万事休)(7)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

2.定位准确

让我们假设一下,关汉卿在当时颠沛流离的状态下,一定是需要维持生计的。

如果要让自己创作的剧本让戏班子看重,卖得出去,就得是观众喜闻乐见的题材。

在勾栏瓦舍中,最大的受众群体就是那些底层的普通百姓,最贴近他们生活的作品就是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作品。

在关汉卿的作品中,除特定历史题材的作品之外,很多都是以儒生、底层女性为主题进行创作的,准确的受众群体定位,对于他的作品得到认可是不可或缺的成功要素之一。

人生智慧关汉卿(关汉卿人到中年万事休)(8)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

3.情感共鸣

或许,关汉卿在创作初始,并没有思考太多,他仍旧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和自己的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

当时人们所处的境遇就像关汉卿作品中的人物一样,寡妇、歌伎、婢女、穷书生,他们各自有各自不如人意的生活,有道不尽的悲苦,有诉不尽的委屈,在现实中,没有人能够真正地帮助他们,他们只能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苟延残喘。

人们追捧他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或许就是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自己和周边人的身影,那里有他们冤、有他们的苦、有他们的痛、有他们的悲,这些情节让他们感同身受,引起了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也许,在当时人们的意识中,关汉卿的作品首先是作为底层民众悲苦情绪的疏导者,其次才是作为思想的引导者。

人生智慧关汉卿(关汉卿人到中年万事休)(9)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

4.获得满足感

在关汉卿所创造的艺术勾栏中,上演着底层百姓的悲欢离合,人们与戏剧中的人物共呼吸、同命运。

但关汉卿并不是单纯地引起人们情绪上的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为人们提供了情绪的疏解口,他让人们所坚信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观念在剧中得以实现。

而在关汉卿的作品中,很多戏剧人物在经历了“风雨”后,很多都是见到了“彩虹”的:落魄书生,金榜题名,有情人终成眷属;惨遭蹂躏的伎女,逃脱牢笼,重寻幸福......

关汉卿给了这些被现实囚牢所困的底层百姓一个希望:在剧中,背负冤屈、蒙受苦难的底层百姓,要么借助明君清官申冤昭雪;要么是借助鬼魂梦境来弥补现实的缺憾。

当曲折的剧情进入到尾声时,人们脸上洋溢着含着眼泪的微笑!

人生智慧关汉卿(关汉卿人到中年万事休)(10)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


关汉卿笔下女性人物形象及对女性意识的思考

在关汉卿之前的女性题材作品中,要么是歌颂正统的“女德”、皇室贵族的女性,要么是用在风尘场所的艳词,几乎没有人用如此多的笔墨,去谱写底层女性。

在关汉卿所创作的十八部杂剧中,有十三部是“旦本”剧,他用多个角度来塑造女性形象,充分表达着对女性的关爱。

关汉卿用贴近现实、充满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着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又将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被侮辱的女性身上。

《拜月亭》里,有知书达理、勇敢且有主见的王瑞兰;

《救风尘》里,有侠肝义胆、聪慧过人的赵盼儿;

《窦娥冤》里,有性格刚毅、无所畏惧、永不放弃的窦娥.......

在关汉卿的笔下,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形象虽然生动形象、个性鲜明、性格迥异,但她们却都拥有维护自身人格尊严、永不服输的抗争精神。

我们不禁会想,在那个依旧是以男权为主的社会背景下,关汉卿为什么会如此关爱女性呢?

从关汉卿女性题材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赋予了这些女性角色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希望现实中备受欺辱的女性能够获得精神上的安慰,这种对女性纯粹的人道关爱,或许可以从以下几点尝试理解:

1.关汉卿活跃在杂剧创作的领域里,创作剧本、排演戏剧、甚至是“面傅粉墨”,亲自演出、导演。

在这个过程中,关汉卿和女性艺术家合作的机会是最多的(根据记载元朝女性艺术家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艺术家)。

同时,也因为关汉卿常年流连烟花之地,作为一颗“铜豌豆”,对青楼女子更是甚为熟悉。所以在与这些女性的交往中,他发现女性的智慧,也欣赏他们的美丽,他同情女性的悲惨经历,也关爱女性的弱势无助。

人生智慧关汉卿(关汉卿人到中年万事休)(11)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

2.在古代传统社会中,女性一直以来都是相对弱势的群体,甚至是底层中的底层。

在元朝,汉人女性有时会作为私人财物被作为“奴隶”买卖,甚至在元朝还有“抢婚”,类似“强抢民女”,看中哪个女性就抢走。这样的事情对于关汉卿而言并不陌生。

他能怎么办呢?他一届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能怎么办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事情的发生。

他要用他的笔将他们写下来,他要让世人都看到这黑暗社会对底层女性的压抑、摧残、迫害。

人生智慧关汉卿(关汉卿人到中年万事休)(12)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

3.在关汉卿的女性题材的作品中,那些果敢坚毅智慧的女主角身上,都具备一种精神,那就是反抗意识。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所创造的人物告诉女性,要凭借智慧、才干、能力与永不放弃的坚韧精神,为自己的权利发声,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

与其等待“公道自在人心”、“善恶终将有报”的清官、鬼神、天地,倒不如让女性们认识到“英豪就在自己人中间!

人生智慧关汉卿(关汉卿人到中年万事休)(13)


关汉卿,在古代文人中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在痛苦中挣扎,在挣扎中救赎,也许是他生命的主旋律。

自幼饱读诗书的关汉卿,安邦定国的理想仍在他的血液里流淌,在无缘科举的困顿之中,他放下了文人的清高,转而以开阔的胸襟奔向另一个天地。

人生是一出戏,更是大梦一场!

在关汉卿的梦里,有山河破碎,有颠沛流离,有流连烟花,有沉醉梨园......

关汉卿是否知道,千百年后的人们,仍旧企图走进他的梦里,跟随于他,并和他一起品味那些尘寰绝唱!


文献参考:《感天动地关汉卿传》、《中国文学史》、《关汉卿传》、纪录片《中国》第二季

图片来源:纪录片《中国》第二季

-----------END-----------

我是简秋,感谢您的阅读!

人生智慧关汉卿(关汉卿人到中年万事休)(1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