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从西南联大说起(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西南联大)

从西南联大说起(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西南联大)1938年4月,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昆明近日楼,旅行团队伍抵达昆明后,曾绕行经过此处。第一批走水路,由樊际昌、梅关德和钟书箴等教授率领,成员包括教师及眷属、体弱不适于步行的男生和全体女生,共计600多人,分批经粤汉铁路至广州,取道香港,坐海船到越南海防,由滇越铁路到蒙自、昆明。第二批由陈岱孙、朱自清、冯友兰、郑昕、钱穆等10余名教授带领,乘汽车,经桂林、柳州、南宁,取道镇南关进入河内,转乘滇越铁路火车抵达蒙自、昆明。第三批为“湘黔滇旅行团”,由290名学生和11名教师组成。随团的11名教师组成辅导团,由黄钰生教授领导,其中成员包括闻一多、曾昭抡、袁复礼等人。并向国民政府请求,由驻湘中将参议黄师岳担任湘黔滇旅行团团长,军训教官毛鸿上校充任参谋长,对旅行团实行军事化管理。一路经湘西穿越贵州,翻山越岭,晓行夜宿,跋涉1600余公里,日夜兼程68天后,到达昆明。

从西南联大说起(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西南联大)(1)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在昆明,专程前往仰慕已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参观。

初闻西南联大,是从鹿桥所著的一本校园小说《未央歌》开始。鹿桥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小说以西南联大为背景,描写了一群青春激荡的学生在山河破碎的岁月,发奋图强,努力求学以报效祖国,同时穿插了唯美动人的校园爱情故事。此书写成后风靡港澳台、海外华人区,历40多年不衰,成为历届学生必读的经典。

从西南联大说起(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西南联大)(2)

再闻西南联大,是从岳南所著的《南渡北归》中获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分别授函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指定三人分任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从西南联大说起(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西南联大)(3)

但随着战事漫延,长沙连遭日机轰炸,为民族复兴保存最后一批文化种子,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西迁昆明。1938年1月20日,长沙临时大学第43次常委会做出即日开始放寒假,下学期在昆明上课的决议,规定全体师生于3月15日前在昆明报到。由是全体师生分三路西迁昆明。据《西南联大校史》载:

第一批走水路,由樊际昌、梅关德和钟书箴等教授率领,成员包括教师及眷属、体弱不适于步行的男生和全体女生,共计600多人,分批经粤汉铁路至广州,取道香港,坐海船到越南海防,由滇越铁路到蒙自、昆明。

第二批由陈岱孙、朱自清、冯友兰、郑昕、钱穆等10余名教授带领,乘汽车,经桂林、柳州、南宁,取道镇南关进入河内,转乘滇越铁路火车抵达蒙自、昆明。

第三批为“湘黔滇旅行团”,由290名学生和11名教师组成。随团的11名教师组成辅导团,由黄钰生教授领导,其中成员包括闻一多、曾昭抡、袁复礼等人。并向国民政府请求,由驻湘中将参议黄师岳担任湘黔滇旅行团团长,军训教官毛鸿上校充任参谋长,对旅行团实行军事化管理。一路经湘西穿越贵州,翻山越岭,晓行夜宿,跋涉1600余公里,日夜兼程68天后,到达昆明。

从西南联大说起(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西南联大)(4)

昆明近日楼,旅行团队伍抵达昆明后,曾绕行经过此处。

1938年4月,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为鼓励师生精神,坚持文化抗战的决心,表达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西南联大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向全体师生征集警言、歌词,制定新的校训、校歌。从众多来稿中,专门委员会经过反复筛选和讨论,最后以“刚毅坚卓”四字作为联大校训。同时选定由罗庸用《满江红》词牌填写的歌词、清华出身的教师张清常谱曲的词曲作为校歌,歌词为:

从西南联大说起(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西南联大)(5)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从西南联大说起(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西南联大)(6)

联大创建初,邀请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充当联大校舍设计师。根据联大建筑委员会的要求,梁林夫妇花了半个月时间,拿出了第一套设计方案,一个中国一流的现代化大学校舍跃然纸上。然而这一方案很快被否定。随着战事的不断扩大和无限期延长,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对西南联大经费拨款按原有补助四成移拨。即便如此,经费也难以如数到位,教职员工的薪水都无法按时发出,要建高楼大厦就无疑成为痴人说梦了。

梁林夫妇遵照新的设计方案,将原计划中的三层砖木结构楼房改成二层,未久矮楼又变成了平房,砖墙变成了土墙。几乎每改一稿,林徽因都要落一次泪。当交出最后一稿时,建筑委员会委员长黄钰生很无奈地告诉他们:“经教委会研究,除了图书馆和食堂使用砖木构和瓦屋顶外,部分教室和校长办公室可以使用铁皮屋顶,其他建筑一律覆盖茅草。”

从西南联大说起(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西南联大)(7)

面对抗战时期困顿的局面,为激励师生们的士气和信心,梅贻琦说出了那句经典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从西南联大说起(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西南联大)(8)

从西南联大说起(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西南联大)(9)

非仅如此,住在昆明茅屋中上课的联大学生,平静的书桌未安放多久,又遭到了日军飞机的频繁轰炸,边跑警报边上课,成了联大师生的家常便饭。就是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西南联大汇聚了当时国内最优秀的文化精英,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从西南联大说起(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西南联大)(10)

从西南联大说起(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西南联大)(11)

同时,抗战八年间,西南联大从军学生前后一共达到1100多人,其中镌刻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背面的即达834人,其中不乏主动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为抵御外侮、匡复河山而战斗。

从西南联大说起(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西南联大)(12)

如今旧址内仅保存了图书馆、铁皮屋顶和茅草屋顶教室二三间,以及纪念牌等建筑。看着教室内陈设简陋的桌椅,不禁令人顿生敬意。西南联大所处的时代,正是强敌入侵,民族危亡之时,广大师生却能刻苦自励,追求真理,勤奋学习。那是一个求知、求真、求贤的年代,一个有信仰的纯粹年代。

从西南联大说起(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西南联大)(13)

西山苍苍,滇水茫茫。

这已不是渤海太行,这已不是衡岳潇湘。

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

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都要我们担当!

同学们,要利用宝贵的时光,要创造伟大的时代,要恢复失掉的家乡!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