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完全看懂一本书(如何读懂一本书)
怎么完全看懂一本书(如何读懂一本书)现在有很多人的观点认为读书无用,会认字会算术就可以出来做生意,我老家农村里面很多家长都是抱有这样的观点,觉得读了大学出来也是打工,挣的钱还没有做生意的挣的钱多,也有一些人会倡导读无用之书,比如说《红楼梦》《老子》《孟子》等,实际上好书没有没用的,《红楼梦》可以让我们产生人生的感叹,让我们谈恋爱的时候跟别人有谈资,让我们能够在心灵的深处安慰自己。每一本好书一定都有用,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要读坏书,尽量去读好书。误区二:读书无用误区一:读书不如见人很多人会觉得读书比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会觉得读书没用,认为读书不能带来什么好处,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见到的都是周围跟我们差不多的人,而书里面的孔子、孟子、爱因斯坦,这些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见不到的。往往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周围跟我们差不多的人也会遇到,也在寻找答案,此时必须通过读书,和古代的伟人产生连接,或者当代离我们距离很远的人,比如
导读:《读懂一本书》是樊登老师在2019年出版的一本书,全书200多页,共分为8章,第1章主要说明大家对读书存在一些误区,要读懂一本书,最好的方式就是读完以后把书的内容讲出来,第2章引出他自己从一个工科男到讲书人的路径,从第3章开始围绕读懂一本书,分别讲了如何选择一本书,包括樊登读书一年选择52本书的原则,选好书以后要明白限制一个人读书速度和深度的是每个人的理解力,这需要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因此不要着急,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停下来查阅,不要在书上不断地画线来做笔记,而是要围绕书里面清晰的概念,让我们意外的解释,递进关系,情节转折等方面来做笔记。最后在讲书的时候需要使用思维导图来做讲稿,还需要调整心态以及做好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要读懂一本书,首先需要清楚关于读书我们存在的误区。
01
读书的误区
误区一:读书不如见人
很多人会觉得读书比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会觉得读书没用,认为读书不能带来什么好处,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见到的都是周围跟我们差不多的人,而书里面的孔子、孟子、爱因斯坦,这些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见不到的。往往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周围跟我们差不多的人也会遇到,也在寻找答案,此时必须通过读书,和古代的伟人产生连接,或者当代离我们距离很远的人,比如在国外的人,通过阅读他们的书籍来建立连接,从而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在学校的教育是小鸟飞的模式,学校给我们设定一套框架,如果我们想成为一个工程师,那就学习相关的几个课程,把这些东西拼凑起来,然后就成了一个工程师。实际上,爱因斯坦、牛顿的成才,进入大学只是一个引子,大学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剩下的事全部是他们通过看书解决的。
误区二:读书无用
现在有很多人的观点认为读书无用,会认字会算术就可以出来做生意,我老家农村里面很多家长都是抱有这样的观点,觉得读了大学出来也是打工,挣的钱还没有做生意的挣的钱多,也有一些人会倡导读无用之书,比如说《红楼梦》《老子》《孟子》等,实际上好书没有没用的,《红楼梦》可以让我们产生人生的感叹,让我们谈恋爱的时候跟别人有谈资,让我们能够在心灵的深处安慰自己。每一本好书一定都有用,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要读坏书,尽量去读好书。
误区三:只读自己读得懂的书
有些人会喜欢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一些不喜欢的书,或者读起来费劲的书就不想读,如果只读那些能够读懂的书,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书,会容易陷入到“存量技能”的陷阱当中。很多人喜欢整天读亲子类的书,来安慰自己的心灵。反过来如果去读读《达.芬奇传》,《机械宇宙》这些书,可以让视野更宽阔,由于视野得到开阔,可能让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所以不要陷入在只读自己读懂的书这个陷阱里面,要努力地迈出这一步,去读一些自己以前不喜欢的书籍。
误区四:读书是一件私人的事
另外还有一些人会说,读书是一件私人的事,我喜欢自己一个人在台灯底下,或者在阳光底下,慢慢地喝咖啡,慢慢地阅读一本书,这种态度其实是针对,文学类的书籍,一千个观众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其他大部分书籍,是一个公共的知识,需要大家能够达成共识,我们得学会去跟他人分享,交流。而不是给自己找不去阅读不去学习的机会。
清楚了读书的一些误区以后,在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需要先知道如何选择一本好书,正如上面所说,我们需要远离坏书,因此要掌握选好书的方法。
02
如何选择一本书
樊登读书选书的原则是TIPS原则,分别代表四个维度,T(Tools)也就是工具类的书,学到书里面的内容可以去实践,比如《非暴力沟通》里面的工具,《关键对话》里面的工具,《清单革命》也给了一套工具。工具类的书籍,可以让我们马上就去用。I(Ideas)是说书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想法,或者有新的发展。通常通过严密的推理,通过科学的实验,使用演绎法带来新的理念和概念。P(practicability)就是实用性,能够给生活和工作带来改变。S是科学性,就是严谨的科学文献,书里面会有相应的实验,具备一定的可证伪性,比如《世界观》。以上的四个方面可以总结为基本的两条,一个是科学性一个是建设性。
要买书的时候可以看出版社,看作者的背景,他是一个畅销书作家,还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一个教授,书里面内容是他自己实操的经历,还是道听途说的内容。其次可以看推荐人,如果凯文·凯利推荐的一些书,比尔·盖茨推荐的一些书,除此之外,还需要看看书里面的内容,翻一翻书里面的内容,看看书的文笔,所写的选题的范围,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最后一个可以看看书籍的装帧、翻译的质量。如果翻译这一环节不行,那这本书肯定是不行,如果装帧特别差劲,那就说明这个出版社最起码不太重视这本书。
当我们在读一本好书理解不了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03
读一本好书理解不了的解决办法
发现自己读一本书读不进去,理解不了的时候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我们还没有到理解它的时候,这是很自然的情况,这种情况先放下这本书就可以,说明缘分还没有到,不要强逼自己去读,跟自己较劲就会很痛苦,要想在读书中获益,最有效的方法是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地奖励自己,不断地总结自己又学到的东西。这种正反馈,能够带动我们更有兴趣去读下一本书,如果我们在读书的过程当中,不断地自责,不断地批评自己,那就不能让自己获益。
另外一个可能是我们积攒的“理解力池子”还不够大,就是我们经常用的词汇。当我们池子不够大的时候,就不能够消化阅读的内容,也就会发现有些书里面内容我们读不懂,这种情况说明我们大脑的神经元链接太少,坚持每天阅读,随着时间的积累,知识在大脑中就能形成链接,有些知识做支撑,再去看书的时候就很容易理解,能把书里面的内容建立起关系。
要构建理解力池子,包括几个方面知识的积累。首先是经济学的知识,比如读读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把这些大部头的书读完以后再去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就很容易理解,原来经济学是这样的思维方式。第二个是心理学,可以阅读《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这样再去读家庭教育,关于亲子,关于夫妻关系,就很容易理解人际互动的这些原理。第三个是国学的常识,读四本就够了,《老子》《论语》《孟子》《庄子》,熟读这四本书,再碰到别人引用国学的典故,基本都能应付。
第四个就是管理学的一些知识,工作方面面临领导力,怎么带团队,怎么创新,怎么增长,这些问题就需要有一些管理学的知识,可以读读《领导力》、《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领导课》、《可复制的沟通力》、《关键对话》、《掌控谈话》、《非暴力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是说话,情绪,反应和行为。第五个是逻辑性的知识,得搞明白什么是演绎,什么是推理,什么是归纳。可以读读《思辨与立场》。除此之外还可以看看西方哲学史的一些书籍。比如罗素的《西方哲学史》。
阅读书籍前还需要注意我们已经形成的一些坏习惯。
04
读书的坏习惯
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停下来查字典,然后再往下读,这样慢慢就会失去读书的乐趣,从而不想继续往下读,正确的做法是先不用管不认识的字,往下读在读的过程中,可能就能猜到之前这个不认识的字的意思,我高中时做英语的阅读理解就有这个不好的习惯,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就停下来查,几次以后就没有兴趣继续往下读了。
另外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在读书的时候一个劲在书上画线,一个劲的画线会让我们大脑感觉非常舒服,这个过程会给我们一个催眠,认为自己非常用功,当我们感觉自己非常用功,把书画得花里胡哨的时候,其实我们什么都没有记住,真正有效的能够记住书里面内容的方法是看的时候专心致志,什么都不画,看完以后把书合上,找一张纸,画画书的脑图,想想书的结构,想想书的案例,卡住了就翻翻书,这时候大脑产生的摩擦痛苦,能够让我们有效地记住知识点。
05
读一本书的方法
要读一本书需要知道这本书的使命,也就是这本书作者是想解决什么问题,每一本好的书都有一个使命,比如《红楼梦》《西游记》就是要解决一个人生的大问题,当我们找到书的使命的时候,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跟作者对话,然后在读的过程中就能慢慢感受到作者全书的框架。比如《论语》,全书的目的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在社会上怎么样安身立命,所以书里面讲到了怎么样仁,怎么样义,怎么样礼,怎么样交朋友,怎么样在家里呆着等等,从这个角度看《论语》,就会发现全书很清晰。
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写作背景,作者在书中给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对书里面讲到的几个方面做笔记,比如一个概念被清晰界定,这是本书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还有一些解释让我们觉得很意外,也可以记录下来,比如《这书能让你戒烟》,书里面讲到戒烟不需要用毅力,用毅力一定会失败,而是要用认知。这些内容就需要记录下来。还有就是书里面的递进关系,比如《世界观》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然后一步步地到牛顿,这样层层递进关系就需要记录下来。另外情节发生转折的地方,也需要记录下来,否则整个故事就连不上。而且转折的部分,往往是最出戏的部分。比如《苏东坡传》他一会儿得意,一会儿失意,这些部分就需要记下来。除此之外书中讲到有趣的故事,好玩的,有趣味性的东西也可以记录下来。
通过这样的阅读基本就清楚一本书讲的内容,这时候就可以尝试讲书,讲书需要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
06
讲书需要的五项能力
首先是逻辑思维能力,要有大局观,也就是能把一本书看成一张纸,而不是陷入在某一个细节当中。其次就是语言能力,要锻炼我们的语言能力,可以看好的电影,听好的演讲,甚至听相声,都能帮我们带来语言能力的提升。语言的能力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逐渐提高,幽默可以通过读一些笑话,找一些段子练习,但是要具备言简意赅的能力非常难。第四个能力是同理心的能力,有的人一本书讲不懂,讲不明白,甚至他自己读这本书的时候,也没弄明白,因此他会陷入知识的诅咒,不能站在完全不懂这本书的人的立场,来理解这本书,具备同理心非常重要。
最后一个是,要有爱,爱非常重要。讲书人得爱受众,千万不要鄙视受众,不要跟受众较劲,很多人会觉得,我在上面讲,你不要挑战我,你挑战我,我就不给你讲了,或者你挑战我,我就生气了,一旦生气动作就一定会变形。所以讲书人要能够理解大家的不理解,大家的疑问,大家的困惑,当我们怀着爱来读一本书,讲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看到这本书背后所带来的社会价值。
07
讲书需要遵循的两个原则及讲书方法
第一个原则是要“素读”,素读的意思就是不要读一本书最后读成自己的观点,人的大脑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难免会产生自己的想象。就像我们自己真正经历过的人生,我们往往记忆都是偏差的,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就很容易加入自己的想法,加入自己的解读,最后这本书慢慢地变成了另外一本书。所以我们需要保持素读,就是老老实实按照这本书上的观点在讲,这时候才是有价值的。否则的话你扭曲了这本书,你可能传递了一个错误的观念出来。
另一个原则是要进行创作,很多人之所以会选择听书,只因为看原文看不懂,或者是阅读起来非常累,所以需要听书,如果讲书的内容都是原文中的内容,听的人可能还是不明白,因此,讲书的人需要再创作,也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意思表达出来。
讲书的时候需要先构筑一个小小的坡道,比如《达·芬奇传》这本书,在讲的时候并没有从一开始就讲达·芬奇其实来自芬奇镇,而是说“达·芬奇晚年的时候,会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写,我要搞清楚啄木鸟的舌头到底是什么样子。”用这个作为坡道,来引起大家的好奇心,然后再跟结尾做一个呼应,讲书的时候前面不用说客套话,比如“我研究的也不是很多,今天跟大家分享也是非常忐忑”,因为这些话跟受众无关,他们根本不关心你客气不客气,不关心谦虚不谦虚,谦虚只会令讲书人减分,开篇第一句最先讲的东西,应该是全书里面最有价值的,这样做第一可以抓住人的注意力,大家一听就觉得有意思,把大家的心抓住了。第二个是提气,当讲书人把最有把握的东西讲出来的时候,受众听得很开心,自己感受也很好,状态就会变得更好。所以讲书的时候要设计一个坡道。
在讲书的时候要不要写讲稿?写讲稿来帮助自己梳理思路可以,但是讲的时候不要对着稿子念,这样受众会感觉非常生硬,受众不能感受到讲的人在思考,讲书时需要动脑子,需要有交流的状态,可以通过画脑图,来梳理逻辑和重点,脑图上画上提醒自己的那些部分的词就可以,这样我们在讲书的时候可以灵活的发挥。
以上就是《读懂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如果你觉得写得不错,请转发给身边的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