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你要慢慢长大(孩子你慢慢来)
小孩子你要慢慢长大(孩子你慢慢来)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安抚了老祖母,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黑衫黑裤的老人把我要的二十几支桃红色得玫瑰从桶里取出,交给小孙子,转身去找钱。小孙子大概只有五岁,清亮的眼睛,透红的脸颊,咧嘴笑着,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他很慎重,很欢喜地接过花束,抽出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死婴那,这么憨慢!卡紧,郎客在等哪。”老祖母粗生骂起来,还推了他一把。“没要紧,阿婆,阮时干真多,让伊慢慢来。”
龙应台。台湾地区著名作家,现任教于香港大学
在这本书里,龙应台老师细腻的文笔婉婉记述着一位母亲与孩子们的生活,每一个字眼都溢满了母性的温情与光辉。
我摘抄了这本书序言的一部分
“阿婆,我要这一束”
黑衫黑裤的老人把我要的二十几支桃红色得玫瑰从桶里取出,交给小孙子,转身去找钱。
小孙子大概只有五岁,清亮的眼睛,透红的脸颊,咧嘴笑着,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他很慎重,很欢喜地接过花束,抽出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
“死婴那,这么憨慢!卡紧,郎客在等哪。”老祖母粗生骂起来,还推了他一把。“没要紧,阿婆,阮时干真多,让伊慢慢来。”
安抚了老祖母,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
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
回教徒和犹太人在此屠杀,衣索匹亚的老弱儒在一个接一个地饿死,纽约华尔街的证券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男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这本书的主要宗旨是:“孩子,你慢慢来。”我们现在的家庭,大部分是这个样子的:孩子,你快一点,快一点。从起床开始,可能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孩子,赶紧刷牙;孩子,快点吃饭;孩子,快点穿好鞋子;孩子,赶紧走;孩子,快点练习;孩子,赶紧做作业;孩子,玩好了,赶紧回家;孩子,快点睡觉吧。然后呢,开启了另外的一天。看完这本书你会深深地领悟到,让我们的孩子慢慢来吧,因为他们成长的速度太快了,这样搂抱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少的,真的长大了就不需要。所以我们要学习书中的母亲,不站在“大人”的角度看待孩子,而是选择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们一样的高度看世界,只有慢下来才会深切地体会到亲子之间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