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5000元去两广地带做生意(十八生意上门追逐太阳)
拿着5000元去两广地带做生意(十八生意上门追逐太阳)汪总笑了 点点头。停了一下 他问林卫峰:“那么 会计怎么办呢?” 林卫峰说:“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考虑 觉得有两个人进公司比较合适。一个是市经贸委办事处张云山的爱人小王。我接触她几次 人很朴实 又有会计证,咱们申办公司就是用她的会计证。她人又在深圳 不需解决住宿,他们两口子都是咱们经贸委的 比较可靠。张云山和我也谈过这个想法 愿意让小王来当会计。还有一个就是亚麻厂办事处的张为有 他会开车 天天跑海关去报关出货 各种关系都很熟 办事能力非常强,他也愿意来。当然我没敢答应他们 这么大的事得经您拍板才行啊。”第二天 汪总到海丰苑来 和林卫峰长谈了一次 研究在深圳成立公司之后的工作。关于人员 刘太回滨江市的事已经定了,这件事由汪总亲自跟她谈。需要进人的事 汪总说充分尊重林卫峰的意见。林卫峰对汪总原来提过的两个人都明确表态不愿接收 也反对家里派一个退休的老太太来当会计 理由就是他对曲虹说过的那些
1992年邓公南巡之后,全国掀起深化经济改革的新浪潮,一大批党政机关干部奔赴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下海 ”经商。《追逐太阳——下海到深圳经商的东北人 》力图反映那一时代“下海”的真实生活和沿海经济特区的发展经历。
十八、生意上门
茹彬到花田公司上班了 和她一起被录用的有5个人。3个男的 还有一个女的 叫徐康 刚19岁 是湖北人 小个子,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 就跑来深圳了。老魏把他们组织起来 先熟悉业务。
这家公司是和内蒙第二纺织厂合资搞的 由内蒙提供面料 以羊绒为主,这家公司加工成各种式样的服装再出口。同时 也向广东各地的各服装厂推销服装面料。公司的总经理姓苏 是个广东人。内蒙第二纺织厂也有几个人住在这里 像管仓库的老李 跑业务的小王 小张等。
每天老魏带着新来的这几个人在一间大办公室里做面料样板。把各种整匹的羊绒面料裁剪成书本大小 再装订起来 标上规格型号,茹彬干得还很有兴致。住宿的条件可要差些 20多个人一间屋 住上下铺。茹彬要了个上铺 这样免得别人随便上她的铺。下铺住着一个不到20岁的姑娘 叫陈静 大家都叫她小静,她是办公室的秘书 杭州人 大眼睛 白皮肤 说话细声细气的 一副典型的江南女子模样。和茹彬很合得来 俩人经常在一起。
这天晚上 林卫峰在仓库忙完了 正要骑车回海丰苑,接到曲虹的电话 说汪总从香港过来了 让林卫峰到友谊宾馆餐厅来。林卫峰到时 看到汪总和曲虹 曲华已坐在一张方桌旁 给他留了位置。汪总笑着说:“辛苦啦 来吧 咱们喝点酒 也庆祝一下你的公司成立!”几个人点菜吃饭 汪总要了白酒 和林卫峰喝起来。两个人喝了半瓶多 都有点晕晕乎乎的了 很是痛快。当晚大家在宾馆闲聊了一阵 就各自回去睡觉了。
第二天 汪总到海丰苑来 和林卫峰长谈了一次 研究在深圳成立公司之后的工作。关于人员 刘太回滨江市的事已经定了,这件事由汪总亲自跟她谈。需要进人的事 汪总说充分尊重林卫峰的意见。林卫峰对汪总原来提过的两个人都明确表态不愿接收 也反对家里派一个退休的老太太来当会计 理由就是他对曲虹说过的那些 又对汪总说了一遍。“如果想在这里发展事业 而不是把这里办成养老院 就不应该这样安排人。”林卫峰强调说。
汪总笑了 点点头。停了一下 他问林卫峰:“那么 会计怎么办呢?”
林卫峰说:“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考虑 觉得有两个人进公司比较合适。一个是市经贸委办事处张云山的爱人小王。我接触她几次 人很朴实 又有会计证,咱们申办公司就是用她的会计证。她人又在深圳 不需解决住宿,他们两口子都是咱们经贸委的 比较可靠。张云山和我也谈过这个想法 愿意让小王来当会计。还有一个就是亚麻厂办事处的张为有 他会开车 天天跑海关去报关出货 各种关系都很熟 办事能力非常强,他也愿意来。当然我没敢答应他们 这么大的事得经您拍板才行啊。”
汪总认真地听林卫峰介绍 表示这两个人可以考虑 又说:“公司还是要派些人过来的 你得有个思想准备。”
林卫峰说:“公司当然可以派人 我现在所说的都是自己一些想法 最后还是得以公司的决定为准哪。我只是想 从工作出发怎么样更好。我认为 既然把公司搞起来了 就应该像模像样的。基本的骨干队伍建立起来 能干工作了,那时家里派几个人来 哪怕干不了什么 我们也养得了哇。汪总 我斗胆提一个要求 家里如果一定要派人来 我请求您给我生杀大权。也就是说 如果他们真的不服从管理 我有权打发他回去!但您放心 我决不会滥用这种权力。”
汪总又笑了 说:“可以 我给你这个生杀大权!”
谈到资金问题 林卫峰希望滨江市公司拨过来的300万能给他留下一些做周转金。又谈到最近深圳股票市场低迷 都说是入市的好时机。汪总答应可以给他留50万做周转金 再留50万炒股票。汪总说:“一个公司刚开办 手里就有100万 也不错啦。”林卫峰自然高兴。汪总说:“你就大胆干吧 公司会支持你的。”
公司既然已经成立 下一步还要把仓库 房产等物业的产权尽快过到公司的名下 这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需要滨江市公司的配合 也需要花一些钱 要花些手续费 还要有必要的交际应酬。汪总说:“你尽管去办 不用顾忌什么 有大事打个招呼就行了。”
林卫峰点点头.他突然想到 动用50万买股票的事 好像还应该再明确一下,就说:“汪总 买股票的事 您既然同意了 我可就干啦。”
汪总说:“你干吧,这也是一种投资方式嘛。”停了一下 又半开玩笑地说:“不会赔光吧?”
林卫峰很肯定地说:“那决不会。股票再跌 也不会跌到零的。”
汪总说:“不就是50万吗 你就去炒吧!”
林卫峰笑起来:“您就放心吧。”
林卫峰到深圳后 对股市一直非常关注。他认为这在中国是一种全新的 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东西 必须尽早地接触 这样才能了解它 进而掌握它的规律。他用手里十分有限的钱买过两次股票。
第一次是以每股27元买了100股宝安股,因那时他只有3000元钱。在去年8月宝安股周涨到过33元 他没有卖 他想一直留着这100股宝安做个纪念。第二次是以每股16.6元买了500股华发股 最低周跌到9.8元 到今年一月份涨到20元时卖掉了 还是茹彬去帮他卖的,赚了1500多元。
记得那时股市正在暴涨 茹彬到证券部去 看到“买进”的窗口排着大队 而“卖出”的窗口几乎没有人。她打电话给林卫峰 说大家都在买进 都说股票还要大涨 是不是再等几天。林卫峰果断地要她立即卖出。卖掉后股市还涨了几天 华发涨到22元。尚敏当时听辰来说林卫峰把股票卖了 还说他卖早了。那时尚辰义在18元进了一大笔华发 辰来在30多元进了2万股宝安 在高点他们都没有卖。但股市从那时便突然一路下来 一直跌到现在。
经过前面的小试牛刀 林卫峰认为他已经多少找到了一些感觉 可以在股市上再进一步。刚好现在汪总给了他这个机会 为此他十分兴奋 决心抓住这个机会大干一场。
他上街去跑了几家大的证券公司 询问企业法人开证券帐户如何办理。查询的结果使他很失望,这些证券公司对企业法人开户要求很高,资金要在100万以上 还要企业上级主管单位开同意资金入市的书面授权,企业法人办理股东代码卡也很麻烦 手续费比个人开户要高得多。别的先不说 100万资金上哪去弄啊。
这天 林卫峰在《深圳特区报》上看到一则广告 是江苏省证券公司在深圳新成立了一家营业部 只需50万元即可进大户室,各种条件十分优惠。林卫峰按广告上的电话号打过去查询 接电话的小姐非常热情 欢迎他去参观。林卫峰骑着车就去了。这家证券部在华发北路 面积不大 但装修一新,大户室里宽敞明亮 摆着沙发 有专门的打单小姐服务。证券部的经理亲自接待了林卫峰 欢迎他来。为简化手续 林卫峰以自己个人的名义开了户。第二天他就把50万元转过来 成为这家证券部大户室里的第一位客户。
汪总同意张为有和小王进公司。林卫峰找了他们,小王马上就高高兴兴地来报到上班了,可张为有还有点犹豫 说要和亚麻厂商量一下 办事处现在也离不开。汪总和刘太已经谈过,刘太也提了一些个人要求,汪总看在已经去世的刘科长面上 尽可能考虑了刘太的要求。
最后是这样决定的:刘太和刘伟搬出海丰苑“黄山阁”12楼C座那套房子。刘伟的丈夫在H省轻工进出口公司深圳办事处工作,他们单位分给了他一套房子 但过去他们一直住海丰苑 那套房子就空着。现在刘太全家都搬去住。刘太提出要给她买一个分体空调 因为空调耗电非常高 深圳的电价又很贵,大家都说空调是:买得起 用不起。所以刘太还提出每月给报销电费。刘太不想回滨江市 要求留在深圳办事处 会计工作可以交出来 随便干点什么就行。汪总全部答应了她的要求。
刘太搬走那天 林卫峰过去了。只见刘太把房间已经整理干净 最后的一些东西也已打点好 捆在一个手提行李车上。她向林卫峰一一交代了屋里的各种物品 把钥匙交给林卫峰 就走了。临出门时 她十分眷恋地回头看了看这套房子 眼里流出泪水 但马上就转过脸 拉着行李车走了出去。
林卫峰把她送到电梯口,他很理解刘太的心情 毕竟她在这里住过6年时间 老伴还是在这里去世的。也正因为这个缘故 所以公司早就决定要她回滨江市 把这套房子腾出来 却一直拖到今天。
林卫峰把在海丰苑“衡山阁”的东西都搬过来 又给茹彬打电话 要她回来帮着收拾安置一下。这套房子是两房一厅一厨一卫的 比衡山阁那套房少一间。但这套房的布局比较合理 又是朝阳的 十分明亮。从里屋的窗子向外 就能看到国贸大厦、发展大厦、国际商城、海燕酒店、友谊宾馆、南国广场和人民南路、嘉宾路的繁华景象。不像衡山阁那套房 一进门看着很阴暗。而且这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好多都是新的。有电饭煲、电熨斗、电水壶,还有一套组合音响。各种家具也都很好 也不像衡山阁那边 沙发、柜子都是坏的。这里还有传真机 过去收发传真都要经刘太代转 很不方便。两个人把房间彻底打扫一遍 看上去很像样了。林卫峰到深圳8个多月 今天才算是真正“就位”了。
成立了公司 人员逐渐增多 原来仓库那个办公室就显得太小了。办公室对门还有两大间房子 过去一直是租给一个港商 放一些货 每月付给一点租金.办事处把这点收入做为“小金库” 每逢过年过节吃顿饭什么的。这点钱现在看也不够干什么的 林卫峰决定把这两间房收回 组织人打扫了一下 让小翟他们去买了些办公桌椅来摆上,就用这两间房先做办公室。
一天 一位30多岁的女士来找林卫峰。她是内地一个厂家的 委托滨江市纺织公司的化纤二部出口一批T/C45支漂白布。因规格不完全符合香港客户要求 没有成交。她想处理了这批布 想让林卫峰买下来。林卫峰打电话找了化纤二部的国经理询问 国经理说 这批布质量很好 完全可以内销 并告诉了市场价格。林卫峰和那个女士反复商量了几次 把价格压得很低。那女士要了2000元回扣 就同意了。林卫峰付了20多万 买下这批布。这是滨深贸易公司成立以来进的第一笔货。
证券部那里 林卫峰有空就去看看。大户室里还是只有他一个人 打单的小姐姓杨 是南京人 戴一付眼镜 头发梳在脑后 扎了个蝴蝶结 穿一身连衣裙 显出苗条的身材。她性格很文静 话不多 但服务很周到 打单也非常利索。林卫峰分批进了发展、金田、万科、宝安等各2000股。
黄宇全来找林卫峰 还带来一个小伙子 姓李 是H省丹江人 现在他在深圳做律师 和宇全既是同乡也是同行。宇全说小李有点事需要帮忙 想找林卫峰谈谈.几个人到宝安南路的中泰酒楼一起吃中午饭。小李很年轻 20多岁 个子不高 又很瘦 像个南方人。
坐下后 服务员过来点菜。林卫峰问小李喝什么酒 小李说:“什么酒都行。”
林卫峰就要了一瓶“贵州醇” 又要了3瓶啤酒。
服务员小姐说:“先生 喝不喝得了这么多酒哇?”
小李也说:“怎么要了白酒还要啤酒?”
黄宇全笑着对小李说:“你不是说喝什么酒都行吗? 我这个哥们实在 就什么酒都要呗。”
林卫峰对服务员说:“你把酒给我拿来吧 我们喝得了!”
广东的饭店里 服务可以说是全国第一流的 顾客绝对是上帝 不像内地的饭店 服务员比顾客的谱还大 稍不如意 就摆出“愿吃不吃 老娘还不愿伺候呢”的架势。可广东人就是看不得北方人喝酒 只要你多要一点酒 服务员马上就会过来劝你 生怕你喝多了。有一次亚麻部的小于来 和林卫峰还有几个工厂办事处的人吃饭 大热的天 当然要喝点啤酒 坐下就要一箱啤酒 内地一箱啤酒都是24瓶 这里才是12瓶。把服务员吓得赶紧跑过来劝。这一箱啤酒每个人才2瓶 都是又渴又饿的北方汉子 根本不够 那天喝了3箱!
要好了酒菜 谈起来,小李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他前段时间代理了一个经济官司 已经胜诉 但对方用一些亚麻棉布来顶帐,小李无法处理这些布 如果不要的话 对方也拿不出钱来。
林卫峰问:“具体是什么规格的布 哪个厂家出的?”
小李说:“什么规格我也不太清楚 是丹江纺织厂出产的亚麻棉布 叫什么‘天鹅’牌的?”
林卫峰说:“那就是天鹅牌的5147亚麻棉混纺坯布。能保证质量吗?”
小李说:“质量绝对不会有问题,我找人鉴定过。”
林卫峰说:“如果质量能保证 你就叫他们发过来吧,按市场价我帮你卖掉。”
小李问:“能不能把价钱卖高一点?咱们也别白忙一场啊!”
林卫峰笑了:“市场价格谁也说了不算 高了你也卖不出去 你若能把底价压下来一些 就能有利润了。”
小李说:“没问题 我的委托方拿着这些布没办法 我能帮他们变现 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
林卫峰说:"现在深圳有好几个品牌的亚麻棉布 ‘天鹅’还有市场 但价格确实不高 这样吧 你尽量谈好底价 我也尽力卖的好一点 事情就好办了。”
小李说:“有钱大家赚 有了利润咱们哥几个三一三十一!”
喝光了那瓶“贵州醇” 又喝光了啤酒 林卫峰问那个服务员:“小姐 你看我们喝掉了这些酒没有?”
那小姐说:“你们几位先生可真能喝。”
黄宇全说:“这点酒算什么?还不够这位老板自己喝的呢!”他边说边指指林卫峰。
小姐惊呼:“哇 这位老板好厉害呀!”
小李很快把这批布从丹江发过来了 一共4个10吨集装箱15万码 林卫峰帮他接货 存仓,几天时间就给卖出去了 扣除各种费用 返还了货款 平均每码布净赚一角钱,三个人每人分了5000元。小李感激不尽 高高兴兴地拿了钱走了。
几天后 小李打电话给林卫峰 说要和林卫峰谈谈 林卫峰在海丰苑见了他。小李先是又感谢一番 又夸林卫峰讲交情 办事干脆 愿和林卫峰这样的大哥交朋友。说了半天恭维的话 才支支唔唔地谈到主题。他说的很隐晦 但林卫峰听明白了 意思就是今后希望和林卫峰单独联系 不再通过黄宇全 赚到钱也就不用三一三十一 哥两个二一添作五不是更好吗?林卫峰一听这话就有些反胃。这个小李看着年轻 心眼还不少哩,刚通过黄宇全让我给他办了件事 转身就过河拆桥哇。他点起一支烟 一边慢慢吸着 一边盯着小李 半天没言语。小李被他盯得有些发毛 又不知说什么好 坐在那里浑身不自在。
林卫峰吸完一支烟 把烟头在烟灰缸里掐灭 坐直了身子 问道:“小李 你我认识多长时间了?”
小李向前欠欠身子 强作笑容答道:“就是那天黄宇全咱们三个在中泰酒楼吃饭才认识的 有半个月了吧?”
“半个月 不错。可你知道 我和黄宇全认识多长时间了?”
小李说:“听宇全说 你们是大学同学。”
“对 我们是14年前一起进入大学的 在一个班 课堂上是前后桌。5年前我们一起自费到广东和海南考察 后来他就来了深圳。去年我刚到深圳时 他和他全家给了我很多帮助 我感激不尽 终生难忘!”林卫峰有点激动 声音也高起来,小李的脸有点发红。
林卫峰又问:“听宇全说 你们在丹江时就认识?”
小李小声答道:“我们在一个律师所干过。”
林卫峰说:“宇全是5年前到深圳的 也就是说 你们5年前就认识了 以你这么年轻 和一个朋友交往5年也不算短了。你们又是同乡 又是同行 现在又同在深圳 彼此更该相互多照应才对呀。”
小李连声称是。
林卫峰冷冷地看着他:“宇全刚帮了你一个忙 你就想甩开他 这么干你觉得合适吗?”
小李窘得说不出话来。
林卫峰说:“小李呀 你还年轻 若想今后在深圳干下去 有些事我希望你能明白。深圳这里做生意是讲规矩的 我通过你认识了别人做生意 你这个中间人我就不能随便越过 因为我只认识你 也只信得过你,你就是我生意成功的保证。那个你给我介绍的人直接来找我 在我对他还没有足够了解的时候 我决不与他打交道。这在咱们东北就叫‘不能隔着锅台上炕’ 对吧? 更何况你和宇全是多年的朋友呢?你我既然通过宇全认识了 今后有什么事 大家还会互相帮忙的 但我希望你再找我 最好和宇全一来!”
小李被林卫峰一番话说得很不好意思 又勉强寒暄了一阵 就走了。事后林卫峰打电话给黄宇全 说了这件事 他提醒宇全 今后再和这个小李打交道 要留点神才行 他年纪不大 可心眼太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