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主要下游发展现状及趋势(下半年供需格局可能改变)
甲醇主要下游发展现状及趋势(下半年供需格局可能改变)传统下游需求因今年环保力度的加强而萎靡不振,但也不是断崖式的下跌,以我们跟踪的甲醛为例,前四个月甲醛月产量较去年累计同比有7.9%的降幅,我们预计随着后期下游工厂环保设备的加强,开工将稳步提升,预计全年甲醛总产量同比去年有2.2%的下降。新兴下游,近期华东地区几套MTO工厂综合利润有所回撤,但仍未到达前几年被迫停车检修的红线。因此我们预计在MTO工厂未公布停车的前提下都默认他们正常运转。3:传统需求萎缩,新兴需求稳定2、国内外供应低于预期国内供应方面。上半年因供需偏弱,甲醇价格持续下跌,不断测试煤制甲醇成本支撑,内地上游生产利润持续压缩,5月初河北、河南、山东均有装置短停。按照我们跟踪的煤制成本来看,西北地区煤制甲醇成本在1700元/吨附近,山东煤制成本在2100元/吨左右,华东地区煤制成本在2200元/吨左右,但具体每个工厂的原料采购成本不同,技术差异导致因煤制成本也会比我们预估的可能要
基于近期国外供应暂时减少,后期国内MTO装置投产后需求提升的兑现,我们下半年对甲醇市场的判断是震荡走强。
今日(5月20日)甲醇在商品期货中独领风骚,主力合约甲醇1909双边增仓近10万手,大涨2.49%收于2508元/吨,上周五晚上市场流传Kaveh 230万吨的装置停车,是今日大涨的导火索。回顾过去5个月多月以来甲醇主力合约走势,处于2300-2700的箱体内维持低位震荡格局,交易量则较去年下半年明显收缩。甲醇1909合约在1905合约摘牌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几乎触及涨停价格的大阳线意义较大,甲醇价格下一步会在图形上构成周线级别W底逐步向上,还是维持前期箱体震荡的格局?关键还在于甲醇下半年的供需偏弱的局面能否改变。
1、下半年甲醇供需格局可能改变
从国内甲醇2019年上下游装置投产预期来看,市场预计共有11套装置投产。其中,上游甲醇装置有鲁西化工、大连恒力、黑龙江宝泰隆、山西潞宝、晋能中煤、新疆心连心、兖矿榆林、内蒙荣信,总产能为425万吨(按其装置具体投产月份预计全年供应增量为290万吨)。下游投产装置有鲁西化工MTO、大连恒力醋酸和MTBE、久泰能源MTO和南京惠生二期MTO,按下游装置投产月份预计全年需求增量为278万吨。按目前投产的进度来看,部分甲醇装置已在上半年投产(鲁西、恒力、宝泰隆),给市场带来一定压力,而下游装置集中在下半年投产,从需求面改善甲醇市场供需。且下游投产几乎都是MTO设备,其中久泰能源已在试运行预计6月份开始外采甲醇,南京惠生MTO已中交预计7月份投产,因此我们预计下半年MTO如期投产是国内甲醇供需格局改变的主要因素。按照我们供需平衡表预期来看,在久泰和惠生MTO 6-7月份投产稳定运行后,全国甲醇月度的进口量须维持在90万吨以上才可以保证不紧张,否则到四季度甲醇将会再次供不应求。
2、国内外供应低于预期
国内供应方面。上半年因供需偏弱,甲醇价格持续下跌,不断测试煤制甲醇成本支撑,内地上游生产利润持续压缩,5月初河北、河南、山东均有装置短停。按照我们跟踪的煤制成本来看,西北地区煤制甲醇成本在1700元/吨附近,山东煤制成本在2100元/吨左右,华东地区煤制成本在2200元/吨左右,但具体每个工厂的原料采购成本不同,技术差异导致因煤制成本也会比我们预估的可能要高。因煤制工厂的生产利润持续偏低,短期国内煤制甲醇的供应会低于之前的预期。
国外供应方面。自伊朗两套装置Marjan和Kaveh投产以来,市场都对他们的供应偏乐观,预计会持续生产并把货源运到中国来。但从过去其他装置和近期这两套装置运行情况来看,新装置投产以后都是经历6个月至12个月的磨合后才有可能持续高负荷的稳定生产。另外,因伊朗制裁事件,欧洲、东南亚和日韩部分地区不能接受伊朗货源,导致甲醇全球物流有所改变,港口货船推迟到港和转港现象频频出现,因此甲醇的进口可能受到影响,较预期有所下滑。
3:传统需求萎缩,新兴需求稳定
传统下游需求因今年环保力度的加强而萎靡不振,但也不是断崖式的下跌,以我们跟踪的甲醛为例,前四个月甲醛月产量较去年累计同比有7.9%的降幅,我们预计随着后期下游工厂环保设备的加强,开工将稳步提升,预计全年甲醛总产量同比去年有2.2%的下降。新兴下游,近期华东地区几套MTO工厂综合利润有所回撤,但仍未到达前几年被迫停车检修的红线。因此我们预计在MTO工厂未公布停车的前提下都默认他们正常运转。
综合来看,国内外供应的不及预期,叠加国内MTO新装置如期投产是下半年甲醇供需格局可能转变的依据。短期来看,经过今日太仓现货的大涨,华东与内地的套利窗口已打开,短期不具备继续大幅拉涨的条件。但中期来看,我们持续维持安信证券中期策略会上的观点,下半年围绕内地煤制成本线附近逢低做多策略,同时关注甲醇2001-2005正套机会。
本文源自Future民心所向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