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观红色藏品传红色基因(瓷情永驻罗玉其倾其一生传承保护红色资源)

观红色藏品传红色基因(瓷情永驻罗玉其倾其一生传承保护红色资源)“毛瓷罗”的“毛瓷”情结“‘毛瓷’的特色是白如雪,润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罗玉其介绍,“毛瓷”,特指1974年湖南醴陵为毛主席研制设计的一批瓷器,均用如今已近枯竭的特种泥土大球泥为主要原料烧制而成,汇集了当时能工巧匠高超的工艺,可谓瓷中极品。据悉,毛主席用瓷共生产了1555件,除379件保存在韶山毛泽东遗物馆外,目前流散在民间的是凤毛麟角。 “你可以来看,但是我的东西不卖!”“毛瓷”梅花画面带盖汤钵等梅花系列,花竹上下相对,不差分毫,工艺堪称一绝 走进某银行收藏室,罗玉其寄放的各种藏品映入眼帘,各式各样,琳琅满目,既有难得一见的20厘米梅竹大碗,雍容华贵的釉下彩红山茶二号鱼盘、梅花、菊花、月季、芙蓉、蓝菊花画面饭碗、梅花笔筒,又有朴素端庄的青花瓷食品缸等。其中“毛瓷”四季花卉系列腕瓷质晶莹如玉,壁厚不足毫米,经光照射,几近透明,结构紧密,声如般乐悦耳,做工精致无比,品相精美至极

观红色藏品传红色基因(瓷情永驻罗玉其倾其一生传承保护红色资源)(1)

罗玉其在向记者展示大号菊花锁边带盖卫生碗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2日讯 (记者张春祥)9月的长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太平街的小巷,窄窄长长,麻石铺就的路面,满是岁月沉淀的痕迹,一派斑驳和古旧之感。因为与湘籍著名企业家、收藏家罗玉其约好早上9点钟见面,便无暇感受近在眼前的古韵美景,罗玉其是个大忙人,能约到他实属不易。

一路来到贾谊故居斜对面的太平街58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写有“毛瓷罗”的小红旗,斜插在临街的窗口,随风飘扬,格外醒目。这是一栋仿古建筑,在二楼客厅简单寒暄之后,罗玉其带领记者来到某银行贵宾会客室,在这里向记者展示了从全国各地淘来的各种真品、精品、稀品,当然,唱主角的是“毛瓷”。

罗玉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醴陵制造的毛主席生活用瓷,30余年间共收藏300余件,在收藏界享有“毛瓷罗”的美誉。他说他的很多宝贝都是独一无二的,且只属于中国!他最大的愿望是传承红色基因,建一家“毛瓷博物馆”,所收藏的“毛瓷”珍品全部放在博物馆免费供大家参观,这个愿望即将实现。“博物馆建在梅溪湖,手续都办得差不多了,争取明年五一对外开放!”罗玉其说。

“你可以来看,但是我的东西不卖!”

观红色藏品传红色基因(瓷情永驻罗玉其倾其一生传承保护红色资源)(2)

“毛瓷”梅花画面带盖汤钵等梅花系列,花竹上下相对,不差分毫,工艺堪称一绝

走进某银行收藏室,罗玉其寄放的各种藏品映入眼帘,各式各样,琳琅满目,既有难得一见的20厘米梅竹大碗,雍容华贵的釉下彩红山茶二号鱼盘、梅花、菊花、月季、芙蓉、蓝菊花画面饭碗、梅花笔筒,又有朴素端庄的青花瓷食品缸等。其中“毛瓷”四季花卉系列腕瓷质晶莹如玉,壁厚不足毫米,经光照射,几近透明,结构紧密,声如般乐悦耳,做工精致无比,品相精美至极,代表了中国瓷器制造的最高水平,是1974年湖南省委交办醴陵专为毛泽东主席82岁设计制作的生日贺寿贡瓷,属毛瓷中的经典。

“‘毛瓷’的特色是白如雪,润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罗玉其介绍,“毛瓷”,特指1974年湖南醴陵为毛主席研制设计的一批瓷器,均用如今已近枯竭的特种泥土大球泥为主要原料烧制而成,汇集了当时能工巧匠高超的工艺,可谓瓷中极品。据悉,毛主席用瓷共生产了1555件,除379件保存在韶山毛泽东遗物馆外,目前流散在民间的是凤毛麟角。

“毛瓷罗”的“毛瓷”情结

观红色藏品传红色基因(瓷情永驻罗玉其倾其一生传承保护红色资源)(3)

毛瓷梅花画面特,大,中,小号碗系列,难得一见的毛瓷步步髙。

罗玉其祖籍湖南湘潭,由祖父抚养成人,自小形成了坚强、果敢的性格。谈及与“毛瓷”的渊源,罗玉其打开了话匣子:为什么钟爱收藏毛瓷,有两件事让我记忆深刻!第一件事发生在1971年,当时罗玉其在北京卫戍警卫师当兵,因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被毛主席接见,同为湖南湘潭老乡,那种感觉是和其他战友不一样的,他感慨这是自己一生中最荣幸的事情,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件事是1974年结婚,在醴陵商业局任职的岳父想办法弄了两件“毛瓷”碗,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他。“别看是等外品,这也是很珍贵的礼物!”

“只要听说谁家有真的毛瓷,不管多远,我都会过去。”几十年来,罗玉其一直就这么执着。罗玉其说,他为收集“毛瓷”几乎走遍了毛主席曾经住过的每一个地方,尤其是湖北、浙江等地,更是多次前去探访,功夫不负有心人,其中多件藏品都是在这两个省份淘到的。

1980年农历大年初二,罗玉其听说醴陵乡下一位瓷工手上有两个“毛瓷”碗,于是便冒着严寒开车出发了,一路翻山越岭。由于积雪融化,泥巴路滑,在快要到达那位瓷工家时,刹车突然失灵,车子往下滑,眼看就要翻入10多米深的水塘。不可思议的是,离水塘不到20米,车子竟然停住了。那位瓷工深受感动,毫不犹豫地把两个“毛瓷”碗卖给了他。

弥足珍贵,贵在不可复制

观红色藏品传红色基因(瓷情永驻罗玉其倾其一生传承保护红色资源)(4)

釉下彩红山茶二号鱼盘,毛瓷中的精品。

罗玉其告诉记者:醴陵曾六次专为毛泽东、党中央设计制作瓷器。先是1958年制作的“胜利杯”。这种杯为釉下五彩蝴蝶蓝。

第二次为1971年9月,醴陵陶瓷研究所为毛泽东主席试制釉下彩餐具和烟缸。其中梅花碗取样于明永乐年间制龙纹碗官窑器物造型,碗口内敛收缩,碗壁修薄,选用最好的高岭土、石英、长石等做泥料,胎质坚细、透明洁白,釉面光滑、典雅轻巧,碗外饰三组红梅,衬一枝青竹,红绿相映成趣,是中国当代瓷器的经典之作。

第三次是1972年,也是生产得最多的一次,由醴陵艺术瓷厂精心制作了1210件大小碗、盘,全部釉下彩绘(内外双面)梅花,带盖。千余件精品大部分送到中南海丰泽园供毛泽东使用,小部分留在湖南以备毛泽东回湘时使用。

第四次是1973年12月,醴陵陶瓷研究所为毛泽东试制带盖鱼盘,分大号、二号两种,一律加盖,计送北京42厘米大鱼盘30件,40厘米二号鱼盘30件,各带盖5件,又增加了15.5厘米浅行三大碗80件。

第五次是1974年,醴陵群力瓷厂为毛泽东特制40件薄胎碗,即月季、芙蓉、红菊、蓝菊、腊梅五件套高级釉下双面彩薄胎碗。罗玉其说:这批在文革中生产的薄胎釉彩碗打破了历史上瓷器底足不施釉面的制作工艺手法,将坯体倒装入窑,经1360℃高温,再在成瓷后的碗口施上一层白色低温釉,又经700℃低温窑烧制而成。这种低温烧坯、高温烧成瓷、低温烧釉口的“三烧制”三次进窑,破损多,但烧好的成品成为极品。被誉为“瓷中之王”,是研究近代陶瓷史、陶瓷文化史的重要史料。醴陵窑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红官窑”,深深地烙上了毛泽东的文化品位与个性。其本身精美绝伦的艺术,工艺价值亦空前绝后。

最后一次是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指挥部委托湖南省制作纪念堂专用瓷,醴陵群力瓷厂担当重任,其中高42厘米、口径60厘米的芙蓉大花缸16个,芙蓉花方肩茶壶、茶盘20套,芙蓉花莲子杯托60套,芙蓉花大号胜利杯托400套,芙蓉花大号棋子烟缸100个,为毛主席专用瓷的最后绝唱。

罗玉其说,如今,制作毛瓷的原材料大球泥已近枯竭,绘制毛瓷的颜料也是采用制造原子弹的氧化铀。而且,毛瓷上的图案画工细致缜密,瓷碗上的每朵花纹,即使你用几十倍的放大镜去看,都是一笔不差。如此精工细作的纯手工作品,即使科技再发达也是无法复制的。

传承红色基因,拟建“毛瓷博物馆”

观红色藏品传红色基因(瓷情永驻罗玉其倾其一生传承保护红色资源)(5)

“毛瓷”梅花、菊花、月季、芙蓉、蓝菊花(中)画面饭碗,品相精美至极,是毛瓷中的经典,这套罗玉其珍藏的毛瓷在香港保利2013年6月20曰拍卖成交价800万元。

“我觉得文化自信越来越深入到人民群众中来了,尤其多数中产阶级,对艺术品的认知水平越来越高!”罗玉其说,精神消费是消费文化艺术,但是我们在过去几十年,中国人的文化消费实际上是从最低端的百姓通俗娱乐型的东西慢慢发展起来的。大家所关注的那些流行的文化消费方式,包括卡拉OK,包括动漫,它不是我们追求的最好的文化消费,现在我们要追求的是高层次的文化消费。

经过在商界几十年的摸爬滚打,罗玉其如今身家已过亿,但几十年如一日的追求没变,这更多的是一种情怀。“我是湖南人,只有守在湖南才收得到这么珍贵的‘毛瓷’。”“毛瓷罗”绝非浪得虚名。

“湖南这块红色沃土,出领袖人物、出战斗英雄、出劳动模范,红色资源多,我们应该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文物的大省。”罗玉其介绍,由他主导筹备的全国首家“毛瓷博物馆”正在有序的进行中,争取明年五一和广大游客见面。

观红色藏品传红色基因(瓷情永驻罗玉其倾其一生传承保护红色资源)(6)

“毛瓷”梅花笔筒

“我收藏的‘毛瓷’等珍品全部放在里面供大家免费参观!”罗玉其说,博物馆将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培育下一代的爱国热情,也让更多人领略到我们制瓷工艺的精湛技术,从这小小杯碗中看到湖湘文化独有的深厚底蕴和岁月沉淀。

“希望‘毛瓷博物馆’能成广大市民以及外地游客打卡的地方!”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