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刘慈欣谈科幻创作过程(没有一个科幻作家预言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刘慈欣谈科幻创作过程(没有一个科幻作家预言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但刘慈欣不仅没有放弃写作,而且走向属于他自己的黄金时代。从1999年起,刘慈欣进入高产期,连续八年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他的笔下兼有浪漫主义情怀与重工业色彩,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中任意驰骋。刘慈欣:“1998年以后,《科幻世界》的稿费大概是千字100块钱。那个时候科幻小说市场本来就很小,长篇小说也发表不了,只能发表短篇。直到现在,写科幻小说也还是不能作为专业。”没有人料到,好奇的种子竟因此从少年的心中破土而出,又长成大树。几年后,高中生刘慈欣写出了第一篇作品,这个从未发表过的科幻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当时,随着十年浩劫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开始,科学在中国迎来了久违的春天,中国的科幻文学也随之复苏。一个作家写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科幻作品也得以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不过那时的科幻小说更像是“未来畅想小说”——努力描述着科学发展有可能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而科幻小说被看重的是它的科

刘慈欣谈科幻创作过程(没有一个科幻作家预言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1)

刘慈欣,1963年生,山西阳泉人,作家、高级工程师。从1999年发表小说《鲸歌》和《微观尽头》开始,他逐渐为人们所知。2006年5月,他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开始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这部作品被视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2015年,《三体》英文版在美国获得国际科幻文学界最高荣誉之一“和平奖”,刘慈欣成为获得此奖的第一位亚洲作家,他几乎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刘慈欣至今记得家里那本繁体竖版的旧书,那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读初中的刘慈欣在父亲的箱子里发现了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之后,依然沉浸于小说里所描绘的地心世界。

刘慈欣“当时没有科幻小说这个概念。看了以后认为那里面写的都是真实的事,因为凡尔纳的文笔很写实,觉得很神奇。后来经过我父亲一说才知道都是幻想出来的,才知道有科学幻想这个概念。”

写科幻一般都是业余的

没有人料到,好奇的种子竟因此从少年的心中破土而出,又长成大树。几年后,高中生刘慈欣写出了第一篇作品,这个从未发表过的科幻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

当时,随着十年浩劫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开始,科学在中国迎来了久违的春天,中国的科幻文学也随之复苏。一个作家写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科幻作品也得以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不过那时的科幻小说更像是“未来畅想小说”——努力描述着科学发展有可能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而科幻小说被看重的是它的科普价值。

但是科幻小说热并没有持续太久时间。直到20世纪90年代,科幻小说的读者依然是小众群体。虽然它的市场价值已经开始显现,但是因为发表渠道有限、写作报酬微薄,几乎没有人把创作科幻小说当成一门职业。

刘慈欣“1998年以后,《科幻世界》的稿费大概是千字100块钱。那个时候科幻小说市场本来就很小,长篇小说也发表不了,只能发表短篇。直到现在,写科幻小说也还是不能作为专业。”

但刘慈欣不仅没有放弃写作,而且走向属于他自己的黄金时代。从1999年起,刘慈欣进入高产期,连续八年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他的笔下兼有浪漫主义情怀与重工业色彩,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中任意驰骋。

刘慈欣“科幻小说的细节,和现实主义文学确实有不一样的地方,是超现实的细节。但科幻小说中的很多东西,只存在于作家的想象中。你写那么两个字,读者想象不出它是什么样的,所以就需要作者去描述它,这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这些想象中的画面也好、完整的世界也好,更适合用图像来表现。所以,我一直觉得科幻更适合用影视来表现,用文字来表现它有先天性的缺陷。”

国内科幻作家零的突破

在刘慈欣的忠实读者们一次又一次惊叹于他无穷的想象力时,以外星人入侵地球为背景的《三体》三部曲横空出世。它打破了科幻文学的小众结界,形成了广泛的大众传播,并被中国商界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奉为圭臬。

刘慈欣“作为作家来说,至少写科幻小说,我们总是想创造出一个激动人心的、很震撼的故事。至于说读者从这个故事中解读出什么,不是我们能预测的。只要一个故事足够好看,读者肯定会从中解读出很多东西。所以说人们从《三体》中解读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包括互联网行业解读出黑暗森林、降维打击等,我觉得很正常。”

刘慈欣谈科幻创作过程(没有一个科幻作家预言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2)

2015年10月18日,刘慈欣在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上获得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的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 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中国影像门户供图)

2012年,《人民文学》杂志刊登了刘慈欣的4篇短篇小说,时隔30多年之后,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和思想价值重新回归到主流文学的视野。此后,刘慈欣的小说被收录进中学语文课本,甚至出现在2018年高考的语文试卷里。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评价,刘慈欣构筑的世界“涵盖了从奇点到宇宙边际的所有尺度,跨越了从白垩纪到未来千年的漫长时光”,而且“在飞翔和超越之际,刘慈欣从来没有停止关注现实问题,人类的困境和人性的极限。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被改变的不只是中国科幻文学的水平,40年间,科幻小说从单纯的功能性发展成包涵文学性、思想性等多元价值的复合体。2013年,刘慈欣以37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第一次登上了中国作家富豪榜,这也是国内科幻作家首次上榜。

2015年8月,《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这个公认最具权威与影响的世界性科幻大奖。

刘慈欣谈科幻创作过程(没有一个科幻作家预言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3)

2016年9月11日,刘慈欣以绝地武士形象亮相华语科幻星云奖 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中国影像门户供图)

刘慈欣“他们关注的除了一些特有的中国因素,其他的关注点和国内的读者也差不多。因为科幻小说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文学,它考虑的问题都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科幻小说中的概念变成现实

《三体》的冲击波同样震撼了全世界。《纽约时报》称赞它“有可能改变美国科幻小说迷的口味”。《三体》至今已被翻译成15种语言,它对于促进文化交流的价值仍然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完全体现。

刘慈欣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类文明不应该是浩瀚宇宙中概率之花所结出的唯一果实,地球也不应该是人类文明唯一的最终归宿。

刘慈欣说,科幻作家的工作,就是排列组合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曾经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概念已经或者正在变成现实。但是,科幻作家并不是能够预言未来的先知。

刘慈欣“科幻小说不可能告诉你,哪种可能性最后真的会变成现实,这是一个未来学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其实科幻小说家更倾向于去写那种不太可能变成现实的内容。要写一个好的故事,只有写这些很难预测到的未来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并不是不会变成现实,有时候它真的有可能变成现实。因为有那么一句话,‘一个不走的表,它每天还有两次是对的’。但尽管如此,科幻这块表可能一天都不走,可能一天一次都没对过,因为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时代,在任何一篇科幻小说中都没有被预言出来,手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也没有被预言出来。”

是的,刘慈欣们赶上了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虚拟现实、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这些技术与随之引发的思考都可以成为激发科幻作家创作无穷无尽故事的来源。在科幻小说的宇宙里,永远都会有新的可能性在洪荒中爆发出巨大能量,绽放出璀璨光芒。

刘慈欣谈科幻创作过程(没有一个科幻作家预言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4)

2018年5月19日,刘慈欣在亚太科幻大会现场发言 新华社记者肖潇摄(中国影像门户供图)

刘慈欣谈科幻创作过程(没有一个科幻作家预言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5)

——摘自中国方正出版社《见证: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