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宝塔谁最厉害(舍利弗神功盖世)
玲珑宝塔谁最厉害(舍利弗神功盖世)即使在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中,皇族们也设计了微缩舍卫城,被称为“佛城”,供奉诸佛菩萨,每月初一、十五,又或佳节时令,皇帝都要来此拜佛供香,随侍念经的僧众是太监装扮。当然,清代帝王不过讨个口彩,真正的“祗园精舍”是在古印度的舍卫城,它与王舍城的另一处“竹林精舍”,同为佛陀在世时最著名精舍。这可以说是唐僧一路西来,最重要的一处信仰之旅。八戒取笑唐僧从来不认路,今天也识得路了。唐僧说非也非也,自己是在佛经中看到的,“佛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至于来历,唐僧倒也记得清楚,是“给孤独长者问太子买了,请佛讲经”,相当于收购地产捐献做善事。按照唐僧所讲,当年孤独长者见佛陀在舍卫城中讲法,却没有安歇处,就向舍卫国太子请求买下园子,太子很是执拗,说“我这园不卖。他若要买我的时,除非黄金满布园地”。谁知孤独长者是个不差钱的富户,真的“以黄金为砖,布满园地”,太子大概也没见过这么多金子,目瞪口呆却不能食言,就把园子
很多佛经的开篇,都是这样一句话,“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意思是,这是佛陀当年在舍卫国的一处园子里讲法,我亲耳听到的,云云。
只讲故事,不谈因果。
今天来说说,佛陀讲法的那个园子——“祇树给孤独园”,是怎么来的。
《西游记》里的孤独园来历西天八十一难,在第九十三回《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一篇中,作者写到了师徒们参观“祇树给孤独园”。唐僧眼前的寺院,是一座“琉璃碧瓦、半新半旧”的不大不小寺院,环境清幽,古意盎然。山门上匾额写的是“布金禅寺”,唐僧恍然,这莫不是到了舍卫国地界了吗。
八戒取笑唐僧从来不认路,今天也识得路了。唐僧说非也非也,自己是在佛经中看到的,“佛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至于来历,唐僧倒也记得清楚,是“给孤独长者问太子买了,请佛讲经”,相当于收购地产捐献做善事。
按照唐僧所讲,当年孤独长者见佛陀在舍卫城中讲法,却没有安歇处,就向舍卫国太子请求买下园子,太子很是执拗,说“我这园不卖。他若要买我的时,除非黄金满布园地”。谁知孤独长者是个不差钱的富户,真的“以黄金为砖,布满园地”,太子大概也没见过这么多金子,目瞪口呆却不能食言,就把园子卖给了孤独长者,请来佛陀说法。
唐僧讲完典故,寺里的僧人说,师父说得忒对了,俺们布金禅寺的“布金”二字,就是因此而来,这里本名叫“舍卫国给孤独园寺”,寺后还有当年佛陀讲法的“祇园”遗址,还说“近年间,若遇时雨滂沱,还淋出金银珠儿,有造化的,每每拾着”,更添几分神秘色彩。
这可以说是唐僧一路西来,最重要的一处信仰之旅。
佛经中的祗园精舍即使在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中,皇族们也设计了微缩舍卫城,被称为“佛城”,供奉诸佛菩萨,每月初一、十五,又或佳节时令,皇帝都要来此拜佛供香,随侍念经的僧众是太监装扮。当然,清代帝王不过讨个口彩,真正的“祗园精舍”是在古印度的舍卫城,它与王舍城的另一处“竹林精舍”,同为佛陀在世时最著名精舍。
“祗(音奇)园精舍”,就是唐僧口中的祗树给孤独园,又简称祗园。据记载,园子位于舍卫城南,郊外五里处,始建于佛陀觉醒悟道后的第六年。相传,“祗园精舍”非常宏大,内有浮图(即佛塔)十二,讲堂七十二,房屋三千六百,楼阁五百,当然也不排除夸张说法。
“祗园精舍”为什么要用“祇树给孤独园”,这么拗口的名字呢,其实里面包含一个典故,与唐僧所说的大差不差。
这个故事记载于《须达起精舍缘品第四十三》,话说舍卫城中,有个人叫“须达多”,他一生乐善好施,接济贫困孤穷无数,大家叫他“给孤独”,就是专门接济孤老贫弱的人。某一次,他途径王舍城竹林精舍,听到了佛陀讲法,由此深受启发,发下大誓愿,有生之年邀请佛陀在自己的家乡讲法,为此舍卫城也要造一座精舍,规模要超过王舍城精舍。
须达多回到故乡,找来找去,只有舍卫国祇陀太子的花园,能够达到心中标准,但是王子打死都不肯出售花园,于是就给他出了个难题,如果须达多能把黄金铺满花园地面,这笔黄金就是花园的售价。须达多也是个执着的人,为了实现愿望,他变卖了家中所有产业,换成黄金兑换花园。太子被他诚意感动,就答应把园子卖给须达多,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太子另外贡献了花园附近一片林子。花园加上林子,果然超过了佛陀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
因此,祇园精舍实际上是富豪和王子联手贡献出来的,祇陀王子的树林被称为“祇树”,富豪“给孤独”用黄金换来的花园,被称作“给孤独园”,两者连起来,就是“祇树给孤独园”,也简称“祇园精舍”。
祇园传说的另一个版本这个版本可能更接近历史真相,话说故事的主角,还是那位乐善好施的“给孤独”长者须达多(也称为须达),有一次,他要给自己的第七个儿子娶媳妇,他住在舍卫城,亲家是王舍城的另一位大富豪叫护弥。强强联姻,门当户对,大家一拍即合,须达喜欢做善事,而护弥则笃信佛法。
两家商议的结果,护弥想借此婚宴机会,做一场大大的法事。须达倒也没什么异议,但是当时在印度的宗派非常多,除了佛教还有很多外道,须达也搞不清楚谁最适合,就问,既是隆重的婚礼,咱们请哪位高人到场呢?护弥早有打算,就说,咱们邀请的那可不是一般人物,他就是“净饭王子,厥名悉达”。
既是王子,身份自然高贵,须达就问,这位高人有何神异之处呢?护弥说,“其生之日,天降瑞应。三十有二,万神侍卫。即行七步,举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不知为何缘故,但凡宗教传说,对“七”都非常特殊的崇拜,西方有七个小矮人,咱们神话有七仙女,须达是第七个儿子婚宴,佛陀降生行走七步。更神奇的是,这个刚降生的小婴孩,不仅有万神护持,还说出“唯我独尊”的话。除此之外,护弥还讲了一堆小婴孩的神异,就把须达说动了。
于是须达兴高采烈去请这位高人,佛陀听了他的来意,就很为难,说咱们出家人与在家的俗人行止坐卧不同,你那里没有精舍,我是去不得的。须达问明白什么叫“精舍”,拍拍胸脯说都包在我身上了,赶紧回去准备,佛陀怕他没听明白,就特别安排自己的弟子舍利弗一同前去。故事到这里,就有不同进展了。接着往下看。
佛陀派去的舍利弗是他亲传十大弟子之一,有“智慧第一”的美誉,最聪明的那位,他跟着须达来到舍卫城一看,可不得了,舍卫国中婆罗门众多,尽信邪门歪道,其实并不适合佛陀来此传播教义。怎么办呢,佛陀已经答应了,舍利弗想办法,告诉须达说,一般的地方不行了,咱们得找个清净而且足够大的地方。
古印度的国家都没有多大规模,须达和舍利弗找来找去,只有舍卫城王子祇陀的私家花园,大小、距离和环境都合适。舍利弗是外地人,只能由须达出面协商此事,王子听说要买他家花园,当然不同意,突然就想起“知难而退”这句俗语,出难题说“汝若能以黄金布地。令间无空者。便当相与”。用黄金铺地,还要一点缝隙都没有。
可惜这也难不住须达,他是土豪不差钱,无所谓。王子一看,金口玉言只能成交了这笔买卖,还不忘找回点面子,说“园地属卿,树木属我。我自上佛,共立精舍”。意思是,园子是你供养的,但是树林算我供奉的,护持佛法的好事不能让你一个人得了。
买卖成交后,两家商议对花园拆迁改造,可是当地居住的民众并不愿意,过去花园是私有的,但是民众可以享受,如今花园没了,大家都不开心。有六个外道,借机想要搞事情,跑到国王那里嚼舌头,说自己为了维护地方民众利益,要与外地来的佛陀弟子斗法,胜者拥有处置花园的权力,失败者永远离开。
须达知道,这些外道在舍卫城中势力强大,实在得罪不起,花钱不怕,得罪地方势力可是不能干。舍利弗听说,满不在乎地应承下来,“正使此辈六师之众,满阎浮提,数如竹林,不能动吾足上一毛”,大意是说,就算这帮人再多,也动不了我脚毛上的一丝一毫。
斗法那天,舍卫国万人空巷,外道们精擅幻术,他们派出一个叫“劳度叉”的人,劳度叉在大众前展示法术,变幻树、池、山、龙、牛、夜叉等形状,舍利弗以神通力破解,变出狂风、大象、力士、金翅鸟、狮子、天王等一一对应,观众们评判“舍利弗胜,今劳度叉,便为不如”。外道们技穷,舍利弗便展现大神通,趁机宣传佛法,各说因果,在场大众们领悟到不同境界,立即就有获得果位的。
袛园之争,是宗派之间势力范围的斗争以上这段斗法故事,是敦煌莫高窟196窟南北两侧,晚唐时期壁画《劳度叉斗圣变》记载的内容,是1942年由著名画家张大千临摹流传出来,出自《贤愚经·须达起精舍品》,是一幅典型的经变图,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内。
上文说到的,舍利弗尊者与外道斗法的事情,在这幅图中都有展现,故事最末,舍利弗见外道技穷,就幻化了狂风,把外道们的坐帐吹倒,都惧悚惶恐,不知所措。至此,六师外道眼见大势已去,纷纷降服。当场请求佛陀剃度落发,皈依佛门。另有舍卫国王及三亿臣民亦尽弃外道邪说,笃信释迦正法。
这些外道是对区区花园感兴趣吗?当然不是,这是宗派圈地势力范围之争的表面白热化。或许当时佛陀安排舍利弗跟着须达一起到舍卫城,就已经预感到要发生这样的事情。据佛教记载,在佛教产生以前,印度已经有许许多多的宗教派别,它们各有学说教义,各有势力范围和信徒,后来佛教出现后,打破了既有平衡,把这些外道归为六十二种,记载于《梵网经》中,并且一一指出外道们的特点与弱点,做到知己知彼,就能战胜他们。
因为是在与各种大小宗派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佛教的逻辑思辨非常成熟,据恩格斯的评论,“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
公元七世纪以后,阿拉伯人入侵印度,打乱了佛教的生存空间,迫使它另寻出路,于是就向东发展,来到了遥远的东方古国。一个外来宗教,能在本土诸子百家争鸣的环境中扎根并发扬光大,可见其不可思议的顽强生命力量。
原创作品,版权属于头条号"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欢迎关注。
文章相关图文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共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