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创新发展(把高质量创造作为知识产权发展核心)
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创新发展(把高质量创造作为知识产权发展核心)而在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采访时,该集团副总裁丁邦满对自己拥有的核心技术完全不受别人“卡脖子”更是信心满满。“我们科大讯飞的发展路径是‘顶天立地’,‘顶天’就是我们的技术在国际上持续领先,‘立地’就是要把这些领先的技术产业化、产品化。”讲解员很是傲娇地一句话总结了科大讯飞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性,不会被别人“卡脖子”的信心。抓住核心技术创新 顶天立地搞创新“看这张屏幕,我说的话就实时在这里展示出来了”,在科大讯飞,讲解员一边解说一边展示该公司开发的全球首款中文语音实时转写和多语种实时翻译系统:“该系统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同步机器自动翻译;二是准确率高,中文97%以上,英文可达到93%;三是支持离线,因而具有很好的安全性、隐私性和保密性。”作为技术创新型企业,科大讯飞一直坚持源头核心技术创新,在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核心研究和产业化方面的突出成就家喻户晓。从其获得的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安徽芜湖9月21日讯 不久前,在安徽考察并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时强调:“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话语言犹在耳,为安徽知识产权事业指明了方向、引领了思路。近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的2020“知识产权 竞争未来”采访团来到安徽,记者深入基层,对抓住创新主动权拥有核心科技的企业、创新成绩突出的科研院校等进行采访,了解安徽省运用知识产权抢占竞争制高点,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1-7月份,安徽省专利申请11400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6610件,占32.1%,同比增长13.4%。专利授权6346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240件,占14.6%,同比增长2.9%。全省拥有有效发明专利83126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3.1件,较去年同期增长20.2%。”安徽省知识产权局局长程胤总结了该省1-7月份自主创新方面的成果。
在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中,安徽省各项指标连续多年处于第一方阵。
抓住核心技术创新 顶天立地搞创新
“看这张屏幕,我说的话就实时在这里展示出来了”,在科大讯飞,讲解员一边解说一边展示该公司开发的全球首款中文语音实时转写和多语种实时翻译系统:“该系统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同步机器自动翻译;二是准确率高,中文97%以上,英文可达到93%;三是支持离线,因而具有很好的安全性、隐私性和保密性。”
作为技术创新型企业,科大讯飞一直坚持源头核心技术创新,在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核心研究和产业化方面的突出成就家喻户晓。从其获得的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首个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个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等诸多冠以“首”字头的荣誉中,我们不难看出科大讯飞一直保持着核心技术的原创性。
“我们科大讯飞的发展路径是‘顶天立地’,‘顶天’就是我们的技术在国际上持续领先,‘立地’就是要把这些领先的技术产业化、产品化。”讲解员很是傲娇地一句话总结了科大讯飞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性,不会被别人“卡脖子”的信心。
而在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采访时,该集团副总裁丁邦满对自己拥有的核心技术完全不受别人“卡脖子”更是信心满满。
“科技投入是知识产权创造的一个核心的前提,我们在科技投入方面的研发费用5年花了16个亿;去年我们上市公司的销售额是20个亿不到,但科研投入就占了销售额的17%。”丁邦满带领记者参观了解他们的一件件产品,并介绍他们攻克的一项项关键技术时的投入。
是的,只要舍得科技投入就会有创新技术产出。对于企业如何抓住核心技术,丁邦满很是感慨:
“买设备其实就是花钱、投资,这个不难,但更难的是如何去攻克这些核心技术,而且这些核心技术要拿在自己手上,不再被别人‘卡脖子’”。
目前,该公司主要研制生产航空航天发动机、燃气轮机、核电、海洋装备和油气工矿等领域的高端装备铸造零部件,其高端泵阀零件出口额连续十余年保持国内行业第一,5种核电产品填补空白、核级铸件供货量全国第一。
最后,丁邦满还坚持带记者去了解他们最值得看一看的产品:“这个是核电站核岛核一级主泵泵壳,可以说是核电站的心脏或者说反应堆的心脏,我们投入了8000万元研发费用,历经5年才研发成功。它的所有技术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经申请了30多项专利。”
“这个产品从头到尾,所有的产业的每个环节都是由我们自己完成的,这是最典型的体现‘知识产权竞争未来’了”,对这个最满意的产品,丁邦满很骄傲:“发动机那个叫‘补短板’,这个‘心脏’才是真正叫解决了‘卡脖子’问题。”
打造产学研高地 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营
“近3年来,我们学校每年举行知识产权高端专家专题讲座2场次以上,专利成果展3场次以上,专利大赛、创新思维大赛2场次以上,同时开设了专利创新选修课3门,每学年全校参加知识产权创新创造的师生达5000人左右。全校学生直接或间接参加不同形式专利活动达2/3以上,有近1/3的学生分别拥有不同类型的专利,有近1/2的教师和辅导员直接或间接参加了专利创新创造发明管理活动。大多数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竞赛的项目,有专利成果的约占70%”。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校长吴敏向记者介绍该院知识产权创新方面的一些情况。
这一个个详实的数据背后是该校全体师生积极主动创新,紧握时代脉搏的精神,他们不坠青云之志,不负“产业工程师和创业企业家的摇篮”的美名。
“我们学校申报立项的省(部)、市级131项纵向科研项目以及校政企合作的136项横向项目,全部都有专利成果,其中不少项目还进行了专利检索分析、专利布局和专利预警。”吴敏表示:“近3年,我们实施专利转让合同和许可43项,总金额近100多万元。”
截至2020年8月底,该院已累计申请受理各类专利319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37件,占申请总量的42%。各类专利授权127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2件,累计登记软件著作权49件。由此观之,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为安徽又打造了一个产学研的技术创新高地。
走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研院”)大厅,一项项创新技术产品琳琅满目,让记者应接不暇。其中地下资源勘探开发大型工程计算软件、水环境目标水质管理平台集成等人工智能技术,光电探测量子芯片、便捷式爆炸物探测仪等微电子产品,重组人长效干扰素项目、新型医学造影剂等生物医药技术以及纳米级高水溶性钛白粉、环保阻燃多功能涂料等新材料与新能源产品尤其引人关注。
目前,先研院累计孵化企业254家,累计开发新产品245项,孵化企业创造营收4.94亿元;孵化企业拥有(含授权及申请)知识产权1061件,其中发明专利249件。累计申请知识产权270项,其中专利222项(发明169项),授权专利105项,PCT 2项,软件著作权14项。
“围绕电子技术、未来信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生物医药4个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先研院已成立量子计算与精密测量10个技术转化中心和62家联合实验室,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高层次人才聚集中心、高科技产业孵化基地和成果研发基地、转化基地”。先研院副院长李俊表示:“我们以‘执着攻关创新’为核心任务,全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全力打造跨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创新高地”。(满珠 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