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什么产品出问题了(到底做错了什么)
海天什么产品出问题了(到底做错了什么)再次,就是被广泛质疑和讨论的添加剂叠加效应。单独某种食品的食品添加剂添加量都满足国家规范,但是一天如果摄入多种食物怎么办?目前对于此方面的问题质疑,还没看到有很好的解答和回应。目前大多数食品的营养成分表只标注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基本营养成分,那我如何得知食用香精、防腐剂或者色素的摄入量和摄入上限呢?尤其当人们吃零食往往不是为了获取蛋白质等基本营养,这时成分表上的每100g营养元素含量标注就显得格外无力。其次,各国、各行业协会的标准不一。某一种添加剂的安全使用范围,我国、美国、欧盟以及日韩的标准经常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甚至能相差数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普通公众,确实不可能不对此产生质疑:为何标准会相差如此之大?我应该相信哪个标准?尽管,有些标准确实有国情等因素存在,比如瘦肉精在美国是允许合理添加然而我国严禁使用,主要的原因是瘦肉精主要会富集在内脏中,美国人几乎不吃内脏而中国人对内
由短视频引起的公众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讨论及思考仍在发酵。海天作为行业巨头,在做好产品之外,也应表现出更加接地气和精准的宣传手段,而不是仍以说教式的权威发文来企图消弭舆论
图/来自网络
自2021年以来,曾被业内称为“酱油茅”的海天味业近两年市值已蒸发超3000亿元。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一系列“科技与狠活”短视频引发的,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关注与担忧骤然成为了一个关注热点。视频本意是意图揭露食品行业内存在的诸多合法,但不合情理的食品添加剂乱象,在引发了对诸多类型食品的口诛笔伐之后,国内调味品巨头海天不幸成为了那个最“引人注目”的众矢之的。
在现代食品工业里,食品添加剂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人们天然的对于自然无添加的食品会更加偏爱,对人工合成的物质会有所抵触;但是在考虑到成本、安全、味道等因素后,大工厂体系下生产的食品,或多或少的会按照国家标准,合理地添加食品添加剂。那么问题就在于,海天旗下的产品在食品添加剂方面,毋庸置疑的符合国家标准,这点我们从海天集团发布的声明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声明中都能显而易见的看出;那么既然是合理的添加,为什么受到谴责最多的不是那些三花淡奶、鸡排、雪糕生产商,而偏偏是海天?
合理,但合情吗
海天的声明中,提出其添加剂的含量都是合理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这里我们想先就“合理”进行探讨。诚然,根据国家标准以及现有的研究表明,不过量地摄入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可以趋近于零。那么这里就有几个值得存疑的问题:
首先,标准及数据本身也是会不断进化更新的,有变动的可能性。往远了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还把曾放射性元素“镭”作为玩具的一个卖点;那时很多比如汽水、香烟的诸多广告所宣扬的好处在今天看来,如同笑柄。往近了说,食盐、糖、饱和脂肪酸的一些害处都是近几十年才逐渐被发现;我国居民的膳食金字塔模型,也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加以调整改变。那么从公众的角度来说,对于要吃进嘴的东西这种要格外关注的事情,既然我普通老百姓没有能力分辨这些科学术语,安全标准说不定哪天还有可能变动,不如选择只相信所看到的、熟悉的、自然的食物;这样尽管也不能100%的保证不受到添加剂的影响,但是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保证食品安全了。
其次,各国、各行业协会的标准不一。某一种添加剂的安全使用范围,我国、美国、欧盟以及日韩的标准经常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甚至能相差数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普通公众,确实不可能不对此产生质疑:为何标准会相差如此之大?我应该相信哪个标准?尽管,有些标准确实有国情等因素存在,比如瘦肉精在美国是允许合理添加然而我国严禁使用,主要的原因是瘦肉精主要会富集在内脏中,美国人几乎不吃内脏而中国人对内脏需求巨大;再以隔三差五引起广泛争议的牛奶蛋白质及菌落数量等来说,当看到十年过去生牛乳允许的菌落数量不降反增,再加上“三鹿”“麦趣尔”事件等前车之鉴的存在,都会使普通人天然的相信更加严格的标准、甚至零添加的才是更好的。
再次,就是被广泛质疑和讨论的添加剂叠加效应。单独某种食品的食品添加剂添加量都满足国家规范,但是一天如果摄入多种食物怎么办?目前对于此方面的问题质疑,还没看到有很好的解答和回应。目前大多数食品的营养成分表只标注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基本营养成分,那我如何得知食用香精、防腐剂或者色素的摄入量和摄入上限呢?尤其当人们吃零食往往不是为了获取蛋白质等基本营养,这时成分表上的每100g营养元素含量标注就显得格外无力。
总的来说,人类目前对于各类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可称得上完善的屈指可数。谷氨酸钠(味精)在诞生之后,不论是科学家还是公众都一直对其安全性存疑。经过数十年的跟踪研究调查,才较为审慎地给出谷氨酸钠是安全的,甚至比食盐安全这个结论。过量摄入食盐会导致高血压等各类心血管疾病是有大量事实可以证明的,然而长时间过量摄入谷氨酸钠却并未发现有引起相关疾病的有效证据。
尽管如此,公众仍然对谷氨酸钠有所抵触,高端餐厅更是基本会以熬制高汤来代替味精作为基本的高端门槛,尽管高汤里明显的存在过量的盐和嘌呤这类明显更不健康的成分;但是高汤所代表的纯天然、以及更加复合微妙的口味而不是味精这种“廉价”的鲜味,更能体现这种高级感。在添加剂标准的制定上,既要理解制定标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要在风险与安全权衡中做适当的保守。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在此次事件中,之所以是海天成为众矢之的,而不是各种餐馆、雪糕厂商、奶茶店,理由是多方面的。
调味品的不可替代性
首先是海天的产品——调味品,与大众的关系太近,几乎是每个家庭无可替代的刚需。想避开合成鸡排牛排,我们可以去菜市场或者超市购买鲜活的鸡肉牛肉;想避开卡拉胶、植脂末可以不吃某些牌子的雪糕,不喝饮料就行;想不喝三花淡奶,不吃米线一滴香也可以不下馆子,不点外卖——但是,我都在家里自己做饭了,发现我每顿饭都几乎要用的酱油,已经买了海天这样的销售额百亿市值千亿的大品牌,竟然还是逃不过呈味剂、苯甲酸钠等食品添加剂,尤其在市场上还有着诸多“零添加”竞品存在,与之存在鲜明对比的时候,你海天这么大的店,难道不给个说法?
国内外产品标注不一致
“出口品质”、“供xx食品”等词汇在我国是一个横跨了两三代人的,耳熟能详的“特色”词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还处在需要更好的商品出口来换取外汇,导致出口与内销商品质量不一的特殊时代,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人们还能接受这种差异;但是到了今天的中国,党中央早已经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物质文化基本丰富的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看着海天这样的民族大品牌仍然搞内外有别,是何心情?尽管深究起来,确实并不都是海天的错,比如拿来对比的国外无添加的酱油种类与国内的不同,价格也差异巨大;海天有不同的产品线,有较为便宜的、有添加剂的酱油,和零添加的酱油等等,或者成分的国内外叫法(比如脱脂大豆)不一等等。
海天公关能力思维落后
当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与海天这种地位的企业二者叠加,公众的情绪表达已经上升到社会学效应的范畴;针对国内外配料表不一致的情况,海天并没有针对性地指出其谬误和区别所在,所发表的公关声明,通篇却依然简单粗暴强调“符合国家标准”,甚至还要追究造谣者的责任。公众的群情激奋实际体现的是,在国货崛起的大背景下,华为、安踏、比亚迪等国内品牌纷纷走向高端,冲击和占领原本国外商品把持的高端市场,纵然有千百个理由,但海天作为国内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商,却依然只是遵守最低标准保证底线,让人作何感想?怒其不争啊。作为如此地位和体量的企业,其公关能力属实堪忧。
公众对于海天的不满,和对于海天的期待,是一体两面的事。相信海天内心也很复杂:企业营收主要还是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如果如千禾般舍弃添加剂主打零添加,岂不是放弃了基本盘,扬短避长?本次添加剂事件本可以成为海天教育消费者的一次难得的机会,利用各种舆论手段化危为机,合理解释添加剂的作用,告知添加剂的含量,并作出更高品质保证,体现其海天作为有实力有担当的国货品牌,从而成功的实现广告效应;然而从现状来看,却是激化了矛盾,使其陷入更大的危机之中。
同时,对于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相关部门可否能给予公众更多的公开及解释,如标准因何制定?是否需要在食品包装增加添加剂含量?添加剂每日摄入上限是多少?毕竟,在现代食品工业下,忽视添加剂与只追求纯天然都是不可行的。食品安全作为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再小的问题也有可能引爆舆论的痛点。实现公众与企业及标准之间的互信,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