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能力有多强(李瑞峰炮轰余承东)
余承东能力有多强(李瑞峰炮轰余承东)对此 有网友留言称 江湖地位靠数字说话 销量是实力的象征;对消费者而言 多一个选择是好事;消费者只管使用成本高低、体验好不好 不会纠结哪种混动……也有网友表示 技术不是炫技 耍复杂 纯粹吹技术没有价值 要给客户提供一个综合的价值。余承东发表上述言论 无疑是为自家新车造势。今年2月和7月 AITO问界M5、M7先后上市 二者均采用增程式动力系统。余承东直言 问界M5、M7的加入进一步扩大了增程车的市场空间 更加速了替代燃油车的步伐。图片来自微博截图这被看作是车圈内两位大佬的隔空“对战”。就在当天早些时候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表示 目前充电桩的完善与普及还需要时间 增程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车模式。余承东此前接受采访时称 “增程车不够先进是胡扯 比燃油车效率更高。”问界M7 企业供图
来源:中国经济网 姜智文
近日 车圈内两位大佬的隔空“对战”登上热搜。余承东表示 目前充电桩的完善与普及还需要时间 增程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车模式。李瑞峰回怼 “打铁还需自身硬 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 再大的嘴 也不能大放厥词。”
对于增程式技术的利弊 业内争论已久。有支持者认为 增程式技术是短期内有效的出行解决方案 解决了电动车的致命缺陷;但在反对者看来 增程式动力技术落后 发展意义不大。
“打铁还需自身硬 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 再大的嘴 也不能大放厥词。”7月6日下午17点许 魏牌CEO李瑞峰发微博表示。博文最后 李瑞峰加上了“余承东称增程车不够先进是胡扯”的话题。
图片来自微博截图
这被看作是车圈内两位大佬的隔空“对战”。就在当天早些时候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表示 目前充电桩的完善与普及还需要时间 增程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车模式。余承东此前接受采访时称 “增程车不够先进是胡扯 比燃油车效率更高。”
问界M7 企业供图
余承东发表上述言论 无疑是为自家新车造势。今年2月和7月 AITO问界M5、M7先后上市 二者均采用增程式动力系统。余承东直言 问界M5、M7的加入进一步扩大了增程车的市场空间 更加速了替代燃油车的步伐。
对此 有网友留言称 江湖地位靠数字说话 销量是实力的象征;对消费者而言 多一个选择是好事;消费者只管使用成本高低、体验好不好 不会纠结哪种混动……也有网友表示 技术不是炫技 耍复杂 纯粹吹技术没有价值 要给客户提供一个综合的价值。
作为汽车驱动形式之一 增程式技术可谓由来已久 甚至可以追溯到汽车发展初期。不过 随着内燃机的兴起 增程式技术一度陷入沉寂。2007年 北美车展雪佛兰Volt概念车的亮相 使得增程式技术逐渐兴起 包括别克、宝马 以及奥迪等品牌都曾推出相关车型 但最终因销量低迷被迫停产。
有业内人士调侃称 “李瑞峰应该@李想”。其原因在于 目前国内增程式技术发展最为成功的非理想汽车莫属。数据显示 2021年 理想汽车凭借唯一一款增程式电动车理想ONE 交付量达到90419辆 同比增长177.4%。在理想汽车的带动下 目前岚图、赛力斯 以及天际汽车等均推出了增程式车型。
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想表示 正是因为符合了用户的需求 所以理想ONE在过去有了非常好的市场表现。“我们把所有的电动车、燃油车、PHEV算在一起 在过去一年里实现了中国市场中大型SUV第一名的成绩 这是来自用户和市场的真正认可。”
理想ONE 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摄
对于增程式技术的利弊 业内争论已久。有支持者认为 增程式是短期内有效的出行解决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曾表示 基于增程式车电池用量少 增程器与电池组成并联体系 安全性高;内燃机转速调节在最节能的窄范围 热效率高;刹车、下坡过程的能量回收可以节油15%到20% 等优势 增程式车是真节能。
李想认为 增程式解决了电动车的两个致命缺陷 第一是成本高 理想ONE的价格只有其他中大型电动车近一半的价格;第二是使用不便 纯电动车的NEDC续航里程 正常开要打八折 冬天甚至打六折 增程式则带来了出行的自由。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付于武也曾指出 推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向增程式混合动力发展 是应对补贴退坡、走向市场化的最佳技术路线 也符合目前国家倡导的发展方向。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 明确将“增程式” 划分到插电式混合动力类别当中。
不过 在反对者看来 增程式动力技术落后 发展意义不大。大众中国CEO冯思翰就曾公开表示 从单车角度来看 增程式电动车具备一定的价值 但从整个国家和地球的角度来说 是最糟糕的方案。大众中国研发部门负责人威德曼也认为 增程式是过时的技术 又增加了很多成本 发展潜力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 这并非李瑞峰首次在公开场合开怼竞争对手。今年初 李瑞峰“炮轰”造车新势力 称在当下的市场中 很多互联网造车和新势力造车 并没有真为用户解决焦虑 甚至还创造了新的焦虑 那就是不能缔造0焦虑出行 因为纯电动还存在很多问题。
与此同时 李瑞峰不忘为自家的智能DHT混联技术叫好。他说 “智能DHT混联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发动机、电机的优势 实现了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的兼顾 一次性解决了单一动力的出行焦虑。”
在李瑞峰看来 造车新势力相比传统车企 最主要的差别就是缺乏核心技术储备。“智能DHT混联技术对新势力来讲难度过大 所以他们必须得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赛道。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 零技术起步的话 就需要选择增程式电动这种门槛较低、比较落伍的技术 或者从纯电动技术领域切入。”(中国经济网 记者姜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