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论教育与习惯(培根论人生文集论父母与子女)
培根论教育与习惯(培根论人生文集论父母与子女)
前言:这是何新博士翻译的原著,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用优美的语言、流畅的文笔、恰当的意译,对本文进行了翻译。全文读来朗朗上口、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在此与大家分享。
原文译:父母的喜怒哀乐应该不形于色。他们的快乐无须说,而他们的烦恼与恐惧则不能说。子女使劳动果实变甜,但也使不幸更加苦涩。子女增加了他们生活的烦忧,却也减轻了他们对于死亡的记忆。繁衍后代是野兽的共有行为,唯有人类才能通过后代留下记忆、美名和杰作。毫无疑问,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虽没有留下后代,却留下了流芳百世的杰作,因为他们虽然未能复制其肉体,却复制了其精神。所以,这种无后继之人的人其实倒是最关心后代的人。第一代家主对子女最宠爱,把子女视为香火的承继者和道统的传承者,所以子女既是他肉体的产物,也是他精神的产物。
父母,特别是母亲,对子女常常并不是一视同仁的,有时候甚至溺爱得毫无道理。所罗门曾告诫人们:“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我们不难发现,一家人如果子女众多,那么老大老二就会受到尊敬,老小会很任性,而那些中间的往往最优秀,但却会被遗忘。父母不应对子女太小气,否则会有害,使他们变得卑鄙,甚至投机取巧,以至堕入下流,有了财富后更加欲壑难填。所以,父母对子女最好是严加管教,而不是在钱财用度上加以克扣。成年人(包括父母、老师和仆人)有时候很愚蠢,在孩子小时,挑动兄弟之间进行争斗,这种争斗往往导致在他们成年后彼此之间产生嫌隙,因此家庭不和。意大利人对子女和侄甥一视同仁,并不在意是否是亲生。老实说,本性上子女和侄甥其实差不多,君不见外甥往往像舅舅,而不是像自己的父母?父母应尽早决定自己希望子女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和所走的人生之路,因为这时候子女最容易塑造;但是父母千万不要操心子女的性格,千万别以为自己想让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子女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孩子确实有某种超群之才,那当然应该加以扶植发展。但就一般情况说,还是下面这句格言说得对:“选择最好的习惯,将使得这种选择令人愉悦,容易接受。”幼弟往往很幸运,但凡是长兄得不到的,幼弟也很少或永远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