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人生悲欢自渡:历经人世浮沉 悟透人生7度
冷暖人生悲欢自渡:历经人世浮沉 悟透人生7度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将读书分为了三个境界。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是不一样的。而会读书的人和不会读书的人也是不一样的。真正会读书的人,是将书读出厚度,沾染上自己生命的颜色。
5
读书有厚度
袁枚曾说: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是不一样的。
而会读书的人和不会读书的人也是不一样的。
真正会读书的人,是将书读出厚度,沾染上自己生命的颜色。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将读书分为了三个境界。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年少时由于自身阅历有限,读书只能如缝隙中看月亮,管中窥豹、一知半解。
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
中年时,由于阅历的增长,对书本的理解也愈发深刻,这时候的读书,是经世致用。
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人生行至暮年,能够以释怀的心态把玩书本,以我观书,以书观我,方能得书中三味。
当你真正爱上了读书,享受一个人遨游书海的时光,便达到了读书的最高境界。
这时候读书,就能在书中欣赏大千世界,玩味万般人生,所以也会知道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该做什么样的事,过什么样的人生。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当我们遍历人海浮沉,读过诗书万卷,回首看去,那些经历都已经刻在我们的骨肉里,成为了生命的气质。
6
视野有宽度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而决定格局的,是视野。视野的宽度,决定了你对自我的拓宽程度。
当我们在二楼的时候,看到的是满地垃圾。而在二十二楼的时候,则会将满城风景尽收眼底。
一个人只有拥有宽阔的视野,才能不拘泥于眼前的束缚,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著名作词人方文山,最初并没打算从事音乐创作,而是痴迷于电影。
只可惜,20年前台湾市场小,电影不景气。
后来他转换思维:电影用情节讲述故事,我可以用歌词来讲述故事。于是他转战音乐界,成了后来著名的作词人。
也因为在歌词上的超高成就,让方文山有机会导演了周杰伦歌曲的MV,进而有了编导电影的机会。
他曾经的大视野,成就了殊途同归的电影梦。
方文山正是不受限于眼前的客观现实,开拓视野,放大格局,才能自己开辟了一条新路。
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不同的视野,形成了不同的人生格局,也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际遇。
我们常常抱怨命运不公,事实上,那是因为我们格局太小,视野太窄。
7
追求有高度
有这么一则故事:三个泥瓦匠在砌墙,一个人走过来,问他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泥瓦匠没好气地说,你没看见吗?我在辛苦地砌墙呢。第二个回答,我们正在建一座高楼。第三个则洋溢着喜悦说,我们正在创造美好生活。
10年过去了,第一个人仍然在做泥瓦匠,第二个人成为了一名工程师,而第三个人则成为建筑公司的老板。
工作本身没有区别,为什么三个人的人生走向却大相径庭?这就是个人追求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结局。
有句谚语说: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
一个人的未来,就是这张大饼,而是否能烙出满意的“大饼”,则取决于烙它的那口“锅”,也就是你所追求的高度。
歌德曾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
有怎样的追求,就有怎样的命运。
你追求的高度,就是你所能达到的高度。
人生好在有度。
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处,是人生的最大学问。
愿我们历经人世浮沉,悟透人生7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