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事说话技巧100条(出其不意使奇招)
为人处事说话技巧100条(出其不意使奇招) 过了一会,王斗才慢慢说:「先君桓公曾经爱好五样东西,因此得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现在大王所爱的只有四样相同。」 宣王一听,满脸不悦。他原本以为能听到王斗一些有益的意见,没想到王斗有意搪塞。 宣王听了派出的人回来禀报,无可奈何,只得亲自到王宫门口迎接王斗。 两人就座后,宣王便说:「寡人继承先王的祖庙,保守社稷,听说先生直言敢谏,故请先生多多指教。」 王斗的回答更出宣王意料。他说:「王听说的传闻,其实言过其实。王斗生于乱世,所伺候的又是昏君,哪裡敢正言直谏呢!」
出其不意,即出于别人意料。语出《孙子.计》:「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这里指的是在双方交谈中,如何使用对方想不到的语言和方法,从对方毫无防备之处,奇言出击,去征服对方,达到目的。
例如:
在战国时期的诸多说客中,有一个叫王斗的人,他说服齐宣王,使宣王言听计从,也是使用这出其不意的奇招。
王斗在到达齐宣王宫晋见宣王时,宣王本不打算出宫迎接,而只派出一人带他入宫。王斗不入。他对来人说:「请你回禀大王,就说我王斗自己进去见大王,别人会说我王某人好慕势利,大王前来见我,别人会说大王好慕士人。请大王先斟酌一下为好。」
宣王听了派出的人回来禀报,无可奈何,只得亲自到王宫门口迎接王斗。
两人就座后,宣王便说:「寡人继承先王的祖庙,保守社稷,听说先生直言敢谏,故请先生多多指教。」
王斗的回答更出宣王意料。他说:「王听说的传闻,其实言过其实。王斗生于乱世,所伺候的又是昏君,哪裡敢正言直谏呢!」
宣王一听,满脸不悦。他原本以为能听到王斗一些有益的意见,没想到王斗有意搪塞。
过了一会,王斗才慢慢说:「先君桓公曾经爱好五样东西,因此得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现在大王所爱的只有四样相同。」
宣王见王斗把他与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相比,又笑逐颜开,说:「寡人愚昧,治国守成唯恐有失,岂能有四样与先君相同,不知先生指的是哪四样?」
王斗答道:「先君喜欢马,王也喜欢马;先君喜欢酒,王也喜欢酒;先君喜欢狗,王也喜欢狗;先君喜欢女色,王也喜欢女色。不过,王与先君也有一样不同!」
宣王一笑:「请问哪一样不同?」
王斗从容地说:「这唯一不同的是:先君爱人才,王却不喜欢人才。」
王斗这话又出宣王的意料之外,心裡又不悦,连忙找藉口说:「现世根本没有人才,叫寡人喜欢谁呢?」
王斗毫不客气,直言不讳地说:「现世不是没有人才,是因为大王有了好马、好狗、好酒、好美人,哪会忧心没有人才呢!」
宣王说:「寡人忧心国家,热爱人民,当然也希望有人才来帮助寡人治理国家呀!」
王斗说:「大王固然忧国,热爱百姓,但仍不及大王爱一尺绉纱哩!」
宣王不解,问:「你这话是什麽意思?」
王斗说:「大王想做帽子,绝不会叫不会做的左右亲信去做,而必定叫专门做帽子的人来做,这是因为他会做的缘故。但是,大王治理国家,却只叫善于奉承的左右亲信来治理,而不叫善于治国的人才来治理。所以臣才说,大王爱民不如爱一尺绉纱哩!」
齐宣王还算是个聪明人,终于恍然大悟,立刻录用了五名贤才,以致齐国后来治理得很好。
王斗与宣王的对话,始终采用的是出其不意的奇招,一步步逼宣王就范,非常成功。
人与人之间,由于政见不同,信仰各异,性格有别等等原因,存在歧见,应该是完全正常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必须透过一方或双方的让步,取得大的原则、方向上基本一致(即求同),在枝节问题上不纠缠(即存异),达到互谅互惠的目的。
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呢?
一是要设法找出双方的共同点。
即使是很小的共同点,也可以使双方的距离越拉越近,共同点越多,双方的感情就会越来越亲密,也会很容易说服对方。即使双方固执己见,似乎毫无什麽共同点可言。
由于你一再强调共同点,自然而然对方就会慢慢地开启他的心扉。
二是要设法使双方的心理「共同」。
人与人之间或多或少存有「共同」的心理,当双方利害关系发生衝突时,这种「共同」心理就被掩盖了;当双方利害关系趋于一致时,这种「共同」心理就会明显地呈现出来。要使双方的心理「共同」显现出来,便要设法营造这样的氛围。例如,有两家厂商为了生意上的竞争,互相杀价,此时突然听到消费者在一旁幸灾乐祸地戏谑,于是这两家厂商顿时停止了杀价竞争,而共同谋求新的解决办法。
三是要提出对方容易接受的大前提,而不要纠缠一些细节问题。
因为商场交易,双方所关注的问题不尽相同,有的是从大前提著想;有的则是在细节上推敲。我们首先要提出大前提,这是双方能否达成一致的焦点,非常重要。例如:你可以说:「我们的这笔生意可不可能做?」对方如说「可能做」,「可能做」就是大前提。至于怎麽做的一些细节问题,你可以说:「细节问题我们稍后再谈。」如果大前提双方都接纳了,此生意就成功一大半了。如果首先就在细节问题上纠缠,则很容易引起争论,更别提大前提了。
有的人十分注意细节问题,一定要坚持先谈细节,这也是对方发出的一种「共同」信号,你则要灵活一点,将重点转移到细节上,然后再逐步回到大前提上来,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
-THE END -
〖欢迎转发、评论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