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逐字稿(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后记)
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逐字稿(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后记)三、整体感知3、辛弃疾年轻时参加抗金起义,失败后南归,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赠送给好友陈亮的。二、文学常识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2、陈同甫(1143—1194),名亮,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与辛弃疾都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两人志同道合,结为挚友,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一、对联导入
上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下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幅对联是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纪念词所写的对联,上联写其文学造诣,下联写其政治抱负。让我们去他的词《破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去看看。
二、文学常识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
2、陈同甫(1143—1194),名亮,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与辛弃疾都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两人志同道合,结为挚友,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3、辛弃疾年轻时参加抗金起义,失败后南归,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赠送给好友陈亮的。
三、整体感知
1、诗有诗眼,那么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壮”是本词的文眼,整首词都围绕这个字来写。
2、“壮”字奠定了本词的情感基调,哪些句子体现这种“壮”?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出军营生活的“雄壮”。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出了战斗场面的“壮烈”。
“了却君王天下事”,写出了作者渴望报国、收复山河的“壮志”。
3、词人写这首词的用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寄赠之作,名为安慰朋友,实则抒发词人对青年时代抗金生活的念念不忘,表现了作者热切希望收复祖国河山的壮志豪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四、探究文本
(一)学习上阕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如何理解词人挑灯看剑,在梦中回到连营,体现了什么?
“醉里”点明酒醉之中,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故借酒消愁;“挑灯看剑”写动作神态,表现词人杀敌报国的迫切愿望;“梦回”指回到梦中,“吹角连营”表现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刻画出一位落魄英雄的形象。
两个物“灯”与“剑”,两个动作“挑”与“看”,冠以“醉里”二字,醉里还挑灯看剑,念念不忘的是杀敌报国,体现出词人强烈的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愿望。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八百里”“五十弦”与“吹角连营”相照应,“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衬托出军容的威严和气氛的肃穆。
3、“沙场秋点兵”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点兵”说明战斗即将开始,展现了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秋”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烘托了出征前肃杀的气氛,隐含词人仍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工立业。
小结上阙:描述军旅生活,表达了作者渴望再有机会建立功业的心情。
(二)学习下阕
1、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运用夸张、比喻、对偶、用典的手法 从侧面烘托了将士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 生动描绘了惊险激烈的场面 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
(补充:“马作的卢飞快”是运用典故。“的卢”是古代著名的快马 相传一跃三丈 这里来比喻战马都像的卢那样飞速奔驰。)
2、“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中的“天下事”指什么?
“天下事”是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表现了词人渴望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美好愿望,也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3、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是哪个词?这个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词人为何要在结尾处说“可怜白发生!”?
“可怜”一词使感情一落千丈,由雄壮变得悲壮。词人的抱负只能在醉里和梦中实现 理想和现实的极大反差 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可怜白发生”和首句相照应,都是写实,又与中间的梦境形成对比。一方面表明了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了词人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理想难以实现,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
小结下阙: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
五、小结归纳
1、主旨:
这首词记叙了词人醉里挑灯看剑所引发的关于军中生活和战斗场景的回忆 刻画了一位忠勇的将军形象 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以及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2、“苏辛”同为豪放词,二人的词风有何不同?
苏词:豪放中更多旷达、豪迈,具有浪漫气息。
辛词:豪放中更多豪壮、悲慨,具有英雄气概。
本首词的教学相对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并不是很难。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学生联系到了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见对于本课的学习还是比较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