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晓彤是说东北话吗(关彤与普通话的渊源)
关晓彤是说东北话吗(关彤与普通话的渊源)关彤的省级测试员证2008年10月24日至28日,经天一学院相关领导推荐我参加了四川省语委办、四川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在成都市走马街47号花园宾馆8楼会议室举办的四川省第二十期普通话水平省级测试员培训班。用了一周时间,课程安排十分紧凑,共完成了32个课时的学习。主要讲了汉语拼音训练与应试指导、发声及朗读技巧、普通话测试评分标准,以及进行了口语测试和测评实践,最后还进行了听力测试。考试的科目有:汉语拼音基础知识、口语水平及测试能力三项。最后通过了各项考核,我获得了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上岗证。2008年的一天,在四川天一学院龙泉校区,我吃完午饭回办公室途中,看到走廊聚集几位同事,有的还翻看着新华字典,我很好奇,便问大家在做什么?他们告诉我说在等车,下午继教中心组织去四川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测试普通话,问我去不去。正好下午没课,我就和他们一起去了。于是,在我几乎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就参加了
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我一直伴随着普通话的学习、推广与应用。从当年我京城上课遭笑场,到四川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再到成为一名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直至从事普通话和口才课的教学,看上去,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再后来,我与川渝两地的高校教师共同编写了三部口才课教材,又兼职为几所高校做普通话考前培训,再到我指导大学生参赛获奖等,似乎又是“水到渠成”的过程。这期间,一定有不为大家所熟知的故事。下面就梳理一下我与普通话的渊源,细细品味,终有所悟。
上课随口方言,学生笑翻教室
上世纪80年代北京人对外地口音是特别敏感的,我曾在这里打拼,深有感触。自己是地道的东北人,在东北出生,在东北长大,自认为普通话还不错。在80年代末为首钢职工大学文秘班,北京礼仪学校国际礼宾班、高级文秘班讲授中文速记时就时常流露出东北方言。记得一次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从课桌里拿出书本,不小心将课桌说成了“桌堂”,一时间,笑翻了听课的所有学生。当时真的感到无地自容,于是我默默地下决心一定要纠正方言,说好普通话。后来我的普通话水平与日俱增,有人说我说话京腔京韵的,可以混同北京人了。
巧遇备测同事,最终通过一乙
2008年的一天,在四川天一学院龙泉校区,我吃完午饭回办公室途中,看到走廊聚集几位同事,有的还翻看着新华字典,我很好奇,便问大家在做什么?他们告诉我说在等车,下午继教中心组织去四川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测试普通话,问我去不去。正好下午没课,我就和他们一起去了。于是,在我几乎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就参加了测试,结果还考了个二甲。但二甲不能教普通话,更不能当测试员。这回领导动真的了,请来了一位语委的专家为我们做了一次辅导,这次再去测试我心中就有底了,考了93.4分,一乙。
关彤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参加语委培训,获得上岗证书
2008年10月24日至28日,经天一学院相关领导推荐我参加了四川省语委办、四川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在成都市走马街47号花园宾馆8楼会议室举办的四川省第二十期普通话水平省级测试员培训班。用了一周时间,课程安排十分紧凑,共完成了32个课时的学习。主要讲了汉语拼音训练与应试指导、发声及朗读技巧、普通话测试评分标准,以及进行了口语测试和测评实践,最后还进行了听力测试。考试的科目有:汉语拼音基础知识、口语水平及测试能力三项。最后通过了各项考核,我获得了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上岗证。
关彤的省级测试员证
指导学生播音,示范发音技巧
2009年,我利用中午时间为四川天一学院两个校区广播站的同学,做了两次普通话培训。一次是11月9日,为阳光城校区举办了“普通话播音指导”的培训。参加听讲的不仅有广播站的同学,还有英语系、经济系爱好朗诵和演讲的同学;一次是12月17日,在天回校区为广播站和爱好普通话的同学进行了培训。这两次培训我为同学们讲解了播音基础知识,示范了普通话发音技巧,纠正了他们不标准的发音,指出了他们在语流音变中所存在的问题,还针对同学们播音中的内部和外部表达技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指导。
关彤在天一学院阳光城校区做培训
关彤在天一学院天回校区做培训
结缘川渝同行,编写口才教材
那段时间,我结识了川渝高校的同行,与他们一起交流和编写口才教材。他们是:西华师范大学陈倩,四川旅游学院何泓,重庆潼南教师进修学院谢华,成都文理学院袁倩、杨娟,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张海鹰,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张兵,重庆能源职业学院王霄,四川天一学院甘莉、赵莉、柳青青、郑科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熊发平,成都大学韦庠、万君,西南大学育才学院陈鸿瑞,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程春芳等。我相继主编了《大学生口才实训教程》(2010年),《大学生口才训练》(2011年),《通用口才训练教程》(2017年)三部教材。
关彤主编的三部口才教材
撰稿 关彤
关彤简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摄影技巧课教师。百度百科学术委员会委员,《职业技术》杂志社专家库专家,四川省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首届藏羌彝走廊优秀摄影师,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艺术协会会员,成都城名影像俱乐部摄影教师,主编高等学校礼仪、口才、就业、创业通识课教材7部,微信公众号《形影步离》创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