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灰年画制作过程(传承中创新的扑灰年画)
扑灰年画制作过程(传承中创新的扑灰年画)扑灰年画艺人石见亭对记者说,随着现在市场的变化,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形式,因为扑灰年画要想发展必须创新,现在这些作品吧,把画面也丰富一些,现在用国画颜料,现在纸张也改上用宣纸了。在传承中创新,让扑灰年画这门古老的技艺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多年来,我市也不断加大对扑灰年画等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力度,通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举办民间培训班等多项活动,使该项技艺得到很好的传承。前不久,扑灰年画也因为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发展前景、传承人群较多、有助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国家或地方品牌等特点而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我作为民间艺人来说,从内心里衷心感谢政府对我们大力扶持,我们最终目的就是拿出好作品来,把最大能力提现出来,把咱高密这个民间艺术在全国,作为一种好东西,叫全国人民看到。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扑灰年画传承人吕蓁立说。
最近,文化和旅游部确定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在这383项国家传统工艺中,山东共有17个项目入选。其中,潍坊4个项目入选。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扑灰年画榜上有名。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姜庄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扑灰年画传承人吕蓁立家中,他正在给画作勾线稿,这幅四联画是吕蓁立在传统扑灰年画基础上重新创作的新作品。
“我作为国家级传承人有这个信心,有这个想法,把咱高密最好的东西,题材比较吉利的好作品,在原有基础上,加一个创新,但脱离不了传统,把民间艺术这块儿最好的意义展示出来。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扑灰年画传承人吕蓁立说。
扑灰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有着500多年的历史,因作画时先用炭条打好草稿,然后用纸拓扑,一稿可拓扑数张,“扑灰”由此而得名。2006年5月,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扑灰年画的发源地姜庄镇,扑灰年画从业人员达上百人。随着社会变革及新技术的冲击,原本年画用于过年时“驱灾辟邪,祈福纳祥”的功能性被弱化,取而代之更多的是审美性和收藏性。近年来,扑灰年画传承人和从业者们也在不断为这门老手艺上注入新活力,不仅在年画选题创作上力求精致,同时,在结构上也力求贴近现代人的赏析习惯,注入鲜活的时代主题,以最简要的方法传递美好信息,寄托新年的幸福愿望。
扑灰年画艺人石见亭对记者说,随着现在市场的变化,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形式,因为扑灰年画要想发展必须创新,现在这些作品吧,把画面也丰富一些,现在用国画颜料,现在纸张也改上用宣纸了。
在传承中创新,让扑灰年画这门古老的技艺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多年来,我市也不断加大对扑灰年画等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力度,通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举办民间培训班等多项活动,使该项技艺得到很好的传承。前不久,扑灰年画也因为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发展前景、传承人群较多、有助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国家或地方品牌等特点而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我作为民间艺人来说,从内心里衷心感谢政府对我们大力扶持,我们最终目的就是拿出好作品来,把最大能力提现出来,把咱高密这个民间艺术在全国,作为一种好东西,叫全国人民看到。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扑灰年画传承人吕蓁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