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概括内容(关羽刮骨疗毒谈笑自若)

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概括内容(关羽刮骨疗毒谈笑自若)《魏书》:“秋收乌头为毒药,以射禽兽”“刮骨疗毒”在正史《三国志》当中有记载毒箭木全身的白色汁液中,均有剧毒“刮骨疗伤”正史确有记载关羽中毒箭,正史《三国志》有明确记载,不同于《三国演义》的是,历史记载给关羽刮骨疗毒的并不是华佗(事实上当时华佗已经去世)。而射中关羽的毒箭,从中毒箭之后的反应来看,关羽并没有当场死亡,应该不是“见血封喉”树和“一枝蒿”那样瞬间致命的剧毒。而有可能是一种“乌头”毒箭。

看过《三国演义》的应该会对其中的关羽“刮骨疗伤”的剧情印象深刻。在中国历史上,“刮骨疗毒”这四个字,一直是武圣人关羽的专有名词,也是表现关羽过人武勇的标志性事件之一。那么问题来了,关羽中毒箭是小说情节还是史实呢?

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概括内容(关羽刮骨疗毒谈笑自若)(1)

三国时期毒箭已经出现在战场上

三国时期毒箭已经出现在战场上

其实在武器上涂植物毒素或者动物毒素,以增加杀伤力,原始社会的人们已经会了,三国时候有毒箭已经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了。植物中最毒的,是“箭毒木”。广西海南这边有很多毒箭木,我们中国人,给这种树取了一个更为形象的名称:“见血封喉”,此树全身的白色汁液中,均有剧毒

直到清朝,广西土著用这种毒弓箭与清军对抗,清军被打怕了,为此广西巡抚还大量曾砍伐毒箭木,并且给皇帝的上书直陈这种毒箭难以防范,海口至今还有很多毒箭木。

毒箭木全身的白色汁液中,均有剧毒

“刮骨疗伤”正史确有记载

关羽中毒箭,正史《三国志》有明确记载,不同于《三国演义》的是,历史记载给关羽刮骨疗毒的并不是华佗(事实上当时华佗已经去世)。而射中关羽的毒箭,从中毒箭之后的反应来看,关羽并没有当场死亡,应该不是“见血封喉”树和“一枝蒿”那样瞬间致命的剧毒。而有可能是一种“乌头”毒箭

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概括内容(关羽刮骨疗毒谈笑自若)(2)

“刮骨疗毒”在正史《三国志》当中有记载

《魏书》:“秋收乌头为毒药,以射禽兽”

中古时期,因极其方便,性价比极高,中国已经大规模使用乌头毒,比如关羽上臂中的那支箭。史书隐恶扬善,不会每次都强调箭头有毒,如被蒙古祸害过的波斯、花剌子模历史学家记载,蒙古联军西征就曾大规模使用乌头毒箭,硫磺烟弹等

关于于此事,正史《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於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概括内容(关羽刮骨疗毒谈笑自若)(3)

关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本文为柱下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猜您喜欢: